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门调控身心的学问(三)

 妙哉常也 2014-10-31

一门调控身心的学问(三)  

  讲演者:二水居士 地点:新加坡
  时间:2008年3月6日
  
  
  太极拳所研究的对象,是我们自己的身体。中国人将自己的身体,叫做“身心”,是从有形的“身”与无形的“心”一起来考量自己的身体的。中国人把自己的身体,分成两方面来考量的,一是有形的躯体,还有一个是无形的“心”。这个“心”是无形的。中国人所说的“心”,与西医的心脏,不是一个概念。心是君器,是可以主宰身的。从现在概念来讲,心,是大脑的活动,是一种思维,简单的说,心,是一种心理活动。中国人对自己身体的了解,首先就讲身体,分成了“身”与“ 心”。有形的躯体百骸和无形的思维或各种念头组成的心理活动。太极拳这门学问,所研究的对象,是“人”。这“人”=“身+心”。可见,中国人对自己“人” 的认识,也是从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角度,来认识的。
  另外,中国人对“身”的认识,也是从两部分来认识的。一个是躯体。用西方医学的理论来讲,这部分躯体,是指由动物性神经来调控的器官。我叫它动,它就会动的,身躯百骸,这些都是由动物性神经来调控的器官。另一部分,则是由植物性神经来调控的器官。这些就是中国人所讲的“脏腑”。脏腑,是我让它动,它不动的。我让自己的心脏多跳一下,它也不肯的,让自己的肠胃动一下,它们也不听话的。让自己的肝动起来,它也不会动的。中医里讲的五脏六腑,脏是相对完整的系统,腑是有来龙去脉的,相对开放系统。脏,几乎是一个半封闭系统。这样的两大系统,你让它们动,它们不会动的。简单的来说,一部分是大脑指挥不了的,调控不了的,这是由植物性神经来调控。我们把这些称作脏腑系统。另一部分,大脑可以调控的,可以指挥得动的。中医对“身”,实际上是分作这两部分的。
  基于这两部分的原因,中医建立了自己的两大理论体系。一是刚才说的脏腑学说。有了脏腑学说,那么怎么样去沟通脏腑系统与身躯肢体百骸的关系呢?这就又提出了一个经络学说。内在的,大脑无法调控的系统,怎么样能够体现在身躯外面表层的肢体百骸上呢?这就产生了十二正经。十二正经,手三阳、手三阴,足三阳、足三阴,反正阴的,几乎都跟“脏”有关系的,阳的,都跟“腑”有关联的。这十二正经,象什么呢?十二正经象十二条河流。我们新加坡有新加坡河,中国有长江黄河等。所有这些河流,都有发源都有流向。中国的长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走过哪几个省等,都有过程的。身体的十二正经,也一样的。十二正经的发源地,两个:一个是脏,一个是腑。十二正经都是由脏腑发源,流经手脚。直接将脏腑与躯体肢体发生关系的,这就是经络学说。经络学说,就是用来解决,将我们身体内原本指挥不动的,看不见的脏腑系统,怎么样的从我们能够指挥得了的,看得见的肢体上得以反应出来。这里的介体,就是一种无形的能量。中医说是“血气”,气功讲的是“宗气”。或说是“气血”。或者说是“脉气”。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气,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从手上脸上所呈现出来的气色,到脏腑所产生的能量,都包含在这“气”这一概念中。这也是一个内外合一的概念。血液是在血管里流动着的。而脉络,就是这些无形的能量所输送的渠道。十二正经,是有序的,手三阴、足三阴、手三阳、足三阳,共十二条,从脏腑起源,到手上,到脚下,这流经路径,是有次序的。我大概来了解一下,身体中的阴阳。身体的阴阳,这一基本概念也是从太阳晒得着为阳,太阳晒不着为阴这一层面上来划分的。手掌心、手臂内侧是属阴的,手背、手臂外侧是属阳的,脚的内侧、脚底心属阴的,脚的外侧、脚底的背面属阳的。脸属阴的,胸腹属阴的,头后颈、背、腰属阳的。十二经络的走向,我们只要大致有所了解就可以了,倘若有对中医有兴致,不妨去买本经络图籍看看。我对这些,只求模糊认识,不求甚解的。十二正经这十二条河流,流通的是什么呢,它们流通的是中医所说的脉气。或者说是宗气,或者说是气血。这些其实都是一个概念,这些概念所讲的,不是血液,但是,却又跟血液循环有关系的。甚至还不单是血液循环,是体液(包括身体肌肉中的水分),是体液循环所产生的能量。甚至跟体内的气状的水份子有关的。譬如三焦,“焦”字下面的四点,为火,是一种蒸腾的能量。这些能量,气功界写作“炁”。找一些中国古书中能见到这个字的。同样,这下面的四点,是“火”字的简化,火代表一种能量。那么,这“炁”字,就是一种能量,表面看不见的,没有形状的。“炁”在中国古人的概念中,是一种无形的能量。十二正经所流行的,就是这样一种无形的能量。

[page]


