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证辨象(30)

 学中医书馆 2014-10-24

临证辨象(30)


因为她只是偶尔胸闷心痛,平时大多是乏力气短,睡眠很不
好,一晚上不停地做梦。所以她的正气还不是很虚,结滞为主。
给她用的什么药呢?就用了大量的活血破 的药。元胡红花都用了30克,主要来给他破除体内的结滞。
这个患者服药之后,第二天来告诉我,说她一晚上都没睡着
觉。我问为什么呀?她说,吃了你开的药之后,全身疼,疼得都快受不了了,怎么躺着都不行,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姿势,根本没法睡。今天早上才慢慢不痛了,才补了一小会觉。
你看这个活血破结的药有多厉害,没有这个痛的过程,这个结滞估计很难迅速解除的。你再摸她的脉的时候,脉象就完全不一样了,明显的软了,清晰流畅了。一剂药就达到了一个不错的效果。
后来又吃了几副药,她的整个胸闷呀,气短呀,多梦呀,逐渐就都改善了,不明显了。这是以破结化 为主的一个病例。
因为我自己在临床上,也不是专门研究心脏病这方面的专家,我看的病比较杂一些,什么病都看,这方面的病例也不是特别多,只能选这么几个吧,有代表性的跟大家交流一下。
 

12.09 小儿心肌炎

当然心脏病有很多,风心病,小孩心肌炎啊,都很多。时间所限,不可能展开跟大家一一交流。只能从我见得比较多的慢性心脏病患者身上,得出这么一点体会来。就是心火为病,一气周流在心火这个部位,应该是比较充沛有力,盛极而能收,是有这个特点。我们在治疗的时候就要把握这个特点。虚的话,就帮助他恢复正常的盛壮的状态,就是扶正,同时也要注意不是单纯升散,这股盛壮的心火之气是要往回收的,是一个转折点。盛极而收,是一个临界点,要把握好这一点。把这一点把握好了,不管什么样的心脏病,我们都能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比如象小孩心肌炎,单纯心肌炎,一味黄芪就可以治疗。据说
一个老和尚碰到一个心肌炎的小孩发高烧,西医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只能是消消炎呀,养养心呀,老和尚对孩子的家长说,用五百克黄芪,连发三天汗就好了。大量的黄芪可以发汗。这个孩子就是用了三天黄芪,每天五百克,出了三天汗,这个病彻底好了。这是我以前的一个老师给我讲的一个真实的病例,年代比较久了,具体什么时候我也不清楚,他也不记得了。其实我们不用这么大的量,我们把量减少一下,对于一些单纯的小孩的心肌炎,长期用,一味黄芪就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原因就在于黄芪这个药温和,升达,量用足了以后呢,又可以升已而降,能升能降,正好符合心气的这个特点。小孩本身自我恢复能力比较强,一般的郁滞,把气给他流通起来,他慢慢自己就好了。给小孩用药,只要能治病,越简单越好。
这位网友也举了一个病例,说出汗对风湿性心脏病的作用:
“我在火车上碰见一位老人,说以前有风湿性心脏病,每天就拼命干活,出大汗,把衬衣都染黄了,后来好了。”呵呵,这个病例跟我们刚才讲得好像有点类似。拼命干活也是疏通郁气,出汗也是排出 滞的一种方式。
 
时间所限,今天咱们就讲到这里。还有一点时间,大家看看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大家再交流一下。
 
 

课后问答

问:为什么不用三棱、莪术活血?
答:三棱、莪术我感觉它这个破的作用有点太大,开破的作用
比较峻烈一些,对于心气比较虚的情况不太合适,主要是这么考
虑。而且三棱、莪术破於结的效果比较好,活血的效果我感觉不如元胡好。
 
问:看过有的中医说,心脏病是中气下陷。
答:这个好像是张锡纯前辈说的,他好像说过大气下陷之类
的,这个说法也对。因为本身心慌气短,脉比较散的情况,确实是气不能升达,不能升达就下陷了,只是说法不同而已,意思是一样的。
 
问:黄元御和彭子益的理论的区别。
答:我感觉黄元御前辈和彭子益前辈讲的道理基本上是相通
的。我个人感觉黄元御老师他在《四圣心源》里面讲得更全面,更深
刻一些。彭子益老前辈呢,讲的更浅显,更通俗一些,相对面比较
窄一些。他们讲的都是一个东西。如果说他们的区别的话,可以比喻成一个是专业版本,一个是普及版本,大概是这么个区别。
 
