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CU实用心电图(下)

 蠹书虫 2014-10-13

ICU实用心电图(下)


  来源:ICU护理之家NURSING HOME


  一、窦性心律失常


  1 窦性心动过速


  形态正常的P波规律出现,且同导联形态一致,心房率>100次/min,一般很少超过150次/min,P—R间期≥0.12s。( 图2-2-6、图2-2-7)

  图2-2-6窦性心动过速

  图2-2-7 窦性心动过速


  2 窦性心动过缓


  形态正常的P波规律出现,且同导联形态一致,心房率<60次/min,P—R间期≥0.12s。(图2-2-8)

  图2-2-9窦性心率不齐


  二、期前收缩(早搏)


  1 室性早搏



  提前出现的其前无P波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其代偿间歇多完全。如果有P波,则P波与其无关,其P—R‘间期应短于图中的正常P—R间期。室性早搏多伴有完全性代偿间歇(当早搏出现后,往往代替了一个正常的搏动,其后就有较正常窦性心律的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间位性早搏除外。(图2-2-10~图2-2-14)

  图2-2-10室性早搏

  图2-2-11 长Ⅱ导联中第10、12、16 QRS—T波群均系室性早搏

  图2-2-12 室性早搏二联律。其特征是,例如长Ⅱ导联中,每个正常P—QRS—T波群后均提前出现一个其前无P波的宽大畸形QRS—T波群。第2、4、6、8、10、12形态异常的QRS—T波群形态均呈现出室性早搏的特征。

  图2-2-13间位性室性早搏。见第2、6个宽大畸形的QRS-T 波群,均发生在每两个正常P-QRS-T波群中间。

  图2-2-14 Ⅰ第4、5;Ⅱ第2、3、5、6 QRS—TI波群均系室性早搏,其特点与上图相仿,只是呈两个室性早搏连续出现,我们称室性早搏成对出现(或称二次连发)。


  2 房性早搏


  同导联提早出现的形态略异的P‘波(有时隐藏在前一个T波或ST段中,故此T波或ST段形态变异)。其后可无QRS—T波群出现,则称为房性早搏未下传,如其后有QRS—T波群出现,其P—R间期≥0.12s,并多伴有不完全代偿间歇,则诊断房性早搏(其P’波在Ⅱ导联中必须直立,AVR导联中必须倒置)。(图2-2-15)

  图2-2-15 此图是由6幅小图组成均系房性早搏心电图,我们分别给予说明:


  如图1,第2、5、6均系提早出现的P’—QRS—T波群,即房性早搏。


  如图3,第3、7、8、11均系提早出现的P’—QRS—波群,即房性早搏(第13、14P’—QRS—T波群也是房性早搏,它们都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此内容暂不做为重点,故不多述)。


  如图6,第2个正常P—QRS—T波群后的T波中出现一个P’波,其后无QRS—T波群,此种形式诊断为房性早搏未下传。第6、7个P’—QRS—T波群是房性早搏。


  如图5,我们看到其中第2、3、5、6、8至16、18至最后P’—QRS—T波群均系连续出现的房性早搏,此种类型我们诊断为房性早搏,部分呈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3 房室交界性早搏


  提前出现的形态正常的QRS—T波群(其形态与同导联前后正常窦性QRS—T波群相同),其前可无P波或倒置P波(Ⅱ呈倒置,AVR呈直立),也可呈直立P’波,但若P’波直立则P’—R间期≤0.11s,代偿间歇多完全。(图2-2-16、图2-2-17)

  图2-2-16长Ⅱ导联中可见:第4、5、6、7、11、12、13、14、17、18均是正常P—QRS—T波群。第1、2、3、8、9、10、15、16均呈提早出现的倒置P‘波,其后有正常形态之QRS—T波群,并呈二、三个连续出现,此图应诊断为房室交界性早搏部分呈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

  图2-2-17 由2副图组成,图7中第2,7个波形和图8中第2、6个波形均系提早出现P‘—QRS—T波群,其P’波是倒置的(在AVR呈直立,在Ⅱ呈倒置)其后QRS—T波群与正常完全一样,此图均应诊断为房室交界性早搏。


