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韻教案:第二章 中古音

 自语堂 2014-10-20


音韻教案:第二章 中古音
发布时间: 2006-5-17 16:56:58 


第二節  中古音

教學重

1、熟悉《廣韻》的例;

2、了解《廣韻》的母和母;

3、把握中古音的聲韻調的相

2課時]

一 《廣韻》的產生及其體例

(一) 《廣韻》的產生

到了北宋初年,陳彭年、丘雍等人奉皇帝的詔令據《切韻》及唐人的增訂本對《切韻》進行了修訂。修訂本于真宗景德四年(西元1007)完成,于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西元1008)改名為《大宋重修廣韻》,簡稱《廣韻》。這是第一部官修性質的韻書,是《切韻》最重要的增訂本。《廣韻》雖距《切韻》成書時間已有四百多年,但其語音系統與《切韻》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收字大為增加,計有26194,比《切韻》的字數(11000餘字)多出一倍以上,注釋也較詳細,共用了191692字。此外,《廣韻》分韻為二○六韻,比《切韻》多出13,這是分韻粗細寬嚴的問題,並非語音系統有什麼變化。這十三韻是:

        ()    ()    ()    ()

     

                 

                 

           

其中上聲儼韻、去聲釅韻是依據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的成例增添的。其餘11韻的多出是由於將《切韻》某些韻中所含開、合韻母分開獨立城韻的結果。下麵是其對應情形:

《切韻》                                 《廣韻》                                                   

()        ()       ()     ()           ()     ()       ()     ()                  

                                                          (開口)                           

                                                                 (合口)                               

                                                          (開口)                       

                                                                         (合口)                       

                                                            (開口)                             

                                                                         (合口)                                                

                                                                                                          

《廣韻》撰成後,一直流傳到今天,《切韻》及唐人的增訂本反而逐漸銷聲匿跡了。直到清代末年以前,人們始終未見到《切韻》。由於《廣韻》未著明撰者,且書前有陸法言的《切韻·序》及唐孫愐的《唐韻·序》,致使一些學者誤以為《廣韻》就是《切韻》或《唐韻》,如顧炎武《音學五書》中《唐韻正》的定名就反映了這個問題。

《廣韻》雖非《切韻》,但由於未改變《切韻》的音系,所以在完整的《切韻》未被發現之前,它就成了研究古音最重要的材料。不僅如此,研究上古音和近代音也需要根據《廣韻》上推下演。在音韻學史上,《廣韻》一直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就象《說文解字》在漢字研究史上所起的作用那樣重要。

(二) 《廣韻》的體例

《廣韻》的編寫體例可歸納為以下幾項:

一、《廣韻》正文共收26194,分屬於二○六韻。此二○六韻按平上去入四聲分置於五卷之中。其中平聲57,置於第一、二卷;上聲55,去聲60,入聲34,分別置於第三、四、五卷。平聲韻獨居兩卷完全是由於所屬字多的緣故,並無其他用意。其居於第一卷者28,稱作上平聲;居於第二卷者29,稱作下平聲。

