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火车票取消强制保险降价的新闻真是铺天盖地,结果真的等到降价消息出来,大家都大呼坑爹。首先降的不是新闻上说的2%,甚至1%都不到,然后又是各种五毛。于是有人笑称铁道部跟全国人民开了一个大大地玩笑,把大家都当五毛耍。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普通民众对铁路票价的计算方法并不了解,而铁道部的那帮大爷们又懒得去解释(穿插一下,怀念一下723后下台的发言人王勇平,至少是个敢说话的人)。看不过去,于是鄙人决定给大家讲讲火车票票价的那点事。 车票构成 平时我们买到的车票,就只有一张纸,但千万不要以为这就是一个整体(虽然这就是一个整体,狂汗)。 其实一张车票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1. 客票: 包括硬座、软座、市郊、棚车 这里和我们通常的理解不太一样,在铁路部门眼里,客票仅仅指的是坐票。所有其他各种如加快、卧铺、空调什么的都是在坐票基础上附加的。 2. 附加票: 包括加快票、硬卧票、软卧票、高级软卧票、空调票 加快票:我们通常看到的Z(直达特快)、T(特快)、K(快速)和纯数字6000以下(普快)的列车都属于加快列车,都要计算加快票价。只有纯数字6000以上的普客才不用计算加快票。其中加快只分为普快和快速两种,直达特快和特快属于铁道部规定“快速旅客列车提速不提价”的范畴,加快费用和快速列车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Z字头、T字头列车和K字头快速列车速度差很多,价格却一样的原因。 卧铺票:分为硬卧、软卧和高级软卧。 空调票:乘坐空调列车需要付费。 3. 旅客意外强制保险,于2013年1月1日起废除。 保险费按 硬座 客票票价 的2%进行计算(一定要注意客票票价,所有的保险费都是按照第一部分客票票价为基础计算的) 其中,客票票价和附加票票价构成了铁路客票的基本票价。
票价计算的标准 车票票价的计算是以硬座客票0.05861元/(人x公里)的里程单价(票价率)为基础,根据旅客旅行距离、席别、列车等级、设施条件等的不同,依里程单价递远递减的方法计算。现行的票价率是从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 下表是各类客票、附加票与基本票价率的关系表 通常大家会以为票价就是单价乘上里程得来,但其实不是这样的。铁路部门是将里程划分为若干个范围,每个范围里面又划分为若干区段,每个区段里面的票价是一样的。 下表是里程区段的划分情况: 现在知道了单价,也知道了里程区段,下一步就是递远递减率了。铁路部门根据旅客的旅行距离对计算票价的里程单价(票价率)进行调整。官方的说法是“考虑运输成本递远递减的因素,同时考虑减轻长途旅客经济负担、照顾边远地区、促进地区往来等因素,采取了较大幅度的递远递减率”。这种说法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这里不深入探讨了。
票价计算 介绍完了各种定价标准,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谈谈票价该如何计算……(有一种虐心的感觉)如果觉得太虐心,可以直接跳到下面的实战例子去看 旅客票价的计算 1. 基本票价(客票价和附加票价) 方法:除初始区段不足起码里程按起码里程和最后一个区段按中间里程计算外,其余各区段均分别按其区段里程计算,根据各区段的递减票价率求出该区段的全程票价和最后一个区段按中间里程求出的票价加总,即为基础票价。起码里程,客票为20km,加快票为100km,卧铺票为400km。 太虐心,我们把这里简单理解成和打车起步价一个道理就好了,然后计价里程是总里程在所在区段的中间值。 2. 保险费(2013年1月1日废除) 方法:不分软、硬座客票,均按硬座客票基本票价的2%计算(附加票票价由基本票价单一组成,不含保险费),并以角为单位,不足1角的尾数均进整。 大家觉得保险费坑爹,其实就是这里造成的。因为每张客票的硬座客票票价是很低的,通常如果是普快以上的新型空调车硬座,这个价格连票面价的50%都不到,保险费又只是这个价格的2%,不是票面价的2%,所以其实是很小得一个数字。 上面这两种价格加起来被称作旅客票价。 如果你以为这样就算完事了,那还是too simple了。 附加费的计算 车票票价还要加上一项附加费,由下面三部分构成 1. 客票发展金:旅客票价不大于5元时为0.5元,大于5元时为1元 2. 候车室空调费:向乘车超过200km的硬席旅客收取,金额为1元,软席旅客不收候车室空调费 3. 卧铺票订票费:向购买卧铺票(包括各种等级的软卧、硬卧)的旅客收取,金额为10元 这几个附加费我们可以理解为类似飞机的附加费用,但其实这几个费用是很坑爹的,尤其是卧铺订票费和候车室空调费……比起保险费来,这几个费用才应该好好理一理。 到了这一步 票价的计算还没完……有木有感到进一步的虐心? 我们一般乘坐的普通火车车底分为普通无空调、普通有空调和新型有空调三种。其中的新型空调车票价需要在普通车的票价基础上上浮50%。 在进行票价浮动时,附加费不进行上浮,客票、加快票、空调票和卧铺票根据四舍五入后的普通票价分别上浮并四舍五入到元,作为浮动后的分票种票价,然后再加和。 保险费虽与基本票价一同参与上浮,但保险费仍按基本票价的2%计算。 新型空调车的高级软卧票价,有关文件规定的指导价是在普通列车软卧票价的基础上上浮180%,各路局可根据情况自行浮动。 铁路部门把旅客票价及其上浮价格再加上附加费称为联合票价,这个联合票价就是我们在车票上看到的票面价格了。
