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周时期单体龙形玉器的形制探讨——以“中原式”为重点(二,下)

 RK588 2018-03-01

第三章

东周单体龙形玉器形制的探讨

一、东周各个分期单体龙形玉器的特点

东周时期延续五百五十余年,时间较长。具有东周风格的单体龙形玉器虽然在春秋晚期

才开始出现,但至战国末年也有近四百年的时间。由于时间跨度大,不同时间段内的单体龙

形玉器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以下依时代前后顺序,分春秋晚期、战国早期、战国中期及战国

晚期四个时间段,对东周单体龙形玉器的特点进行讨论。

(一)春秋晚期

1侯马盟书探方一一底层  2山西长子7号墓3太原晋国赵卿墓M251  4洛阳中州中路西工段M412 图3-2春秋晚期“中原”出土单体龙形玉器墓葬分布及单体龙形玉器标本

此时期内太原晋国赵卿墓M251出土的  单体龙形玉器较有代表性。

此时期最典型的单体龙形玉器是曲折形-简单曲折形-扁平形单体龙形玉器,在楚国及其附属国地区及“中原”都有发现。“中原”地区大量出现,且集中于山西长子县7号墓及太原晋国赵卿墓M251此两座墓葬。淅川徐家岭三号墓中也出土1件,但 有残缺。侯马盟书探方一一底层出土有1件抽象的条形-回首-简单条形单体龙形玉器。淅川徐家岭三号墓出土有条形-俯首-简单条形单体龙形玉器,但同样都是较为抽象的单体龙形玉器,并无具体龙形。寿县蔡侯墓出土1件单体龙形玉器,呈匍匐回首状,与常见的单体龙形玉器有所不同,似回首的鳄鱼。与此种单体龙形玉器相似的还有长沙楚墓M165中有出土。当阳赵家湖楚墓YM3出土的单体龙形玉器形态特殊,但也与曲折形-简单曲折形-扁平形相似。

在纹饰方面,此时期有一定数量表面光素无纹的单体龙形玉器。有纹饰单体龙形玉器的纹饰主要是密集的勾连云纹及卷云纹,不见其他纹饰。

龙首状态方面,均是回首的状态,偶有俯首状态。

嘴部形态方面,此时期均是浮雕抽象的嘴部。

总体说来此时期是东周单体龙形玉器发展的初始阶段。出现的式样较少,以曲折形-简单曲折形-扁平形  单体龙形玉器为主,并有条带形-俯首单体龙形玉器的萌芽。楚国及其附属国地区出土的数量相对较少,“中原”  地区出土的数量相对较多。

(二)战国早期

1固始侯古堆一号墓  2信阳楚墓一号墓  3河南叶县旧县1号墓  4淅川徐家岭十号墓  5湖北江陵葛陂寺34号墓图3-3战国早期楚国及其附属国地区出土单体龙形玉器墓葬分布及单体龙形玉器标本

此时期内信阳楚墓一号墓,山西长治分水岭墓53,山西长治分水岭墓25出土的单体龙形玉器较有代表性。

此时期单体龙形玉器在延续春秋晚期曲折形-简单曲折形-扁平形  单体龙形玉器的同时,出现了新的形态。在楚国及其附属国地区中曲折形-复杂曲折形在信阳楚墓一号墓及淅川徐家岭十号墓都有发现。曲折形-简单曲折形-高宽形在淅川徐家岭十号墓中有发现。同时在信阳楚墓一号墓中还有条带形-俯首-复杂条带形单体龙形玉器。在“中原”地区,大量墓葬中都出现了条带形单体龙形玉器,有条带形-回首-简单条带形,条带形-俯首-简单条带形,条带形-回首-复杂条带形,条带形-俯首-复杂条带形等单体龙形玉器形态。山西长治分水岭墓25中出土的数件单体龙形玉器,在形态上有相似于春秋晚期流行的曲折形-简单曲折形-扁平形单体龙形玉器的成分,又有相似于曲折形-简单曲折形-高宽形的成分,应是从曲折形-简单曲折形-扁平形向曲折形-简单曲折形-高宽形过渡的形态。