问:喝补中益气汤一个月也没有把心肌炎治好。
答:补中益气汤这个药有点过于滋腻了。应该用比较轻柔的药
来流通一气的,再加上点排瘀浊的更好,单纯补益还是不太合适。
 
 
 
 
 
 
 
 
 

第13章 肺金为病

 
今天咱们讲肺金为病。一气周流呢,木火升散,金水敛降,中土斡旋,土气为病咱们放到 后来讲。一气到达火的时候,盛极而衰,升已而降,由上升发散这个趋势,转为下降收敛这个趋势,这
个时候就属于肺金这个阶段。今天咱们就讲讲肺金为病的一些特点。
肺金这股无形之气,和西医讲的肺还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还按照过去的方式,用西医的病名作为代表病症,用中医的认识,讲一下中医对这些代表病症的处理方式。
《内经》上讲呢,“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所以肺
金为病呢,一个是肺脏本身的问题,象咳嗽、肺炎、哮喘,一个是肠道问题,急慢性肠炎、痢疾、腹泻、便秘等等都属于肺金为病这类问题,另外“肺主皮毛”,表气不开,也有一些皮肤病跟肺金密切相关。
 

13.01 肺与大肠相表里

首先讲一下“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上的东西咱们先复习一下。“肺与大肠相表里”这句话,如果从字面意思理解,咱们中医讲,脏为阴,腑为阳,相对来讲,脏气属里,腑气属表,他们是表里相对应,表里相联系的。我上学时老师也是这么给我讲的。咱们看一些中医的书籍,不管是古医籍还是现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这么一个说法,是这么来解释“肺与大肠相表里”这句话的。这个说法肯定没有错,只是我个人觉得这么说还不够直接,或者说不够形象。
如果从经络学角度讲,肺经是下络大肠,肺和大肠是相互络属的,如果把经络比作水管子,那这两根水管子是直接连通的,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肺与大肠相表里”,肺金之气与大肠的这股金气,同属敛降的金气,它们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不是说仅仅是表里互相感应的关系。在经络上它们是相互络属,互相联系,但在气的角度看,它们就是一气。人身一气周流,咱们把一气分成五段的话,可以分成木、火、土、金、水,分成五行,分属五脏,其实五脏同属一气周流,同属人体这一气的。同样的道理,肺
与大肠,本身还是一个系统的,这股一气的关系挨着就更近一些了。
我个人理解,肺气和大肠之气,它们是完全统一的一股金气,也正因为这样,它们才有经络上互相络属的说法。肺与大肠之气,完全是浑然一体的,不可能是截然分开的。实际上全身之气也是这样的,不过是我们把它分成五段来讨论而已。在肺金这一段上,应该是包涵了肺气和大肠之气的,这两者是完全一体的,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有了这个理解作为基础,我们在临床上处理起来就方便得多,思路就会开阔很多。很多肺部的疾病通过泻下,可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很多肠道的疾病,通过开肺气,也达起到很好的疗效。如果按照传统的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解,推导出这么个治法的话,
就显得比较机械一点,实际上它们完全是一回事,你具体是治肺还是治大肠,不过是你选择个着力点的问题,那就很灵活了。在讲到具体疾病的时候,我会通过具体的病例,和大家交流一下对肺气和大肠之气灵活把握来取得疗效的一些体会。通过具体的病例大家可能理解体会的更好一些。
 

