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心理学拾偶 二十九

 ywm77 2014-10-20
《老子》心理学拾偶   二十九

 

第三十一章

 


 
经文


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意译:军队,是世事混乱的产物,是老百姓心怀戒惧、天下万物厌恶的事物,所以,有德有能的人士都敬而远之。有道之士,大多时候都是进行道德教化,势不可解时才使用非常的手段。战争的破坏性是很大的,那种狼烟遍地、民不聊生的情况是有道之士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即使万不得已使用战争,也只是为了制止一些邪恶、灾难,并不是为了炫耀武力。胜利了也不会觉有多光彩,而那些自我洋洋得意的人,都是些嗜欲极深、以满足自己需要为乐、惘顾他人生死的人,象这种人是不可能长久得志于天下的。古礼左为上、为文、为尊,右为下、为武、为卑,古拱手礼中左手在上也是这个意思,而右手在上则表示对人的不尊敬或者是表示战斗时自己会先动手,所以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本该在右边却移到了左边,上将军本该在左边却站到了右边,主居卑位的含义是对战争的痛恶和对阵亡将士的哀悼与自我谢罪。战争有罪,战士无罪。对于战死的人,无论是己方的士兵,还是敌方的士兵,都应以恭敬的态度对待,在战争结束后,应该以一样的丧葬礼仪掩埋他们。


心理学理解:战役的胜负取决于兵力的布署与强弱,战略的胜负却完全取决于军队的性质和最高领导人的指挥才能与心智心态。而最高领导人的善恶选择又决定了军队是仁义之师还是扫荡恶魔,所以老子在这里以兵之好坏善恶果报为辩,希望当政者慢挥不义之师。


 


愆义


这一章的含义与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及“四勿”和第六十九章“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这两章的意义大致相同,都是描述军事家应具备的常识与心态的。


看不到的、最易被忽略的,有时候也许恰恰是最需要的、最能起决定性作用的。


军事家虽然不是慈善家,但也应该怀有一颗博爱仁德的心,这样他率领的军队才能成为正义之师,仁义之师,而不是武装豺狼。正因为他有一颗博爱仁德的心,所以他才会爱惜将士,不滥战滥杀,才会尽心筹划,精心组织,思虑周全,而不是主观武断,只往好处想,贪功忘害。


从表面上看,心怀仁爱这种心理心态与军队、战争没有多大关系,但事实上,主将的心态却是关系着能否凝聚人心、团结将士的大问题。认为它不重要虽然也可以维持其部队的存在,但其内部必然人心涣散,各打算盘,常常会出现指挥不力的情况。只有亲政爱民,平时注重关心下属,团结和睦上下关系,才能使人心齐一,行动时凝聚发挥出部队巨大的力量。历史上这两种军队对垒的例子太多了,离我们最近的解放战争就是如此,之所以小米加步枪能胜过装备精良的军队,用陈毅的话说是靠独轮车推出来的,之所以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就是两个最高领导人在最容易被忽略的“天意民心”问题上大相径庭的理解和应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自古就是验证认知的金玉良言。


而这种心态不是说一说、讲一讲就可以做到的,是需要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兼爱天下和良好的能自制的心态在平时一点一滴在养成习惯,然后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来的。“为人使易为伪,为天使难为伪。”所以称“君子”、“有道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