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牧逸事

 寒友589 2014-11-01
秋浦河入江口的水面称杜湖,湖畔的一座山叫杜坞山,山下的渔村叫杜坞,皆因杜牧常游此处而得名,又因杜荀鹤在此筑别业隐居而增添无限情趣。
杜牧文才出众,颇有政治抱负,但却染上了当时贵族公子的习气,是历史上有名的风流才子。他从黄州来池州前,纳了一个官妓程氏为妾,已怀孕。因遭夫人妒怨,只好将程氏嫁给石埭(今石台县)长林乡绅士杜筠为妻。过门以后,生下杜荀鹤。杜牧在《示阿宣》诗中抒发了他对程氏的怀念和对娇儿的歉疚。诗云:
一子呶呶夸相门,宣乎须记若而人。
长林管领闲风月,曾有佳儿属杜筠。
南宋拜过右丞相的济国公周必大路过池州,特意到杏花村、杜坞造访杜氏父子的古迹遗风,留下《过池州赋诗》绝句:
千古风流杜牧之,诗才犹及杜筠儿。
向来稍喜《唐风集》,今悟樊川是父师。
注:樊川即杜牧,因其故乡有樊川河而自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间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池州城西杏花村,早先只是几间“沦于荒烟野草中”的茅舍酒坊,毫无名气。唐会昌四年至六年(844—846),杰出诗人杜牧任池州刺史,春游到此,为江南风情所陶醉,即兴赋下这首艺术杰作《清明诗》,使杏花村名播历史,饮誉天下,成为“千载诗人地”。
自杜牧题诗后,后人慕其名,逐渐修建,至清代,杏花村已形成了方圆十余里的名胜古迹区,如明大尹李歧阳题写的“杜刺史行春处”六字碑;明郡丞张邦教所建,太守顾元镜 重修的六角杏花亭;清知府李晖 建造的杜公祠以及黄公酒庐和 泉井等。素有“十里烟村一色红”和“村酒村花两共幽”的描绘。
如今,政府正在重建杏花村古迹,再现古村风光。
古代文人仕途失意之后通常有两种选择,或者寄身佛门,归隐山林,或者是醉心风月,寻花问柳。唐代大诗人杜牧曾在扬州为官十年,官小职卑,郁闷不展,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与美女娇娃相依,与琴棋歌舞相伴,留下了许多风流潇洒、浓艳生辉的艳情诗。解读杜牧,绕不开他这些浮艳华靡之作,下面挑选几首稍作剖析。
最能反映杜牧扬州十年风花雪月生活的作品当推《遣怀》,诗歌这样写:“落拓扬州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这首诗其实是诗人风流生活的自画像。尽管时过境迁、“大梦”初醒之后,作者感到后悔、愧疚、奥丧、自责,但是字里行间还是不难读出他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留恋。因为才华横溢,壮志满怀,更因为时运不济,沉沦下僚,杜牧只好放浪形骸,沉湎酒色,颇有几分“破罐破摔”的味道。潦倒江湖,以酒为伴,浪迹妓院,美女相依。这种生活表面看来实在是风流快活之至。“楚腰纤细掌中轻”一句虽用古典却掩饰不住诗人对歌妓美女的欣赏、把玩。玉肢纤腰,婀娜多姿;金容玉貌,翩翩起舞。诗人笔下的女子是如此色艺双全,如此活灵活现,怎能不叫人心旌摇荡呢?
杜牧有位特别相好的歌妓,长得如花似玉,无人能及,他曾写过一首诗来热情赞美自己的意中人。“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位女子芳龄十三,身材苗条,姿态轻盈,如弱柳扶风,似娇花照水,更像豆蔻花开,含情脉脉,楚楚动人。诗歌一、二两句用虚笔描绘,融比喻和想象于一体,极尽空灵神妙之能事,留给读者无尽的回味空间,你想像得出女子有多美她就有多美,你想象得到女子多么吸引人她就多么吸引人。诗歌三、四两句采用众星捧月、弱彼强此的手法,简直把女子的倾城倾国貌写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温柔富贵之乡的扬州,十里长街车水马龙,花枝招展,美女如云。但是“卷上珠帘”发现,成百上千的红衣翠袖,没有一个比得上自己的豆蔻花开。压低全扬州所有美人来突出诗人的意中人之美,她简直美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品读这些诗句,我们不难感受杜牧的痴心专恋之态和心花怒放之情。说杜牧的文思灵感是此等灿若天仙的女子所激发出来的,一点也不过份。
风月场上的杜牧也有失意的时候。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故事:有一次,杜牧到湖州去游玩,湖州刺史在水上搭戏台,让杜牧一览戏子的风采,杜牧看上了其中一个十多岁的小戏子,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十四年过后,杜牧来当湖州刺史,发现女子已嫁三年,生有两个小孩,杜牧大为感叹,写了一首诗《叹花》,抒发寻花不遇的惆怅奥丧之情。诗歌是这样写的:“自恨寻芳到已迟。不须惆怅怨芳时。如今风摆花狼籍,绿叶成阴子满枝。”首句自叹,叹寻春赏花已迟,以至春尽花谢,流露出一种自怨自艾、懊悔莫及的心情。次句自解,表示对春暮花谢不用惆怅,无须嗟怨,其实是无可奈何之语。后两句写自然界的风风雨雨使鲜花凋零,红芳褪尽,绿叶成阴,结子满枝,硕果累累,春天早就过去了,更像秋天的景象。诗句似乎纯客观写景,其实蕴含诗人深深惋惜的感情。花谢花开,绿树成阴,结子满枝隐喻妙龄少女结婚生子,人老珠黄,青春不再,和十多年前的光华亮丽,熠熠生辉相比,怎不令诗人感慨万千,追悔莫及呢?时间和杜牧开了一个玩笑,诗人有不老的心,却再也找不回那张姿容俏丽的面庞。
和心爱的人分手也是一件令人伤心痛苦的事情,杜牧也有这样的经历。他写过一首诗〈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首诗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的留恋惜别之情。离席别宴上,情人凄然相对无语话别,貌似无情却其实多情,强颜欢笑却又笑不成欢,这种不忍离别却不得不别的煎熬该是何等痛彻心肺,以至于在诗人看来,眼前那支彻夜燃烧的蜡烛一滴一滴地掉泪,像是在替即将分别的一对情人惋惜伤心呢。从这种有心垂泪,无意分别的描写可以看出,离别有多艰难,多复杂。人生也许正是在这种缠绵悱恻的离情别意当中才更显得沉重而宝贵吧。
有人说过,风流艳情的深浅是一个文人生命力的体现,我不知道这句话对不对,但我觉得,杜牧的文采才华,情思灵感,乃至他的真情至性却在这些活灵活现的艳情诗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或许,我们理解杜牧的时候,补上一笔艳情诗,才更真实,更丰富吧。
 
