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六章??肾脏病的临床分型

 负鹏载舟 2014-10-08

第十六章  肾脏病的临床分型

(张德蕴主任中医师_新...2011-05-06 )
 
 
 
   第一节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表:54

临床分型

临床特点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GN)

1.发病前1~4周,有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或皮肤病等链球菌感染病史。

2.临床特点,轻重不一,轻者可无临床症状。多数预后良好,病程一般在1年以内。

3.有蛋白尿(1~3g/d)、血尿(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管型尿,常有水肿、高血压,B超检查肾脏无缩小。

4.肾功能检查,肾小管滤过功能减退,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浓度轻度或中度升高,短期内恢复。

5.血清总补体及C3降低。

6.B型超声提示,肾体稍增大或正常。

7.肾活检,病理诊断为急性系膜内皮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判定:1~3、5项即可诊断,兼有第7项可以确诊;具有4~6项可作为辅助诊断。

 

 

 

急骤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进性肾炎RPGN

1.     发病急骤,病情重,发展迅速及有急性肾炎的临床特点。

2.     少尿(<400ml/24小时)或无尿。蛋白尿、血尿(或镜下血尿)、管型尿。

3.     可有浮肿、高血压(特别在肾功能衰竭期)迅速发展的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6个月内出现尿毒症。

4.     迅速发展为肾功能损害以至尿毒症。

5.     B超声显象两肾有不同程度的萎缩。

6.     肾穿刺病理检查,若50%以上肾小球有新月体形成并占据大部分囊  腔,免疫荧  光检查见到IgG呈条样沉积为(Ⅰ型),呈颗粒样沉积为(Ⅱ型),无免疫球蛋白沉积的为Ⅲ型。

判定:具有第1~4项即可诊断,兼有6项可确诊,具有5项可以作为辅助诊断。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慢性GN

1.      发病缓慢,病情迁延,时轻时重。

2.      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等,表现轻重不一。

3.      病程中可因呼吸道或皮肤感染等原因诱发急性发作,出现类似急性肾炎的表现。也有部分病例可有自动缓解期。

4.      慢性进行性功能减退。

5.      B超声显象,疾病后期两肾缩小

6.      肾活检所见常为系膜增殖性、膜增殖性、膜性肾病或局灶性肾小球硬化。

 判定:具有1~5项可以诊断,具有6项可以确诊。

 

 

 

 

肾病综合征(NS)

1.大量蛋白尿(超过3.5/24h)。

2.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低于30g/L)。

3.明显水肿。

4.高血脂症

         其中1、2两项为必要条件。兼有3~4项可作为辅助诊断。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又可分为Ⅰ型及Ⅱ型。

  Ⅰ型:无持续性高血压,离心尿红细胞少于10个/HP,无贫血,无持续性肾功能不全。蛋白尿通常为高度选择性(SPI<0.1),尿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及C3值在正常范围内。

   Ⅱ型:常伴有高血压、血尿或肾功能不全。肾病的表现可以不典型。尿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及C3值往往超过正常,尿蛋白为非选择性。

 

 

 

 

 

 

 

隐匿性肾小球疾病

1.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常有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

2.既往无水肿及高血压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常因过劳、饮酒或呼吸道感染而血尿加重。

3.肾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

4.肾活检,多为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免疫荧光镜检多属IgA肾病。

5.必须排除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恢复期及慢性间质性肾炎。

【附】1992年安徽会议提出:对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在排除非肾小球疾病的情况下,可诊断为:“隐匿性肾小球疾病”争取早日做病因及病理诊断。具体标准如下

(1)  无急、慢性肾炎或其他肾脏病病史,肾功能正常。

(2)  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表现为单纯性蛋白尿或肾小球性血尿。

(3)  可排除非肾小球性血尿或功能性血尿。

(4)  以轻度蛋白尿为主者,尿蛋白定量<1g/d,但无其他异常,可称为单纯性蛋白尿。以持续或间断镜下血尿为主者,无其他异常,相差显微镜检查,红细胞形态异常为主,称为单纯性血尿。

(《中华内科杂志》1993;32(2):131)

 

 

