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讨消渴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散萃 2014-10-14

李霞(江苏南京溧水县中医院 江苏南京 211200)
【摘要】目的 分析消渴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期间收治的16例消渴症患者,医务人员的依据证型对本组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施治。结果 本组15例消渴症患者经过中医辨证治疗后,病情稳定或者好转,有1例疗效不太明显。结论 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降糖药物,充分应用中医中药调理气血阴阳,恢复脏腑功能,才能提高消渴症患者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消渴症 中医 辨证治疗
        消渴症的主要病症是:多饮、多食、多尿,并伴有形体消瘦等。该病症的具体致病原因是由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阴津亏耗、变证百出。近几年,消渴症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其并发症比较多,有些并发症会致残,甚至会致命,且该病症与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基本一致,临床治疗方面也相对棘手。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期间收治的16例消渴症患者,探讨该病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我院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期间收治的16例消渴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在38岁至77岁之间,病程短则3年,长则达到20多年。其中,肺热伤津患者3例、胃热炽盛患者4例、肾阴亏虚患者5例、阴阳两虚患者4例。
        1.2中医治疗方法
        由于消渴症的“三多”症状往往同时存在,根据其程度上轻重不同,有上中下三消之分及肺燥、胃热、肾虚之别。医务人员的依据证型对本组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施治。
        2 结果
        本组15例消渴症患者经过中医辨证治疗后,病情稳定或者好转,有1例疗效不太明显。
        3 讨论
        3.1病机概括
        消渴症的病机特点是“下虚上燥”。其中,“下虚”表示下焦肾的不足,主要包括阴虚或者阴虚,也可能涉及到肝肾方面的不足。中医学认为,肾虚不化的患者,不可以蒸腾津液以上润,也不可能化气以摄水津,临床表现主要是:多饮、多食、多尿等。

而“上燥”表示上中焦的阴津不足,临床表现为:燥热、多食及消瘦等。
        可见,“下虚上燥”合理地概括了消渴症的病机,完全体现了中医学的辨证论治。要对消渴症进行中医治疗时,必须全面审察,要兼顾阴虚燥热和肾虚不足,真正辨别患者燥热以及体虚两方面的轻重。
        3.2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消渴症的三多症状:多饮、多食、多尿,通常是均有表现,医务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轻重不同,明确上、中以及下三消之分。其中,上消患者主要以肺燥为主,以多饮烦渴为主要临床表现;中消患者主要以胃火炽盛为主,以渴、饥以及多食为主要临床表现;下消患者主要以肾虚火旺为主,以尿频、尿浊为主要临床表现。另一方面,中医方面合理的辨本证以及变证。消渴症本证的临床表现为三多及消瘦,而眼疾、中风以及水肿等都是消渴症后期的一些变证,并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变症百出。但必须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却正好相反,本证并不明显,而以变证为突出临床表现。
        针对消渴症的中医治疗,传统也是以上、中以下消而论的,中医临床证明六味地黄丸对于消渴症有一些的治疗效果。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将消渴症从阴虚、气阴两虚以及阴阳两虚三方面进行辨证地分型论治。
        阴虚型消渴症患者,主要以滋阴生津以及润肺止渴的疗效为主。方用消渴饮加生地、黄芪、花粉、生姜、生石膏以及生山药等。如果患者伴有火旺症状,可加入知母、黄柏、五味子以及龙骨等。气阴两虚型消渴症患者,主要以益气滋阴的疗效为主,方用五液汤加葛根、黄芪、山药、苍术、鸡内金以及银耳等。阴阳两虚消渴症患者,主要以温阳育阴以及滋肾固涩的疗效为主,方用金匮肾气汤加麦冬、覆盆子以及五味子等。
        此外,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极为密切。故在治病及康复期间,环境和起居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疗效。消渴症患者宜在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清鲜,整洁安静的环境下生活。由于消渴症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医务人员应该指导患者进行定期的血糖以及尿糖的监测;掌握口服降糖药以及注射胰岛素的方法;了解饮食治疗在控制病情以及防治并发症中的重要作用等。
        综上,消渴症多为身体阴虚、饮食不节、劳欲过度等原因引发的,主要病机是“下虚上燥”。消渴症患者如果长期阴虚燥热就有可能直接影响其他脏腑,继而引发一些白内障、中风以及水肿等并发症,甚至会引起阴竭阳亡等重症,威胁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医务人员应该根据中医学的理论,针对消渴症患者的不同症候,紧紧抓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病机分析与证型划分相结合,才能对消渴症的诊治做到提纲挈领,疏而不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