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的方法之二

 乔乃强阅览 2014-10-22

面对当今世界文化潮流,面对这种文化潮流之发展方向,我们的文化战略要采用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相兼顾之策略,一边全拿来,为我用为我不用,一边全送去,劝其大用,劝其大行,面对当今世界教育,我们的教育方针,也要采用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相兼顾之战术,来促进汉文化迅速渗透入多元文化中去,加快同一化进程,但要注意西方的教育我们不能生搬硬套,我们的教育他们可生搬硬套,包括他们的汉语学习。在世间,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好与坏,在任何事物身上,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坏,比如,拿东西方文化之特点来作比较,是东综合西分析,东含蓄西抽象,两者的优劣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与融合的,就目前来说,东方文化之品质要比西方好一些,层次高一些,因为我们的历史更悠久,传统基因更好,更坚实之缘故,所以能经受得住他们的各种冲击,对此,我们更责任重大,一定要发扬光大。

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学生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和重视,我们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去重视和总结这个问题,我们的教育和应试教学之方法,相对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面对未来,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起先进的教育理念,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我们需要有大批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担当此任,他们是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的人。他们是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的人。他们是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的人,。他们是最崇高的人。我们不但要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还要开发人的自我和谐能力,要使人对自己的认识,符合客观实际,适应社会的要求,正确对待金钱名利,正确对待进退及荣辱,唯如此才能真正和谐起来。我们既要学习和借鉴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同时,也要深深地懂得中国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国情实际与世界的趋势,努力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我们要注重道德教育,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高震东校长演说:道德教育有六大纲目:第一,忠党爱国,信守不渝的忠贞教育;第二,父母,尊敬长上的伦理教育;第三,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积极负责的教育;第四,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敬业观念;第五,吃中国饭,说中国话,过中国年节的振兴中华文化的观念。第六,为国家而求学问,为社会分工而学技能的利他、利群观念。这是道德教育的六大纲目。人有时候难免有些私心杂念,甚至邪念横生,有时很浓,有时一瞬而过,邪恶正义有时是一瞬间的事,成败有时也是一瞬间的事,有的人一念之差酿成灾祸,犯一失足成千古遗憾。有人却能够控制得很好,处理问题很平和,这关键看各人之自制力与明辨是非能力如何,实际上是看一个人的修养如何,缺乏修养之人,就是缺少教育之人,结果自然有很大区别,不一定年龄小修养就差,小小年龄表现出很好之修养,是受了良好教育之结果,我们的未来是光明的,培养孩子这种自制与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教育界始终是件重要的事情,此乃是培养品学兼优人才之基础,是我们培养品学兼优人才坚定的方向,品学兼优是未来人才必须要求,必须要求品在前,学在后,以品取材。

