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也争——《论语》学习47-48

 背后国文 2018-12-18

 八佾篇第三·七(4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钱穆译先生说:“君子对人没有什么争,除却和人比射时。但先必相互作揖,才升到堂上去。比射后,又相互作揖才退下。胜者败者又必相互作揖了再升堂,举杯对饮。这样的争,还是君子之争呀。”

杨伯峻译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有所争,一定是比箭吧,[但是当射箭的时候,]相互作揖然后登堂;[射箭完毕,]走下堂来,然后[作揖]喝酒。那一种竞赛是很有礼貌的。”

【傅佩荣译】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如果一定要有,那就比赛射箭吧。比赛时,上下台阶与饮酒,都拱手作礼,互相谦让,这样的竞争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

“必也”可解释成“如果一定要有”,“除却”意思是对的。 “揖让而升下,而饮”是古代射箭礼仪。

本篇讲君子无所争,要说有争,只有在比赛射箭时,因为射箭是有很多礼仪的,君子比射之争也是君子之争。古代的射箭比赛有很多的礼仪,“揖让而升下,而饮”这些都是礼仪的形式,做到了这些,争个胜负,争个高低,都是人们真实内心的反映了,体现了人的真诚,不是表面意义上的“君子无所争”。概括一下,就是“君子也争,争也君子。”

君子只要直面了自己内心,就不要囿于繁文缛节的束缚,真诚地做自己该做的事。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符合礼,一个是内心真诚。

现在人们最讨厌的是“虚假”和“虚伪”及“不成体统”,虚、假、伪是违背自己的内心,体统全无是不符合礼的标准,是离经叛道。所以,我们不论在人前人后,尊重自己的内心,待人处事,不断修炼自己,致力于德行修养的提升上,跟自己竞争,实现自我超越,成为君子。

 

八佾篇第三·八(4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钱穆译子夏问道:“古诗说:‘巧笑倩啊,美目盼啊,再用素粉来增添她的美丽啊。’这三句诗指的是什么呢?”先生说:“你看绘画,不也是后始加素色吗?”子夏说:“不是说礼是后起之事吗?”先生说:“开发引起我心意的是商了。如他那样,才可和他言诗。”

杨伯峻译子夏问道:“‘有酒涡的脸笑得美呀,黑白分明的眼流转得媚呀,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道:“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子夏道:“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以后呢?”孔子道:“卜商呀,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傅佩荣译】子夏请教说:“‘笑眯眯的脸真好看,滴溜溜的眼真漂亮,白色的衣服就已经光彩耀目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绘画时,最后才上白色。”子夏接着说:“那么,礼是不是后来才产生的?”孔子说:“能够带给我启发的,是商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绘事后素”,古代人绘画,先布五采,再以粉白线条加以勾勒。孔子和子夏由绘画联想到礼,礼是产生在仁之后,前面已经讲过,仁的礼的前提,礼的本质是仁,所以才有“礼后乎?”这句话。

整篇文章看来,老师点拨得聪明,学生领悟得快捷,因此孔子又当众表扬起学生来。说,子夏啊,现在可以与你讨论《诗经》了。这样的表扬我们是不是在以前看到过,在《学而第15》篇中,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大家都知道了,孔子一高兴,就夸奖学生说可以一道研究《诗经》了。也可以这么说,能与老师一起探讨《诗经》是一件多么光荣而骄傲的事情啊!不仅如此,孔子还特别表扬子夏给了他这个老师很大的启发,体现了孔子谦逊的一面。

孔子的教学方法,孔子的教学心得都让我们深深折服,他有教无类,他因人施教,他能切中要害,抓住重点,学生听得明白,老师也讲得过瘾。但好像这样的场景在《论语》里出现得不是很多,孔子用他一贯的严格和高标准常常感叹、希冀和充满期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