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筋经》指导

 建华1968 2014-11-03


《少林易筋经》指导
曹英峰秘传少林易筋经十二式内部教学内容
少北易筋经


《少林易筋经》指导


预备式

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

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

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

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 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 

  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

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

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

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8-20 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

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

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 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 

  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

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

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5-10 次。

  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原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 

  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

随势脚跟提起,以两脚尖支持体重。再两掌缓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平举,立掌,掌心向外,

随势脚跟着地。吸气时,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向后翘;呼气时,臂掌放松。连续8-12 次。

  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 

  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

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

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

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左右交换。反复5-10 次。

  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

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动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托物状:

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5-10 次。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

  诀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  

  两脚开立,两手成仰拳护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

腰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亦随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圈,手划至前上方时,上体前倾,同时呼气:

划至身体左侧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左右交换,动作相反。连续5-10 次。

  诀曰: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

第十势:卧虎扑食势

  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势;上体前倾,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目注前下方。

吸气时,同时两臂伸直,上体抬高并尽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气时,同时屈肘,胸部下落,上体后收,

重心后移,蓄势待发。如此反复,随呼吸而两臂屈伸,上体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扑食。

动作连续5-10 次后,换左弓右仆脚势进行,动作如前。

  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第十一势:打躬势 

  两脚开立,脚尖内扣。双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脑后片刻。

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直,目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时,直膝俯身弯腰,

两手用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勿使脚跟离地。根据体力反复8-20 次。

  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

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第十二势:工尾势 

  两腿开立,双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至头顶,目视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

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后弯,目上视;然后上体前屈,双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

呼气时,屈体下弯,脚跟稍微离地;吸气时,上身立起,脚跟着地;如此反复21次。

收功:直立,两臂左右侧举,屈伸7次。

  诀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指导

  易筋经气感强,收效快,尤其是内外兼修,身心同养,性命双修,具有御邪疗疾,延年益寿,

开发潜能的功效。从中医研究的角度看,易筋经以中医经络走向和气血运行来指导气息的升降,

在身体曲折旋转和手足推挽开合过程中,人体气血流通,关窍通利,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而按现代医学观点来看,修习易筋经,会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强,从而改善人体的内脏功能,推迟衰老。







曹英峰秘传少林易筋经十二式内部教学内容 

本人酷爱中国传统养生健身术,并对易筋经情有独钟,恰巧在网上看到了曹英峰先生的论坛,并于三月底参加了曹先生举办的易筋经教学班,虽然从心里讲小两千元的学费不便宜(两天时间),不过觉得还是应该有所得的。学完后,总体感觉还可以,尤其对没有基础的人,效果是很明显,对象我这样有点基础的就效果差些了,这也难怪,很久不锻炼的人马上进行大量的锻炼,想效果不明显也不成啊,曹师还把网上的内部资料发了给我们,现在结合这些资料以及周潜川先生所写十二式原文,简单地把在学习班上学到的东西说一下吧,我这么讲,曹师肯定是会不高兴了啦,没办法,看到很多人都对易筋经十二式感兴趣,于心不忍呀,我的几个兄弟都想学习,不过就是没钱,没办法,那我就勉为其难,简单说一说学习的要点,用蓝色字标注一下啦,这个仅限于内部交流,不可外传,曹师是绝对禁止的,希望大家不要乱传哦。

  

 第一式、韦驮捧杵的口诀 :

 