在纹饰上,此时期依然有表面光素无纹的单体龙形玉器。

有纹饰单体龙形玉器的纹饰不再局限于稠密的勾连云纹及卷云纹,较为稀疏的卷云纹及谷纹都有出现。

龙首状态方面,不同于春秋晚期较多的回首状态,此时期俯首单体龙形玉器开始出现,甚至也有个别昂首状态单体龙形玉器。

嘴部形态方面,此时期也不再局限于浮雕抽象的嘴部,嘴部微张,前端分开,后端为不封闭的圆孔的嘴部开始出现。山西省潞城潞河七号墓中条形-回首-简单条形单体龙形玉器中既有浮雕抽象的嘴部,也有嘴部微张,前端分开,后端为不封闭的圆孔的嘴部。

总体说来,此时期是东周单体龙形玉器发展的成长阶段,开始脱离春秋晚期单体龙形玉器较为单一的形态,出现了较多的新样式。回首形单体龙形玉器及曲折形单体龙形玉器不再是主流的形态,新出现的俯首形单体龙形玉器与条带形单体龙形玉器开始与前者平分秋色。尤其是在“中原”地区,这个特点更为明显。(三)战国中期 

此时期内湖北荆州院墙湾一号楚墓,洛阳唐宫路小学C1M5560战国墓,洛阳市中州中路东周墓C1M3750出土的 单体龙形玉器较有代表性。

此时期在单体龙形玉器形态方面,春秋时期的曲折形-简单曲折形-扁平形单体龙形玉器基本不见,其逐渐被曲折形-简单曲折形-高宽形单体龙形玉器所取代,且高宽形的单体龙形玉器在楚国及其附属国地区及“中原”地区都有大量的发现。曲折形-复杂曲折形单体龙形玉器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楚国及其附属国地区,在“中原”地区尚未有发现。条形单体龙形玉器比较丰富,楚国及其附属国地区及“中原”均有发现。最主要的是在山西侯马祭祀遗址中发现大量的异形单体龙形玉器。在此时期内,基本上上文所论及的单体龙形玉器大部分都能找到。

纹饰方面,此时期依然有素面单体龙形玉器。云纹逐渐消失,谷纹逐渐成为主流纹饰。颈部与尾部饰线纹的单体龙形玉器逐渐增多。但是通体饰同一种纹饰,即颈部、尾部与龙身纹饰相同的单体龙形玉器依然是主流。嘴部形态方面,浮雕抽象的嘴部依然有出现,但是数量很少。

嘴部微张,前端分开,后端为不封闭的圆孔的嘴部是此时期大多数单体龙形玉器的嘴部形态。下颚上卷并与上腭相连,嘴部呈封闭的圆孔的嘴部逐渐出现。总体说来,此时期是东周单体龙形玉器发展的繁荣阶段,各种样式单体龙形玉器在此时期内都能找到,且数量较多。尤其是各种异形单体龙形玉器在此时期内大放光彩,进一步说明了战国中期是东周单体龙形玉器发展的高峰时期。(四)战国晚期


1河南淮阳平粮台十六号墓  2包山楚墓四号墓  3安徽长丰杨公发掘九座战国墓M9  4安徽长丰杨公发掘九座战国墓M8  5湖南澧县新洲一号墓  6长沙楚墓M1033  7长沙楚墓M1065  8长沙楚墓M1211  9长沙楚墓M1282  10湖南常德德山战国墓墓37 图3-7战国晚期楚国及其附属国地区出土单体龙形玉器墓葬分布及单体龙形玉器标本

1洛阳市道北锻造厂战国墓IM540  2洛阳市西工区C1M3943战国墓  3辉县固围村区第1号墓  4山西侯马市虒祁墓地M2129 图3-8战国晚期“中原”出土单体龙形玉器墓葬分布及单体龙形玉器标本

