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医要精术!

 隐士的书屋 2014-09-30

为医要精术!

 

很早之前,医道尚未开蒙,更了无薄名。开始,闲坐在空旷的诊室,略显冷清寂寥。坐久了,会身体后仰伸开双腿,寻找最舒服的姿态。心中想着:忘记背后,面对眼前,向着标杆直跑。不时雄心勃勃,总拿经方中医的“神妙”说事,聊发少年狂。而患者们没见过世面,可以说打死也不会相信“后生可畏”,众人的大前提“不是纸上谈兵么?”把中医后生都当成傻子了,一亮相就让我自己颜面尽失。前路漫漫未必有我的位置,不免又倍感失落并为此失眠。就是这样一路走来,凡此种种,太多这样的经历,似是有些聊胜于无而已!

我的那段打拼历史也确实下了苦功夫,也是肯实践的中医从业者。只要能腾出手就会看,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随时随地都会看,我的包里总装着书。即使烟不带,也会带书。但来求诊者从不敢奢望,更多的是依靠运气,因此得以试用,而后出人意料,对照明显优于他医。给人以“瞻之在前,忽然在后,既竭我才,若有所立”的感觉,这是我之前民间行医的真实在线。

我所选择的这条厚积薄发的“小路”,在民间顽强地存在着。单枪匹马,想要在这一片“轻中重西”荆棘丛里寻觅一条新路,又谈何容易?何时填平依然是个未知数,诊治能力又岂是一年半载就能历练出来的?至于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实现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前进的路还很长。这也是最难的!

我是一个喜欢“高调”的人。我认为做中医跟西医最大不同的地方,是需要充分展现个性,古往今来,哪一位中医名家不是自成一派独具特色的?我一贯口没遮拦,心里怎么想嘴巴就怎么说!认为事理在自己一边,也“不让寸分”。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民间还有些中医的存在,这也造就了我有别于他人的性格,以及不同寻常的诊治风格。躲进小楼成一统,安静神态,在房间里与书一同开会。倚几诊脉,随缘治病。这些颇具古风的内求之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风格,遣方用药亦是日益娴熟。没想到随口开出的简便方,就能够把严重的疑难疾病治好。并且,医道在不断向前延伸,追求的是更自然、更简单、更完美,强调整体观念而非局部疾病。

什么叫正确的治疗方法,标准的治疗程序?千呼万唤始出来,伤寒论的思维方法不在于给人多少具体的医案,不在于治疗多少具体的病症,而在于给人提供了一种逻辑思维模式,提供了三阴三阳的框架,从而使人对疾病有一个整体的动态的认识,使人知晓治疗疾病不仅需要“随证治之”的直观思维,而且需要“见病知源,以法治之”的逻辑思维。

一定会有人说有四诊呢?还说什么辨证论治呢?不是只知道凭经验,搞基本分型,看症状开方就说是高明。

凭什么?就凭野性思维?返璞归真又独特又科学,令人耳目一新。见病知源就是逻辑思维。伤寒论是讲症状后面表现的病机,善于逻辑分析思维就能思过半矣。

而疾病的具体表现成千上万、数不胜数,伤寒论只有112方,112方显然不能解决成千上万的具体疾病。但是张仲景为什么能够充满自信的说“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论治应该弄懂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得出病因病机的结论。

 作为患者呢?最应珍视的是经方医师在临床诊治工作上的思路。水平和成绩如何不能只看他诊治过什么疾病和治愈什么疾病,而是要看他用什么方法诊治与治愈这些疾病而定。患者急于考虑治好病这种事,一个是过于仓促,一个是没有端正态度。毕竟只看到了一个局部的侧面。症状只是见病,皆是虚妄、表象。所以每种病追求根源很关键,诊断清楚方能明白治疗,病虽万殊,又何难之有?这是看病的本领。

我常常跟患友讲,站在攀登的山顶上,看这条弯弯曲曲攀登上来的山路,只有在山顶的高度上回顾,才能看得清楚。只有至高至远,才能继续淌开另一种局面和意境。意之所向,无不如法,自己是很有心得的。我一心想要揭示的是“何以至此”的谜底,全力想勾画的是治病求本,这是治病的本事。

我常常对新找我的病人仔细辨证,力求一副药让病人安下心来,通过速效,建立好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此后才能继续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我就是追求一副药见效,也确有这个能力妙手回春。这样才能成为顶尖的中医。达到这样的高度我相信很多人会喜欢。

一路艰辛与厚重,时过境迁,现在我起来了。一堆人跟着夸赞,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医强人,但要像心目中的神医一样的愿景,犹如一股神力不断地将我往前推。面临各种各样的病,越来越复杂的人体,我觉得我是了解的,自是有把握的。

以前有患友来访,大部分都是我的长辈,甚至看到、碰到各界的大佬来了,我都觉得特别紧张,觉得碰到了大前辈,惴惴不安,生怕有所不周。现今可以更为从容的诊脉、看病、处方,往往都随心所欲,没有丝毫担忧和落寞了。特别是用了很多老百姓一看就明白的中医道理和中药、药方,患友看到痛快处都拍案叫好!不管怎样说,用“土”办法完成了“侠”壮举,其个人声望也在齐声叫好中显现无遗。得到很多患友的看好,换来现在病人的极度信任,门诊量越来越大,疗效越来越好。我相信很多的患友还会继续出现,不论平头百姓、乡间士绅,在野政客、城中白领蓝领、还是世间遗老遗少,均可精神有依靠,健康有托付。为此,我万分感激中医促成这个机缘。

命运待我似乎不薄,如果说真有什么“天赋”和“运气”的话,那么,岂非“天资聪颖”又“青年得志”?有个性、有想法、有特色、有情怀、有抱负、不世俗是行中医的一个优势,相信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我以一介书生之力,安于晋身草根,忍辱负重,用事实说话,做有心之人,终于有了自己的民间一席之地,让自己能体面地、有尊严地从事中医,生死有安排。

一些人会认为我不过是“卑之无甚高论”,虽然网络是虚拟的,但荧屏背后的人是真实的。几篇自哀自恋的日记,感性的东西比较多。对医理的追求、对亲情的珍惜,有草根气、有人情味儿,心中牵挂的是患者的身体和将来。对中医探索的责任感,安心于民间传统江湖气,关心庶民疾苦是我身上最闪光的品质。这些言行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汗水和辛酸,从日记里都能够找到一些零碎的证据,原本都是出于公心和良知的。我的思想和智慧处处融合在尺尺文章里面,每一篇文章,每一行文字,从不敢虚构一言,不敢浪语一句。不管怎么说,行医殊非易事,性命攸关啊。

人生很搞啊!自己反倒觉得在中医身边受益匪浅,想到反问处我也忍不住停下来反思自己原来的生活,对中医所包含的人生哲理深为折服。不再像同龄人那样追求时髦、享受、财富,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不那么焦虑和浮躁。“老中医”医道化境,才气逼人,先人一步高人一筹的智慧,又何尝不是岁月的恩赐?我愈加坚定的知道我要过怎样的生活,走怎样的医路。以后还要好好做中医学问、做人、做事,学得太差不好意思啊。尽管我的业务暂时处于落后的态势,但是在我看来中医没有道理搞不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