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珍贵的“高昌吉利”钱

 雪峰读书 2014-10-26

珍贵的“高昌吉利”钱

图一

珍贵的“高昌吉利”钱

图二

   在我国的钱币宝库中有许许多多的珍钱异品,其中就有一枚不为人们熟悉的珍品钱“高昌吉利”。
   此钱“高昌吉利”四字旋读,据说有银铜二种材质,二者钱径大小相似,但银钱者较薄,铜钱者甚厚。新疆的高昌地区在汉代成为西域,西游记中的火焰山就在其北侧,因其日照充足、土地肥沃,实为富饶美丽的天然大牧场。从魏晋南北朝起该地区屡建少数民族的地方政权,但都好景不长,时建时灭。在公元499年记北魏太和二十三年,突厥部落一时兴起,有位叫麴嘉的首领自称为王,建立了高昌国。麴氏王朝统治时间长达141年,于公元640年被唐朝所灭,成为大唐版图的西州。直至九世纪中期,有一支突厥回鹘族人西迁占据了唐朝的西州地区,并复称为高昌。十二世纪初成为西辽的属国,十三世纪初又归附于蒙古,后就成为元朝的直辖地。那么这枚“高昌吉利”钱究竟是哪个时期的高昌国铸币呢?这就引起了钱币界不少学者专家的争论。有的认为看此钱的制作风格应是北魏孝文帝为高昌国所铸的压胜钱。另一种观点是说隋炀帝杨广出征吐谷浑时高昌王麹博雅亲自朝见他,并跟随杨广到内陆娶华容公主为妻,且接受隋朝的册封回到了高昌,为共修两国友好,隋朝铸此钱取“吉利”二字相赠,故应是隋朝之物。第三种观点认为这是唐初贞观年间,由唐为高昌代铸的钱币。解放前有位钱币大家丁福保说:从它的形制钱文看,认为具有元钱的风格,应为元代时的高昌之物,而另一位鉴赏家郑家相认为此钱应是最早的麴氏高昌国铸币。考古学家黄文弼曾在吐鲁番得到过一枚“高昌吉利”钱,他在《吐鲁番考古记》中亦认为此钱的铸造时间相当于元代。由此可见专家们均各抒己见,无法取得较为一致的观点。
   1970年西安南郊的何家村发现了唐代窖藏的大量文物和钱币,其中就有一枚“高昌吉利”的钱币随之出土。它的钱径为26毫米、穿为5.3毫米、重10克,显然为厚重型。但因当时的环境条件所限而没有对此钱引起足够的重视,且被束之高阁。
   197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几位专家学者在联合发掘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时,也出土了一枚高昌吉利钱。当时铜钱是压在死者的尸体之下,未经盗扰触动过,墓中还有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的墓志,这就充分说明了这枚“高昌吉利”钱是唐朝以前的铸币。因此还是郑家相说得对,他是麴氏高昌时的国号钱。此钱圆形方孔、钱形庄实,钱文为方笔隶书,具有北魏时期的气韵。但至今发现甚少,故而很少为人们所熟悉,从目前现有的实物看,都是铜质的,还未见有银质的报导,但不论是铜的或是银的,它都属珍稀币品之列。(图1)
  据前几年陕西省钱币学会编辑发行的钱币研究刊物《西部金融》报导说,这枚“高昌吉利”的‘吉利’二字有专家考证应是突厥语的汉语译音,其意为‘王’,由此可知“高昌吉利”四字就是“高昌王”之意了。所以这枚钱币就是汉族的农耕文化与突厥人的游牧文化间相互交汇融合的结果了,故此前有人说这是国号加吉语的纪念性铸币的观点就未必正确了。
  二十多年前我在上海的钱币市场偶然觅得一枚“高昌吉利”钱,此钱制作甚精,钱体较大、形如折二、钱径为33毫米、方穿7毫米、重为12.6克,整体呈黑漆古色浆,其钱文为正楷所书,毫无南北朝时期的风格,与出土的或馆藏的高昌吉利钱是完全不同的版式。我找遍了许多书刊杂志都说高昌吉利钱只有一种字体,均为小平钱大小,并无别的版式。可是我手中的这枚高昌吉利却是实实在在的传世品,在值得大家共赏之余,也盼指点。(图2)

文/王思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