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刮痧 刮痧应该如何刮效果好

 师德量 2014-09-26

中医刮痧 刮痧应该如何刮效果好

  刮痧是我国的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医特色疗法,从古至今能够一直流传下来是有它的特到之处的。并且因为刮痧使用的工具简单,只要掌握好穴位,自己在家也是可以随时随地的刮痧。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下刮痧应该如何刮效果好。

  单纯发热为主的感冒、重症中暑都不可随意刮痧,刮痧也并非愈痛愈黑愈有效。刮痧需要市民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和技巧,不是谁都可以自行操作的。

刮痧并非愈痛愈黑愈有效

  刮痧并非愈痛愈黑愈有效

  刮痧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机理,主要起到解表祛邪、开窍醒脑、舒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化浊的作用。

  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之目的。

  有很多的人对刮痧存在这样的误区:刮是越重越好、越疼痛效果越好。专家表示这是一种村务的观点,刮痧不是刮得有黑又紫才好。只要刮到皮肤出现微红或者颜色偏紫就可以了。不注意刮痧的手法及力度很容易对皮肤造成伤害。

  有些病人刮不出痧,除了方法错误外,也可能是最近常刮或者病得太严重身体太虚弱而不易刮出痧等原因造成,切忌用力过猛造成伤害。

  刮痧的相对适应症主要有 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痉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刮痧操作不当加重病情

  刮痧其实就是刺激身体的表皮,使得全身血液加速流动。如果刮痧操作的不当,不仅对于治愈疾病没什么效果,还会加重疾病。专家提醒说:在刮痧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四个原则来进行一是明确诊断 二是辨证施治 三是因人因病因时因地制宜 四是补虚泄实。

刮痧操作不当加重病情

  就拿感冒来说,吃药再配合刮痧疗法,效果十分明显。主要在天柱骨、双侧风池穴、肩井穴、风门穴、双侧肩甲骨内侧缘、印堂穴、胸前风府穴刮拭,刮完后再喝一杯热凉茶,出一身汗,确实整个人会感觉整个身心舒畅。

  但是如果感冒是以发热为主,则不宜单一进行刮痧,要配合药物治疗。中医认为,尤其不能头痛刮头,脚痛刮脚。因为头痛刮痧必须排除头部有无器质性疾病,所以一定要到医院诊断清楚。

  另外,夏天炎热难免发生中暑,俗称发痧,有轻症和重症两种,轻症刮痧疗效较好,但要把病人立即移到通风阴凉处,解开衣扣,还要采取降温措施等。重症特别是危重症,要根据病情施以救治,这时不宜刮痧。年老体弱的老人,年幼体虚的小儿刮痧要慎重。

  刮痧要注意掌握刺激度

  刮痧疗法和针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对人体的穴位进行刺激,只不过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

  所以病人在刮痧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适症状。此时,应迅速停止刮痧,让患者平卧,并喝点温开水或温糖水,休息片刻,很快会好转,若不奏效,可迅速用刮痧板刮拭患者百会穴、人中穴、内关穴、足三里穴、涌泉穴急救。

 原来,刮痧过程中可能和针灸一样,有可能像晕针一样出现晕刮。晕刮出现的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头晕等。

  为了防止刮痧伤到皮肤,在进行刮痧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刮痧的力度,保证是病人可以接受的力度。另外在一些不能刮痧的前提下一定要注意:例如空腹、过度劳累、皮肤病患者、心脏病患者等等,这些都是不宜刮痧的人群。

刮痧治疗的5种常见疾病

  刮痧治疗的5种常见疾病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发于各种急、慢性疾病,如感冒、高血压、颈椎病、发热性疾病、颅内、五官等疾病均可导致。多为风邪袭入经络,肝阳上亢,气血亏损以及淤血阻络。神经性头痛系长期焦虑、紧张和疲劳;偏头痛是颅脑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一、头痛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发于各种急、慢性疾病,如感冒、高血压、颈椎病、发热性疾病、颅内、五官等疾病均可导致。多为风邪袭入经络,肝阳上亢,气血亏损以及淤血阻络。神经性头痛系长期焦虑、紧张和疲劳;偏头痛是颅脑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头痛往往伴随恶心、呕吐、冷汗、面色苍白等。