才子故事之---玉人何处教吹箫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叫吹箫
  这首诗,还是杜牧写的,还是与杜牧有关,与江南有关,与歌伎有关。
  唐文宗太和年间,诗人杜牧再次到扬州,并应淮南节度使韩绰之邀请,在一个月明之夜,前往韩家赴宴。酒过三巡,韩绰欣喜地告诉杜牧:他明天要娶新妾,是位绝代佳人,请杜牧为之赋诗庆贺。杜牧是位风流才子,也喜声色,恋美女,问道:“阁下新夫人的芳名是?”“红药”韩绰答道。
  杜牧一惊,想起三年前“烟花三月下扬州”,在红药桥上一次难忘的相遇:一个月明之夜,他漫步到那里,只见芍药怒放,色彩纷呈,更有另一副美景,扬州著名歌妓院梨香院的二十四名歌妓,正在花丛中嬉戏,一个个姿容媚艳、体态轻盈,好像在与那扬州名花芍药争芳斗艳。其中年龄最小,名叫红药的歌妓,天生丽质,娥眉淡扫,无限妩媚,更使杜牧倾倒。
  红药知道这位不速之客是当代大诗人杜手牧,也一见钟情,连忙折下一朵含苞欲放的红芍药相赠。杜牧欣然接受并吟诗回赠,当他才吟到“千叶红药维扬盛,名花极妍完众芳”时,突然风雨交加,他与红药以及其他二十三名歌妓被一场大雨冲得各奔东西,当夜再未相见。
  杜牧因有要事,第二天清晨就离开扬州。这年新秋,他给红药寄去了怀念诗作《赠别二首》:“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多情却是总无怀,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因诸事所缠,直到三年后的今天,杜牧才得重返扬州。现在居然听说韩绰所娶的新妾竟然是他所喜爱并眷恋着的红药,怎么能不惊愕。
  杜牧匆匆离席,漫无目的信步街头,不知不觉走到红药桥边,却被凄婉的箫声所吸引猛然觉得那曲调好熟悉,竟是自己前年新秋寄给红药的二首诗,他紧走几步,才发现,那一位婉若仙女般的少女,正是红药。她斜倚桥头,在月下吹箫。红药也发现了杜牧,惊喜之余是悲喜交加,欲言又止。
  杜牧鼓起勇气,终于问道:“红药小姐,已是夜静更深,为何一人还在此独奏?”
  红药长叹一声,道出原委:自从去年新秋红药收到杜牧书赠的《临别二首》诗篇后,姐妹们争相传诵,各自谱曲,并在那年中秋之夜,在这里吹箫弄笛。箫声、笛声和那月华,人影,吸引不少人拥来观赏。人们称这二十四姐妹为二十四美人,称红药桥为二十四桥。由此,却若来一起纨绔子弟来纠缠。二十四姐妹中有许多人惨遭蹂躏,红药便是被韩绰娶为第九房妾。想到姐妹们和自己红颜薄命,故而来此吹箫,以遣胸中愁闷,再不期然与先生相遇。
  杜牧自然也是激动,想安慰红药几句,却找不出恰当的语言。面对萧瑟的秋风不禁吟出了三年前为风雨所阻,当时未能吟出的后两句诗:“今后相望难相见,愿逐月华流照君!”吟罢,似觉言犹未尽,又吟诗一首: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以后的故事怎么样,自然是没有怎么样。
  但后来这诗不知为何,却成了《寄扬州韩绰判官》。而且杜牧集中共有赠他的两首诗,另一首诗是《哭韩绰》。《唐诗鉴赏辞典》中说,韩绰不知是何人,但看来,两个人友情应该甚笃。
  我想,既然那韩绰能请杜牧赠诗,定是关系比较好的。那么,若知欲娶新妾又是杜牧的所爱,那么,便送了这红药与他,岂不是更好。再说一个歌妓,当成送给好友的礼物都是无不可的。而这杜牧,说不得,既然红药是三年前就眷恋的,那与这位韩绰要了来,又有何不可呢?
  自然,在这位风流才子看来,可能一位歌妓,可惜是可惜,但终究开不了口的。
  这样的例子曾经还有过一二,但结局却是好的。
  