韦驮献杵的架子,与第二节三式是有密切关系的,这三种姿势,是易筋经动功的基础,练气的入门。这个架子开始运用平心静气、敛神的原则,结合人体的内景生理,经络气脉,运用得非常合理。深得“动中涵静”, “动静两赅”的精义。尤其对于调节肺气发挥“肺主均衡”的作用,一开始便从这里下手,单刀直入直接掌握了“肺为气笥”的关键,控制了全体气运的总枢纽,是非常可贵的方法,比其他各宗派的“起手”架子的确高明得多。细细体会口诀,就可以明白了。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这口诀的意思,是说开始练功,第一项的操作,要把身体端正直立,不能偏倚偏斜,不能用劲,全身放松。要想做到这项要求,必须先把“地盘”站好,解决脚下“立”的问题。两脚不可并踵站立着,一经并立,脚下气机发动,就会有劲,反而紧张不会松软了。因此,必须两脚相距约一尺二三寸的距离,最好以本人的脚为标准,两只脚的距离等于一个脚的长度。同时后踵和脚尖必须看齐,两脚的内侧空裆里,立成一个长方形的样子。第二项操作,要把脊柱竖立端直,不可弓背弯腰,把两肩的“肩颙穴” ( 即肩的尖端处 ) ,微微向上略抬三四分高,则脊柱就会自然笔直,而不带一点强硬的滋味。第三项操作,两眼半睁半闭,平视正前方,这样可以收到澄心和敛神的作用,因为“眼上视则心神上浮,眼下视则心神下降”,不得平衡。第四项操作,两手顺应自然地下垂,轻贴着大腿的外侧。第五项操作,运动垂着的两手同时从下向正前方慢慢向胸前抬起,先伸后屈,两掌手心相对,缓缓向胸前收拢,距胸前约一拳停止,把两掌相接“合十当胸”,与两乳之间的“膻中穴”相对。这样能使肺脏上下左右“位置适中”升降开合,呼吸有度,从而达到“气定”的要求。气机能定,则心境澄清,神意内敛了(1----3)

要点:

 动作:两臂环拱,要端平,背部要圆,两掌相合,但不是靠两臂的力量合上的,而是靠两肩膀前的锁骨部位,锁骨的左右对开,胸背撑开后使两掌合上,其余地方要放松,要有胸口部位呼吸很通畅的感觉,整体要皮松肉紧。

 站法:双脚平行站立,不要求踮脚,,腿微蹲不要绷直,要做到上虚下实。

 呼吸:自然呼吸。要慢,不要快。

  

(图1

 
(图2
 
(图3
 

第二式、横担降魔杵的口诀

 

足趾柱地,两手平开。

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这口诀的意思是说,紧接第一式姿式动作之后,一面把两掌交成“阴掌” ( 掌心向下 ) ,顺着左右的方向,从合十当胸的架子,向左右外开,与肩相平行,开成个一字形,这架子名字叫做“横担降魔杵”,是一个有意义的名称。因为这时会自觉两肩沉重,如负重担似的,一面把后踵升起,脚尖点地,功夫深了,只用脚大拇趾点地,其余四趾是凭空离地的,这种动作,必须配合两掌左右外开的运行,上下同时动作,不可参前落后。在这个动作当中,心念一定要寄托在掌心和足趾尖,才能做到心平气静的境界,心平气静在外面的象征,是目瞪口呆的样子,如果目瞬则视乱,口动则气粗,那就作用相反,而脚尖点地,必然站立不稳,东倒西歪,飘摇欲坠了(4----5)

要点:

 动作:双手按要求两臂平伸,但不可完全绷直,要微弯,双手立掌,这里同周潜川原文不同,食指尽量绷直后翘,虎口要圆,拇指朝前,肋下有几条大筋会很涨,整条手臂都有抻拉的感觉。

 站法:双腿微曲,不要绷直,脚尖要踮起,不过不要求特别高。

 呼吸:逆腹式呼吸,,呼吸时两臂不要动,吸气肩膀发力,两肩胛骨内收,呼气时肩膀发力,两肩胛骨外撑,锁骨撑拔,肩部动作要用力,不能耸肩,内动越细微越好

 

 (图4 

 

 (图5

 
 
第三式、掌托天门的口诀:

 

掌托天门目上视,足尖著地立身端,

力周骽胁浑如植,咬紧牙关莫放宽,

舌下生津将腭抵,鼻中调息觉心安,

两拳缓缓收回处,弛力还将挟重看。

 

这口诀的意风是说接连着“横担降魔杵”之后,顺着一字形的架子,两手继续向上作半个圆周的动作,同时两掌随着胳臂向上作半圆的当中,把“阴掌”缓缓翻成“阳掌” ( 掌心向上 ) ,令两掌心朗天,两掌的中指微微接触,直对“天门” ( 前额发际内二寸 ) ,这时两个胳臂已变成平行笔直,微微偎傍着两耳门,这种架子名叫“掌托天门”。同时用“眼根”的意识向上“内视”,从“天门”观看到两掌。切切注意不可仰头真的用眼去看,误用“观法”必然头晕脑胀,而且站立不稳了。在这动作的同时,还须用脚尖点地,继续升起后踵,以不能再升高为度。后踵且须微微向两外侧分开些,使“阴跷”收合,关闭'地户”,使三阴的气脉顺三阳而逆运上升。同时使“会阳”络穴双双松开,以期“督脉”会络三阳气脉,发出都督纲维的均衡作用,使背后三关自然通畅。同时架子会自然站立稳固。这种架子,看似简单,实属细腻,很难做得纯熟。如果练得合度,全身气脉会自然繃张起来,自觉浑身如钢铁一般的坚强,似树干一般的牢固,尤其以两侧的胁、肋、髀、骽、股、等部位,肝脏、胆腑、脾脏所流行的经道,特别感觉明显。

