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柄形器的断代

 鹰隼2000 2014-10-25


柄形玉器是夏商西周时期玉器中出土数量最多的器类之一,大多呈扁平长条形,下端多有短而薄的榫,有的榫上有孔,由于用途不清楚,过去有人称之为“琴拨”、玉拨子。后来以其形似器柄而得名。实际上有的柄形玉器并不像器柄,但因为它们的形制相似,所以也归入柄形玉器。

目前出土地点明确的最早的柄形器是夏文化二里头文化时期。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柄形玉器较多。从形制上看,此期玉柄形器大多制作简单,柄首扁平,束颈较短,器身作扁平条形或近方柱形,下端单面斜收成尖底。

发掘出土的商代柄形玉器数量很多,主要集中在商代早中期的河南郑州地区和商代晚期的安阳殷墟周围的遗址或墓葬中,另外山西垣曲、河北藁城台西,山东滕州前掌大、益都苏埠屯,湖北黄陂盘龙城、江西新干大洋洲等遗址或墓葬中也有发现。

商代早期的玉柄形器,扁平状柄首似略加厚,颈部普遍较长,器身仍以较规整的扁平条形或近方柱形为主,另有少数器身截面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可能系半成品。早期下端单面斜收成尖底的作风仍有延续,但以平底者最为常见。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下端两面斜收成不对称的三角形尖底和收束成短榫状底。器表均素面无纹,目前尚未见到有饰纹者。此期柄形器器身中下部往往钻有一孔,其内部原来很可能有镶嵌物(绿松石)。

商代晚期的玉柄形器在早期基础上又有了显著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柄首作箍状平冒或加高呈梯形。器身纹饰以分节浮雕的花瓣纹为主。器身下部镶嵌绿松石的作风依然延续。普遍流行榫状底。

西周早中期柄形玉器大量出现,是出土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集中在陕西长安张家坡、宝鸡茹家庄和河南洛阳北窑、鹿邑长子口等西周时期墓地。西周早中期玉柄形器最突出的特征体现在器形的多样化。其主体部分不仅沿用以往常见形制,更创制出长方的牌形、弯弧的璜形、半圭的璋形等新器形,且器身多有扉棱镶边。表面通常琢有仰首挺胸、气宇轩昂的神人纹、凤鸟纹。此外,玉柄形器的柄首在原来梯形的基础上加高出台作盝顶形。下端除了常见的三角底和榫状底外,还产生了不少的抹角平底。

西周晚期至春秋初年,玉柄形器主要出自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曲沃北赵晋侯墓地。与西周早中期相比,此期玉柄形器不仅在数量上大为减少,在形制上也呈现出颓废的趋势。多通身素面,少数颈部饰简单的凸弦纹。

综上所述,玉柄形器是夏至春秋初年中原地区比较常见的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重要礼器。从时代上看,自夏代始,历经商代早期、商代晚期、西周早中期,至两周之际。经历了由发生、发展、繁荣、兴盛、衰落直至消亡的演进过程。

参考文献:

  1. 曹楠:《三代时期出土柄形玉器研究》,《考古学报》2008年第1期。

  2. 李小燕:《玉柄形器研究》,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08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