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舒缓疗护病房:肿瘤重症患者最后的“家” 陪伴他们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

 tuzididie 2014-10-13

  

  工作日一大早,浦东新区的迎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忙碌异常,熙熙攘攘的声响相隔百余米都可听见。不过一旦穿过门诊大厅走向三楼,你又会感觉到超然的宁静,就像所有的喧嚣都被“舒缓疗护”四个字挡在了门外。
  舒缓疗护病房,可能许多人仍不曾听说。这里收治的是清一色的肿瘤重症患者,他们的身体已经承受不了化疗等积极治疗,而舒缓病房的一切都为了他们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走完人生最后旅途。
  面对死亡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总护士长刘颖颜、专职护士蒋申贞和计婷婷等十余人组成的团队在两年时间里,陪伴了200多位患者的最后一程,见证了600多个日夜的悲欢离合,也收获了对人生不一样的解读。

  是病房,更是家

  舒缓病房位于迎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三楼,在这里见不到穿着病号服、扶着吊瓶步履蹒跚的病人,相反这里却洋溢着一股轻松的氛围。这块区域不算大,只有350平方米,但按照要求设立了10张床位,除门诊、病区外,还配备有谈心室、沐浴室、关怀室、家属陪伴室、活动室……跟普通病房相比,这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硬件条件堪称一流。
  走进病房,内部装修的温馨风格令记者印象颇深。整个病房布置得与幼儿园有些类似,墙面上贴满了花花草草的剪画,还挂着不少组织活动的照片。“看上去有点幼稚,但俗话说‘老小孩、小小孩’,老人和小孩是一样的,都喜欢这些看上去色彩明快、比较活泼的装饰。”蒋申贞告诉记者,从2012年10月开始,迎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全市18家舒缓疗护试点单位之一,总护士长刘颖颜带着她和其他医护人员,一步步地将舒缓病房引向正轨。
  “按照市里规定,也考虑到有限的医疗资源,我们的舒缓病房提供10张床位,主要面向浦东新区,尤其是三林地区的肿瘤重症患者。”蒋申贞介绍说,想入住舒缓病房首先要经过医生门诊,并经过KPS评分(生存期评估标准),结果低于一定分值才能安排住院。“谈心室一般是我们和病人家属谈心的地方,这里很私密,可以讨论关于病人的问题。我们的沐浴室很宽敞,里面还有一套全进口的仪器,可供肢体不便的病人躺着完成沐浴。而关怀室也是我们的特色之一,可为病人提供信仰支撑……”蒋申贞说,病人来到舒缓病房后,不会再进行创伤性治疗,“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病人在最后阶段的生活质量”。
  为了让病人感觉如同置身家中,舒缓治疗允许病人穿自己的衣服,而不必穿病号衣;病房也是24小时对家属开放,而非像普通病房那样实施严格的限时陪护制度。“作为专职护士,我们建议病人家属尽可能多地陪伴病人。能自理的病人,我们还建议他自理。”蒋申贞说,有时护士拿支牙刷帮病人刷牙,反而会遭到拒绝,“感觉是一种对他生命尊严的冒犯”。而那些生命期相对较长的病人,在这里甚至被鼓励自行制定“作息表”,以恢复个体的生活节奏,“这也是我们舒缓病房和普通病房的最大不同:以尊重病人的生活方式为原则”。
  刘颖颜告诉记者,她们还策划了很多次心愿活动,包括病人的金婚仪式; 每逢中秋和元宵佳节,她们还会邀请家属到病房陪伴病人一起过节。