IgA肾病

1.  本病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

2.  发病前常为上呼吸道感染,其次为消化道、肺部或泌尿系感染。典型患者在感染后72小时出现突发性血尿,持续数小时或数日。

3.  肉眼血尿后尿红细胞可消失也可转为镜下血尿,有轻度不适,低热、腰痛等。或无任何异常表现,只是偶尔在体检中发现持续性或间断性血尿,尿沉渣检查红细胞增多,相差镜检显示变型红细胞为主占70%以上。蛋白可阴性,少数患者可呈大量蛋白尿(>3.5/d)。

4.  免疫学检查IgA升高,IgA-FN聚合物含量增高。

肾穿刺免疫荧光系膜有IgA沉积或伴有IgG、IgM的沉积,15%的患者仅用IgA沉积。

 

第二节  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表:55

临床分型

临床特点

 

 

 

糖尿病肾病

1.    糖尿病病史,多发生于病程较长(10~15年),且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的糖尿病患者。

2.    眼底可发现微动脉瘤。

3.    蛋白电泳显示α2 、γ球蛋白正常。

4.    具备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但一般肾小球滤过率减低,常伴有高血压,晚期可出现肾功能衰竭。

5.    肾活检组织有助于确诊。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临床表现除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外,常伴有其他系统的症状(如关节炎、发热、面部蝶形红斑、肝脏和心血管病变的症状和体征)。

1、常见于年青女性。

2、血中可找到红斑狼疮细胞。

3、血浆球蛋白增高,蛋白电泳γ-球蛋白升高;血清抗核抗体阳性及C3值下降(重要鉴别点)。

【附】美国风湿病协会1982年标准

1.颧颊部红斑。

2.盘状红斑。

3.光敏感。

4.口腔溃疡。

5.非侵润性关节炎。

6.蛋白尿(>0.5g.d)或尿细胞管型。

7.癫痫发作或精神病。

8.胸膜炎或心包炎。

9.溶血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4000/mm3)或淋巴细胞减少(1500mm3)或血小板减少(<10万/mm3)。

10.  抗ds-DNA抗体阳性或抗SM抗体阳性或LE细胞阳性或梅毒血清反应假阳性。

11.  荧光抗核抗体阳性。

   符合以上四项或四项以上方可诊断,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可达96%。同时有肾脏表现者可诊断为狼疮性肾炎。

 

 

 

 

 

乙肝相关性肾炎

诊断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仅有血清学指标和肾炎的临床表现。而未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到肾组织中的HBV抗原,则有误诊和漏诊的可能,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各家说法不一,根据各家的诊断,多数认为应符合以下4条。

1.        血清HBV标志物阳性;

2.        患肾小球肾炎并可排除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3.        肾组织切片中找到HBV抗原;

4.        肾组织洗脱液中具有抗HBV活性。

其中第3条为诊断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必要条件,而第4条因实际操作复杂难以推广。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1肺部症状   咯血伴有咳嗽常为首发症状,一般呈间歇性咯血,咯血量从痰中带血以至几小时内可达1000毫升。咯血期间常有气急、胸闷、干湿罗音,伴有全身不适。约20%患者可始终无咯血。

2.肾炎症状   肾炎症状多在咯血数周后出现,少数肾炎症状显著,先于肺部表现,患者多为出血性肾炎,偶尔可发生肾病综合征。一旦出现肾炎症状,多数病人的病情迅速恶化,在1至几个月内发生尿毒症。

3.其他表现:常有寒战、发热、紫绀、头痛、咽痛、多汗、呕吐、衰竭、消瘦、贫血、心动过速、肝脾肿大症状。

4.肺部X线摄片表现  肺门周围有双侧(少数为单侧)向外肺野散布的弥漫性细点状或斑块形浸润性阴影,个别呈结节或大块肺炎形实质变影。当出血大量时,阴影区域增大;出血减少或停止后,阴影缩小或消失;若短时间内反复咯血,则肺门阴影日益增大。发生尿毒症时,肺部浸润病变更加广泛。某些病人虽无咯血,但可有明显的肺部浸润阴影。此种肺部阴影是由于巨噬细胞吞噬了含铁黄素所形成的。

5.实验室检查

①尿常规检查   早期患者可无异常,晚期患者几乎都有血尿、“脓尿”、蛋白尿、管型尿等。

②痰液  找到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常为阳性。

③血沉  显著加速。

④血常规检查  多有显著贫血,半数患者白细胞增多。

⑤发生尿毒症时  血尿素氮、血肌酐显著升高,CO2结合力可降低。

 

