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茄子茄子茄子

 周秦汉唐 2014-10-10

在漫长的与茄子斗智斗勇的路上,我总结出来几种对策~简单说下好啦,不一定符合你口味,不过可以看看。

1、蒜拌茄泥儿(山东人爱吃蒜、葱,不吃就看下面的

方法:这个茄子切条片,然后放碗里蒸熟。酸捣碎。蒸好的茄子要晾晾再放蒜(? ̄^ ̄?)?不然蒜被烫了会有一种不好闻的味道,放油、酱油……等调料,调好就可以吃辣。这样茄子被蒸的很软很软,有种吃奶油的赶脚,入口就化嘛~

2、红烧茄子

方法:碗里放酱油、醋、盐、糖、蒜末、水加淀粉拌好。茄子去皮切滚刀块在淡盐水泡十分钟沥干,锅里放油,油热下茄子,炸炸就捞出来沥油。然后锅里多的油倒了,下炸好的茄子,翻炒下把拌好的料汁倒进去,炖炖炖~\(≧▽≦)/~,收收汁出国撒葱花香菜就可以开吃咯~甜甜的,黏黏的,软软的 = =放个图吧,就这个有图可放,还是个不满意的图,囧。

3、地三鲜

方法:茄子、土豆都切块,锅里放油,油热炸土豆茄子,变黄捞出来沥油。锅里留点儿油,放姜末、蒜末、葱花爆香,再放酱油、盐、糖、茄子、土豆、辣椒烧烧,之后放水淀粉,收汁就可以吃辣。其实这个是我最不喜欢的一种吃法= =讨厌这种大杂烩一样的菜。

4、炸茄夹

方法:葱末、姜末、盐、鸡精、料酒、生抽、胡椒粉、水、如果吃肉的就加肉末拌匀。茄子切厚片,然后把这个厚片分成半开的两片,把拌好的陷夹到中间。白面、淀粉、水、一点泡打粉、盐、胡椒粉、生鸡蛋调成糊。锅里油热了,把茄夹在糊里打个滚挂上糊,在油锅炸金黄捞出沥油就好了。我不喜欢吃肉的,所以很少放肉,素的也很好吃,酥还软。

5、蒸茄夹

方法:葱末、姜末、盐、鸡精、料酒、生抽、胡椒粉、水、如果吃肉的就加肉末拌匀。茄子切厚片,然后把这个厚片分成半开的两片,把拌好的陷夹到中间。锅里放水,把茄夹放到盘里放锅里蒸就OK了~这个也非常好吃~~

6、酱茄子(我自己乱取的名字 = =

茄子切条,锅里放油,油热加葱花、蒜末,倒入茄子,然后加酱油、豆瓣酱、盐、水等。炖一会儿就好了。这个是最简单最省事的菜,有青椒的话也可以加进去~很好吃的~

7、火烧茄子

就是把长茄子(圆茄子质地太硬不能用)用明火直接烤。边烤边翻转,烤到焦红色(有糊了的地方也不怕)之后,撕成长条。然后就拌,云贵川口味就是醋酱油辣椒等,北方口味的话可以放麻酱。简单来说,你想拌成什么味道就拌成什么味道。由于是烤而不是蒸,所以还会有一种隐约的焦香,好吃极了!尤其夏天吃起来非常爽口!辣椒用同样的方式处理一下,可同拌,适合能吃辣的人!当然,也可用水果辣椒,那就没有不爱吃的人!

8、肉末茄子。 我家每周做一次肉末茄子,味道甚好。

材料简单:

1,一磅牛肉末;一个茄子(美国超市里的茄子都很短肚子很大)。

2, “酱油+白糖” 或者 “蚝油+海鲜酱”;鸡精。

想知道肉末茄子的做法点击文章最下的相关链接看看吧

Tips:

1,牛肉末要新鲜的最优。每次我解冻的时候,水都要跑进牛肉里,沥干好麻烦的。

2,茄子去皮的话会感觉很油腻。

3,我以前也用葱姜蒜的,但后来慢慢觉得这道菜不用葱姜蒜味道更好。我反而更喜欢牛肉本身的那种味道。

4,最后把肉末茄子剩出后锅后,可以把锅里多余的油留在锅里继续炒一个青菜。所以每次我都先炒肉末茄子,再炒一个素菜。

9、凉拌茄子(麻辣口)

料:红油辣椒、花椒粉、盐、生抽、香醋、白胡椒粉、姜末、蒜末、葱花、香菜,注意,生抽和醋的比例永远是1:2

做法:茄子切段,蒸熟或煮熟,沥干水,在盘子里码好

单拿一小碗调料汁,加盐、生抽、醋、白胡椒粉一点、花椒粉、红油辣椒的红油部分、姜末、蒜末,拌匀,浇到码好的茄子上,撒葱花香菜

夏天吃很爽!下饭!