  三、阵发性心动过速


  三个或三个以上早搏呈连续出现。如三个房性早搏连续出现,则称为房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三个或三个以上房室交界性早搏连续出现,则称为房性交界阵发性心动过速。三个或三个以上室性早搏连续出现,则称为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此种类型的图诊断:某某早搏,部分呈某某阵发性心动过速。


  1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无正常P-QRS-T波群,全部呈三个或三个以上宽大畸形的QRS波群连续出现;QRS≥0.12s,ST-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心室率多在100~250次/min,心律可略不规则。(图2-2-18、图2-2-19)

  图2-2-18 导联Ⅰ第1、3、4、5个P—QRS—T均系正常波形,第2、6直至导联V5均系提早并呈连续出现的室性早搏,此图诊断为室性早搏,部分呈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图2-2-19无P波,均系宽大畸形QRS-T波群,心室率214次/min,诊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无P波(或P波显示不确切),QRS波群时间正常(QRS≤0.11S),心室率160—250次/min,R—R间隔匀齐。不能明确诊断是房性还是交界性(因无法从P波的形态上min辨出来)的阵发性心动过速的ECG,我们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图2-2-20、图2-2-21)


  图2-2-20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图2-2-2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四、房颤与房扑


  1 房颤


  无P波出现,代之以大小、形态各异的颤动波(f波);心房率350~600次/min以上;(V1Ⅱ、Ⅲ、AVF导联多较清晰)QRS波群时间正常(心室率过快时,易发生室内差异传导,QRS波群增宽变形),心室率绝对不齐。R-R绝对不规律出现。(图2-2-22)

  图2-2-22房颤


  2 房扑


  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F波;F波呈波浪形或锯齿状,形态大小一致FF间隔规整;


  F波的频率一般为250~350次/min;心室率一般在140~160次/min;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图2-2-23)

  图2-2-23 房扑


  五、室扑、室颤与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都是临床不经常见到的,但是ICU必须掌握的,因出现这些ECG的病人均是极危重,需要马上采取急救措施。它们的诊断分别是:


  1 心室颤动


  无正常形态P-QRS-T波群,呈形态、振幅都不规则的颤动波,颤动波幅细小,大多小于0.2mm,频率250次/min(均)以上(如图2-2-24由5副图构成,其中最上边两幅与最下边那幅图为心室颤动)。根据波形振幅的大小可分粗颤和细颤(如图2-2-25)


  2 心室扑动


  无正常形态P-QRS-T波群,呈匀齐宽大的正弦波,频率150~300次/min(如图2-2-24中3图)。


  3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加速性心室性自主心律)


  无P波,连续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形态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心室率60~110次/min,R-R略不整齐,(融合波常出现于心律失常的开始与终止)(如图2-2-24中2图)。

  图2-2-24室颤与室扑

  图2-2-25粗颤与细颤


  六、房室传导阻滞


  心房的激动在下传心室过程中发生障碍,那么这样的ECG多发生在哪里异常呢?依据正常心电图的概念,它无疑应该发生在P—R间期异常,及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异常,同时,我们依据其下传时障碍的轻重,分别诊断为Ⅰ、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即大部分的P波均能下传心室,心电图表现为P波后均有正常形态QRS—T波群,少部分不能下传心室,心电图表现为P波后无正常形态QRS—T波群。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无论几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均是正常的,均呈规律出现。


  1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也称房室传导延缓:


  与正常心电图比较只有P-R大于0.20s,其余均无改变。(图2-2-26~图2-2-28)

  图2-2-26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图2-2-27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0.32s>0.20s(正常值),其他均系正常。

  图2-2-28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长达0.24s至0.40s>0.20s(正常值),其余均系正常。


  2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Ⅱ?A—V、B):分Ⅰ型与Ⅱ型。


  (1) Ⅰ型,也叫文氏型:


  P—P间隔相等,QRS时间正常,R—R间隔不相等,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致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心室(即ECG表现有一个P波后无QRS—T波群)。(图2-2-29、图2-2-30)