二、每卷之中所列各韻用一個代表字作為名稱, 叫做“韻目”。韻的排列順序用序數加上韻目表示,如一東、二冬、三鐘等。

三、一韻之中所含各字按聲母的不同分別排列。同聲母的字唐人稱之為“小韻”, 小韻也稱作“紐”,小韻所含各字均屬同音字。小韻與小韻之間用“○”相隔。

四、小韻中的第一字之下先注釋字義,然後是反切注音,最後用數字標明該小韻所含字數。

三 《廣韻》的聲母和韻母

(一) 《廣韻》的聲母

1、《廣韻》的聲類

陳澧《切韻考》將《廣韻》452個切上字歸納為四十類。這四十類和唐末宋初的三十六字母相比,照、穿、床、審、喻五紐中各多出一類,微紐併入明紐,又少了一類,故成了四十類。陳澧認為這四十類即反映了《切韻》的聲紐狀況,但是後來的學者認為陳澧沒有嚴格遵守自己所定的原則。有時他用補充條例將基本條例無法系聯的兩類系聯為一類, 例如將“文、美、望、無、巫、明、彌、亡、眉、綿、武、靡”同“莫、慕、模、謨、摸、母”歸為一類的情況就是這樣。有時他卻沒有使用補充條例將那些可以系聯在一起的兩類歸為一類,例如“博”類與“方”類的情況就是這樣。他對補充條例的使用隨意性很強,正像羅常培先生指出的那樣:“以今考之,其為例猶未能盡純也。蓋因變例以求其合,則為類當不滿四十;舍變例而求其分,則為類當逾乎四十。陳氏於其所欲合者,則用變例以聯之,於其所欲分者,則用正例以別之,未免自亂其例矣!”因此,陳澧的四十類沒有反映出《廣韻》聲類的真實面貌。繼陳澧之後,張煊、黃侃、錢玄同、高本漢、白滌洲、黃粹伯、曾運乾、陸志韋、周祖謨等學者先後對《廣韻》的聲類進行了考察。張煊同時使用基本條例和補充條例進行系聯,得出的結果是三十三類。黃侃、錢玄同考察的結果是四十一類。高本漢、白滌洲、黃粹伯考察的結果是四十七類。曾運乾、陸志韋、周祖謨考察的結果是五十一類。

2、《廣韻》的聲母

聲類是根據系聯法或統計法對反切上字歸納的結果,聲類的不同,並不意味著聲母也一定不同,因為表示同一聲母的反切上字根據系聯或統計可能會分成兩類,例如代表來紐[l]的反切上字根據系聯、統計被分成了盧、力兩類。

根據前人的研究,《廣韻》五十一聲類所含的聲母只有三十六個,此外李榮先生在他的《切韻音系》中又考出一個“俟”母,又稱作“禪二”,現在已得到學術界不少人的承認。如果加上俟母,《廣母》的聲母就是37個。此將37聲母與五十一聲類的關係對照如下:

《廣韻》聲母    《廣韻》聲類            《廣韻》聲母    《廣韻》聲類

              博类方类                    (床二)        士類

              普类芳类                    (審二)        所類

              蒲类符类                    (禪二)

              莫类武类                    (照三)        之類

              都類                    (穿三)        昌類

              他類                    (床三)        食類

              徒類                    (審三)        式類

              奴類                    (禪三)        時類

              陟類                                  古类居类

              丑類                                  苦类去类

              直類                                  渠類

              女類                                  五类鱼类

              作类子类                                  乌类於类

              仓类七类                                  呼类许类

              昨类疾类                                  胡类于类  喻三

              苏类息类                    (喻四)        以類

              徐類                                  卢类力类

(照二)        側類                                  而類

(穿二)        初類

(二) 《廣韻》的韻母

1、《廣韻》的韻類

陳澧用系聯法對《廣韻》每一韻中的反切下字進行系聯,結果發現有些韻只含有一個韻類,有些則含有兩個、三個甚至四個韻類,二○六韻中共含有311個韻類。繼陳澧之後,高本漢、白滌洲、黃侃、周祖謨、李榮及邵榮芬等人也先後對《廣韻》的韻類作了較系統的研究,所得的結果有相同者,也有不盡相同者。其中高本漢研究的結果是290類,白滌洲使用統計法研究的結果也是290類,黃侃研究的結果是335類,周祖謨的研究結果是324類,李榮的研究結果是334類,邵榮芬的研究結果是326類。王力在他的《漢語音韻學》及《漢語史稿》中基本採用的是高本漢和白滌州的分類。董同龢則基本上堅持的是陳澧的分類。目前學術界有不少人採用的是290類的說法。

2、《廣韻》的韻母

《廣韻》的290個韻類是按聲調計算的,即韻類的聲調不同即算不同的韻類;如果不計聲調,即使平上去三聲相承的韻類或平上去入四聲相承的韻類算一類,則290類只有90類之多。王力在《漢語史稿》中于戈韻和昔韻中分別增添了[ ] (戈開三)[ ] (昔合三)兩音。按照《史稿》的這種分類,《廣韻》的韻類總數便成了292類,不計聲調為92類。這92類所含的不同韻母共有142個,其中陰聲韻40個,陽聲韻51個,入聲韻51個。我們採用《史稿》的說法,將《廣韻》韻母確定為142個。

