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等待 美味

 梓博书馆 2014-10-21
□ 黄春馥
(汕晚2014年9月12日 星期)

  吃中,有一门功夫叫做“等”。

  就说找食材吧。四季食材各有其时,勉强不来。当季的蔬菜最好吃,鲜嫩可口,不当季的蔬菜不仅口感老,有时还会发苦。十月的萝卜味美多汁,而产完籽的鲫鱼又瘦又难吃。

  做菜前需要等。

  比如要炒花蚌,得先把买回家的花蚌用水养上一天,直到它们把泥沙吐尽,才可以下厨。

  要做梅菜扣肉,得把梅菜先洗干净,再用水浸上半天,直到干枯的菜叶变得舒展柔软,菜叶里的涩味消失,才可以烹调。

  蒸蛋之前,先精心配好原料。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拿根筷子沿大碗内壁慢慢画圈,画上一百来圈,直到蛋和水完全融合无间,变成均匀淡黄色的液体。如果一味图快,要赶时间,如拨草寻蛇,像赛船摇橹,弄得水花四溅。等会儿蒸出的蛋就会像蜂巢似的,里面都是小孔,完全失去了嫩滑的味道。

  做菜时要等。

  许多人炒笋时如临大敌,炒出的笋还是满口苦涩。不见得笋种不好,而是没等。有经验的能手就知道,炒的时候,先要在镬里放足水,把笋铺开盖上盖子用小火焖段时间,不能太急着翻动。如果不停地用铲子翻动,就容易劳而无功。至于煎鱼,如果不先放足油,开小火让鱼静静在镬里躺段时间,而是不停地翻动,鱼一定皮开肉绽,好像受过酷刑一样。潮汕人有句话“勤快太过输过懒”,可谓一矢中的。

  做红烧猪肉,得把猪肉放在砂锅里,一次性加水,然后慢火熬,直到肉和汁水乳交融。

  但有时候,却不能等。

  当日买的青菜最鲜嫩,等上一两天,味道老了,口感就大为逊色。拎回家的螃蟹,要趁早吃,等上一两天,就瘦了。煮得太久的菜,不但会变味,还会变质。油炸的东西,要趁热吃,等冷了就不再酥脆了。

  时间的长短,需要自己把握。就像医典里的“母方”一样,不能照搬。在实际操作里,更注重的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蒸鱼的时间一般以七八分钟为宜,如果鱼太大了,就要适当延长时间。在“非诚勿扰”里有位女嘉宾,她是化学博士。她说做菜就像做实验那样。不过我觉得做菜比起实验,更多色香味方面的享受,其中乐趣,要远超过做实验了。只要全身投入,在时间的分寸方面,是可以把握的。

  在厨房里呆的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其实你也是在陶冶性情,掌握做事的分寸。在厨房里深得时间之妙的人,走出厨房,也会有别样的精彩。伊尹不就是其中的范例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