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人吃点心--血糯八宝饭

 苏迷 2014-10-15

老凡

 

饭属主食,点心归为辅食,以主之尊而委身于辅列,除了八宝饭外,大约再也沒别的了。而且,用它单独作为点心的,似乎也不多,更多的是在节庆喜宴上,鸡鸭鱼肉之后以甜点的身份而闪亮登场。大油大腻之后,来一盘糯香爽滑,风情万种的八宝饭,不仅让人觉得眼目清亮,口舌清新,使人顿觉胃口又开,而且还兼具提神醒酒之功效,可谓是老小皆宜,深为广大食客所青睐。

自打知晓吃食起,就记得每年的年夜饭上都有这道八宝饭。那都是由家母一人亲手制作的,而且一做就是几十碗。除去家人所喜外,有此口福品尝过的亲戚朋友,同事学生们,无不啧啧称道,说是明年还想要。直到十年前,家母自觉精神体力有些不支了,这项延续了几十年的传统节目才不得不暂告一段落。

八宝饭用料很平常,家母喜用的有这几样:豆沙、蜜枣、桂圆、糖莲芯、葡萄干、冬瓜糖以及蜜瓜做成的红绿丝。先顺着碗型将除去豆沙之外的各料排放整齐,然后将蒸熟的糯米饭放入碗中,由中间起向着周边将饭挤压紧,然后掏出一个空洞将豆沙放入,最后稍稍蒸一下,使之完成“热定型”。上桌前,将其蒸热后倒扣于汤碗中,浇上一层薄薄的牛奶白糖芡。吃的时候先拌拌开,但最好別拌太匀,以便让不喜甜口的人可以多舀一些白糯饭,少加一点豆沙和蜜饯,口重的人,则反之。

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也未必人人能够。首先是糯米饭软硬要适中,其次各味配比要合适,当然最要紧的是豆沙一定好。对于这一点,毋庸自谦,豆沙我做得好,这是一个举家公认的不争事实。

苏州人讲究,豆沙还分粗和细。煮烂成泥后带皮的叫粗沙。粗沙拿来包馒头勉强还可以,但用来做汤团、粽子、八宝饭这类精细点心,那就不行了。必须先将赤豆泥放在米筲箕里,筲箕放在清水中,一手轻轻晃动米筲箕,一手使劲搓捏赤豆泥,利用筲箕的缝隙,让豆沙和豆皮分离开。然后再让混合在水里的豆沙液中沉淀,滗去清水,将豆沙倒在纱布包里,使劲挤干水分。前半截有点像淘米,后半截有点像做豆腐,这样出来的豆沙才配称作为“细沙”。

不过,好的材料也只是具备了充分条件,它还需经精心的烹调,才能构成美食的充要条件。苏州名点“红莲血糯八宝饭”即为例证之一。

制作这款八宝饭的主料为常熟特产鸭血糯,《苏州传统食品》中有详细介绍:“血糯为常熟古老名贵特产,据清乾隆年间《常熟昭文合志》记载:谷之属上者曰红莲,出邑东水区,粒肥而香,其色红。光绪年间编《重修常熟昭文志》记载:血糯亦名红莲糯。清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是常熟人,他在京中为官时,曾把当地特产血糯、香杭、三黄鸡、桂花栗作为贡品上献朝廷。血糯曾列为皇室内膳御米之一,视为珍稀品种。1962年曾送国际万国博览会展出。早先苏州近郊也有鸭血糯出产,《虎阜志》卷六记道:“红莲稻,《姑苏志》:‘芒红粒大,有早晚二种。’范成大《虎丘》诗:‘觉来饱吃红莲饭,正是塘东稻熟天。”但其影响似乎不如常熟所产那么有名。

血糯八宝饭的制作也很精致,也比家母所做的八宝饭要讲究许多。制作时,先将蜜枣去核,莲子去皮去芯煮熟后待用,然后取三分血糯、七分白糯,混成后洗净,上笼屉蒸熟成糯米饭。倒入盘中。加入熟猪油、白糖、糖桂花连同糯米饭拌和,取中碗一只,抹少许熟猪油,底放蜜枣、青梅肉、松仁、桃仁、瓜仁、冬瓜糖、金桔、莲子、糖板油等,装填一半糯米饭后,将莲子沿碗排列一圈,再装填糯米饭,抹平。吃时,上笼复蒸透,然后反扣盆中,浇上白糖薄芡,淋上猪油增色,即可上桌。以我体验,血糯八宝饭的亮点在于色,饭色紫红,白莲缠绕,油色晶莹,香气怡人,很是赏心悦目,但血糯毕竟不是纯正的糯米,而应归属于籼米,所以在软糯上总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稍不如苏州另一款很有特色的“青精八宝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