此时期内河南淮阳平粮台十六号楚墓,洛阳市道北锻造厂战国墓IM540出土的单体龙形玉器较有代表性。

相比于战国中期,此时期单体龙形玉器在数量上没有战国中期发现的多,形制上也没有战国中期的丰富。

单体龙形玉器形态方面,曲折形-复杂曲折形单体龙形玉器是此时期的主流形态。条带形单体龙形玉器逐渐减少,但并未消失。曲折形-简单曲折形-高宽形也依然存在,但数量亦不多。相比来说,“中原”  地区此时期的单体龙形玉器更显单调化,某些形态具有明显式风格。

纹饰方面,此时期谷纹是主要流行纹饰,光素的单体龙形玉器依旧存在。曲折形单体龙形玉器中颈部与尾部饰线纹的单体龙形玉器数量最多,通体饰同一种纹饰的单体龙形玉器较为少见。此外,所饰线纹的尾部占据龙身比例较大,也是此时期一个明显的特点。

嘴部形态方面,下颚上卷并与上腭相连,嘴部呈封闭的圆孔的嘴部是此时期主要的嘴部形态。此外还有下颚上卷但并未与上腭相连,嘴部呈不封闭的圆孔,呈张口露利齿的嘴部形态也较多。浮雕抽象的嘴部与嘴部微张,前端分开,后端为不封闭的圆孔的嘴部形态逐渐消失。

统而观之,此时期是东周单体龙形玉器发展的衰落阶段,楚国及其附属国地区与“中原”两地皆是如此。相比来说,此时期“中原”地区比楚国及其附属国地区衰落的更加严重。此时期仅有曲折形-复杂曲折形一种类型得到了些许发展外,其他的形式的单体龙形玉器处于衰落的阶段。条带形-回首单体龙形玉器几乎不见。此时期“中原”地区的单体龙形玉器受到楚式单体龙形玉器风格的影响较大,但个别单体龙形玉器依然保留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五)余论

①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地图出版社,

从春秋晚期至战国晚期,楚国及其附属国地区及“中原”出土的单体龙形玉器都在发生着变化,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形制上。这种变化从小的方面看是单体龙形玉器形制的变化,从大的方面看就是诸侯国国力对比的变化。而诸侯国实力与势力变化的最直接体现就是疆域的变化(图3-9、图3- 10)。

在春秋晚期及至战国早期,均是“中原”地区发现的单体龙形玉器数量较多,形制上也占据主导地位,体现了该时期立足于“中原”的晋国,韩赵魏的国力的强盛。而到战国中期,楚国及其附属国地区与“中原”发现的单体龙形玉器,在数量上已很接近,在形制上也趋于相同,体现了立足于楚国及其附属国地区的楚文化的逐渐提升。而及至战国晚期,楚国及其附属国地区及“中原”出土的单体龙形玉器在数量上均呈下降趋势,而在形制上已无创新。相比来说,“中原”地区比楚国及其附属国地区衰落的更快,单体龙形玉器风格也明显是受到楚国及其附属国地区的影响。体现了立足于“中原”地区诸侯国国力的迅速衰落,楚国的国力也在衰落,但是速度相对缓慢一些。

此外,在不同的时期内,两地互有发现对方形制的玉龙。引起这一现象的可能性有两种,一是物的传播,一种是文化的传播。通过对单体龙形玉器形制的研究发现,文化的传播的可能性更大一些。1996年,第20页~第21页。

①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年,第33页~第34页。

以条带形-回首-简单条带形玉龙这一明显具有“中原式”特征的玉龙为例,在荆州院墙湾一号楚墓中有出土,但是具体形制已经和中原地区的有了明显的差别,龙角较长,龙身也较为细长。玉龙的时代也较晚。此外,与“中原式”相同的形制并未在楚国及其附属国地区发现,也是非物的传播的有力证明。

再以曲折形-复杂曲折形玉龙这一明显具有“楚式”特征的玉龙为例,在洛阳市道北锻造厂战国墓IM540与洛阳市西工区C1M3943战国墓中有出土,但是具体形制已经和楚国及其附属国地区的玉龙有了明显的差别。洛阳西工区C1M3943:7有“中原式”特征明显的小尖角 。而 洛阳道北锻造厂IM540:12与洛阳道北锻造厂IM540:11则是具有腹部正下方有足这一“中原式”明显的特征。



未完待续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发表时间:2016-04-01 硕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