分享

从《论语》看为官之道

 ananhao 2014-09-25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之所以传承古今,是因为其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契合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除了做人,从《论语》中还可悟出为官之道。

正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与小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君子追求的是社会正义,而小人追求的是自我利益。为官者,必以“权重者不媚之,势盛者不附之,倾城者不奉之,貌恶者不讳之,强者不畏之,弱者不欺之,从善者友之,好恶者弃之,长则尊之,幼则庇之。”的君子之道为标准,追求高尚的道德,强调精神境界,除了无“害人之心”外,还要主动服务群众,兼备良好的社会良知和责任感。有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会用好手中的权力,造福于民。

慎独。《论语·里仁》中说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说的是人在无监督的情况下也要严于律己,不做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古人尚能做到“吾三日省吾身”,领导干部更应该自律,无论上班还是下班,人前还是人后,都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是修身律己的理想境界,是道德评判的重要标准,也是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只有敢于和善于自我批评,形成思想和行动上的自觉性,才能实现《论语》所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好学。好学有四:“三人行,必有我师。”所谓好问;“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所谓改过;“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兴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所谓发挥。“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所谓一贯。党员干部作为群众路线的生力军和排头兵,应该善于学习,向标杆学习,向群众学习;也应该学习颜渊,知错能改“不贰过”;还应该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推陈出新,破除“形而上学”和“本本主义”;更应该追求恒久,将学习作为一种长期的制度坚持下去。

诚信。《论语·子路》有云:“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诚信是做人之本,也是为官之道。党员领导干部要取信于民,树立口碑,必须以诚信待人,不仅要主动服务,还要说到做到,只要是答应群众的事,无论是大事还是小情,都应该及时兑现。论语·为政》也说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为官者倘若失信,就等于失政。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应在群众监督下积极完成承诺事项,塑造良好的形象,建立威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