10、凉拌茄子(清爽口)

料:生抽、醋、姜末多多的、蒜末、盐、鸡精(可以不放)、白胡椒粉一点、香油、小米椒一根切圈、香菜

做法:茄子切段,蒸熟或煮熟,沥干水,在盘子里码好

单拿一碗调料汁:先放生抽和醋,多一些,记住1:2的比例,下姜末,小米椒圈(两三圈就够了),然后放个十来分钟,等姜味出来,再加入别的调料,拌匀后浇到茄子上,撒香菜

最后的味道带浓浓醋香的姜汁口味,一点点辣,相比麻辣口的没有了红油辣椒更加清爽,非常开胃

11、茄盒夹土豆泥

1、先把土豆削皮,连个扔锅里蒸着,我的经验是要蒸30+分钟

2、茄子切段,两段之间连着丝,不切断。

3、水和面粉和成泥,备用。(经聪慧的知友指点,这里可以再打一个鸡蛋)

4、蒸好的土豆用刀切成土豆泥,土豆泥里放盐和胡椒(还有制土豆泥更好的办法么?)

5、把土豆泥塞进茄子里,如下图

6、包裹着土豆泥的茄子在面粉泥里充分湿润

7、煎。

吃油量还可以,但确实会比较油腻,但比较解馋~


茄子的吃法荤素皆宜,既可炒、烧、蒸、煮,也可油炸、凉拌、做汤。吃茄子最好不要去皮,因为茄子皮里面含有维生素 B,维生素B和维生素C是一对好搭档,维生素C的代谢过程中需要维生素B的支持,带皮吃茄子有助于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
饮食禁忌
与苦瓜同食,苦瓜有解除疲劳、清心明目、益气壮阳、延缓衰老作用。而茄子具有去痛活血、清热消肿、解痛利尿及防止血管破裂、平血压、止咳血等功效。二者搭配食用,是心血管病人的理想菜。
防紫癜与肉同食,可补血,稳定血压,还可预防紫癜。[4] 
1、由于茄子属于寒凉性质的蔬菜,因此,身体有消化不良、容易腹泻、脾胃虚寒、便溏症状的孕妇不宜多吃。
2、孕妇在选择茄子的时候,也应选择新鲜茄子。最好不要选择老茄子,特别是秋后的老茄子,含有较多茄碱,对人体有害,不宜多吃。
3.忌与蟹肉一起吃。茄子和蟹肉都是寒性食物,一起吃往往会使肠胃感到不舒服,严重时会导致腹泻,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更应忌食。[5] 
4.茄子性寒,对于容易长痱子、生疮疖的人可以多吃,但脾胃虚寒、哮喘者不宜多吃。[6] 
中毒
大量食用
茄子中有一种叫茄碱的物质,具有抗氧化和抑制癌细胞等作用,是茄子保健作用的来源之一;但它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对呼吸中枢有麻醉作用,人体摄入量高时会发生中毒。
茄碱基本不溶于水,因此用焯烫、水煮等方法都不能去掉茄碱。在烹调时加点醋,有助于破坏和分解茄碱。
预防茄碱中毒的最好方法,自然是控制摄入量。不过,正常情况下,一餐吃250克左右的茄子不会引起任何不适,因此不必过于惊慌。[5] 
生食
茄碱在老的生茄子中含量较高,如果吃嫩的,吃的量少,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急性中毒症状。但不能据此就断言生吃茄子不会中毒,当出现口唇发麻的感觉时,就需要警觉。[5-6]   

