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质信息论》第三章 唯物还是唯心 4

 灵藏阁 2014-09-26

 3-4  用物质、能量、信息三位一体的观点剖析唯心主义

    在过去的唯物主义中由于许多信息现象得不到有力的解释,而导致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多少有点纠缠不清,从而使得唯心主义者有懈可击。建立在物质、能量、信息三位一体基础之上的现代唯物主义使得唯物主义的图象明晰起来,唯物主义的体系完备起来,成为一个自洽的整体。各种唯心主义难以再去寻找唯物主义的空子去钻。有了新的唯物主义思想武器,各种唯心主义的荒谬本质一戳即穿。任何一个了解现代科学又分享到现代科学成果所带来的现代文明的人已经没有任何理由相信唯心主义的谎言。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争端的根源在于前者对信息的认识上的错误。

 

 

3-4.1  客观唯心主义

从毕达哥拉斯、柏拉图等人开始,唯心论者主要是被数、共相、普遍适用的真理这些不容易用经验、物质来解释的东西搞晕了。

古代的柏拉图只所以从事物的共相得到启发,提出理念是实体,就是因为他看到事物的共相是不变的,而具体的事物是变化的,是会坏掉的。提出不变的东西是实体应该说是有道理的,但是他并没有认识到共相的本质是什么,共相跟具体事物到底有什么关系,这就使得他的“理念是实体”的观点不够可靠。近代的科学家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这个定律使人们认识到物质的恒久不变性,质量守恒定律与后来发现的能量守恒定律和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共同支撑了物质是实体的观点。当人们发现某一类事物(比如恐龙)从世界上永远消失掉的时候,“理念是实体”的观点显然是值得怀疑了。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共相的本质、信息的本质、意识的本质,我们已无需去讨论共相是不是实体、信息是不是实体、精神是不是实体这样的问题。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认识的清晰化,“实体”已经成了过时的哲学概念。

柏拉图认为各种“理念”构成客观独立存在的“理念世界”,现在看来这个独立的“理念世界”就是一种独立的信息世界,一种与物质世界相分离的信息世界,“理念世界”的独立性表明了“理念世界”的荒谬性。客观唯心主义发现了脱离人体而存在的各类法则(包括各类逻辑规律及运动规律,常称作世界的模式),但又无法作出解释,最后只是把它们想象为超自然的力量所规定的。这些法则实际上是物质、能量所表现的形式,是信息,它们与客观的物质世界相对应,以客观的物质世界作载体,因而是与客观的物质、能量不可分离的。但是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的信息世界与客观的物质世界分离开了。表面上看,运动规律是物质能量的运动规律,容易跟物质、能量直接联系起来,而逻辑规律(包括数学法则)表面上看对于实物有独立性,这种表面的独立性使人们形成信息与物质相脱离的这样一种错觉,这种错觉是大多数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根源。黑格尔明显地受到这种错觉的影响,他的超物质的绝对精神首先就是在逻辑阶段中发展的,然后才进入自然阶段。

世界模式只所以在人们看来具有独立性,是因为它们不仅表现于某一部分物质,而是在许多物质甚至在所有物质上都有同样的表现,这样就使许多人想象到这些模式在没有物质的情况下当然也会存在。实质上呢?这种广泛的表现是物质世界中的同息律(参见《终极规律论》第二章“同息异息律”)造成的,只存在于物质世界中。由于客观唯心主义者存有“信息可以与物质相脱离”的错觉,又由于信息现象与物质实体本身相比显得更活跃,因此他们相信物质世界要受到独立于物质世界的信息世界即绝对精神的支配,他们还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念,相信物质世界不仅受信息现象的支配,而且还是作为信息现象的“上帝”创造出来的。斯宾诺莎和A ·爱因斯坦经常提起的那个“上帝”与此不同,他们指的是自然过程的无所不在的合理联系,是物质世界本身的信息关系,与物质世界密不可分。因此斯宾诺莎的泛神论不是客观唯心主义,它在本质上属于唯物主义的阵营。泛神论仍然是包含着一个多余的假设──神存在于万物之中,这个假设除了能够在宗教势力面前掩人耳目之外,它对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探索毫无意义。这个假设是应当用奥卡姆剃刀剃掉的东西。一切为物质世界的运动寻找第一推动力的企图,都是由于没有认识到运动是由物质世界中单体的不变性和多体的差异性共同引起的(参见本书第五章“运动变化与惯性静止”中对运动变化的原因所做的分析),这种企图导致了一些摇摆的唯物主义者最终滑向客观唯心主义,大科学家牛顿就是这样的一位。

 

 

