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主动应对这些纷繁的事务,缓解沉重的压力,提高管理效益,是每一位中学校长值得实践和探索的课题。我当了10多年的高中校长,深深感悟到:作为一名中学校长要“多听、多看、多思考;少说、少做、少拍板”。 多听——兼听则明。在学校管理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是校长决策的重要源泉”。一是校长要主动深入到师生中,悉心倾听他们的呼声,热忱吸纳他们的意见。二是竭力疏通信息渠道,通过座谈会、校长信箱、问卷调查、网站论坛等多种途径,为师生员工提供便捷的沟通渠道。三是通过召开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及社会人士恳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家长及社会人士对学校工作的反映与评价。四是经常征求退休教职工的意见,他们在学校工作和生活的时间长,对学校历史和文化有较全面的了解,他们的意见有其独到见解。 多看——眼见为实。悉心看本校:作为校长肯定要多在校园里转一转、看一看,一看校园环境,二看师生的精神风貌,三看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否形成与巩固。虚心看他校:“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校长要尽可能多地走访兄弟学校,拓展视野,积极比较,真诚地吸纳别人的管理经验与办学特色,有效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用心看社会:学校既受现实社会的影响和制约,又是未来社会的支撑与动力。校长必须用心地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变革,并由此把握教育的发展趋势,实现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多思考——深谋远虑。“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校长作为学校的决策者,学会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要不断反思学校的管理行为是否规范、有序与高效,反思学校的教学行为是否科学、民主与创新,反思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否丰富、发展与和谐。另一方面要在反思中进行诊断,找出经验,发现不足,分析形成的原因,探究解决的途径。同时,校长既要善于独立思考,又要乐于集思广益,聚合大家的智慧,确立明确的办学思路,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 少说——谨言慎行。校长在学校管理活动中无疑经常要发表演讲,本人认为校长应尽可能少讲,把说话的机会让给别人。但该讲的话必须讲,所讲内容要深思熟虑,打好腹稿。切忌信口开河,夸夸其谈。要讲准确、讲明白、讲深刻,且要说到做到,落到实处。 少做——抓大放小。很多校长长年处在东奔西走、身心疲惫之中,这种景象的出现既有其客观原因,但我认为问题还在主观上。校长要善于调适自己的行为,解放自己的手脚,充分相信和依靠下属。做该做的事——全面履行岗位责任,竭力发挥群体智慧与力量;做想做的事——创造性地推动学校发展,促进师生的健康成长;做能做的事——脚踏实地,规范行为,随心所欲不逾矩。 少拍板——多谋善断。其一,要遵循先民主、后集中的原则。拍板前必须广泛征求意见,进行反复论证,一旦决策形成就必须强调集中,贯彻到底,运转有序。其二,要多让他人拍板。我从10多年的校长经历中深切地感受到,为了提高管理效益,学校管理重心要下移到年级组和处室,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让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切忌独断专行,胡子眉毛一把抓。其三,该拍板时就拍板。校长当然不能过多地推脱,应该自己决策的事情要既审慎又大胆,既要有人格魅力,又要有领导魄力。(来源:逍遥行的博客 阅读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