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转、评】从系统整体论到生成整体论

 johnney908 2014-10-06

从系统整体论到生成整体论

金吾伦

人们通常都把系统等同于整体,实际上系统只是整体的一种描述方式。人们真正关注的不是系统而是整体,人们着眼于系统的目的和实质在于整体。系统的整体思维,其精髓是它的整体性,系统其实是整体的一种表达方式,也即是说,从系统的观点看,万事万物的整体性可以通过系统的术语和手段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系统整体论。系统整体论的主要内涵包括:(1)系统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2)系统整体只能通过分解成部分才能了解;(3)我们通常涉及的系统常常是开放系统,它与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4)系统是演变的,通常都是从简单向复杂系统进化,当代科学研究的重心已经向复杂性转化。而“因为复杂性是系统中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所以复杂性展现在系统自身的层面上。”(西利亚斯(Paul Cilliers)著, 曾国屏译,《复杂性与后现代主义》,第3页)。这就是说,不论复杂系统如何复杂,它仍然是系统的一种。

然而,从整体性的视角来看,系统整体论还没有充分体现整体性。按贝塔朗菲的定义,系统可以定义为相互关系的元素的集。这里的关键是“集”。集也就是集合,要素的集合就是一种构成。所以,系统论整体论还不同于有机整体论,它依然是构成论的。对构成的强调使得系统整体论关注于部分和对部分的分解,而可能忽视整体性的两个重要方面:(1)功能不等于部分之和,可以大于或小于部分之和;(2)仅通过分解部分了解整体是不充分的,因为部分与部分之间有相互作用。实际上,就我们通常涉及到的系统都还不同程度地残留着机械整体论的痕迹,它们必须要靠还原论的帮助。

鉴于系统整体论的不足,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生成整体论。生成整体论与系统整体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出发点和前提不同。系统整体论被定义为 相互关系的元素的集合 ,因此它是以元素的存在为前提的。不存在元素(部分)也就没有集合(整体),自然也就谈不上系统。系统整体论强调系统的空间结构,而生成整体论则更关注时间的延续性与系统的动态性。按照生成整体论,整体与部分不是组成关系,不能强调整体是各相关元素的集合。它们是生成关系,部分是整体生成的。因此生成整体论的前提是先有整体,然后才会有部分。它与系统整体论相反,没有整体就没有部分。

生成整体论的整体是动态的和有生命的,整体不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就是整体。整体从生之时起就是整体,她不存在部分之和这样的概念关系。生与成联在一起,成长壮大,是一般系统论中的系统所不具有的。生命系统整体有着自组织性和突现性两大基本特征,它们是自己创造自己的,不像机器系统自己不生长、不变化,也不象前述系统观所认为,部分是整体的构成成分。 按照生成整体论,部分只是整体的显现、表达与展示,部分作为整体的具体表达而存在,而不仅仅是整体的组成成分。整体通过连续不断地以部分的形式显现其自身, 而部分则作为整体的体现而存在。

发明家富勒(Buckminster Fuller)指出,组成人手的细胞在连续不断地死亡和再生。这确切地表明了它们是在不断地变化的;事实上,一只手在一年内几乎是完全重新创造的。所以我们把手或身体或任何生命体看作一种静态的“东西”是完全错误的。富勒说,“你所看到的不是手而是一个‘模式化的完形’(patterned integrity),它是宇宙创造的能力。”“模式化完形”是整体,其中每一只特殊的手是整体的一个具体的表达或显现。

生物学家谢德雷克(Rupert Sheldrake)把“内在组织模式”称为“有机体的形式场”。他说“在复杂性的所有层次上的自组织系统中,存在着一个依赖于该系统特征性组织场的整体,即它的表达场。”他进一步指出,一个生命系统的生成场扩展到其环境并将生命系统与环境两者连接起来。例如,每个细胞包含大组织的特征DNA信息,细胞随它们的成熟而分化成眼睛、心脏,或骨骼细胞。这种发生是因为细胞按它们所处条件(context)发育成一类社会特征,以适应更大机体健康的需要。当一个细胞的表达场恶化(受损),它的更大整体的意识就恶化。一个失去了其社会特征的细胞使盲目的尚未分化的细胞分裂,最终将威胁到更大机体的生命。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癌症。

可见,生成整体论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同系统整体论中的关系。生成整体论中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是:“万物都在万物中”(Everything is in everything),部分只是体现整体的一个场所。这就是生成整体论不同于系统整体论的根本所在。

对系统整体论与生成整体论的辨析,有助于从整体性的高度反思创新系统的建构。创新系统 (Innovation System) 是以系统的方法来实现创新。国家创新系统就是在国家层次上用系统的方法实现创新,区域创新系统就是在区域层次上用系统方法实现创新。其共同点就是集合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大学等要素的合作进行创新。这样的创新系统,我们可以称它们为构成系统的创新。但由于集合而成的各个要素都有它们各自的利益,因此分离分割在所难免,创新效率终究会受到影响。尽管外在的力量可以促使效率的提高,但由于它们内在的本性使然,总将受到限制。

如果我们能用生成整体论来指导创新,那么,创新系统的各要素(各个组成部分)不是通过集合来实现,而是通过整体生成。例如,大企业自己创立研究所与大学,使研究机构与大学成为企业自身的一部分,这个部分不同于从外面集合进来的,而是它自己生成出来的。这就回答了为什么贝尔公司或微软公司等大公司效率高的原因。但如果它们一旦内部发生分裂,集合难度加大,创新效率便必然降低。

为了提高创新效率,发达国家的创新系统已经历了一个 从链式环路发展到复杂系统再进一步演变到创新生态系统 。这一演变历程告诉我们:创新行动越来越趋向于向着生命有机系统的方向发展 。但这种发展的力量多半是外在的。我们是否可以从生成整体论中得到启示,自觉地从自生成、自组织的内在机制入手,使创新系统有一个更快地向生命系统的方向发展呢?!

 

【简单评述】原文『如果我们能用生成整体论来指导创新,那么,创新系统的各要素(各个组成部分)不是通过集合来实现,而是通过整体生成。例如,大企业自己创立研究所与大学,使研究机构与大学成为企业自身的一部分,这个部分不同于从外面集合进来的,而是它自己生成出来的。这就回答了为什么贝尔公司或微软公司等大公司效率高的原因。但如果它们一旦内部发生分裂,集合难度加大,创新效率便必然降低。』

如果说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社会主义的企业办社会,就具有了整体生成的特点。而后期70年代开启的改革开放,“国退民进”则是从“内部发生分裂”,“创新效率必然降低”,中国几十年来都是为人“作嫁衣”。唉,遗憾!

不由想到了专业的问题,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之间的不可调和性,何尝不是生成系统与整体系统的差异!从生命个体来说,无不是由最初单个的受精卵分化出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中国人爱讲“人活一口气”,这口“气”的盛衰就是生成系统论演化的轨迹,有着时间性更突出的特点,也由此中国古人得出了从春夏秋冬、生长收藏出发而抽象为阴阳五行的根本理论。遗憾的是,当今世界的统治理论仍然不知生命的真谛,硬要拆开这个与环境有着复杂联系的生命体,希冀通过拆分为基本单位来了解、甚至改造生命。Far Far away! 搞了几百年了,没什么创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