我们生存与学习的志向是什么?是为出将入相,荣华富贵,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国为民出生入死,那么,教育的大责任与小责任,是教育学生怎样笃行大爱与小爱,大义与小义,大舍与小舍,大仁与小仁,大美与小美等之崇高信仰与坚定信念。是教育学生怎样正确处理好,这些传统优良文化之核心价值观,使人生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做一个对人类有价值的人,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人的价值。是尽可能地授出更多圣贤学生,既是成不了圣贤,授君子也不错,至少,要把人引导成一个好人,不犯法之平凡善良之人,一个人,只要不做违法乱纪之勾当,就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反之,就是一个罪人。怎样尽可能地授出更多圣贤学生,或授出更多君子,古代圣贤之教导与教育方法很多,过去,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没用在实处,没更多地体现在老百姓身上,我们应该重新注重圣贤之教导与教育方法,大力推广实践,逐渐复兴传统优良文化,古代圣贤教导与教育之方法分为:一.教学方法大致分,崇教,教术,贵学,勤学,善学,专致,思问,躬行和读书等。二.行为制约大致分,慎行,道德和制欲等。比如崇教,圣贤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教育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所在智慧象源泉一样永不枯竭,行为又可为人师表的人,可以做人的老师等等。表达了圣贤对教育的要求。比如教术,圣贤曰:教与学都必须遵循法则,不可太随意性子孙若贤,不待多富,若其不贤,则多以征怨教育学生方法很多,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育别人应善于启发,使学生能自求自得教育一定要按道理和道义行事,然后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亲近或有权威的人施教,易见成效由近及远,深入浅出才是好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要一视同仁,阴怪论不能服人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地位上来教育学生教育人,应当发展他的长处,克服他的短处教学相长回答问题,因事大答之详,事水答之略等等。表达了圣贤对教学的要求。比如贵学,圣贤曰:没有坚定的志向就不能搞好学习学习对人的精神,感情等方面有重要的陶冶作用学习能修身养性,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品质修养,使人品德高尚修养高,学识深,才会卓有成就等等。表达了圣贤对学习的要求。比如勤学,圣贤曰:人应好学,对一切知识,都应有所了解圣贤是用功之结果,不肯用功即为庸人学无早晚,必须勤奋刻苦,才会有所成就,切不可始勤终随,最后放任做学问不能满足,这样才会不断长进等等。表达了圣贤对成功的要求。比如善学,圣贤曰: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等。表达了圣贤对学习态度的要求。比如专致,圣贤曰:三月不知肉味等等。表达了圣贤对学习精神的要求。比如思问,圣贤曰:不知而不能问,非智也等等。表达了圣贤对好学的要求。比如躬行,圣贤曰: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力学而得之,必充广而行之学以致用最重要必须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不可只强调一方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等。表达了圣贤对学以致用的要求。比如读书,圣贤曰:读书应当专精,才于事业有益,而贪多无厌,于事无补,徒耗光阴非读书不能作文,非熟读不能作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读书方法,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读书,更重要的是要从中懂得为人处事的大道理等等。表达了圣贤对读书的要求。行为制约方面,比如慎行,圣贤曰:贪图享受,爱慕功名利禄容易使人堕落待人接物应当谨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人必须为善,切忌为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君子不匕入私害公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人应当具有高度的品质修养等等。表达了圣贤对品行的要求。比如道德,圣贤曰:一德立而百善从之人生在世,就要有益于世人,做世人的楷模人如果不提高自己的品质修养,就会存有偏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等等。表达了圣贤对道德的要求。比如制欲,圣贤曰:不加强学习,把物质享受当作崇高的东西,这是庸俗的人生贪色为淫,淫为大罚等等。表达了圣贤对修养的要求。情感方面,比如忧国,圣贤曰: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寸寸山河寸寸金四五叹,常为国家忧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国破山河在,城草木深等等。表达了圣贤对忧国的要求。比如忧民,圣贤曰:一身如可赎,万死又何辞万家有乐,我心何忧不忧一家贫,只忧四海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表达了圣贤对忧民的要求。

几千年来,无数圣贤挺直脊梁,不畏风,不怕牺牲,撑起了不朽的民族丰碑,一代一代传承下,奋斗不息,勇往直前,博大精深,忧国忧民的民族灵魂,如果我们的学习与学问不去忧国忧民,不能为人类分担忧愁,不愿为社会肩负责任,一心只为一己之私而追逐,那么,我们的学习与学问又有何用呢?四川汶川地震,部分人连善款都不愿捐一点,既使很有学问,又有何用?如此一味专门利己,极度超现实,如自欲自遣之兽类无异!

圣人孔子之教育方法:子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看来,圣人孔夫子之教学教育方法较多,方法也独到之处,故能培养出三千弟子,七十二圣贤。孔子教学很温情,很有人情味,处处体现出自由与人性之光芒,他们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兄弟与父子,各自独立自由,平等善待学习。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而是和颜悦色,和蔼可亲,他一般采用舒缓平和,同人商榷之方法,来引导学习,去因材施教。这样一种从容不迫之气度,这样一种谦恭之态度,无疑是最科学的教学教育方法。我们经常看见一些老师声色俱厉,不讲一点人情味,或不屑一顾地指责学生不该如何如何等等,这样不通人性的态度,或许对少数顽皮的小学生有点作用,但绝不可形成习惯,而脱师去表,误人子弟。孔夫子的态度十分平和,但他的内心有一种强大的信念,庄严肃立。只有不被世间万物所累赘,才能保持心灵的恬淡和宁安。真正的圣贤不会摆谱显架,板着脸说话,如何去找内心的安宁,须学习孔夫子教育学生时之方法和态度。《论语》可以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人生的苦难与缺憾。可以告诉我们,要把有限的感情与才华,全部奉献出来,用最高尚之人格,最伟大之情操,来直面万事万物。还可以告诉我们,理想,人生与交友之道等等,故此,我们要学好《论语》。现在,我们要教育学生,从日益丰富的物质环境中超脱出来,去寻找精神财富之快乐,只有两种财富同时拥有,快乐的家园才不会衰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