  经络刮痧:

  头部:以头顶(督脉:百会穴)为中心,分别向前(至前额神庭穴)、至后后发际边凹处(膀胱经:天柱穴)、左、右刮拭(至太阳穴);

  肩部:双侧肩周部(从上向下至肩井穴);

  上肢:双外侧(大肠经:从合谷穴向上至肩部);疼痛重者加阿是穴(痛处)。

刮痧可治疗高热

  二、高热

  可见于多种疾病,如病毒、细菌感染引起,发热在38c左右或以上者,主要表现为体温高,怕冷、咳嗽、面赤、烦躁不安等。阴虚症多引发。

  经络刮痧:

  头部:两眉间(任脉:印堂穴),鼻下(督脉:人中穴),十指尖(十宣)放血;

  颈部:颈椎下第七棘突下(督脉:大椎穴)、肺腧;

  背部:脊椎两侧(督脉--华佗夹脊穴),第二胸椎旁开两指(膀胱经:风门穴);

  上肢:手臂外侧屈肘处:(大肠经:曲池穴),左右手拇、食指交叉拇指尖处(大肠经:合谷)。

  三、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其主要表现为:

  疼痛——早期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昼轻夜重,不能向患侧侧卧。

 功能活动受限——肩关节各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例如,梳头、穿衣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屈肘时手摸不到肩。日久可以发生肌肉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臂上举不便、后伸不利等症状,本病好发于50岁左右年龄的人,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刮痧治疗肩周炎主要刮痧部位:颈部,肩背部,胸部。

刮痧治疗肩周炎主要刮痧部位

  刮痧部位

  颈部——哑门、风池、大椎。

  肩背部——肩井、天宗。

  胸部——中府、云门、缺盆。

  上肢部——肩贞、外关、曲池、合谷。

  下肢部——足三里、条口。

  四、疲劳综合症

  饮食不周,睡眠不足,体力消耗过多,身体长期劳累;烦躁,抑郁,心理压力过大引发的身心疲惫症状。无器质性病变的亚健康状态。

刮痧可治疗疲劳综合症

  经络刮痧

  头部:以头顶(百会穴)为中心,分别向前(至前额)、后(至天柱穴)、左、右刮拭(分别至太阳、风池穴);

  肩部:双侧肩周部(从上向下至肩井穴);

  背部:胸椎、腰椎及两侧(督脉、膀胱经);

  足部:足跗外侧:(膀胱经:京骨穴)

  五、感冒

  感冒是呼吸道常见疾病,四季均可发生。主要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卫外功能减弱而导致风寒、风热、暑湿外感。常见有头痛、四肢酸痛、发热、畏寒、乏力、鼻塞、流涕、咳嗽。部分患者还伴有食欲差、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

  经络刮痧

  头部:以头顶(督脉:百会穴)为中心,分别向前(至前额神庭穴)、后至枕骨凹处(胆经:风池穴)、左、右刮拭(至太阳穴);

  胸部:(咳嗽)--由内而外(任脉:天突至中府穴);

  腹部:(呕吐)--肚脐上4寸(任脉:中腕),

  小腿外侧:(胃经:足三里穴);

  颈部:(发热)--第七脊椎处(督脉:大椎穴),屈肘直角横纹外(大肠经:曲池穴);

  脊椎:(发烧)--脊椎两侧(督脉--华佗夹脊穴),第二胸椎旁开两指(膀胱经:风门穴);

  手臂:(鼻塞)--手腕横纹桡内侧上7寸处(肺经:孔最穴),点按鼻翼外凹处(大肠经:迎香穴)。

  结语:刮痧不仅对于感冒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头痛和身上酸痛都有着独特的效果。刮痧不宜太过频繁,虽说刮痧好处很多,但是刮痧还是对着皮肤有着一定的伤害。刮痧的频率最好是一周一次。体质较弱的人不宜刮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