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健柏讲论语 第八讲

 ywm77 2014-10-26
今日学堂《论语》课旁听侧记(八)
朱云龙
 
本周今日学堂的《论语》课依然在上午九点半准时开始。大班的学生以及旁听的大学生和家长们都期待着张老师的讲授。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首先是学生讲解:“这句话是说,子夏问孔子这几句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孔子告诉他先有白纸做底版,然后在上面绘画。”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你可以解释一下这句诗的意思吗?”张老师问。
“就是说,一个女子长的非常好看,又化了恰当的妆。就像在白纸上加了彩色一样。”她说道。
“不是。我觉得是一幅画上画了一位美丽的少女。她的微笑和眼神都非常的迷人。”另一位学生说道。
“张老师看了看她们,然后说:“听你们的回答就知道你们的准备工作没做到位。在这里想当然的回答问题。你们知道它前面的几句诗吗?”
她们两个都不好意思摇头。
“这是《诗经》里其中一篇结尾的几句,要理解意思肯定要把全首诗拿出来分析。如果你们没有查,怎么会理解。只能胡猜乱蒙。下次再偷懒就要打手板心了。”
她们都怯怯的低下了头。
张老师继续说:“这几句是《诗经*卫风*硕人》中描写卫庄公的夫人庄姜的话。全诗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手如柔荑’的意思是形容少女的手指就像春天的茅草刚刚抽出的细芽一般又嫩又白。‘凝脂’就是冻成固体状的猪油,在这里用来形容少女的皮肤像凝结的猪油一样白白嫩嫩的样子。‘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也是形容少女相貌的。意思就是说:她的脖子像天牛的幼虫一样颀长和白嫩,牙齿排列的像葫芦子一般整齐。还有螓一样的方额与蚕蛾触须一样的细眉。总之,这位少女生得非常美丽。”
学生们听得极为投入,都感叹于古人太会描写女人的美貌了。虽然用昆虫的样子来形容人的确有些奇怪,同时也说明古人对于自然界的观察极为细致。
“上面说了这么多,其实都只是铺垫,是为了下面两句作的前期工作,关键的点睛之句就是下面接着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形容她微笑起来很甜美,眼神顾盼之间也非常传神迷人。从这两句你们知道女子怎样才叫美吗?既要懂得怎样微笑,还要懂得怎样用眼睛表达心意。现在的女生一天到晚只知道用各种化妆品,以为这样就会变得漂亮。其实没找到根本。他们没读过《诗经》啊。”
大家都笑了。
“那么,后两句跟前两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张老师问道。
一个学生想了想回答:“前面是静态的,后面是动态的。”
“嗯,不错。”张老师点点头:“前者是描绘女子天生的容貌,是静态的。而后者是形容她所显现出来的动态的神情。正是一动一静的相互对照,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形象就变得生动逼真,跃然纸上。”
张老师接着说道:“原诗中并没有‘素以为绚兮’这句话,可见这里是子夏说的,是子夏对于这几句诗的体悟和理解。假如你们想画画,是先找一张白纸,还是找一张黑纸?”