其次,紧接着上述动作,把左右六个大牙齿微微咬着,缓缓咬紧运气。自觉咬紧牙关之后,耳根震动,上及两鬓为度。同时舌头微微接触上腭.承接津液,含在口内,呼吸由口呼口吸,改为鼻呼鼻吸,把息调匀,调到细而且长,绵绵不断的标准。

再次,把掌托天门的两掌,就原势捏成拳头,仍分左右,依照原来上举时的老路子,往回下降,好似去挟腋下的东西,返还“横担降魔杵”的架子,同时双脚也一齐动作,上下配合,不可参差,缓缓落平后踵,还原站立着(6----7)

要点:

     动作:双手如原文,两掌朝天,两手食指可相抵,手腕子处要用力向下压腕,手臂不能过直,要略微有点角度,两臂要尽量贴近双耳,最好贴在耳朵上,背部要直,全身绷住劲,整体如柱,眼睛要平视,不要仰头上看。

 站法:腿照样不绷直,脚尖保持踮脚,并要抬高,脚踝外展,

 呼吸:逆腹式呼吸,吸气时,两肋部的肌肉向上挺起,发力上拔,感觉每一条肋骨被扒开,脚尖此时要上挺到最高,呼气时回复原态,这式主要用胸腔肋骨,象鱼鳃一样借助呼吸发力撑拔。

 

(图6

                                 
(图7 
 

 

    第四式、摘星换斗的口诀:

 

只手擎天掌复头,更从求内注双眸,

鼻吸口呼频调息 两手轮回左右侔。

 

这口诀的意思,是就连接着第三式的动作而说的,就横担降魔杵的架子,把右手单掌缓缓向右上方举直,在上举的过程中,把掌向前方转变到左面而内向着头顶,仍旧保持阴掌 ( 掌心仍向下 ) 。同时掉头向右偏视、注视右手阴掌的掌心。在右掌运动的同时,左掌则相反地向下降落,—边下落,一边向背后转移,用手背贴着“腰眼” ( 在脊柱十四椎的两旁,横开约三寸的宛宛中 ) 。这时内里气机的吐纳,须用“鼻吸口呼”的方法,把息调匀。最吃紧的关键,是一面用眼注视掌心,一面则把心念集中在左手背贴着的腰眼,随着呼吸的吐纳,腰眼必会自然发生一凸一凹的作用,心念和手背,随着这种凸凹开合的动作,也随顺着它微微运动着。呼吸的次数可以随便,三次五次,不必拘执。

其次,照着上述的操作,相反地把左手上举,掉头左视,右手下落,贴着腰眼,又照右手的呼吸方法,同样地体会运动。这样地交替轮回操作三五次,但必须两手的次数相等。

有些人练这一手功夫,把掌心向上朝天“袖底劲”向外,是错误的,应该纠正过来。因为这种架子是掌托天门的方法,它是练三阴气脉外开的法子,所以用掌外托。而摘星换斗的架子,是把三阴气脉收回内敛.变换成回阳的架子,去练三阳气脉的方法,所谓摘星换斗的含义,从外向内才谓之摘,等于说摘花摘叶。有收摘的意思。又把北斗南斗的天星形状,形容比喻这个架子的精神(8----9)

要点:

     动作:在上式基础,右手翻掌,掌心朝下,五指尽量绷直,掌心处形成一小凹坑,腕子处在小臂尽头用力下压,肘部不可绷直,要感觉手腕处就是是手臂的终点,眼睛可向上看,看到右手心,这是右手动作,同时,左手翻掌向下贴到后面命门上,掌心向外。

 站法:腿部自然开立,不可绷直,稍有弯曲。

 呼吸: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候,身体右半侧肋部肌肉用力,连带后背,向上挺,同样有肋条扒开的意思,不能用肩膀或者手臂向上,呼气恢复原状。