 

 

肝肾综合征

1.        严重肝功能损害及门脉高压有难治性腹水,在无休克、细菌感染、使用肾脏毒性药物、无体液丢失(如反复的呕吐或严重的腹泻)及利尿剂过多,血清肌酐量>130umol/L或24h肌酐清除率<40ml/min者。

2.        停用利尿剂治疗或用等渗盐水1.5L静脉注射作扩容治疗,肾功能不能维持改善者(血清肌酐降至130umol/L以下或肌酐清除率增至40ml/min以上)。

3.        B超检查无梗阻性肾病或肾实质病。尿中蛋白含量<500mg/dl。

4.        每日尿量<500ml。尿钠浓度<10mmol/L。尿渗透压>血清渗透压。尿红细胞高倍视野<50个。血清钠<130mmol/L。

   具备第1、2、3项为肝肾综合征主要诊断依据,第4项中各指标为次要诊断依据。

 

 

心力衰竭性肾损害

1.        症状

   本病除心衰症状外,早期常出现少尿或夜尿增多。夜尿增多是因为夜间平卧后,肾血流量增加,对水排出量增强所致。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的加重,患者出现少尿,甚至无尿,水肿加重,伴有头晕、乏力、腰酸等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2.        体征

水肿:可出现全身性水肿,波及身体各部位,严重时可出现腹水或胸水;蛋白尿:开始可出现间断的蛋白尿,以后为持续性蛋白尿;管型尿:尿沉渣中以颗粒管型多见;高血压:心力衰竭并发肾功能损害后,血压较原来增高,但一般不会出现恶性高血压;水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时已伴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并发肾功能受损后,水、电解质排出障碍,加重了原有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3.        辅助检查 

尿常规:可见蛋白尿,颗粒管型;尿白蛋白测定是检查本病的主要检查手段之一;肾活检对不伴有高血压、心衰患者可作肾组织活检。其他如肾功能测定、心肌酶测定,心电图、B超、肾图对诊断本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酌情使用。

 

 

急性间质性肾炎

1. 急性感染病史或药物变态反应史。

2. 肾区不适或疼痛,伴尿常规异常。重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3. 血中嗜酸性细胞增多,血清IgE增高,尿中嗜酸性细胞增多。

4. 应排除急性肾缺血或急性中毒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5. 肾活检,见肾间质急性炎性细胞浸润。

   判定:具备第1~3项即可诊断,兼有第5项可确诊。第4项可为辅助诊断。

 

慢性间质性肾炎

1.  病史中有慢性肾盂肾炎病有膀胱输尿管反流或机械性尿路梗阻病变者;有长期接触肾毒素或用药史,如滥用镇痛药,累积大于1~2公斤;以及存在肾小管功能不全的疾病。

2.  至中、晚期出现间质性肾炎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3.  肾活检呈慢性小管-间质性炎症伴有肾小球硬化。

 

 

 

 

药物性肾损害

药源性肾损害早期临床无明显症状,容易延误诊断,遇到病因不明的肾损害,应询问是否为药物的肾毒性所引起,是否曾用过抗菌素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癫痫剂;是否接受过碘造影剂的诊断;是否应用过生物制品;是否接受过中药治疗,中药中有无对肾脏损害的药物。药源性肾损害主要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急性梗阻性肾病,现将各自表现分述如下:

1.  急性肾炎综合征  多为非少尿型,用药后每日平均尿量常大于1000毫升,但血肌酐、尿素氮迅速升高,肌酐清除率、尿比重及尿渗量均下降,可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2.急性药物间质性肾炎 ①全身过敏反应,包括药物热、药疹、全身淋巴结肿大及关节酸痛,血嗜酸白细胞计数升高。②肾脏过敏反应,表现为无菌性白细胞尿,尿沉渣见嗜酸性白细胞占1/3以上。③肾小管功能减退,重症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3.急性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由于药物所致免疫反应所致,临床可见蛋白尿、血尿、血压升高及浮肿。少数患者高度浮肿呈肾病综合征表现。肾小球功能减退,肌酐清除率下降,血肌酐及尿素氮正常或升高。