“当然是白纸了。”学生一起说道。
“对啊。要是黑纸的话,即便你画的再好也根本凸现不出来。这里就是用在白纸上画彩绘做一个比喻。说明想要说女子的相貌美丽,除了静态的具体体貌的描述以外,还要再加以微笑与眼神等动人的神情才会更加生动。而孔子告诉子夏的是,先要有白纸作为基础,然后才可以绘画。说明了打基础和抓根本的重要性。”
张老师继续说道:“这里我们得指出张居正的一个错误。大家也许没有发现,这本书中,张居正在解释的时候说,这三句话是‘古逸诗之词’,也就是找不到出处的词句。可见,张居正在读书的时候,没有仔细研究这些话的出处。否则怎么可能不知道它们出自《诗经》呢?那么从这一点,一方面提醒我们自己在做学问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细致,不能有半点马虎。另一方面,也让我们了解到即便是再有学问的人也可能会犯错。然而,我们又不能因为一点小的失误就对他彻底否定。所以,要全面的认识一个人,而不是盲目轻信一个人。”
本来孔子只是简单的回答了他的疑惑。可是子夏却借此想到了更深的问题。这反而又启发了孔子。也就是下面这句话。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张老师点了学生起来讲:“子夏由绘画的事情想到了礼仪。他反问到,礼仪也是后面的东西吧。孔子听了他的话感叹道,启发我的人是商啊。可以开始和你谈论《诗》了。”
“既然礼仪是后面的东西,那么前面的东西是什么呢?”张老师问。
“是礼仪的本质。”她答道。
“本质又是什么?”张老师又问。
她有些答不上来。另一个学生立刻站起来说:“是心。”
张老师点点头:“是的。礼仪的本质,在于你是否怀有一种谦虚敬畏诚敬的心态。如果没有这种心境在里面,那么做出的礼仪就会变得虚伪。比如说有一个成年人,他的学问见识比你们好多了,却恭恭敬敬的给你们这些小孩子行礼,然后客气的说,你们太厉害了,我要跟你们学习。你们感觉怎么样?”
学生们都觉得有点别扭 。
“我们可以推测他也许是怀有某种目的,所以故意对你们行礼,表现出一副谦恭的样子。因为不是由衷而发,所以才让你们感觉很别扭很难受。相反,孔子在这里就非常真诚。他的学生由绘画之本想到了礼仪之本,这是他自己没有想到的。但是他并没有觉得自己学生的见解比自己深,想到了自己没有想到的问题,就难为情或者要面子否定学生。而是坦然承认,学生启发了自己。可见孔子本人的确做到了真诚。”张老师停了停又问道,“你们在传统学校待过的,还记得你们怎么写作文的吗?你们写的是不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他们都摇头,说作文就是比赛说假话漂亮就行。
“好像有一个‘楚什么杯’的作文竞赛,挺有名的,你们参加过吗?”
“我参加过六次。”一个学生兴奋的说。
“那么多。你写的东西是真情实感吗?”
“只有很少一部分。大多都是以前看‘小学生作文大全’里面的内容,然后改一改就写上去了。”
“一点都不真诚。这里讲‘礼由心生’。其实,言也得由心所生。如果你们写作文不是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切身体会,而只会盗窃编造。那么,将来长大了肯定变成一个虚伪的人。”张老师讲道。
这下他们明白了真诚的意义。
“接下来,为什么说现在才可以跟子夏谈论《诗》呢?”张老师问道。
“因为他悟性比较好,已经做到了由此及彼。”刚才那个学生接着回答。
“你好像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背诗了。那你不是比子夏还厉害一些,他这么大了,才去学诗。”张老师笑着问。
她想了一会儿:“以前是家长和学校的老师让背的。有时觉得好玩,有时是被迫。好像背了没什么用,也不明白。”
“假如你将来有了小孩,你打算让他什么时候读诗呢?”张老师继续问。
她摇头:“不教。”
“哈,害怕了?其实,在现今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当中,存在的一大弊病就是过早的让小孩子接触文学。因为文学一方面有其不真实性,另一方面在内涵上也相对较深,同时文学的情绪化成分很重。如果本身没有相对完善的价值体系和一定的思维基础,那么就不能透过文学的表面领会其深刻的内涵以至于很容易被其迷惑,同时自己的思维和情绪也非常容易被它搅乱。而小孩子还没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如果一开始就让他去诵读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那么脑子就会被搞乱掉,再想纠正则困难了。这也是我们学堂为什么只读《老子》,《论语》等经典,不读唐诗宋词的原因所在。当然,假如有一天,你们也能问出像子夏这种问题,教你们《诗经》和文学,也就到时候了。”
张老师又说道:“这里给大家再讲点关于文字方面的知识。你们刚才读到描写少女容貌那几句诗,脑袋里面是不是马上就开始想象,而且很快就浮现出一副画面?”