3-4.2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者所站的角度有所不同,他们是站在认识者的角度上而于它不顾,将一切存在都与认识者“自我”联系起来,其前提是与我有关对我才有意义,与我无关对我就没有意义。对我有意义我就承认其存在,对我没有意义我就不承认其存在。这样就把与我有关的事物跟与我无关的事物完全割裂开来,而没有考虑与我无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与我有关的事物,没有考虑我与世界的关系的发展变化,否认了独立于主观经验而存在的客观存在,否认了世界存在的整体性,只在为我所知的世界中打转转。于是主观唯心主义者认定,主观意识决定了客观世界。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存在是无所不包的,每个人感知到的只是其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这样的一小部分就是贝克莱的“存在”。主观唯心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意义”的世界观,它只承认主体发现、认识和创造的信息及其所反映的物质存在,否认主体信息之外的信息及其载体物质,并否认了逻辑推理的可能性,否认了同息律,使通过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认识未感知世界成为不可能。主观唯心主义至多只在认识论上有点意义,在本体论中,根本就没有它的立足之地。

笛卡尔、休谟、贝克莱的哲学世界都是以“我”为中心以“我”为基准的世界,然而这种他们自以为靠得住的世界观、认识观都是靠不住的。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它的逻辑起点是靠不住的。世界就其本身来说它不能以个人为中心、为基准,世界上有众多的人,以这个人为中心为基准的世界与以那个人为中心为基准的世界是不同的,如果每一个人都只以“我”为中心为基准,就会出现众多的不同世界,这样人与人之间在认识上就没有了进行沟通的可能。如果要使大家在认识上可以沟通,那就必须要求每一个人都抛弃以“我”为中心为基准的世界观,寻找人与人之间可以沟通交流的、每个人都认可的、符合世界本身的世界观,在这样的世界观中,所有认识者都有共同的认识基准。唯我论者如贝克莱等人也知道自己的理论是错误的,他只是说没有人能够从逻辑上驳倒他。其实唯我论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逻辑系统,在逻辑推理上没有任何问题,当然不可能在逻辑上驳倒他。唯我论的错误在于它的逻辑系统的公设上。而对于公设,只能用经验来驳斥,不能用逻辑来驳斥。

以自我为中心为基准的世界观只相信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感觉,然而每一个人都经历过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感觉欺骗自己的情况,一个人在做梦的时候所意识到的事物跟醒着的时候所意识到的事物基本上都不一致,这说明自己的思维有时是靠不住的。我们每一个人还经历过看到的事物与摸到事物不一致的情况,这说明人的感觉有时也靠不住。主观唯心主义都以个人的感觉和思维作为其逻辑推理的起点,这种逻辑的起点不是逻辑公设,而是逻辑“私设”。

如果一个人的思维与客观环境相悖,他不仅不能认识客观事物,甚至不能生存。一个只相信神的人,他不能不去寻找食物而只靠神把他喂饱,他也不能不接受外界提供给他的信息,只靠神的启示就能学到知识。一个像贝克莱那样只相信自己的感觉的人,当他眼前没有食物而又饥肠辘辘时,他不会因未感知到食物就相信这个世界上不存在食物而坐以待毙,他一定会寻找“不存在”的食物。这些自以为聪明的唯心主义者们,他们嘴里讲的跟脑子里想的经常是两码事儿。

美国作家凯文·凯利有一段话我认为应该说给主观唯心主义者们去反省:“身体是意识乃至生命停泊的港湾,是阻止意识被自酿的风暴吞噬的机器。神经线路天生就有玩火自焚的倾向。如果放任不管,不让它直接连接‘外部世界’,聪明的网络就会把自己的构想当做现实。” (凯文·凯利:《失控》第77页,新星出版社,2010年)主观唯心主义者第一是相信自己的思想,第二相信自己的感官,认为自己的思想才是最真实的,身外世界的存在必须从自己的思维推导出来,必须从自己的感官察觉出来,不能从自己的思维推导出来的以及不能从自己的感官察觉到的就是不存在的。假如这种人失去了感觉的能力,那么他相信自己的构想就是全部的现实世界。

 

 

3-4.3  唯心主义与人的盲目自负

某些哲学家思维偏颇的原因是他们总是单向地看问题,例如费希特就是只从自我出发,从主体向客体的认识性方向来看问题,他不反过来考虑主体的是怎么产生的、意识是怎么产生的这样的问题,不再把从客体到主体的路线走一遍。

唯心主义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把人当成了超自然的存在。主观唯心主义者把人的意识凌驾于一切自然的事物之上,客观唯心主义者臆想出凌驾于一切自然力量之上的神秘存在——神,而且用他们那拙劣的想象力所设计的神的模样都没有超出人的形象。其实,人类不管进化得多么高级,仍然是生物的一员。但是总有一些愚蠢的人对人类的独特性有着强烈的自负和骄傲,决不愿意与动物为伍。如果有那么一天,人类由于贪娈而胡作非为、自毁前程,造成“地球无人类,猴子称霸王”,猴子们也会不屑于与动物为伍,而煞有介事地说:“上帝照着自己的样子造了猴子,而且让猴子来统治地球。”

有人认为现代物理学是以人为中心的物理学,这是错误的看法。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不仅对爱因斯坦和海森堡适用,对其他一切人都适用;不仅对地球人适用,对外星人也同样适用。现代物理学不是以人为中心,而是以信息手段为中心,更确切地说,是建立在获取信息的手段这个基础之上。