4.急性梗阻性肾病  由于药物梗阻尿路,致使突然发生无尿及迅速血尿素氮升高,同位素图显示梗阻图形,一旦梗阻排除,尿量增多,血尿素氮可降至正常。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1.好发于青少年。

2.既往或新近有过敏性紫癜史;多数发生在过敏性紫癜发病后4周左右,或往往紫癜症状尚未全消时出现血尿或镜下血尿及蛋白尿。

3.血小板计数、功能及凝血检查正常。

4.        病变较重者可伴有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

5.        具备肾炎或肾病综合征临床特点。

 

 

 

 

尿酸性肾病

1.        慢性尿酸性肾病早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肾外症状。晚期肾性尿酸性肾病、尿酸结石可出现多尿、夜尿;腰腹部绞痛,血尿,尿排砂石,无尿;或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亦可出现关节痛疼、恶心呕吐、贫血等症状。

2.        痛风发作可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多发生在足第一跖趾关节,炎症消退后关节外的皮肤脱皮脱屑,甚至关节畸形。有尿路结石者肾区有压痛或叩击痛。

3.        尿液检查   尿常规主要呈轻度的间歇性肾小管小分子量的蛋白尿,并伴有红细胞,甚至肉眼血尿,白细胞增多,尿pH.<6.0,尿尿酸异常增高,尿渗量一般<800mOsm。

4.        血生化检查  男性>CRE>418umol/L。出现肾功能不全时,血肌酐和尿素氮进行性升高。二氧化碳结合率降低,甚至出现电解质紊乱。

5.        X线检查  泌尿系腹平片显示混合性结石阴影,静脉肾盂造影有助于单纯性尿酸性结石有助于诊断。

6.        B超检查   肾内可见强光团,其后可见彗星尾征,输尿管结石和肾盂积水。

7.        痛风关节    痛风结节可查到特异性尿酸盐,关节腔穿刺液检查见有尿酸结晶。

8.        肾活检  在肾间质及肾小管中找到双折光的针状尿酸盐结晶。     

第三节  肾血管病变性肾病

                                                                     表:56

临床分型

临床特点

 

 

肾血管性高血压

1.        病史:多为年轻人,高血压突发,进展迅速,应用降压药无显效,无高血压家族史。

2.        体征:腹部或背部可闻及血管杂音,正常体表动脉搏动处如桡动脉、足背动脉不能触及。

3.        肾图:显示血管段及分泌段降低,分泌时间延长,排泄迟缓。

4.        肾盂排泄性造影:两肾大小差异明显(相差1.5~2cm)。腹主动脉、肾动脉造影:可确定狭窄部位、程度、范围等。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一)必备条件

1.  原发性高血压。在出现尿蛋白前一般有5年以上持续性高血压(程度一般>20.0/13.3kPa)。

2.  有持续性蛋白尿(一般为轻度至中度)。

3.  有视网膜动脉硬化改变。

4.  除外各种原发性肾脏病和其他继发性肾脏病。

(二)        参考条件

1.    年龄40~50岁以上。

2.    有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大、冠心病、心力衰竭。

3.    有脑动脉硬化和(或)脑血管硬化病史。

4.    血尿酸升高。

5.    肾小管功能损害先于肾小球功能损害。

6.    病程进展缓慢。

(三)        病理诊断

    肾活检符合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入球小动脉和小叶间动脉玻璃样变性。其肾小动脉硬化程度与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缺血和纤维化病变程度一致。但本病因有高血压和小动脉硬化,肾穿刺容易出血,尤其是老年患者要严格掌握。

     第四节  感染性肾病

                                                                 表:57

临床分型

临床特点

 

 

尿路感染

1.        正规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4~6小时以上)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 /ml。

2.        参考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超过10/HP,或有尿路感染症状者。具备1、2可确诊。如无2则应再做尿细菌计数复查,如仍≥105 /ml,且两次的细菌数相同者,可以确诊。

3.         或作膀胱穿刺培养,如细菌阳性(不论菌数多少)亦可确诊。

4.        作尿菌培养计数有困难者,可用治疗前清晨清洁中段尿(尿停留于膀胱4~6小时以上),正规方法的离心尿沉渣革兰染色找到细菌,如细菌超过1/油镜视野,结合临床尿路感染症状,亦可确诊。

5.        细菌菌落数在1045 /ml之间者,应复查;如仍为1045 /ml,需结合临床表现来诊断或作膀胱穿刺尿培养来确诊。

 