学生们都点头。
“其实我们中国的文字和西方的文字是有很大不同的。中文是立体文字,而英文是平面的线性文字。也就是说,中文是融合声音,图像,含义于一身的。当你看到文字,大脑里就可以产生画面。而英文只能反映声音,然后通过声音的作用,再在大脑中产生相应的概念,接着由这些概念的连接去反映出含义。所以,外国人的思维通常是直来直去的。而中国人的思维是弧形和立体的。既可以直,又可以弯。另外,由于读中文时,整个大脑都在活动。而读英文时,只有大脑当中的一部分在活动。所以,有些外国人得了失语症,可以通过学习中文来帮助恢复。那么,你们一生下来就学习中文,很幸运吧。”
学生们听了张老师的话,都觉得能学习中文很幸福。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
学生回答说:“王孙贾问孔子:与其讨好奥神,还不如讨好灶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能不能解释一下深层的意思?”张老师问。
“当时孔子来到了卫国,想在卫国某一个官职当。而王孙贾是卫灵公的大臣。他问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是想告诉孔子,如果你讨好我依附于我的话,我就可以在我们的君王面前为你引荐,再替你说点好话,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某到官做了。”
张老师说:“讲得不错。那么假如是你的话,你怎样做呢?或者比方说,你觉得是讨好你的班主任有用,还是去讨好校长有用呢?”
她想了想没有回答。
“还是讨好班主任有用一些。县官不如现管。这样的话,如果做错事情违反校训,起码就不会被班主任处罚军训了。是吧?”
她摇摇头:“还是两个都讨好才有用。”
大家一听都笑了。
“两个都讨好就一定有用了吗?书是怎么看的。”张老师对她说道。
另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都讨好也没有用。因为后面孔子说:‘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也就是说,如果你做了伤天害理的事,得罪了上天,讨好谁都是没有用的。是没有人会原谅你的。”
张老师点点头:“对啊。你现在明白了吧。关键在于自己的品德行为是否端正。如果自己有问题,品行不端,讨好谁最终也是没有用处的。”张老师继续说,“这里在讲一点孔子的故事。孔子这时回答王孙贾的话,正好说明孔子本身一贯所推崇的正直,不谄媚,不愿意跑关系。可是后来孔子却又为了在卫国求官,和卫灵公的一个妃子交往,让她在国君哪里吹吹枕边风,说说孔子的好话,弄得人们很瞧不起他,弟子们也有意见。这又该怎么解释呢?”
有的学生说:“孔子只是说的出,做不到。”也有的学生说:“可能后来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孔子不得不这样做。”
   听了几个学生的回答,张老师说:“你们说的都有点道理。其实孔子刚到卫国的时候,自我感觉比较良好。心想,我这么有本事,灵王怎么会不用我呢?所以根本不理会王孙贾拉笼的心意。可是过了很久,卫灵公都没有启用孔子。于是孔子有点等不及了,但是又不好意思再去找王孙贾,于是就去找了那个还比较欣赏自己的灵王的妃子南子帮忙。可是我们知道,当初正是由于鲁国君王贪淫女色,孔子才离开鲁国的。而现在,孔子自己却通过女人来从卫国君王那里谋求官职。可见,孔子本人也是有自相矛盾的地方。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孔子还是没有把心境修到平和宁静的高层境界,贪求之心还是存在的。所以,有时候不得不违反自己的原则去做一些事情。于是,气节最后便妥协于物质了。我们讲这些不是故意说孔子的坏话,揭他的老底,而是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让我们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而不要被那些故意把孔子夸张为圣人的言论所迷惑。”
通过张老师的分析,大家对孔子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了。
 
然后,张老师又对其它几句也做了精彩的解析。
两个半小时总是显得非常短暂。今天的课,每个人又是满载而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