唯心主义思想深受目的论的影响,深受目的性现象的启示。人的意识支配人的实践,这使得唯心主义者们认为目的性是普遍的,世界的运动变化都是目的性的,目的性的作用者(主体)当然是精神,目的性的被作用者当然是物质。

 

 

3-4.4  主观唯心主义的视角片面与混乱

贝克莱讲:“存在就是被感知。” 对于认识来讲,“存在就是被感知”没有错误,贝克莱的这句话在认识论中并不太荒谬。但是在存在论中,感知也是一种存在,它是一种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感知对象是不是存在并不决定于有没有这个感知过程,感知对象的存在却是感知过程存在的前提。所以,在存在论中,或者说对于存在者来说,“存在就是被感知”是荒谬的。主观唯心主义大都是把认识论意义上的观念应用到存在论中而产生的。

当我说“感知对象的存在是感知过程存在的前提”时,这里的感知一定是通过感觉器官得到的真实的感知,不是幻觉,更不是想象。贝克莱把想象当作了感知,把上帝当作了感知到的对象,从而推导出上帝的存在。以他的这种推理方式,一个人凡是想到的就一定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这就荒谬透顶了。

认识论有两大任务,一是研究认识的过程、认识的本质;二是研究认识者的感受。主观唯心主义是站在认识者个人的角度,从认识者个人的感受出发来说明世界,这样就只能得出片面的、单视角的结论。

 

 

3-4.5  理性与世界观

人们对理性的理解有两种,一种是狭义的,就是符合逻辑;另一种是广义的,就是既符合逻辑,也符合事实。主观主义唯我论、客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三种世界观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具有狭义的理性,都相信逻辑,它们都有各自的逻辑系统。这三种逻辑系统的逻辑法则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这三种逻辑系统的起点不一样,三种世界观各自坚持着自己对世界的公设。

主观唯我论把“私设”当作了公设,它的公设是“我”的存在,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从“我”的思想,到“我”的感觉,来推证世界的存在,这在逻辑上没有问题。但是,如果离开了“我”,这个世界还是不是存在,其他事物是不是存在,这是推导不出来的。有些唯我论者如贝克莱等认为没有“我”就没有其他事物,这是不符合逻辑推理的公设规则的。

客观唯心论是从观察实践活动中归纳、总结出世界存在着无处不在的共相、或者理念,这其实就是事物所具有的同息。有的客观唯心论者把世界归结为一种万能的精神创造和支配的东西,这种万能精神的名字通常叫做“上帝”或“神”。在客观唯心论者看来,只有把理念、或上帝作为解释世界的逻辑公设才是最完满的,否则世界就没法解释。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只有物质是最实在的,“我”是靠不住的,“我”不在了世界一定还会照样存在,因为他发现别人的“我”死了世界仍然存在,而自己的“我”跟别人“我”对于世界来讲没有什么不同;万能精神也靠不住,虽然万能精神可以用来解释其他一切,但是万能精神本身的存在和行为却更加难以解释;用共相来解释具体事物也不靠谱,因为共相离开了具体的事物也是不存在的,凭什么把共相作为世界的起始呢?所以,唯物主义把最实在的、似乎永恒地存在着的物质作为自己的逻辑系统的公设。

人们通常讲的理性,就是指的逻辑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总的来说,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这三种世界观都是理性的。但是其中也有一些人沉湎于臆想、不遵循严格的逻辑法则,把臆想的飘忽不定的东西作为逻辑公设,用类推、比喻进行逻辑推理,这些都是非理性的表现,真正的哲学家不应该理睬这种不讲理性的人。

在上面的三种世界观中,显然唯物主义最具坚实性,只要它能够把共相之类的东西、把性质和关系之类的东西、把主观意识跟物质实在的关系讲清楚,把规律性的本质讲清楚,把运动变化的原因讲清楚,那么唯物主义的世界公设及其逻辑系统就是不可驳倒的了。这样的唯物主义无需像客观唯心主义那样找来多余的假设,而只需从现实世界本身来解释现实世界。这样的解释才是自洽的。

 

 

3-4.6  唯心主义的积极价值

对于唯心论,包括唯我论及上帝论,也不可一概否定,不可都用乱棒打死,有些哲学家所讲的唯我论或上帝论纯粹是工具主义的,不是本质主义的,他们只是从一个设定的立足点出发去分析问题,例如德国哲学家卡尔纳普在其《世界的逻辑构造》一书中就有意识地去运用一种“方法论的唯我论”,即以“自己的经验”、以“自我心理的东西”为基础来构建概念系统,他特别指出这“只是应用了唯我论的形式、方法,而非认可它的论点的内容”。至于他的唯我论方法是不是成功,则要另当别论。

很多的唯心主义观点,如陆九渊的“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归一”、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等,并非完全是胡说八道,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成立。在哪一种意义上成立呢?在认识论的特定意义上可以成立,而在本体论(存在论)意义上就不成立。他们在认识论角度上有了一些感悟,但却用本体论的方式来表达,这就是他们的荒唐、错误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