  图2-2-29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图2-2-30 中可见P—P相等,P—R遂渐延长,呈0.16s~0.40s第2、5、8个P波后均无QRS—T波群,R—R间期隔不等。此种表现并呈周期性反复出现。此图为典型的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其传导比率是3:2、4:3下传。


  (2) Ⅱ型


  心房的冲动向心室传导中突然某一个受阻,ECG表现为:P—P间期相等,P—R间期相等,QRS时间正常,偶见P波后无QRS—T波群,此时R—R间期最长,故R—R间隔不相等,有的病人呈周而复始。( 图2-2-31)

  图2-2-31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图2-2-32 P—P间期相等,P—R间期相等,QRS时间正常,R—R间期不等,下图第1、3、5、7、10、12、14P波后均无QRS—T波群,即每2个P波下传一个QRS—T波群及3个P波下传2个(心室波)。故应诊断: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1与3:2下传。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1下传,P—P间期相等,每两个P波后,出现一个时间正常的QRS—T波群,R—R间隔相等,故心房率为2倍心室率,此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殊类型,故不能分型。


  3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P波形态正常,P—P间期相等,R—R间期相等,心房率大于心室率,心室率一般在60次/min以下,QRS波群时间正常,也可增宽,P—R间期长短不一,且无任何规律(也就是心房的激动不能下传心室,故产生上述P波与QRS—T波群互无相关的图形),P波的数目多于R波数目。(图2-2-33~图2-2-35)

  图2-2-33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图2-2-34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其特点:P—P间期相等,R—R间期相等,P—R间期不等,且无任何规律,图1心房率60次/min,心室率30次/min,图2心房率110次/min,心室率53次/min。

  图2-2-35 其特点:P—P间期相等,心房率112次/min,R—R间期相等,心室率36次/min,P—R间期不等,且无任何规律。诊断为:窦性心动过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七、急性心肌梗死(AMI)的ECG监护


  1 首先,病人应有临床表现,如典型心绞痛表现,实验室酶的异常升高等等,另有些病人可由于人为的(如手术)与非人为的(如外伤)所至心肌受损的病人也可能出现酷似AMI表现心电图。总之,监护导联的ECG虽不如常规ECG表现的那么确切,但有些ECG表现仍应引起注意。这些病人易出现AMI。


  2 当ECG出现明显或深度的ST段下移(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或T波倒置,特别是ECG动态观察中以前是正常的而现在是如此改变者更有意义。遇有此种改变的病人常提示有AMI可能,当然必须要结合临床(如此类ECG改变者,除了多见于心血管疾病有时也见于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自主神经调节紊乱等),此时如怀疑AMI可能,最好常规做十二导联ECG,并动态观察,了解其是否符合AMI的ECG演变过程。(图2-2-36)

  图2-2-36 Ⅱ、Ⅲ、AVF、V2至V6的ST段均呈水平型及下斜型下移0.1~0.5mv(均大于正常值0.05mv),此图即是我们所谈的ST段呈水平型深度下移,应引起极大的关注。本图即取自临床诊断AMI病人第一天来院就诊的ECG。

  图2-2-37 V2、V3、V4、V5导联均是典型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是AMI演变期。临床诊断AMI(前壁)演变期。


  3 突然出现ST段异常抬高的病人,特别是ST段抬高的型态呈单向曲线(弓背向上型),则更有意义,如出现此种ECG的改变应引起大家的极大注意,此时最好及时做一下常规十二导联ECG,并予以动态观察。(图2-2-37、图2-2-38)

  图2-2-38 Ⅰ、AVL、V3、V4中ST段均呈异常抬高(正常值: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mv,V3<0.3mv,V5<0.1mv)。是典型的AMI抬高型态,临床诊断:AMI(前壁、高侧壁)监护导联ECG虽不如十二导联ECG对AMI观察的确切,但如出现上述ST—T的抬高形态改变,特别是抬高程度大于正常范围(胸导正常<0.3 mv)及抬高形态呈弓背向上者,尤其是动态观察ECG中,有ST段抬高者,更应引起大家极大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