 

(图8                               

 
(图9 
 
 
第五式、倒曳九牛尾的口诀:

 

两腿前弓后箭,小腹运气空松

用意存于两膀,擒拿内视双瞳

 

这口诀的意思,是接着摘星换斗而运动的架子。分析它的操作次第,条举如下:

第一动作,就摘星换斗的架子,必须在左手向上,右手贴腰眼的姿势开始,顺着“左阴右阳”气脉的自然规律,以右手右腿领先,千万不可操作反了。

把右手从右腰眼离开,微向下垂,顺势向右前方变成阳掌,向前抄去,缓缓抄到与肩相平,肘臂微屈,有似仰月,同时把掌变成阴掌的“擒拿手” ( 腕部与手掌成直角,五指撮拔,如鸡头形。气机集在掌心的劳宫穴 ) ,心念集中在掌中,有如挽着牛尾巴向后倒拉的滋味。

第二动作,在右手运动的问时,右脚一齐开始,向右前方上进一步,把右腿变成弯弓的形式,而左脚则顺着右脚上步的姿势,伸成箭一般的笔直,这叫做前弓后箭。

第三动作,在右手向前抄,变换“擒拿手”的同时,左手也须同时动作,就原势的阴掌顺势向下降落,一边下落,一边也同样变换成阳掌的“擒拿手”,反向左背的后面抄去,与左脚的箭形成同方向的两条线,手比腿部约高十五度。

第四动作,右弓左箭,右手擒拿于前,左手擒拿于后,心念集中在两掌,随着呼吸的吐纳,与小腹丹田的气运开合,相应着运动,在吸气的时候,两眼内视观注,右家向后拽,在呼气的时候,两眼内视,观注左掌,向前顺牵。两腿和腰、背、肩、肘的身段,都要随着倒拽和前牵的韵味,微微相应而战动着。

把这四项动作,紧密地操作完毕,随即依照这种方法,变换成左脚上前的左弓步,左手反抄向前,变成阴掌的擒拿手,右手则反向背后抄去.变成阳掌的擒拿手,右脚则变成右箭步。如此反复操作几次,左右仍要平均(10----11)

            

(图10 

 
     (图11 
 

 

要点:

 动作:接上式,身体右转,腿向右方迈一大步成右弓步,上身要端正,不可歪斜,同时两手攥成勾手,右手朝前、朝下用力按压;左手向上、向后用力按压,两臂均要向身体中线聚拢,眼要向前看。(此式与原文练法已有不同,是曹师改编)

 站法:弓步站立,重心要移动,并转换为虚步,两者互换而动。

 呼吸:在保持两臂和手的位置不动的前提下,身体向后移动,肩带动跨,重心过渡到后腿上,意想前面有头牛,而你要拉它一样,同时吸气;呼气时重心交换回前腿,胯部带动肩,再意想后面有头牛,也被拉动。左式和右式相反。

 此式可以找一根绳子,拴在门上,拉住实验一下感觉为好。

这式我总觉得很别扭,几位师兄说是曹师的秘传,可这姿势确实不像在拉牛,倒像是个茶壶,手象鸭子嘴,看论坛里也有前辈质询和潜川原文不符,到底如何,我也搞不清,不过网上别家的姿势倒是显得开展大方,姑且放上一张图片,自己对比即可。

现在我是按照这张图片的姿势练习,感觉顺畅很多,大概每人感觉不同吧。

 

 

第六式、出爪亮翅的口诀:

 

 

挺身兼胬目,推窗望月来,

排山还海汐,随息七徘徊。

 

这口诀的意思,是连接第五式而来的,仍就前弓后箭的架子,倒拽顺牵的韵味,顺势变换成出爪亮翅。首先借着前面的弓步,和前手擒拿向后例拽的“内劲”势子,把后面的箭步随势前收,两脚看齐站立,后面的手同时也顺势抄向前面,与先在前面的掌看齐,两掌变成“排山掌” ( 掌指短立笔直,掌心向外 ) ,肘、臂与两肩等齐平行,向前伸直,朝前方推去,开始前推,轻如推窗,继而前推到极点的时候,则重如排山。

