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天八卦的演化以及向后天八卦的转变 第5-11节: 论先天八卦的演化以及向后天八卦的转变——更新:
【提要】 一、伏羲先天八卦 二、神农先天八卦 三、黄帝先天八卦 四、后天八卦 五、从大洪水看先天八卦向后天八卦的演变
六、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古史蠡测(1.4万字,可选读) 五、 从大洪水看先天八卦向后天八卦的演变:
2013年9月22日 12:57:22 2013年10月5日 11:45:04 2014年1月22日 20:58:53 2014年1月30日 11:10:53
《说卦传》第三章“天地定位”言伏羲先天八卦,第四章“雷以动之”言黄帝先天八卦,第五章“帝出乎震”言后天八卦,前人没有发现这三章之间存在逻辑关系。窃以为《说卦传》三、四、五章的顺序正好阐述了先天八卦向后天八卦演化的主干。孔子编辑《说卦传》删去了神农先天八卦,这是因为神农先天八卦位于演化主干的分支上。 《说卦传》第三章“天地定位”言伏羲先天八卦,第四章“雷以动之”言黄帝先天八卦,第五章“帝出乎震”言后天八卦,前人没有发现这三章之间存在逻辑关系。窃以为《说卦传》三、四、五章的顺序正好阐述了先天八卦向后天八卦演化的主干。孔子编辑《说卦传》删去了神农先天八卦,这是因为神农先天八卦位于演化主干的分支上。
《尚书》引箕子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按照《尚书》记载,大禹理顺五行,遂将黄帝先天八卦顺时针旋转90°,则:离火居南,乾金居西,巽木居东。
黄帝先天八卦卦序(顺时针):坤乾兑艮震巽坎离; 后天八卦连山卦序(顺时针):坤兑乾坎艮震巽离。 如果把兑、坎二卦暂时拿掉,则以上两种排序完全一致:坤乾艮震巽离。由此可见黄帝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关系。 将黄帝先天八卦的兑卦移到坤乾(地天)之间,坎卦移到乾艮(天山)之间,后天八卦于是产生。兑泽、坎水,天山之间的坎水表示降雨,地天之间的兑泽表示大地被水淹没,这就是大洪水。 研究伏羲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四正卦,可以发现大洪水是先天与后天的分水岭。这与古代文献记载相符合。《孟子》:“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说:“尧之前,先天也。尧之后,后天也。”大洪水发生于尧,历经舜,至大禹才完成治水。 大洪水之前是先天八卦,先天八卦是上古之人设计的天地宇宙模型,即天圆地方的盖天说。乾上坤下,天地位矣。日出东方,月升于西。东北震雷与西南巽风,乃天地之交感。西北艮山与东南兑泽,乃大地之陈列。 《周髀算经》宇宙模型:天地日月盖天图 乾天
大洪水时期,《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叶玉森《说契》说:“昔,从日巛,巛(川)乃象洪水,古人殆不忘洪水之巛,故制昔字取谊于洪水之日。……甲骨文災字,乃像河川中泥沙淤积堵塞之形,因而泛滥成灾。” 清华简《筮法》中的后天八卦图与传本后天八卦图坎离二卦正好相反。甲骨文中的“昔”字保留了这个传统。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收录了5个“昔”字,其中上日下巛3个,上巛下日4个。 后天八卦四正卦真实再现了大洪水时期的天地景象:上离日、下坎水,左震雷、右兑泽。如果按清华简《筮法》后天八卦,左震为雷,上坎为雨,右兑为泽,离日则潜入水泽之下,更加符合大洪水景象。《淮南子·天文训》的宇宙模型与大洪水有极大的关系。 《淮南子·天文训》宇宙模型 坤,帛书《易》作“川”,即“巛”。川为水。帛书《易》有《连山易》遗存,所以坤作川。大洪水之时,坤地被洪水淹没,故坤地为川水,唯有艮山为民众所居。故虞夏之《易》曰《连山》。
“洪荒”(洪巟)一词的原义即是指尧舜禹之时的大洪水。洪,大也,言洪水之大。洪,从水从共,言所有方国(万国)、部落共同遭遇之洪水。巟,从巛亡。《说文》:“巟,水廣也。从川亡聲。《易》曰:包巟用馮河。”周易古经卦爻辞“涉大川”凡12处,当是源于大禹治水之古语。故“涉大川”乃《连山》遗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