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5)食砚无田:#老上海影集#之外滩(4)

 江苏常熟老李 2014-10-20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4)
31:外滩的建筑,从一开始就不是中国式的。当年那些路人正围着某大楼门前的狮子铜像,不知他们在看什么。您应该猜得出这幢大楼的名字。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4)
32:上海人向来有乘风凉的习俗,为长期逼仄的居住环境所致。图为1937年外滩纳凉者。当时,《字林西报》大楼是仅次于海关大楼的第二高大厦(图右侧顶部有两座巴洛克式塔亭的建筑)。外滩南京路口还竖立着巴夏礼铜像。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4)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4)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4)
33:上海圣三一堂,由英国圣公会建于1869年,俗称红礼拜堂,是上海早期最大最华丽的基督教教堂。教堂东面向江西中路,北临九江路,南至汉口路。外观为哥特式。1893年在教堂左侧增建高耸的钟楼(后曾毁于文革)。建造教堂的基地系英商电话公司老板贝尔捐献,教堂前的马路由此得名教堂街,直到1865年改名为江西路。文革中,教堂被迫关闭,钟楼被毁(图2,via网友“零余者”),后一直由黄浦区政府占用,直至2005年6月归还教会。现将教堂整体修复后重新开放(钟楼已修复,图3)。图1为清末圣三一教堂。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4)
34:犹太教堂(虎丘路40号)。上海较著名的犹太教堂,共有三处:除这座虎丘路的阿哈龙犹太会堂(现已被拆)外,还有位于陕西路500号的西摩会堂、虹口区长阳路62号上的摩西会堂(现已改建为“犹太难民在沪纪念馆”)。1917年,沙逊为纪念亡妻在西摩路(今陕西北路500号)建造了一座犹太教堂,故起名为西摩会堂。另,犹太教认为亚伯拉罕和摩西是先知,故用摩西命名会堂。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4)
35:光陆大楼,位于苏州河畔乍浦路桥南堍的虎丘路(博物馆路)146号。1928年落成,底部曾为光陆大戏院,上层为办公用房和公寓。当天,欧洲电影《采花浪蝶》成为光陆大戏院的首映影片。专映派拉蒙公司影片。1933年,戏院宣告破产。不久,兰心大戏院主人反而收羅光陆,作为兰心之分院,于是在同年12月重行开幕。后来,兰心辍演电影,光陆成为兰心的第二轮影片放映影院。1941年,剧院为汪伪政府的中华电影公司强行接收,更名为文化电影院。1945年,驻沪美军俱乐部设置于此。1953年,戏院更名为曙光剧场。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4)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4)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4)
36:1856年,苏州河上外白渡桥的前身“韦尔斯桥”建成,1857年,英国商人阿斯脱豪夫·礼查以极其低廉的价格买下桥北侧河边的一块面积为22亩1分的荒地,在此建造了一座东印度风格的2层砖木结构楼房(图1)。1867年,该店在上海最早使用煤气;1882年7月,在此安装中国首批电灯,曾引来好奇参观的人潮;1883年,这里成为全上海最早使用自来水的地方。1906年,礼查饭店拆除旧楼,重建为一座5层砖木结构的楼房(今金山大楼)。不久,又在该楼前面再建造一座豪华的6层大楼(图2),大楼于1910年竣工。1910年,新建的礼查饭店是当时远东设备最现代化的豪华饭店之一:24小时供应热水、每间客房一部电话、中国最早的电梯之一、上海最早放映半有声电影(1908年)和有声电影(1913年12月29日)。礼查饭店的顶层大餐厅,可举办容纳500人的盛宴,也是当时上海最早和较大的舞厅和交际场(图3)。在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礼查饭店是世界各地名人钟爱的下榻地,其中有:英国爱丁堡公爵、美国南北战争中著名的五星上将、第十八任总统总统格兰特将军(1879年入住410房间)、英哲学家伯兰特·罗素(1920年)、爱因斯坦(1922年)、喜剧大师卓别林(1931年、1936年)、埃德加·斯诺夫妇(1931年)等。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4)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4)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4)
37:汇中饭店大楼(Palace Hotel),位于外滩19号(或南京路23号,现和平饭店南楼),建于1903年,建筑风格为新文艺复兴式样。1850年代初此地建起了3层楼的中央饭店(图1via网友“本地人”),与礼查饭店同为租界内历史最悠久外资旅馆。1865年4月3日,汇丰银行上海分行租用该处营业,直到1874年。1903年,中央饭店改组为汇中饭店,并请英资玛礼逊洋行的司各特设计,翻建成6层楼房。1906年开工,1908年竣工(图2)。汇中饭店大楼是上海乃至中国最早安装电梯的建筑。1930年代,汇中饭店向华人开放。1947年,华商大庆公司购得饭店产权,继续经营。1952年停业。1965年改为和平饭店南楼再度开放。大楼底层豪华宴会厅可容纳300人就餐(图3)。2007年,瑞士斯沃琪集团在与法国LVMH的竞争中胜出,取得汇中饭店大楼三十年的经营权,大楼更名为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图1中的中央饭店(左侧,汇中饭店前身)和老沙逊洋行(中间,沙逊大厦前身)都是三层楼房,而在右侧的德国总会大楼(1907年)则气派多了。难怪老沙逊建了新沙逊大厦后,不惜手段,硬是压着中国银行大楼的高度,不让其超过他的大厦。那是后话。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4)
38:百老汇大厦,1930年由英商业广地产公司投资,在原英商电车公司的停车场上动工兴建,1934年竣工。建筑风格为美国现代派。旧时因位居百老汇路(今大名路),因之称百老汇大厦。1951年5月1日更名为上海大厦。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4)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4)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4)
39:黄浦公园建成于1868年8月,它东临黄浦江,北依苏州河,是上海最早建造的公园。随着时代的变迁,公园经过多次改建。1989年是距今最近的一次改建。图1.外滩公园全景;图2.公园内早期的音乐亭;图3.公园近河景色。黄浦公园初建时,英文名称为Public Park,译名为公共花园、公家花园或公花园,习称为外国花园或外摆渡公园、大桥公园、外滩公园。租界当局于1936年9月将园名改为外滩公园,1945年12月21日改名为春申公园,次年1月20日改名黄浦公园至今。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4)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4)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4)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4)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4)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4)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4)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4)

40:外滩公园开放之初,“不准华人入内”的告示牌引起民愤。1878年6月21日,《申报》率先发表《请驰园禁》一文对此事进行评论。1881年4月6日,医师颜永京和唐茂枝等联名写信给工部局,对此事提出抗议。1885年,工部局公布园规,并在公园口竖立了刻有园规的牌子:“一、本公园只对外国人开放;……四、脚踏车及犬不准入内……”(图1,图2via网友“随意-sy”),民间将此概括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就是民间流传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出处。当时不仅公园“不准华人入内”,外面的厕所也都挂着“华人不准入内”的牌子。后根据华人的要求,工部局酌情发放“华人游园证”,允许少数高等华人入内,但签发手续甚繁。1927年,工部局慑于北伐军节节胜利和武汉收回租界的热潮,不得不在1月西人大会上通过开放公园议案,1928年7月1日起,中国人可购门票入内。至此“华人与狗不能入内”的时代宣告结束。图3-8为一组公园内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