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岁小儿看过的书叠起来有7米高:他的兴趣即“凡字皆可读”

 瀞舒凝兰 2014-10-06

【广州天才少年系列之六】

向子周,三岁就可进行自主阅读,六岁看过的书叠起来超过7米

你问他为什么能读懂这些书——因为他兴趣即“凡字皆可读”


 ■新快报记者 陈思呈


    只有六岁的向子周(小名“天天”,下文皆用小名),平时的阅读量已经超过了他的博士妈妈。三岁就能进行自主阅读,识字量以他妈妈的估计,只比她少百分之一(也就是说,他妈妈认识100个字,其中只有一个字天天不认识)。但识字并不是这个孩子的特殊之处,他更奇特的地方在于他的阅读内容和理解力,不仅主动读完《老子演义》、《为自己出征》、《说文侃字》这种“深奥难懂”的书,涉猎范围之广更让不少成年人惊讶,柴静的《看见》这类热门书籍也入他“法眼”。天天妈妈说,天天的阅读兴趣是“凡字皆可读”。
  “兴趣”二字的确可以解释发生在天天身上的这些“奇迹”,而天天的爸爸妈妈也爱书如命,这无疑才是天天成长为一个“神童”的秘诀所在。

  【天天小档案
  大名:向子周

    小名:天天

    父亲:向青天(工程师)

    母亲:周国梅(教师)

    生日:2007年8月5日

    出生地:广州
  血型:B型
  星座:狮子座
  最喜欢的事:看书


  【普鲁斯特问卷天天的回答(部分)
  你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宇航员。
  何时何地让你感觉最快乐?读书、跆拳道。
  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特点?善良,能进行正常交流。

    你这一生中最爱的人或东西是什么?最爱妈妈。

他从两岁开始就开始大量自主阅读,阅读范围不仅童书,甚至包括《说文侃字》、《为自己出征》这一类成年人书籍
  让天天妈妈感到惊奇的是,天天学说话和学认字是完全同步的,这个时间点发生在天天一岁多的时候。也就是说,他能说什么话,几乎就能认得那个字。有一天,妈妈在一张纸上随意写了“妈妈”两个字,那张纸上还画着各种凌乱的笔画和图案,天天爬行到此处,无意看到,就清晰地念出了“妈妈”两字,倒把他妈妈吓一跳了。
  另一次,是走路还走不稳的天天攀着客厅书柜的门,对着里面一本书大叫:大清血地(某本书的书名)!把爸爸吓得大叫一声,因为当时他也只有一岁半。
  天天的爸妈吃惊的原因是,他们实在没有下意识地教过天天识字。采访中,天天的妈妈困惑地回忆,如果要说天天认字有什么契机,也许就是看电视,因为电视节目有字幕,尤其是家里每天都会放各地的“天气预报”,那里面有很多重复的字眼。但是,一来,那么小的孩子看电视的次数是很有限的,二来即使通过看电视字幕来认字,也很难想象那么小的孩子有这么强的自学能力。
  所以,在认字这个问题上,只能说,天天确实体现了某种无法解释的天赋。
  但识字并不是天天身上最让人称奇的地方。他从两岁开始,就开始大量的阅读。在家里,他拥有自己的专属书柜,他的藏书量是七米二(指书叠起来的高度)。与一般孩子不同的是他并不只阅读童书,甚至童书在他的阅读中所占比例甚少。天天现在刚满六岁,他主动地读完《老子演义》、《说文侃字》、《为自己出征》等书,在这个问题上,最让记者感到疑惑的是天天的理解力。
  你如果告诉我一个孩子能认那么多字,我觉得不奇怪。但你说一个孩子能读得懂这些书,我觉得很费解,因为那意味着他的理解力已经超过大多数成年人。
  对于这个问题,天天妈妈的回答并不肯定,她只能猜测,也许是因为阅读量大了之后,对很多内容的理解也就融会贯通了。另外,天天妈认为,每个孩子其实是比成年人想象的要聪慧,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也比我们成年人想象的要广泛,很多时候,是我们“以为”孩子不懂,我们“以为”孩子没兴趣,而不是孩子“真的”不懂或没兴趣。
  天天妈告诉记者,天天的阅读兴趣是几乎凡字皆可读,只要他能抓得到的书,甚至是连《微波炉菜谱》、《家居收纳1000例》这一类书,年仅六岁的他,居然也有兴趣。天天妈最初出于很多家长都有的功利心理,难免会给出“指导性建议”:你看这种“家居收纳的书有什么用呢?别看了吧。”天天还是津津有味地看下去。
  后来他们搬家时,几把长柄的雨伞不知挂在哪里好,天天说,可以在鞋架旁边钉一个挂毛巾的架子,雨伞就可以挂在上面而不占地方了。天天妈觉得这个想法很好,惊异地问你怎么想到的?天天更惊异地说:我前几天看那本《家居收纳1000例》里面说到的啊!