动车组票价的计算 现在大家乘坐动车组(G、D)出行越来越多,动车组的票价计算没有那么复杂。只需要将对应的里程单价乘上乘车里程就可以了。动车组的票价基准是1997年确定的,来源于下面这个文件: 国家计委《关于高等级软座快速列车票价问题的复函》 一等座车公布票价=0.3366x(1+10%)x运价里程 二等座车公布票价=0.2805x(1+10%)x运价里程 动车组旅客意外强制保险按硬座基准价的2%计算,不考虑递远递减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保险费降的那么坑爹了…… 此外,高速动车组(G)的里程单价由运输企业自行定价,所以各条高铁的价格都不太一样,但基本和上面文件中110km/h以上特等车0.4208km/h的价格持平。
实战!!! 讲了这么多虐心的东西,不如实战一下,更容易理解 就以上海到福州为例 先算普速列车 上海南-福州的K163次快速旅客列车,经沪昆、峰福铁路运行,全程987千米,采用新型空调25G车底 假设旅客A购买了这趟车的硬卧中铺车票,2013年1月1日以前票面价是232元,1月1日以后是230.5元,如何得到 首先算客票票价 查看区段表,987km共跨越1-200km中的20个区段,201-400km中的10个区段,401-700km中的10个区段,701-980km的7个区段,最后一个区段为981-1020km,根据基本票价计算方法,最后一个区段按中间里程,即按1000km计价 查递远递减表,应该按201-500km的累积票价27.5467加上,多出来的里程乘以501-1000km区段的单价 客票票价=27.5467+(1000-500)x0.046888=50.9907元 然后算附加票票价 加快票(快速按客票票价0.4倍收取)=50.9907x0.4=20.39628元,四舍五入得20元 卧铺票(开放式中铺按客票票价1.2倍收取)=50.9907x1.2=61.18884元,四舍五入得61元 空调票(按客票票价0.25倍收取)=50.9907x0.25=12.747675元,四舍五入得13元 接下来算保险费 保险费=50.9907x0.02=1.019814元,保险费以角为单位向上取整,即10.19814角取为11角,1.1元 由于是新型空调车,票价上浮50% 客票上浮=(四舍五入后的客票票价+保险费)x1.5=(51+1.1)x1.5=78.15,四舍五入取78元 加快票上浮=20x1.5=30元 卧铺票上浮=61x1.5=91.5,四舍五入得92元 空调票上浮=13x1.5=19.5,四舍五入得20元 上面的所有价格加起来是旅客票价 旅客票价=客票价(上浮后)+加快票价(上浮后)+卧铺票价(上浮后)+空调票价(上浮后)=78+30+92+20=220元 最后是附加费 客票发展金,旅客票价大于5元时收取1元 卧铺订票费,10元 候车室空调费,旅行里程大于200km,收取1元附加费总计12元 最终,票面价是旅客票价与附加费相加 联合票价(票面价)=旅客票价+附加费=220+12=232元 2013年1月1日后 保险费取消方法是将保险费按5角取整,从票价减去 保险费=1.1元,按5角取整,1.5元 新的票面价=232-1.5=230.5元 再算动车组 上海虹桥-福州南动车组D3105,经沪杭高铁、萧甬铁路、甬台温铁路、温福铁路运行,全程897千米 假设旅客B购买了此车二等座,2013年1月1日前票面价格是264元,1月1日之后票面价格为262.5元,如何得到 动车组二等座单价0.2805元,根据文件上浮10%,直接与里程相乘 客票价格=0.2805x1.1x897=276.76935元 保险费=同里程硬座客票价(不考虑递远递减)x0.02 897km的硬座客票票价=897x0.05861=52.57317元 保险费=52.57317x0.02=1.0514634,10.0514634角向上取整为11角,即1.1元 旅客票价=客票价格+保险费=276.76935+1.1=277.86935元,四舍五入得278元 因为723之后动车组列车降低时速至200km/h,客票票价下浮5% 下浮客票票价=276.76935x0.95=262.930883元 旅客票价=客票价格(下浮后)+保险费=262.930883+1.1=264.030883元,四舍五入得264元 2013年1月1日后 保险费以5角为单位取整后直接从票面价减去,1.1元取1.5元 新票面价=264-1.5=262.5元
特殊情况 上面所有的计算都是按照国铁统一费率计算的,由于我国国内还有很多铁路线是由地方铁路公司运营,比如金温铁道、合宁铁路公司等,列车经这些线路运行的时候票价会依铁路公司定价相应上浮。因此,实际我们乘车的票价并不全能与国铁票价保持一致。 有些人觉得动车组(D)、高速动车组(G)的价格过高,没有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我只想说,所有的车票票价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制定的,此后再也没有改变过,至于价格高不高,我想各位看官心里自有判断。 --------------------------------------------我是寂寞蛋疼的分隔线------------------------------------------ 关注铁路发展,支持高铁计划。欢迎您支持高铁,更欢迎您对铁路的批评。 我的铁路文章,欢迎转载 普及铁路知识系列文章(三)好斜……好晃……好怕怕…… 普及铁路知识系列文章(二) 尼玛,等怎么灭了? 普及铁路只是系列文章(一) 四纵四横客运专线
|
|
来自: 联合参谋学院 > 《材料冶金建筑土木交通工程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