性病性尿路感染

1.      有性接触感染病史,潜伏期3~5日。

2.      尿道痛疼,尿道口红肿发痒,开始有稀薄分泌物,逐渐出现脓性分泌物。

3.      尿频、尿急、尿痛。病情严重者可有畏寒、低热。

4.      尿道分泌物涂片可找到淋病双球菌,有时可在白细胞中见到淋病双球菌。

 

慢性肾盂肾炎

1.    反复尿路刺激症状及尿沉渣持续多少不等的白细胞、脓细胞及白细胞管型半年以上。

2.    长期低热、疲乏、腰酸痛,肋腰点及输尿管上段压痛阳性,反复尿化验以白细胞为主,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5ml。

3.    肾静脉造影显示肾盂肾盏瘢痕狭窄、变形。腰痠痛、夜尿增多、尿比重低,渗透压降低,尿化验反复以白细胞为主,尿细菌培养阴性时也可考虑肾盂肾炎。

 

 

 

肾结核

1.    多发生于20~40岁,进行性尿频、尿急和尿痛,脓尿或血尿,严重者可以尿失禁。

2.    尿常规检查为酸性尿,有少量蛋白尿,有红白细胞和脓细胞。普通细菌培养阴性。

3.    24小时尿中可查到结核杆菌。尿液PCR检查结核杆菌DNA阳性。

4.    膀胱镜检查可在一侧输尿管腹仅见有粘膜广泛充血,结构不清。膀胱容量过小时忌做此项检查。

5.    肾盂造影可见肾盏边缘如虫蛀状或有空洞形成。晚期患肾不显影,对侧肾和输尿管可有积水现象。

6.    核素肾图检查判定双侧肾功能损害程度。

7.    B超、CT扫描有助于诊断。

   可伴发呼吸系统结核,或并存有其他器官结核。

第五节  梗阻性肾病

                                                               表:58

临床分型

临床特点

 

 

尿路结石

1.    上腹部持续钝痛或阵发剧烈绞痛,常放射至同侧下腹部或外阴部。绞痛发作时可伴有出冷汗,呕吐。双侧同时有梗阻者可至无尿。

2.    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绞痛发作时血尿加重,患侧肾区叩击痛。

3.    X线腹平片大多数可见结石阴影。

4.    肾盂造影可进一步确定腹平片中钙化影是否与泌尿系有关,可确定结石所在部位,有无梗阻,并可显示X线影像结石。

5.    核肾图示梗阻性图形,B型超声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6.    CT扫描可显示结石影及积水情况。

 

梗阻性肾病

 

 

 

1.    小便不利,点滴不畅,或小便闭塞不通,尿道无涩通,小腹胀满。

2.    多见于老年男性,或产后妇女及术后患者。

3.    男性直肠指诊检查可有前列腺肥大,或膀胱区叩诊明显浊音。

4.    作膀胱镜、B超、腹部X线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第六节  肾囊肿与肾脏肿瘤                   表59                         

临床分型

临床特点

 

 

 

 

 

多囊肾

1.    常有多囊肾的家族病史。

2.    常有腰腹部不适、疼痛,可出现一侧或两侧,疼痛固定一处或向肾、上腹部扩散,放射疼痛,持续性或阵发性发作,运动、劳累可加重,平卧休息后缓解。

3.    肾绞:多见于男性,常因结石或有血块排出所致。

4.    血尿:囊壁血管被过渡的牵拉而破裂出血,血尿的发作往往突然,有时在外伤或某些诱因后发生,可呈间歇性,间歇数月或数年。

5.    腹部肿块:囊肿巨大,可触及肿块,肾表面有结节。

6.    感染:容易发生肾盂肾炎,有时患者无任何症状,尿中以白细胞为主要表现。

7.    高血压:有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及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8.    肾功能不全:由于多囊肾囊肿进展压迫肾组织,或并发肾盂肾炎,破坏肾实质而引起肾功能不全、尿毒症。