四 中古音的聲、韻、調

(一) 中古音的聲母

《廣韻》的聲母有三十七個,《韻鏡》的聲母有三十八個,二者的差別只在於,《廣韻》的喉音中有影、曉、匣、以(喻四)四母,《韻鏡》的喉音中則有影、曉、匣、云(喻三)、以五母,所以《韻鏡》比《廣韻》多出一母。就《韻鏡》的情況來看,“云”母已從“匣”母中分化出來,但尚未同“以”母合流,這種現象說明《韻鏡》所確定的聲母要晚於《切韻》(《廣韻》的聲母即代表《切韻》的聲母),但不會晚于守溫製作三十字母的晚唐時期,因為在守溫的三十字母中云、以已合流為喻。本書將中古聲母確定為三十七個,亦即《廣韻》的三十七母,理由是讓“云”歸“匣”更能反映出隋唐時期漢語聲母的面貌。下面是三十七聲母表及其擬音(擬音均為國際音標)。

中古聲母音值表

 

 

 

 

 

 

 

 

 

 

 

 

 

 

 

 

 

 

表中的三十七聲母和唐末宋初的三十六字母相比,唇音中少了四個,正齒音中多了五個,喉音中的喻母有分有合,數目沒有增減。

(二) 中古音的韻母

《廣韻》的韻類共有292(王力《漢語史稿》的分類或王力《漢語音韻學》中的290類再加上戈開三和昔合三)。如果不計聲調,則為92類,其中所含韻母計有142類。《韻鏡》的韻類共有291(比《廣韻》少一個戈開三),如果不計聲調,則為90類,其中所含韻母共有139類。兩相比較,《廣韻》比《韻鏡》只多出真合三、質合三及戈開三三個韻母。由此可以看出,《廣韻》切下字系聯的結果和《韻鏡》所列的韻類數是極其接近的,這說明了系聯結果的可靠性。我們把《廣韻》的142個韻母確定為中古的韻母,下面是這142個韻母的名稱及擬音,序次按92類的形式排列,其中平聲韻的擬音代表平、上、去三聲。

中古韻母音值表

 

 

 

 

 

 

 

 

 

 

 

 

 

 

(三) 中古音的聲調

中古的調類共有四個,即平上去入四聲。這在《切韻》《廣韻》《韻鏡》《七音略》等韻書和等韻書中都記載的很清楚。關於中古四個調類的調值現在則無從得知,但是我們從古人的描述中可以瞭解到一些大致的情況。下面是古人關於四聲調值的幾種描述。

隋劉善經在《四聲論》中說:“昔周孔所以不論四聲者,正以春為陽中,德澤不偏,即平聲之象;夏,草木茂盛,炎熾如火,即上聲之象;秋,霜凝木落,去根離本,即去聲之象;冬,天地閉藏,萬物盡收,即入聲之象。”

唐陽寧公南陽釋處忠《元和韻譜》中說:“平聲者哀而安,上聲者厲而舉,去聲者清而遠,入聲者直而促。”

唐時日本沙門安然在《悉曇藏》中描寫表(或疑表為袁之誤)信公所傳日譯漢音的聲調說:“平聲直低,有輕有重;上聲直昂,有輕無重;去聲稍引,無輕無重;入聲徑止,無內無外。”

明釋真空《玉鑰匙》歌訣:“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道遠,入聲短促急收藏。”

以上幾種描寫雖用語不盡相同,但描寫的特點可以說是大同小異,從中可以大體知道平聲的調子是平直的,上聲是上揚的,去聲是下滑的,入聲是短促的。我們根據平上去入四字也可以知道四聲調值的大概,因為此四字本身就是對當時四聲調值的描寫。

由於中古四聲到今音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般人很難把握現代四聲在中古時的調屬。為了便於初學,前人王鑒曾作《四聲纂句》,旨在將漢字按中古四聲輯成四字成語,以助記認。逐條讀之,合調成趣。今仿其例編成中古四聲歌訣如下,以供讀者參考。

中古四聲歌訣

河海未測    官場勢惡    朝野俱寂    明捧暗克

依草附木    鉤腿鬥角    垂死掙扎    無可救藥

仁美睡覺    忠保禦敵    兄弟怒目    相翦太急

揮手告別    趨本背末    無禍自福    為善最樂

蘭紫桂白    梅有傲骨    人品正直    堯禹帝嚳

相忍為國    懲忿去隙    君子意篤    模範事蹟

重返教育    夫子聖哲    書好字黑    人手二冊

王冕善笛    回也好學    秦女弄玉    天狗望月

歡飲坐席    民喜瑞雪    勤勉度日    雖苦快活

車馬炮卒    中午對弈    拿土換錫    如此妙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