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的现代化之路

 枳实隶书 2014-10-04

中医的现代化之路
——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纪实
  编者按

  “中医应永远坚持姓‘中’不动摇”。嘉兴市中医院致力于医生队伍传统中医理念的转变,致力于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的实践,致力于用疗效唤起患者对中医的认知和认同,致力于在公众中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用中医医院的特色优势,坚守中医药阵地,奋勉自强,在患者中赢得了越来越好的口碑,成为当地越来越多患者求医的首选医院。他们的理念和做法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负责人的肯定,值得全国中医院借鉴。

  踏进嘉兴市中医院,飞檐翘角的古典建筑,天人合一的浮雕,大医精诚石,中医文化长廊,“名医馆”,以古代名医命名的道路名称……中医文化如春雨润物,处处无声渗透。

  近几年,嘉兴市中医院致力于医生队伍传统中医理念的转变,致力于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的实践,致力于用疗效唤起患者对中医的认知和认同,致力于在公众中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用中医医院的特色优势,坚守中医药阵地,奋勉自强,在患者中赢得了越来越好的口碑,成为当地越来越多患者求医的首选医院。

  这所三甲中医院现拥有600张床位、年门诊近百万人次、住院2.3万人次,综合实力跻身浙江省地市级中医院前列。

  “我们的目标是全国示范中医院。这一方面是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确定的办院方向,另一方面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嘉兴市中医院院长高文庆如是表示。  

    中医理念的转变

    ——中国医生应把我国优秀的传统医学掌握好  

  当别人为“三高”、“肥胖”而发愁时,嘉兴机关干部吴先生正为瘦削、失眠、胃口不好、不时腹泻而烦恼,而化验指标、胃镜、肠镜项项正常。“像这样脾胃不好的病人,我治愈了很多,这也是中医的长处所在。”中医养生专家陆文彬这样解释,“西医治疗神经性肠胃病无从下手,可中医强调整体调治,指标正常不见得就没病,肠胃的底子调理好了,正气足了,人体自身抵抗力被有效激发,病自然不治而愈。”果然,吃了半个月调理方,又坚持服用一个月膏方之后,吴先生改善了睡眠,胃口好起来,整个人也精神起来了。

  中医存废之争一度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中医的发展客观上屡受冲击。对此,嘉兴市中医院在实践中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作为中国医生,应该把我国优秀的传统医学掌握好,同时要善于学习借鉴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融和运用现代医疗技术,发展好中国的医学事业。中医院不仅要具备所有医院治病救人的共同属性,更应具备中医特色属性,要把这种特色转化为优势。2005年至2010年,该院中药饮片收入占全院总收入的比例从3.21%增至15.49%,而西药和中成药收入占比则从37.07%降至30.75%,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由37.58%上升至60.53%,突出了中医特色。

  在医生层面,名医战略被落实在学科带头人选拔、中医药中青年骨干培训以及中医药人才引进等不同层面。嘉兴市中医院先后推出“现代名中医选拔培养”、“导师制”等人才培养工程,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举办中医硕士班。

  2007年,首批妇科、消化内科、乳腺外科、眼科、儿科中青年业务骨干向国内、省内顶尖名老中医拜师。施孝文、王寿椿、俞长春、顾国柱、张谨宜等院内名老中医带徒,不讲课,先看病。中青年医生在临床实践中见识了中医的疗效,许多人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开始相信中医,并逐步热爱中医。

  2005年至今,该院职工人数从554人增加至858人,研究生从3人增至76人,中医药人才的专业结构、学历构成和职称结构优化促成了队伍素质的提高,为确保中医药诊疗效果提供才智支撑。

  中医标准化建设

  ——全面调整学科发展格局  

  在中医标准化建设上,从整体到细节,嘉兴市中医院孜孜以求。

  中医药既是完整的诊疗体系,又是完整的思想文化体系,医和药密不可分。但长久以来,中医过分强调个性化,存在没有统一标准等诸多问题,而标准化建设正是嘉兴市中医院在医院管理年活动指导下,获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医院按照有关要求,从科室命名、中医病历书写、临床诊疗方案、中医医师三基培训等各方面逐步规范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导的临床科室建设和管理。