  还是唐朝时,有个秀才催郊,家住汉上,十分贫穷。他姑母家有个婢女,不但美丽,而且通音律善歌舞。崔郊很早就爱上了她,后来又下了定,立了婚娶的誓约。催郊姑母家也很穷困,后来不得已将婢女卖给了当地掌握军政大权的节度使于頔,得了四十万钱。崔郊听说后,悲愤不已,后想方设法见到这婢女一面,临别时写了一首诗赠给她: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候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绿叶成荫子满枝——才子故事系列
恨寻芳到已迟
  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籍
  绿叶成荫子满枝。

  杜牧,晚唐诗人,诗名与李商隐齐名,史称小李杜。26岁于东都洛阳进士及第,同年10月入仕。此后数十年间,为幕府吏,十年间,虽也受到沈传师牛僧儒等达官的赏爱,但并没有得到什么实际的职位,故而也没有实现他自己自小就有的安帮济国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这期间,诗人狂放不拘小节,喜好声色冶游。每次处理完公务,就陪同上司和同僚饮宴游处,并曾写过许多与伎女有关的诗,如《赠沈学上张歌人》、《张好好诗》等。故而有“十年一觉扬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但上面录的这首诗,却是另一回事。
  大和九年,杜牧离开扬州牛僧孺幕府后,在赴任监察御史途中,听说湖州风光绮丽,姑娘又得得很美,于是绕道专程到湖州游览。湖州刺史是杜牧的老朋友,自然深知杜牧不但喜爱游戏山玩水,更有贵公子耽情声色的嗜好。杜牧到湖州之后,他安排杜牧游览之余,就有意多次大摆宴席,尽量招引当地倡女优姬赴宴。不料杜牧始终未找到一个合意的。住了几日,杜牧兴味索然,就说,湖州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我要告辞了。刺史想了一会,忽然说,明日江中有龙舟赛会,届时全城人都会聚集江边看热门,到那时你再看看湖州的姑娘吧。杜牧听了,自然不会错过。
  第二天,杜牧从早到晚,一直到江边热闹处穿游,但仍未看到一个合意的姑娘。直到傍晚人将散时,他忽然看到一个中年妇女领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姑娘美极了,杜牧非常喜爱,想求亲可姑娘又太小,于是就和她母亲郑重约定:“我去长安后,当设法求任本州的刺史。你姑娘等我十年,如果过了十年我不来,你姑娘才能另嫁他人。”同时送给姑娘母亲一箱彩绢作为聘金,又写了一张聘约,说明自己十年内将来娶她,过时不来方可另嫁。
  杜牧后来历任监察御史,左补阙,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又做了几年京官,但始终没有机会去湖州。直到他任司勋员外郎时,恰值好友周墀当宰相,他才以兄弟有眼疾要去江南医治为由,求得出任湖州刺史。
  这时距他上次离开湖州已经十四年了。杜牧到任后第三天,就打听到了那个姑娘的下落,可是姑娘已经嫁人三年了,并且已经生了两个孩子。姑娘的母亲带着女儿女婿,抱着小孩来见杜牧,又拿出他当年写的十年为期的聘约为据。杜牧只好自认失信来迟了,于是写下了这首七绝《叹花》赠与姑娘。
  杜牧的《叹花》诗还有另外的写法:“自是寻芳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我却是觉得这两句更较第一首的好。想来,也许两者都是杜牧所作,是一诗两稿。前者是杜牧赠姑娘的原稿;后者是杜牧怅恨之余,不断玩索此诗时的修改稿。
  这一段故事,倒也觉得杜牧这个风流公子哥的可爱之处。至少他失信,并不是故意而为,也算得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的不得已。十四年后还记得当初之约,虽已然是绿叶成荫子满枝,但到底是比那薄情寡性之辈要强的多了. 
才子故事之---两行红粉一时回
华常今日绮宴开
  谁唤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惊满座
  两行红粉一时回