  那么,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这些能量,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好处?我们说太极拳是一门调控身心的学问,其实太极拳所要调控的就是这样一种能量。太极拳通过调控这些能量,进而对我们身体发挥出作用。这是太极拳所要研究的课题。
  中国明朝有位中医叫李时珍,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里说,十二正经象沟渠。沟渠,就是河道。这沟渠里流通的是一种无形的能量,流行的是一种“炁”。这“炁 ”哪里来的?这个能量哪里来的?我自己个人的看法,这无形的能量,来源于体液,来源于体液的流动。(有听众问:什么是体液?)体液包括血液啊,还有身体内的水分等。这类体液的流动。我们的河流,可以发电,我们不去讲其他体液,单单来讲血液循环,身体内所有的静脉、动脉,倘若我们将身体内的血管拉直来,这河流,可能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了。而且,这河流还有很高的落差,有压力,有血压。这些流动着的血液,它所产生的能量,就是“炁”。
  我们来讲一讲一种有趣的现象。譬如说手热手凉。倘若今天你感到手凉了,你不妨去问一位西医,你说医生,我今天手热,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如果这医生会跟你开玩笑,他会拿出一根温度计,他给你量一下温度。唉,不热啊,也是三十六度五。正常情况下,只要你没有炎症,不发热,即便是手热脚热,用体温计测量一下,一定是三十六度五或者三十七度。过几天,你或许感到手凉脚凉了,你再去问医生,今天我手凉了,脚凉了,怎么回事?西医喜欢讲实证,碰到问题,就是检查一下,用仪器测量一下,他还是用体温计一量,唉,依然是三十六度五,或者还是三十七度。几乎没有变化的。常人,体温变化不大的。只要你身体正常,没有生病,没有炎症,不管你是手热手凉,你去问西医,医生一测量,他会告诉你,你的体温是正常的。那么,这热与凉,是怎么回事呢?你一定要问医生,这手热手凉究竟是怎么回事,西医最后只能告诉你,你的神经末梢有错觉。西医没有第二种解释的。我有意去问过西医的,因为西医无法来解释的。他只能告诉你是错觉。但是我们手热手凉,是真实的,别人也能感觉得到的,说是“错觉”,很牵强。但是,同样的这个问题,倘若你去问中医。你今天手热了,中医很简单,说你气血畅通啊。中医很简单的理由,只说气血畅通。如果你今天手凉了,冰凉的,你去问中医。中医也很简单的,告诉你今天你气血不畅。西医对这种观点就有看法了。畅与不畅,就像水流与不流,应该是可以检测的啊。那么,你解剖开来,让我看看,气血畅,是怎么样的,气血不畅又是怎么样的呢。你说这是能量,能量从十二条河流中流动着,那么这十二条河流,你给我解剖开来看看,究竟在哪里?很多人都企图用西医方式,去解释中医的经络,企图通过各种办法,来证明经络的存在。但是,至今没有找到。当年我父亲,由中医转学西医,也其实是一种无奈。中国目前,你去找最好的中医,他最后给你处方时,还是开西药的。很无奈的,给你开了中药,治不好病啊。开些西药,更直截了当。疗效快啊。中医说的畅与不畅,能量的流动与不流动,一旦遇到西医的实证,很无奈的。西医用解剖的方式寻找脉络,一刀下去,只见骨头、肌肉、肌腱、血管、神经末梢等,找不到经络在哪里的。(有听众问:现在很多地方有针灸,他们不是能找到经络吗?)针灸,其实相当于于中医里的外科。中国古代最早的医术,就是针灸。经络是脏腑器官跟身躯肢体百骸相联络的一个系统。内在的脏腑,与外在的肢体,并不是处处能联络的。联络点在哪里?中医以为,外在肢体上的一个个的“穴位”,才是联络点。针灸的原理就是,通过针灸,将这些由外而内的联络点打通了,内在的脉络也也通畅,脏腑系统的病灶也能消除了。最早的针灸,还不是用银针的,是用石头磨制的。用磨制的石头,在身上研啊刺啊的,所谓“以石刺病”。中国五十年代开始,支援非洲,派了大批的针灸医生去。目前在西方,中国的针灸也很流行的。(学员提议中场休息)好的,我再讲几句话,将十二正经的概念先理掉了,好吗?
  那么,这无形的能量,有血液循环或者说是体液循环所产生的能量,赖以传输的经络,究竟在哪里呢?这个问题,西医是无法解决的。其实,我们还得用中国人的太极思维模式来看待这个问题。还是举刚才说的那个例子:茶杯。茶杯的杯壁,是有形的,但是,用来盛装茶水的空间是无形的。倘若用西医的解剖方式,我们将茶杯杯壁解剖开来后,杯子打破了,肯定找不到用来盛装茶水的空间了。同样,经络,就是无形的能量赖以流动的空间。只是这空间,是由肌肉与肌肉、肌肉与肌腱、肌腱与神经、肌肉与骨头等之间的空间所构成的。肌肉紧张状态时,肌肉与肌肉、肌肉与肌腱、肌腱与神经、肌肉与骨头等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受到了挤压,空间小了,或者被杜塞了,那么气血就不畅通了。肌肉处在松弛状态,肌肉与肌肉、肌肉与肌腱、肌腱与神经、肌肉与骨头等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就宽舒了,气血就得以畅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