9.    肾平片:显示有肿大的肾脏外形,边缘不规则。

10.影像学检查证实有无数充满液体的囊肿散布在两侧肾脏的皮质和髓质。

11.如果不能进行基因连锁分析试验,以下可作为诊断的辅助根据:①多囊肝、颅内动脉瘤、②胰脏囊肿,③肾功能不全。

肾脏肿瘤

1.具有无痛性血尿,肾包块及腰痛病史。

2.B超:肾体积增大,形态不规整,密度与正常组织略高或略低,向外突出肾表面,向内压迫肾实质。

3.排泄性尿路造影:对肾脏肿瘤有决定性诊断意义,可鉴别囊肿和肾实质肿物。

4.膀胱镜检查:输尿管口喷出血性尿液,有助于肾盂癌的诊断,也可确定膀胱内有无转移病灶。

5.逆行肾盂造影:在排泄性尿路造影显影不清或不完全显影时,须行此项检查。

6.电子计算机X线扫描(CT):可见不规则性增大,肾盂、肾盏变形。

肾动脉、腹主动脉造影:可见肾实质局限性血管增多,分布散乱,粗细不均及扭曲等。

 

第七节 肾脏病中末期病变

                                                                 表:60

临床分型

临床特点

 

 

 

急性肾功能衰竭

1.  病史:有休克、挤压综合征、烧伤、急性溶血、急性肾小球肾炎;或磺胺、重金属、鱼胆、某些中草药等肾毒物质,对肾脏损害的病史。

2.  急骤发病少尿(24h尿量<400毫升或每小时尿量<17毫升)或无尿(24h尿量<50毫升或12小时完全无尿)。

3.  尿液中出现蛋白尿、红细胞、上皮细胞及管型,如果发现血红蛋白管型或宽大的肾衰管型(腊样管型)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4.  尿比重固定在1.010左右(尿比重≤1.018高度杯疑;≤1.014有诊断价值;≤10.12可肯定诊断)。在尿比重固定在1.010左右,而无尿或少尿,甚至有尿量增多的情况,且尿素氮持续上升,则为非少尿性肾功能衰竭。

5.  尿钠浓度<40mmol/L,尿尿素氮/血浆尿素氮比值<10~15,尿肌酐/血肌酐比值<15,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比值<1.5,肾衰指数>2,滤过钠排泄分数>2。

6.  血液化学改变   血浆尿素氮(BUN)及血浆肌酐(CRE)含量增高并日渐增高,按其含量的多少可分为三度:①轻度:BUN 7.5mmol~15mmol/L,CR  177umol~442umol/L;②中度BUN 15mmol~25mmol/L,CR 442umol~884umol/L;③重度BUN>25mmol/L,CR>884umol/L。

7.  血清钾、磷、镁增高,血清钠、氯、钙及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8.  必要时可作肾活体组织检查,但要谨慎。

 

 

 

 

 

 

慢性肾功能衰竭

1、有慢性肾脏疾患史,如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小动脉硬化、肾结核病、泌尿道结石梗阻、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糖尿病肾小球毛细血管硬化症、高尿酸血症、各种药物和重金属所致的间质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以及先天性多囊肾等。

2、有肾脏排泄、分泌及调节机能减退。早期除原发疾病的症状外,可无其它表现;晚期可出现痰质血症、水与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并累及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可有呕吐、消化道出血、贫血、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包炎、皮肤搔氧、纤维性骨炎、骨质疏松、精神症状等。

3、血pH或CO2结合力降低。血常规常明显贫血,血小板偏低或正常,但粘聚力降低。血钙偏低而血磷高,血钾、血钠则随病情而定,可高、可低或正常。

4、尿常规检查:随原发病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可有明显异常或轻微变化,有时可完全正常。

5、肾功能检查:血尿素氮、肌酐早期可不高,晚期明显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酚红排泄试验、尿浓缩稀释试验均明显减退。诊断时应按肾功能损害的程度进行临床分期:

         (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肾小球滤过滤(GFR)50~80ml/min,血肌酐(Scr)  <177umol/L;临床上无明显症状。

       (2)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GFR50~20mI/min,肌酐(Scr)≥177umol/L但   <422uom/L,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周身症状。

       (3)肾功能衰竭期:GFR20~10mI/min,血肌酐≥422umol/L,但<707umol /L已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如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

(4)尿毒症期:GFR<10ml/min, Scr≥707umol/L临床上表现明显的酸中毒症状及全身各系统症状。

  X线尿路平片和造影、同位素肾图、肾扫描、肾穿刺组织检查等,对于病因诊  断常有重要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