  还是杜牧。
  香说我被才子佳人迷住的,连柴米油烟都顾不得了。这次,有才子,也还有佳人,但又没有过多关系了。
  大和九年,杜牧被任命为洛阳监察御史。有一个姓李的司徒回洛阳闲居,这个司徒家中蓄养歌妓无数,而且个个色艺俱佳。一次他大摆宴席,遍邀洛阳达官贵人至家,边饮酒边观赏歌舞。由于杜牧是监察官员过失的御史,李司徒怕自讨没趣,便没有请他。
  结果这位风流才子早听说司徒家的歌舞冠绝一时,在洛阳要数第一,很想去欣赏,于是就托人暗中通知李司徒,说他想参加宴会。司徒急忙派人给杜牧补送了一张请贴,杜牧到时,酒宴已经开始,只见宴堂上歌舞正酣,两国家不分大小这侍立着上百歌舞女郎。这些歌妓舞女看上去果然色艺不凡。
  杜牧入席后,毫不掩饰的瞪大眼睛,逐个的将歌女们巡视一个遍,又喝了三大杯酒,然后问李司徒,听说贵府有个歌伎舞女,有一个名叫紫云的色艺最佳,不知是哪一个?
  李司徒用手一指,杜牧注视了一会儿,不觉脱口说:果然名不虚传,李司徒应该将她送给我。
  这句话说的如此粗鲁直率,可偏偏又出自杜牧这个著名的诗人才子之口,并且还担任着专门纠察官员过失的监察御史,惹得李司徒不由得低头大笑。
  宴会上两排歌舞的女郎,也全都忍俊不禁,回头望向杜牧笑起来。杜牧自觉得酒后狂言失礼,有些欠妥,就又喝了三大杯,然后不慌不忙,站起来朗声吟了这首诗。吟完又略向主人点头致意,离席而去。
  到底是风流才子,用一首诗就把尴尬遮了过去。并且流传了千年。
  
  据说,这首诗很快就传开了,好事者也抄了一份送给于頔,于頔读了诗,召见催郊。有人替催郊担心,捏一把汗。谁知于頔见了催郊却说:候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是你写的吗,诗写得真是不错,你还很年轻,前途无量呀。我这大门也不算深嘛,四十万钱小事一桩,早给我捎个信,事情也不至于到这个地步。
  说完,叫侍从叫来此婢女,命她同崔郊一同回去,并且赠送了一大笔嫁妆。
  
  关于于頔,还有另一个故事也引出了一段诗话:于頔在湖北襄阳任节度使时,有个朋友从零陵来,无意间说在零陵太守戎昱的宴席上曾见过一个歌女,不仅长得美若天仙,而且歌喉宛转,舞姿高妙超群。于一听,一时高兴,立即写了一封信派人去要。戎昱虽然也是一个州的最高长官,但于頔权势很大得罪不起,这歌女虽是他心爱之人,也只好割爱遵命送她前往襄阳。临行时,戎昱恋恋不舍,就写了一首七绝同歌女作别,题目是《送零陵妓》:
  宝钿香娥悲翠裙,妆成掩泣欲行云
  殷勤好取襄王意,莫向阳台梦使君
  
  零陵离襄阳有一千多里,路上走了一个多月才到。歌女到后,于頔很高兴,立即设宴命好歌舞献技,于是歌女就唱了戎昱给她写的这首赠别诗。于頔听后沉默良久,忽然叹息道:“大大夫不能建功立业为后世称颂,又岂能为一已之欢而夺别人所爱?”说完,就命人取来笔墨,重又写了一封信向戎昱道歉,并将歌女送回了去。
  一样的是歌女,不一样的际遇。
  恰是这句话: “大大夫不能建功立业为后世称颂,又岂能为一已之欢而夺别人所爱?
  于是想,杜牧与红药,为何没有成其这一段佳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