13.02 咳嗽有虚有实

下面咱们开始讲具体的疾病。肺部的疾病,从西医角度来讲,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咳嗽等等,这也是 常见的。这种情况一般比较好治,我在讲小儿疾病的时候,已经跟大家谈过这方面的内容。
《内经》讲“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虽然和五
脏六腑都有关系,但 终咳嗽必然是肺在咳嗽,不可能是你的胃在咳嗽,也不可能是你的心在咳嗽,具体病位还是表现在肺部。
肺气的功能是主敛降的,肺气的这种敛降的功能,想保持正常的话,要有两方面的保证:一方面左路升发之气要充足。一气周流如果上升力量不足的话,就不足以升极而降。升都升不上去,怎么可能能降下来呢?根本就转不过去。所以首先木气升发这一侧呢,要很通畅,气要很充沛,这是一个前提。第二个前提,肺金敛降这块,不能有阻碍,有阻碍也降不下去,堵住了。有了这两个前提条件,肺气才能够在肺金收敛的本性下,能够顺畅地由木火生发慢慢地转入敛降收藏,完成这个一气周流的过程。咳嗽从象的角度看,是气由肺内跑到肺外来,喷发出来,咳嗽出来。所以它是一种什么象?是一股郁滞、冲动之象。也就是说它是木气要升又升发得不畅,是一种风象。当然也可以解释成金气想敛降,又敛不下,降不下来。升降本来就是一体的。
像这个普通的感冒呢,一般来说都是表气受寒比较多一些。表
气不开,所以它是木气升发不上来。这股郁滞之气它就尽量往上升,就引起了咳嗽。右路敛降它本身这个问题不大,它本身这个敛降的能力还是比较正常的,只是左路它升不上来而已。升不上来呢它敛降就无力,没有敛降的这个力量的源泉。这种情况比较简单,开表气,疏达木气,它咳嗽随即就好了。这普通感冒咳嗽,你给发发汗,木气一疏散,一通,咳嗽随即也就好了,这是比较简单的。
当然,如果是那种年龄很大的老年人或者是久病体弱的,这个时候呢,他不光是这个木气郁滞不能升达的问题,还有这种肾虚,本身底子无力,根本就升不上来。这个气升到一半可能就有点要断掉了,接续不上了。所以有一部分气它飘上来了,因为这个气很虚呀。刚才我讲金气要敛降的话它左路木气一定要充足,它有力才能敛降,现在这种很虚的气连升的力量都没有,所以这个敛降的力量就更差了。所以它就直接飘散在外,这就是咱们说的那种肾虚,肾气虚不能收纳。这个时候呢,只是用这种普通的升散的药可能适得其反,需要用大量的温藏之药,壮元阳,藏肾气,用点附子这种药,把这个元阳鼓动一下,再加点量比较多的收敛的药,像熟地、五味子之类的,这样底下鼓动一下,增强一下升动的力量,右路呢,帮着收纳一下。这样呢,这种咳嗽,这种肾虚不收纳引起的咳嗽,也会得到一个比较好的解决。
还有一种咳嗽,是受寒之后治疗不当,久久不愈,一遇风受凉就咳嗽,甚至一躺下也咳嗽。这都是陈寒郁滞导致的咳嗽。就是表气一直没有开达得很好,时间久了,风木之气耗散得肾气也有点虚了。一受风受凉呢,表气郁滞加重,所以就咳嗽了。一躺下休息呢,一身之气就有收敛入里之势,动则为阳静则为阴呀,一气往里一收,表气的郁滞也会跟着加重,所以也就引起咳嗽了。这种情况就相当于即有表气不开,又有肾气虚弱。有一个专门治疗这种咳嗽的小方子,就是从这两方面同时用药。就是用生麻黄和核桃仁同煎,煮熟之后吃核桃喝汤,出点汗就好了。
咳嗽呢,从这个虚实来讲,基本上就是以这两种比较多一些。一个就是实证的表气不开;再一个就是虚证的,肾气虚,类似脱证的这种。当然这两种情况可能都会伴有中土斡旋不太好的情况。如果你看病人的这个舌苔脉象,如果他有这种中土壅滞比较明显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的用一些疏理中焦的药,中土为枢轴嘛,不管是升还是降,一定要有中焦的斡旋。兼顾得这一虚一实,还有中焦的问题,大部分咳嗽其实还是比较好治的。并不像古人说的这个咳嗽喘不好治,“外不治癣,内不治喘”。 关键是要找到好的办法,有办法的话治疗起来也不是很困难的。这是咱们简单说了一下咳嗽这个问题。主要讲的是感冒初期,刚开始的咳嗽。
 

13.03 急开表气治肺炎

当然,咱们讲的这个感冒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加重了,成了肺炎了,这种情况老人、小儿比较多见一些。从西医的这个角度来讲,肺部感染大部分还是细菌感染比较多,所以用大量的抗生素也是个常规的办法。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怎么去处理呢?。肺炎呢,从这个中医的角度来讲,从这个病的象上来看呢,你如果看X 光片的话,肺炎整个肺脏都会有阴影,如果是大叶性肺炎可能有整个大片的阴影,这就是一种 滞之象。是有形的 滞了。这种 滞是比较重的,所以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表气不开的问题了。当然也可以理解成一种比较重的表气不开,肺主皮毛嘛,你看这个肺都是肺泡,一个个的肺泡,如果你把肺泡的面积算一下的话,据说 大可以达到100平方米,是人体体表面积的几十倍,所以这个肺,相当于体内的一张巨大的皮肤。所以开肺气,解表,实际上也就是皮肤只要出汗,肺里边这个肺泡肯定也就通透了。就说皮肤跟肺泡虽然是分开的,但从这个一气的角度看它们也是一体的。所以肺炎呢,从咱们中医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表气不开,就是说这个肌表之气郁滞的就更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