药用价值

中医学认为,茄子属于寒凉性质的食物。所以夏天食用,有助于清热解暑,对于容易长痱子、生疮疖的人,尤为适宜。消化不良,容易腹泻的人,则不宜多食,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 所说:“茄性寒利,多食必腹痛下利。”《滇南本草》记载,茄子能散血、消肿、宽肠。所以,大便于结、痔疮出血以及患湿热黄疸的人,多吃些茄子,也有帮助,可以选用紫茄同大米煮粥吃。《本草纲目》介绍,将带蒂的茄子焙干, 研成细末,用酒调服治疗肠风下血;《滇南本草》主张用米汤调服,更为妥当,因为肠风下血和痔疮出血,都不宜用酒。把带蒂茄子焙干,研成细末,更常作外用。[7] 
此外,茄子皮里面含有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可帮助维生素C的代谢。有研究发现茄子皮抗癌活性最强,其效力甚至超过了抗癌药物干扰素。[8] 

保健价值

茄子花

茄子花

1.抗衰老:茄子含有维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可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不致增高,对延缓人体衰老具有积极的意义。[9] 
2.可促进蛋白质、脂质、核酸的合成,提高供氧能力,改善血液流动,防止血栓,提高免疫力。特然对男性还有提高性能力之效。此外,医学常用这种成分降低体内胆固醇。
3.茄子具有清热活血、消肿止痛功效,每天服用蒸茄子,长期下来,可有效治疗内痔出血,对便秘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医学研究还表明,常吃茄子对慢性胃炎、肾炎水肿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美容功效

中医认为茄子性味苦寒,有散血瘀、消肿止疼、治疗寒热、祛风通络和止血等功效。古代曾将茄子列入皇帝的膳单。茄子的营养价值丰富,其主要成分有葫芦巴碱、水苏碱、胆碱、蛋白质、钙、磷、铁及VA、VB、VC,尤其是糖分含量较番茄高一倍,而茄子纤维还含一定量的皂草甙,并且在紫茄子含有较丰富的Vpp。
  茄子皮同样富含多种维生素,能够保护血管,常食茄子,可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不致增高,因而不易患黄疸病、肝脏肿大、动脉硬化等疾病。

7茄属介绍编辑

草本,亚灌木,灌木至小乔木,有时为藤本。无刺或有刺,无毛或
茄子 叶片,果实和花

茄子 叶片,果实和花

被单毛,腺毛,树枝状毛,星状毛及具柄星状毛。叶互生,稀双生,全缘,波状或作各种分裂,稀为复叶。花组成顶生,侧生,腋生,假腋生,腋外生或对叶生的聚伞花序;蝎尾状、伞状聚伞花序;或聚伞式圆锥花序;少数为单生。花两性,全部能孕或仅在花序下部的为能孕花,上部的雌蕊退化而趋于雄性;萼通常4-5裂,稀在果时增大,但不包被果实;花冠星状辐形,星形或漏斗状辐形,多半白色,有时为青紫色,稀红紫色或黄色,开放前常折叠,浅裂,半裂,深裂或几不裂;花冠筒短;雄蕊(S. procumbens Lour)为4枚-5枚,着生于花冠筒喉部,花丝短,间或其中一枚较长,常较花药短至数倍,稀有较花药为长,无毛或在内侧具尖的多细胞的长毛,花药内向,长椭圆形,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顶端延长或不延长成尖头,通常贴合成一圆筒,顶孔开裂,孔向外或向上稀向内;子房2室,胚珠多数,花柱单一,直或微弯,被毛或无毛,柱头钝圆,极少数为2浅裂。浆果或大或小,多半为近球状,椭圆状,稀扁圆状至倒梨状,黑色,黄色,橙色至殊红色,果内石细胞粒存在或不存;种子近卵形至肾形,通常两侧压扁,外面具网纹状凹穴。[10] 

8典籍记述编辑

1.孟诜:主寒热,五藏劳。又醋摩之,敷肿毒。
2.崔禹锡《食经》:主充皮肤,益气力,脚气。
3.《日华子本草》:治温疾,传尸劳气。
4.《滇南本草》:散血,止乳疼,消肿宽肠,烧灰米汤饮,治肠风下血不止及血痔。
5.《医林纂要》:宽中,散血,止渴。
6.《随息居饮食谱》:活血,止痛,消痈,杀虫,已疟、瘕疝诸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