  是护士,也是半个保姆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舒缓病房里住的大多是回天乏术的人,天天与其接触,心理上会有些排斥。但是我不会。听说医院调我来舒缓病房,我很坦然,认为这就是一份工作。”蒋申贞曾是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一名外科护士,之后来到迎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年前该卫生中心筹建舒缓病房,蒋申贞便成为了第一名专职护士。但与其他护士相比,她将自己定义为“半个护士+半个保姆”,因为她需要对病房里的每个病人、甚至病人家属非常熟悉,尽快建立起信任关系,这样病人才会安心地把自己的最后一段生活交到她手上。
  蒋申贞告诉记者,有位病人曾当过一家外资企业的厂长,距离死亡只有10天的时候,他说出了弥留之际的愿望:“离开工厂已经10年,我希望我的领导来看我一下。”可由于误会,该企业的领导对这位病人多年来不闻不问。总护士长刘颖颜打电话到厂里,领导仍铁了心不愿露面。
  “我不死心,反复打,反复劝说,最后工会答应来看他。”结果出人意料。一行人轮流握着病人的手,哭得稀里哗啦。更神奇的是,第二天,病人的眉头打开了,神清气爽,竟然下床走了一圈——那时候还不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下床了。
  与蒋申贞相比,90后护士计婷婷的阅历并没有那么丰富。记者了解到,计婷婷刚从医学院毕业便来到社区卫生中心当护士,在今年蒋申贞被派出培训期间,计婷婷接替了她的工作,是真正的“从零开始”,不过几个月后她也得到了不少病人家属的肯定。
  “在普通病房里做护士,更多的是遵照医嘱的工作,而这里却完全不一样,我要尽可能多与病人聊天,但是我觉得自己沟通方面还是需要改进。”计婷婷说,有次病房里住进了一个老前辈,她总觉得跟其聊天有些隔阂,后来刘颖颜提醒她不该叫对方“阿婆”,要喊“老师”,称呼一改,果然交流顺畅了很多。不过她也坦言,当病房里一些朝夕相处的病人离世时,自己仍会忍不住掉眼泪,“几个月来已经哭好几场了”。

  医患情,难割舍

  “蒋申贞”们的辛苦,病人和家属都记在心里。记者在病房的一角看到了一本留言本,里面写满了家属们的留言,字里行间都是信任和感激。
  “尽管我们的亲人走了,但她走得很安详……这一切离不开贵院领导、医生、护士、护工阿姨的关心和精心护理,大大地减轻了疾病带来的痛苦,我们家属要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谢谢!”“舒缓病房处处洋溢着人性化的温馨氛围,尤其是专职的舒缓护士蒋小姐,还有护工张阿姨,工作认真负责、专业,平时嘘寒问暖,十分关心。谢谢!有这么好的舒缓团队,我们病人家属就放心了。我们也相信这个舒缓理念一定会被社会所接受肯定。”“你见过医生(给病人)剃头吗?在迎博卫生中心的舒缓病房,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年轻的蒋医生(注:蒋申贞其实是护士)、张阿姨为我父亲剃头,看着他们不大熟练的手势,我感受到她们对病人们满腔热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蒋申贞告诉记者,在舒缓病房工作的两年也让她懂得了很多,“亲人之间的离别,让我更加重视家庭的重要性,假如我家人生病需要陪护,我绝对会辞职专心陪着家人”。
  有时候,即将告别人世的病人的一句话,也让蒋申贞和同事感动不已。“我有一个习惯,每天下班之前总要去病房一次,跟家属进行阶段性地沟通,如果观察到一个病人的状态不好,就需要通知家属准备后事了。有次,我在病房里,病人就问了一句话,‘你家住在哪里?’一开始我们都没听懂,其实她知道我家住得很近,后来她儿子告诉我,‘她其实不想你走’。”
  蒋申贞至今依然能够回忆起她接手的第一个病人。原本诊断只有三个月生命的贺女士竟支撑到了第四个月。“那时候她每天插着氧气管,呼吸都很困难,经常痛得需要靠止痛片来缓解。由于药物作用,她醒着的时间越来越少。有一天,她偶尔醒来时,微弱地对我说‘小蒋,你不要那么累’,我当时差点就掉下眼泪。”
  “舒缓病房里的每位医护人员都在用心做这份工作,给每个即将离去的生命以尊严,尊重每个选择,尽力实现其最后的心愿。”蒋申贞告诉记者,舒缓病房的工作或许有些沉重,但医患之间的信任和人情味却是她无论如何都无法割舍的精神力量。

 

  记者 查 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