  2009年,嘉兴市中医院全面调整学科发展格局:肛肠科、肾病科、脑病科、皮肤科、骨伤科等中医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的被定义为“重点扶持学科”;眼科、儿科已经具备地区领先技术优势、中医特色和市场占有率,作为“品牌学科”继续巩固发展;烧伤整形、内分泌科等在嘉兴已经具有领先技术优势和中医特色,被纳入“推广学科”;急诊医学科、外科、脾胃科、心血管科、妇科、创伤科等对于医院功能完善和其他学科发展具有支撑作用的则定位在“发展学科”。

  根据四类学科定位思路,医院同时建立起一个学科建设评价体系的基础性框架:即以中医特色、业务增长和竞争能力为三大轴,以工作量、医疗效率、经济运作以及病源、人才梯队建设、科研水平、技术水平、服务评价为衡量的八大标准,加入中医参与率、中医技术以及优势病种等参数,为学科提供建设方向和指导原则,也为评价学科、考核学科主任以及下一轮学科定位提供依据。这是按照医院管理年要求,综合医院尤其是中医院的发展规律、本地区医院发展格局和自身实际,着眼长远的“蓝海”发展战略。

  科室层面,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开展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引进和利用现代科学的先进技术,为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糖尿病、儿童哮喘、痔病、脑病等一批优势病种脱颖而出,具备了一定的地区影响力。目前,该院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数占门诊总人次数已达11.3%,饮片处方数占32.3%,中药处方数占63.9%。

  这一系列举措,在新世纪仅用几年时间,就使嘉兴市中医院从一所年门诊不足30万人次、仅200张床位的二甲医院,发展成为拥有600张床位、年门诊98万人次、住院2.5万人次的三甲中医院。

  中医疗效的认同

  ——改变只重视“病”而忽视“人”的观念

  2008年7月,患者老陆因为肠梗阻又一次住进医院,这是2006年他患胃癌做胃全切手术后第二次入院。术后第二天,老陆开始发烧,热度在38℃~39℃,血红蛋白最低时降至4克,血小板2000。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书。上海、杭州专家会诊,大量的抗生素使用,都未能使老陆从高热昏迷恢复好转。外科主任专门请医院名中医为老陆会诊,转机就在这时悄然发生。几十元一剂的方子,3天后老陆体温降到38度,续服七剂,体温稳定,睡眠明显好转。回家疗养的头3个月,老陆坚持服用中药,体温逐渐恢复至正常。之后的几年中,老陆使用中药药膳调理加上阶段中医治疗,经历胃全切化疗的他现在已与普通健康老人别无二样。

  按照中医理论,问题表现在局部,但原因在人身整体。所以中医历来就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多种治疗手段,也正因此,也有很多患者对中医治疗很难理解。嘉兴市中医院用切实的疗效,唤起了患者对中医的认同,让他们确实感受到,中医的疗效在对某些病症上确实比之西医有过之而无不及。

  夏季最热时,中医院一天会接诊十多名面瘫患者,他们年龄不一,既有八九十岁老人,也有才出生几个月的小婴儿。早期采用针灸治疗,恢复效果都非常理想。“中医院的老中医几针扎好面瘫”几成传奇。

  “冬病夏治”疗法是传统中医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在阳气最旺盛的夏天,通过中药穴位贴敷、针灸、拔火罐等外治疗法,刺激穴位、疏通经络、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常常用于治疗那些在冬季容易发作或者加重的病症,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等。近年来,加入到嘉兴市中医院冬病夏治队伍的患者不断增加,2010年,中医院冬病夏治的门诊人次与上年同比增长超过40%。

  市民对冬令膏方的认可度逐年攀升。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都开始认识到保健要讲究个体差异,“一人一膏方”体现的“求本”和“辨证”的理念,整体观念指导下的“扶正”以“祛邪”的养生保健之法,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的“绿色”健康之道。2006年仅260人次到中医院配制膏方,2010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7000人次,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被越来越广泛地认可。