他用写童话的方式和妈妈交谈,“我要在地球和月亮之间架一座桥,叫地月大桥……”

  在认识很多字、看了很多书后,天天开始写文章,当然是很短的小文章。他在电脑上打字,把平时看到的知识和“理论”用了起来。

  这是天天写的童话:

  “我要在地球和月亮之间架一座桥,地月大桥建成之后,太远了,人又没有翅膀,走到半路会很累。古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他那羽毛粘成的翅膀被太阳融化,结果摔到海里淹死了,但他的灵魂不会死,他会在地月大桥上开很多店,专门卖翅膀,那翅膀呀又薄又轻。”

  想象是孩童式的想象,但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这种人名,“灵魂”这种字眼,出自一个六岁孩子的笔,还是让人很震惊。这自然就是他平时海量阅读的结果。

  他四岁多的时候编过另一个故事,用的是他给妈妈讲故事的笔法:

  “妈妈,我告诉你哦,一代英雄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在沙丘宫。怎么会这样呢?他被人长时间囚禁在宫中,没有水喝,没有饭吃,活活饿死了。妈妈我告诉你,这就是沙丘宫变。沙,是沙漠的沙,丘,是丘陵的丘,沙丘是个地名,也可能他的宫看起来像个沙丘,所以叫沙丘宫。妈妈你知道吗?赵国有八个皇帝,第二个和第四个皇帝的陵墓发掘了。陵墓怎么有两个封土呢?其实一个葬的是后,一个葬的是帝,是皇帝和皇后的合葬墓,原来是这样哦,考古学家费了好大劲才弄清楚。好了,现在可以发掘了。妈妈,我再告诉你哦,赵国八个皇帝只有最后一个是真的,《史记》中记载的。”

  这一段文字,从创意上并没有太特别的地方,但对于一个四五岁小儿来说,除了惊人的知识量,给妈妈讲故事这种温馨的形式,也足以让这个故事有保留的价值。

  网络时代,天天与时俱进地写起了博客,只是父母都是低调的人,仅仅以这种形式让孩子记录自己的想法,并没有进行宣传。天天也关注别人的微博和博客,甚至,这个六岁小儿还会和父母讨论一些“公知”的言论。

  比如有一次,因为换牙不想上学,天天妈无意看到李开复正在微博上谈论自律,便给天天看这一段:“对自己严格一点儿,时间长了,自律就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因此变得更加完美。”天天看了之后作了评论:完美只是一个概念,一个空虚的概念,完美不一定是好事,大家都是普通人,也不可能十全十美的。


“神童”是这样“教”成的】  

   大人不愿意听孩子说话,孩子就会把自己关进门再加上七把锁
  天天有现在这样的“成绩”,与天赋固然有关,但后天的教育也许是更关键的因素。在采访中天天妈妈强调,她无意把儿子培养成一个天才,但她会倾尽全力去用心体会孩子的教育问题。她常说的一句话是,生命的形成很不容易,既然生而为人,就要把人生发挥到极致。她还常说另一句:要好好地做父母,不然对不起孩子的素质。


家长对孩子道路的选择受制于家长自身的认知、智慧,不一定适合孩子的天性

  谈及教育经验,天天妈妈强调要“顺天随性”——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生命中就有了独一无二的印记,他的个性、品质、IQ、体格初具雏形,这是一个人的天性,用幼儿教育专家的话说,孩子是带着精神内核来到这个世界的。教育是后天的,不可能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天性。而人的天性是善的,而良好的教育就是呵护和培育一个人天性中潜沉的良善美好,使微粒种子在生命中发芽、生根、壮大。
  另外,家长对孩子道路的选择受制于家长自身的认知、智慧,已经是社会化的产物,并不一定适合孩子的天性。所以家长要多听孩子的声音,不能想当然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听家长的安排。对于天天这样的孩子尤其如此,所以,天天妈妈认为自己只要有一点不确定,那就要听从孩子的意见,小至穿什么衣服、大至上什么兴趣班,莫不如此。
  天天妈妈说,天天曾经编过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大人,因为不愿意好好地听孩子说话,孩子就把自己关起门来,还加上了七把锁,因为他把七把锁的钥匙都弄乱了,所以后来他自己都出不去了。他很害怕,因为他自己关的房间里有很多有毒的药品。幸好这些药放在高架子上,没有被他吃到。幸好后来来了消防员,带来了云梯,才把这个孩子救了出去。”编完这个故事之后,天天这样总结:“如果大人不好好听孩子说话,孩子就把自己关在七把锁的房间里。”——这真是一个伟大的隐喻。

不要担心“理性教育”,因为孩子对理性的接受,往往高于成年人预期
  天天妈对孩子常有一些听起来理性得惊人的教育,但是更令人惊异的是,孩子对理性的接受,往往高于成年人的预期。
  她举了一例。孩子小时候穿开档裤时,偶尔会无意识地把手放在裤档处,每次看到这个行为,奶奶就会打他的小手,说他“不羞”。天天妈说,孩子对大人的这种反应,肯定感到有点困惑,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就是“不羞”?这个地方与身体的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
  于是她就拿了一套科学书籍给孩子看,并告诉孩子,人体的这个部位有精子,而精子与卵子的结合会变成一个新生命,所以这个地方是非常特别的——但因为她的描述非常理性和客观,所以孩子感到这种“特别”是一种很自然的特别。后来帮他洗澡的时候偶尔过于用力,天天自己还会提醒:妈妈,小心点。


