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弘道讲堂》对谈一:生命本身有独立的价值

 我爱祖国爱人民 2014-10-03
 

《弘道讲堂》对谈一:生命本身有独立的价值

弘道讲堂腾讯道学2014-09-30
1.道教赋予生命本身独立的价值截图

1.道教赋予生命本身独立的价值

12'1''

腾讯视频

道教赋予生命本身独立的价值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本期的《弘道讲堂》,我是李知白。关于生命,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对于生命问题的讨论也是任何哲学与宗教都必须涉及到的重要领域,那么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道教,它有着怎样的生命意识呢?它的生命意识又是立足于怎样的历史渊源和生存土壤?它又对我们现实生活有着怎样的启示与指导意义呢?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来自学术界与道教界的两位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道教研究中心主任卢国龙老师,北京居庸关都城隍庙住持张兴发道长,欢迎二位的到来!

主持人:卢老师,道教的“贵生”思想是我们对于道教生命意识主要的概括,您认为它的思想来源是什么呢?

卢国龙:我先开个玩笑,因为今天这个议题是我挑下来的,昨天我准备一下,看看明天怎么讲,然后看你发给我的提纲,我发现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

主持人:怎么说?

卢国龙:因为生命意识这个话题,肯定会谈到生死问题。生死问题在什么月光撩人的时候,两个人牵着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生死死,这个话题比较有趣。但把它作为历史文化问题,很严肃地去谈,就会觉得无趣。谈生死问题,吓人的。但是这个背后,像你提到的,它会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文化意义在里面。

这个世界上应该说是到现在为止,无论哪个宗教还是什么文明形态,它肯定都会非常地肯定生命的价值,这个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否定生命价值肯定就是反人类,这个问题就很严重。所有的宗教都在肯定、强调生命的价值,但是如何强调,这个里面差别就很大。道教可能它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它对生命价值的强调,认为生命价值本身是独立的,生命本身就有价值。它不是这个生命可以用来创造什么别的价值才有价值,生命价值也不是体现在某个神的意志或者神的使命上面,这个是道教最大一个特点。

我们现在年轻人可能比我应该更熟悉,那么一首诗,叫“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说明在生命价值之上还有一个价值,生命价值是依托于更高层、更上位的价值而存在。有的可能认为生命是为了实现神的意志,生命才有价值,是在执行神的使命,那么生命价值体现在创造财富上面。那么说,可能在世界上各种各样思想流派和文化形态里面,儒家是最平和的,孔子还说过这样一句话,叫“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他认为一个伦理的世界比生命本身价值是要高的。前面可能会为了爱情,为了自由,相对而言生命价值并不是自在自为的,它本身价值不是独立的。只有道教认为生命本身就有价值,它的价值不依托在对其他的目标或者创造社会财富,或者是获取社会荣誉,或者实现一个什么样的意志,不是这个层面。《道德经》里面有一句话:“民与身孰轻,身与货孰多”,这个就是道家对生命价值本身的衡量。当把你这个人的社会身份跟你自己生命本身放在一起,哪一个才是你?当你把你的生命跟你可能创造出的财富放在一起,哪个才是无限的?如果你用你无限的创造或者一种物资财富去衡量自己生命价值本身,不能够由你本身生命价值获得一个独立性,你的生命价值如果只是依附在你所创造的那些东西里面,这个生命价值会变得非常渺小,甚至是无价值的。

你看《庄子》有那么一句话,《养生主》里面的,我想你肯定知道,学中文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你生命应该都是有限的,你应该创造的,应该承担的,永远都是无限的,包括财富。所以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如果以你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实现,实际生命本身价值就会消解。生命本身价值没有得到肯定,这个是道教可能跟其他各种各样思想流派也好,或者文明形态,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我们知道先秦道家里面还有一个人物叫做杨朱,可能我们学中国文化的都知道,在战国初期或者中期成为显学,杨末成为显学。杨子取为我,不以天下之大利而拔一毫,这个话我们现在听起来好像这个人纯粹很自私,只是为我,而以天下那么大一个利益换我脚上一根毛,我都不干。这个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在道家这种哲学理念中,个人生命本身的价值是绝对的,一切外在生命所创造财富的价值是相对的。

在这个意义上,先秦道家还有一个人物,这个可能一般研究中国思想史不太在意,但是这个在《吕氏春秋》有一篇,篇名就是你说的《贵生》,里面记载有一个叫子华子的学说,叫“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迫生为下”,这是最下层的,他这个话什么意思?“全生”就是六欲皆得其宜,眼耳鼻舌身意,“亏生”就是有一部分欲望,我的感官生命的直观感觉,一部分得到了满足,一部分得不到满足。亏生,再差一些就是死,死次之,迫生为下,最糟糕的是你不得不活着。那么道家对于这种生命价值的强调,更多地突出来强调生命自身价值的独立性,生命本身就是有价值的。

主持人:被迫活着还不如死了,就是强调生命的质量。

卢国龙:死了是无所得以知,不是受折磨,道家最反对的不是说你好死不如赖活着,但是活得要自然。这个里面《老子》里面还有那么一章。

张兴发:“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卢国龙:“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以其生生之厚”。如果我强调生命的价值,如果我走到一个极端,只是把这个生命的价值理解为这种纯粹的“全生”,理解偏了,是一种感官的欲望得到了满足,那就是“生生之厚”,这个按照道家看,实际是对人生命价值的一种颠覆,实际生命本身又失去了它的独立性,变成了欲望的奴隶,俗人可能生命变成了财富和虚荣的奴隶,你贵生,专门讲养生,你生命变成个人存在欲望的奴隶,也一样地糟糕,“以其生生之厚”,道家所追求的生命的价值为什么说是绝对的,因为它是自然的。

主持人:但是在您刚刚的谈话里面,我发现可能会把“生”和“身”这两个词(当成)一个概念吗?生命的生和身体的身。

卢国龙:我是南方人,两个字词对我是一样的,发音是一样的。

主持人:老子曾经说过:“贵大患若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样的话是不是感觉跟贵生这个思想略有一些出入呢?

卢国龙:没有,其实它的思想是一致的。就像我们刚才说的,生命的价值本身是独立的,如果你把你生命的价值绝对化,“以其生生之厚”什么意思?如果我讲贵生,我讲养生,我整天山珍海味,我在养身体,其实错了。生生之厚,当你把生命变成生命意志的一种压迫的时候,你又变成为了活下去那个意图,那个意志的奴隶。那个生命不是自然的。一个纯粹的,就是能够体现出生命价值的,是生命的一个自然状态,为什么叫做“六欲皆得其宜”,都能够适宜,道家追求这个也是中国传统观念:生命本身价值是独立的。但是生命本身有欲望,欲望关键要适当,既不主张禁欲,也不主张纵欲,讲的是适欲,适当是自然的。

主持人:如果这个求生欲望过于强烈,就像您刚刚说的“生生之厚”,与追求别的物质或者是财富、身份、地位其实听起来会像是一种追求。

卢国龙:是,一种是来源于外在的压迫,一种是来源于内在的压迫,其实那个就叫内忧外患。如果我追求这种社会的荣誉,或者我追求社会的财富,使我的生命在追求过程之中,我变成财富,变成虚荣的一种奴隶,或者说我就是为了活下去,我求生的意志压不住我生命本身,它也是把生命变成一个观念的奴隶,以其生生之厚。

热门推荐

点击关注“腾讯道学”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道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道学”,获取更多道学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