  而“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医学模式的建立,改变了西方生物医学模式只重视“病”而忽视“人”的观念。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学发展观,以及疾病防治战略的“前移”和重点的“下移”,为中医药发挥整体观、辨证观、个体化思想,对疾病、亚健康状态进行防治和综合调理,在延长生命的同时提高生存质量的优势创造了机会。

  嘉兴市中医院用中医方法治疗不孕不育和保胎也创造了不少经典病例。一对夫妻近40岁了仍没有孩子,找到医院进行中药调理,结果在半年之后,顺利怀上孩子。医生认为,生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内分泌调和的过程,有的家庭越急就越怀不上,也有不少家庭领养了小孩,结果却怀上了。这说明压力太大,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而中医正是调人的整体内在环境。2010年5月成立的嘉兴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对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运用这一平台,医院一是把体检做成常态化、特色化;二是做大冬令膏方、冬病夏治等治未病项目;三是有计划地开展预防保健的宣传;四是大力开展中医药“三进”工程,推广宣传中医药的诊疗手段,为市民提供专业的中医养生保健指导,扩大中医药传统疗法的影响力。

  中医文化的传播

  ——以传承中医弘扬国粹为使命

  浙北的中医药文化始自南北朝,历代名医约四百余名;嘉禾地区中医药的盛期是在明清,清代时候有“乌镇派”,在晚清风行一时。“师承”是中医人才培养、学术继承的特有方式。现代医学背景下,又如何进行这项工作呢?

  始于2007年的“师带徒”是嘉兴市中医院的成功实践,培养了一批热爱中医、也掌握现代诊疗技术的医生。

  2010年10月,经过医院发掘整理的“施氏针灸”成功入选嘉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1年5月,又通过浙江省级非遗评审。传承是对中医药文化的保护,服务现代生活则是中医药最好的传承,对中医院来说,这更是使命。

  近几年来,嘉兴市中医院弘扬中医人文精神,用先进的医院文化为人性化服务注入活力和魅力,倡导“尊重生命,重视细节”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培植了全院职工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了共同的标准理念,营造了“严谨治院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化氛围。用院长高文庆的话说:最高层次的管理是文化的管理,中医院所有的建设,都由文化作支撑。

  在基本形成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以及环境形象体系的基础上,嘉兴市中医院不断创新文化建设途径。

  在中医院,中医文化不仅可“看”,更可“听”,可“触”。拿起电话,拨打任何一位嘉兴市中医院职工电话或者任何一个科室电话,悠扬民乐伴奏下的问候之后,童声合唱“尝本草、悬壶济世,调和温良秉性……”和女声独唱“汉唐本草、千金药精,栉风沐雨……”传递着浓浓的传统中医文化氛围,这是医院职工作词、演唱、职工子女参加录制的院歌。

  2009年3月17日“国医日”,该院“中医文化馆”开馆并迎来了第一批观众。馆内陈列有从新石器时代的石器、石针,西晋的德清窑酱釉药臼,汉代的薰香博山炉到清代的黄榉台式小药箱;从战国时期的骨针、汉代的兽耳陶罐、明清时期的外科手术器具到民国的竹拔火罐……中医药发展简史以及嘉兴市中医流派、嘉兴历代名医在这里生动展示。

  同时,医院联合市科协、南湖晚报成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小记者成长学校,面向青少年进行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教育;举办“走进中医、探秘国粹”的中医体验征文大赛;在国医节期间举办“国医大师走进禾城”系列活动……春季养身健康讲坛吸引了近200名市民,一些社区有组织地发动居民前来,边听边记;参加养生药膳中医体验活动的小记者颇有感触:原来中药不只是苦的,还有甜、酸、涩;原来中药不止可以煎熬喝了治病,还可以和其他食物烹饪成菜发挥预防保健作用。

  嘉兴市中医院经常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与市民群众互动,搭建一个又一个市民接触中医的平台,传递、播撒中医文化。

  在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指导下,进入“十二”五规划的嘉兴市中医院继续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医院门急诊人次增长20.97%,出院人次增长11.40%,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2.62%,药品收入占医药收入比44.44%,其中中草药收入占医药收入比例13.71%。医院正向“中医特色明显、综合功能完善”的全国示范中医院阔步前行。(沈秀红 朱梁峰 姜宁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