真正的教育是从他律走向自律,让孩子自主成长

  因为天天识字多,表达好,所以他和父母之间有一个特殊的沟通方式:写信。

  这种方式有很多好处,试列几条:第一,写信的时候因为状态比较疏离,会相对冷静,很多话都说得更加理性,会更有助于自己的反省态度;第二,写信可以留下“证据”,以后还可以经常时时复习和反省。

  天天妈妈举了几个例子。因为天天体型偏胖,所以有一次天天要求吃肉包子,她没有答应,自作主张地买了馒头。天天看到馒头,气得一下子跑过马路。她当时又急又气,拉住天天后就忍不住打了他的屁股。

  晚上她回想起这件事,有点后悔,就给天天写信,说到自己有两点不对,第一是不顾他的感受自作主张买了馒头,第二是打了他。天天便回复说:“妈妈,我也有错,我不应该一生气就跑过马路,那是很危险的。”———这便是在家长的引导下学会的反省精神。

  天天妈还提到另一个激发孩子自我成长的好时机,就是与孩子在亲子共读的时候———那时是家长与孩子沟通最密集的时段。她举了一个例子:小时候与天天讲“狼来了”的故事,讲完之后,她便主动跟天天交流:“妈妈觉得这个故事里面,孩子的爸爸妈妈有做得不对的地方。”

  有哪些不对的地方呢?天天的妈妈对这个出名的童话做了全新的解读。

  第一个不好的地方是,他们对孩子的内心诉求无感。孩子一再地以“狼来了”为由吸引别人的注意,肯定是出于某种孤独感。

  第二个不好的地方是,他们对孩子所处环境的危险性欠缺认识。那个地方确实是有遇到狼的危险性,而后来也确实是狼来了。

  第三个不好的地方在于,故事中父母与孩子相互之间存在“语言交流有效性”的失效问题。比如说孩子没有直接提出“我需要你们陪伴”,而是用“狼来了”为借口来企图得到陪伴,这就是一种语言交流的失效。

  当然,以上三点,天天妈都用天天能理解的语言,给天天做了解释。这三点都是身为父母的反省精神。天天听了之后,自然也会学习父母的思维方式,于是,他也向妈妈讲述自己的感觉,他认为那个孩子也有不对的地方:“爸爸妈妈很忙的,不应该总叫他们来陪。”


  和一般小孩子一样,天天也看绘本、科普类儿童读物,但他的特别之处在于他还看很多对孩子来说完全不能理解的成年人的书籍。以下书单则是他的“另类”书单,让大人们也会吓一跳吧。


  小神童的“百科全书”

  1.《家庭收纳1000例》

  (日)主妇之友社主编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问他问什么看这本书,答:“我将来也是要做丈夫的。”

  

    2.《说文侃字》

  胡贵林等编著 广州出版社

  他看这本书时向记者解释:“这本书是《说文侃字》,不是《说文解字》,你可别弄混了,《说文解字》是字典,《说文侃字》是讲对联、典故、趣事,很好笑的一本书。”


  3.《希腊古典神话》

  (德)古斯塔夫·施瓦布著 译林出版社

  这本书看过多遍,对其中的神话人物基本都很熟悉。


  4.《汉字王国》

  (瑞典)林西莉著,李之义译 三联书店

  看了这本书之后,天天对甲骨文感起了兴趣。


  5.《超级动漫完全自学教程·美少女专题》

  MCOO动漫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此书为3岁九个月时他自己在深圳书城选购,然后逐页看完。至于对此书的读后感,天天拒绝与记者交流。


  6.《为自己出征》

  (美)罗伯特·费希尔著 南海出版公司

  此书为一本灵修书,记者对天天读这样的书感到非常吃惊,但他表示心得“无可奉告”。


  7.《围棋入门》

  翟燕生、徐莹编著 金盾出版社

  天天很喜欢围棋,看了这本书之后,时常自己打谱。


  8.《爸爸爱喜禾》

  蔡春猪著 新星出版社

  这本书关于自闭症儿童,他有一段议论,他认为姜太公小时候也是自闭症儿童。


  9.《人间有味》

  顾村言著 重庆出版社

  其中有一篇《螺蛳》,讲到因为一句玩笑,螺蛳精妈妈永远回到了螺蛳壳,此时,他默默流下了泪水。


  10.《父亲的战场》(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田野调查笔记)

  章东磐 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这是一本讲抗战故事的书,天天看过后很久还记得书中一些激昂的文字,比如“还我河山,民族之光”是哪位抗战英雄墓碑上的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