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易学家来知德故事传奇(李守力)

 缘助舫 2014-09-30

 

明代易学家来知德故事传奇

(李守力)2014522 08:56:53

来知德的母亲丁孺人,情性娴静,含辛茹苦。胎怀来知德时,梦见蓝衣仙人驾白鹤飞落屋檐之上。白鹤正要鸣叫,蓝衣仙人拍着它的头顶说不不不

来知德初生就显得聪明可爱,然而多次病发癫痫。来知德八岁能诵诗,九岁就能写词。曾梦见自己独立巫山十二峰上,癫痫于是彻底痊愈,所以把十二峰作为道号。根据母亲的那个奇梦,又曾自称不不子

嘉靖三十一年(1552)他家明伦堂的台阶上长出五彩的灵芝,来先生在这年秋凭礼学,考中四川举人第五名。

嘉靖三十五(1556)年会试落榜。嘉靖三十七(1558)年,他遵从父命又进京(准备参考)。嘉靖四十一(1562)年,又落榜。回来路上听说亲人患病,竟然烧掉了准考证,说:有做圣贤的一条路就行了。做圣贤不要命运决定,富贵贫贱都可以做。割断科举做官这个念头,圣贤任由我去做。于是取一尺白绢,写下愿学孔子四个大字,绑在手臂上,回到家中。父母双亲认为他志向高超,不同凡俗,也很称赞他。

明代易学家来知德故事传奇(编辑:李守力)

从此以后,来先生整天默默地坐在静斋,思索太极图像,达到忘我忘人的境界,于是写《了心歌》来自勉。后两年,很深刻地悟晓太极原理,说自己以前还落入禅理的窠臼。

来先生为父亲守孝三年即将结束,母亲又去世。他哀痛欲疯,几乎要毁庐掘墓,以见双亲。这样昏昏沉沉地度过了六年,披头散发,不吃肉喝酒,不弹琴唱歌,总是长叹悲泣。心情非常苦闷之后,才觉得物欲全无;穷究事理的决心,到此由真诚激发出来。

来知德先在梁平县釜山草堂读《易》六年,无所得;后隐居万县虬溪山中,从隆庆四(1570)年到万历二十六(1598)年,平生麻衣蔬食精思苦研,耗费二十九的时间,完成《周易集注》。“自言学莫邃于《易》”。如他说:“德生去孔子二千余年,且赋性愚劣,又居僻地,无人传授,……沉潜反复,忘寝忘食有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数年而悟伏羲、文王、周公之象,又数年而悟文王序卦、孔子杂卦,又数年而悟卦变之非。始于隆庆四年庚午终于万历二十六年戊戌,二十九年而后成书,正所谓困而知之也。”(《周易集注·原序》)

万历三十(1603)年,经四川总督王象乾、贵州巡抚郭子章联合荐举,特授予翰林院待诏,来德以年老有病推辞不受,万历皇帝下诏准许以翰林院待诏的官职致仕(退休),有司月给米三石终其身,终年八十岁。(见《明史·儒林传二》)他逝世后,朝廷在他墓前大道上敕建“聘君仁里”石坊,后又赐“崛起真儒”、“一代大儒”匾额,以褒其贤;在县城修建“来公祠”,入祀文庙以启教后人。

来知德临终前的传说

《梁山县志·杂识》说: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冬天,先生已从万县虬溪回家5年。一天,他正在优哉阁读书,忽然一个戴黄冠的老人请求会见,邀约他游历四海名山。先生以年老(已79岁)体弱推辞,但仍留他谈论了半天学向。黄冠人离开时,先生送至屋前清溪河边辞别,并约定第二年三月初六日相会。先生在回家路上突然想起,这个人我在虬溪注《易》时梦中见过啊,心里有些怀疑……第二年(1604年)甲辰岁月初,先生在家无疾而终,果然应了黄冠人的约请。

清代梁平武进士刘仕伟也曾记过这件事,他补写先生逝世后的内容更为神异:……有黄衣道人过访先生,二人共饮,相对默坐七昼夜。临别时约第二年三月同游五岳。到二年三月,先生无疾而逝。三天后,先生的一位族孙从万县运盐回家,过蟠龙山白兔亭时,见先生与黄衣道人坐在棕蒲团上观瀑。他们左右没人伺候,便主动请求侍候他们。先生说,有道人相伴游五岳,不必你费心了。只托办件事,把我钥匙带回,打开某书橱,其中有篇文稿未抄正,叫家人抄好,粘在某书后不要失掉。族孙回到家里,先生已逝三日了。打开书橱,确有文稿如所言。

《来知德年谱》:

万历九年(1581年)辛巳  

五十七岁  游华山、华阴,返万县求溪

游华山。欲静坐山中,悟易象之理。……后至华阴,……先生入求虬溪,思《易》十夜不寐,忽一夜梦一黄衣人与先生相揖让,若授受意。次日,偶思,见豕负涂句,遂悟其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