这时身架直立,两目张开,不可瞬动眨眼,平直地望着前面,集中心念,观看两掌的中间, “观想”明月的滋味 ( 功夫深了,这种韵味,自然发现,不可追求 ) 。其次,再把排山掌缓缓向胸胁内收,有如海水还潮,落汐归海的韵昧,一直把掌、腕、肘、臂内收,贴拢左右两侧胸胁的部位。

再次,就收回的架子,重向前方平直推去。如此往复来回操作七次,每次向前推,必配合呼气,决不可参前落后,更不可把呼吸作反了( 12----14)

 

要点:

 动作:,双掌自然收在身体两侧,屈肘,立掌,掌心向前,五指绷直,食指要绷翘起来,拇指与食指间虎口一定要撑圆,目视前方。

 站法:双腿自然开立,不要绷直,

     呼吸:逆腹式呼吸,吸足气后,然后双掌缓缓前推,犹如在推前面两扇窗户,同时呼气,当双掌推到尽头时,呼气结束,但不要呼尽,留一口气,此时双臂不可完全绷直,要有些许角度,然后稍使力用肩的力量将两臂向前送,同时呼尽最后一口气,并想像双掌的中间位置有一轮明亮的满月;然后双掌再缓缓收回,要有如海浪还潮般的意思,双掌收回到两肋,这是一个动作,后面再接着做,次数以七为倍数,每次观想明月都是在最后呼尽时候,不可全程观想。

 

 (图12

                          
  (图13 
 
   (图14   
 

  第七式、九鬼拔马刀的口诀:

 

侧首屈肱,抱头拔耳,

右腋开阳,左阴闭死,

右撼昆仑,左贴胛膂,

左右抡回,直身攀举。

 

这口诀的意思.是接连第六式出爪亮翅的练功架子.在剑术里面与拔剑式是相同的。兹分述操作的次序如下:

第一种操作,先就排山掌的架子,右手向上举提,朝脑后作圆周运动,一面作圆,一面随着作圆周向后的进度,把掌变成半阴半阳掌 ( 手心向左,手背向右,大指向上,小指在下 ) 。一直向后进行,直抵后脑,用掌心抱着“玉枕关”,用手指轻轻拉着左耳朵的“天城穴” ( 即耳朵的尖端,把耳轮折卷,有骑缝处 ) 

第二种操作,在右手作圆的同时,整个头和颈项,随同动作,掉头扭项,面颊向左正方旋转,后脑转向右方,迎接右家相抱。

第三种操作,右掌已经把头抱着,把耳攀着,这时的右肩与臂、臑,必须相平,右腋张开,不可倾倚收闭。

第四种操作,右掌抱头攀耳之后,微微拔牵,头颈同时与掌相应着运动。这时心念随着气脉的运行,集中在右手的肘尖。这样一拔一攀,头肘张弛相应,运动三五次。

第五种操作,左掌在右手运动的同时,配合运动,不可落后参前,先就原来排山家的架子,顺式向下降落,由阴掌变为半阴半阳掌,反手向背后作圆周的运动。在下降到与左腿平行相对的时候,即当再变为阳掌,掌心正向背后,于是用手背循着左腿,偎傍着髀枢、从盆骨向上,反掌贴着背心,掌背贴在两个胛骨的中间,约当脊柱第五六七椎之间。隐约仿佛有被背心吸着的韵味,把左腋下牢牢闭着,同时与右手抱头、拨耳的运动,顺应它激微响应着。另外在头手的运动中,身子既要放松而又要笔直,不能随着动摇。

第六种操作,把呼吸配合着上述五项运动,从第一种动作开始,即须“气沉丹田”,不可升、降气机,微微略带闭气的意思,轻轻呼吸。头、颈、胸、肩才能特别放松,全身才能笔直,气机也才能沉静下来(15----17)

 

  (图15 

 
(图16 
 

 

要点:

 动作:接上式,右手绕到脑后,掌心贴住后脑勺,右手食指中指的指端夹住左耳的耳尖;同时,左手缓缓绕到背后,掌心向外,掌背贴着后心,掌尽力向上举;此时,要保持身体中正,不要歪斜,然后,在保持肩、胯不动的情况下,通过手臂的作用,缓缓将头左转,同时要保持头部的中正,眼睛试图去看自己的左脚跟,此式腰胯部不要转动,很多别的版本都是腰胯部转动是不对的。

 站法:两腿自然开立,不可绷直。

     呼吸:逆腹式呼吸,吸气,用力使右肩膀向右上、左肩膀向左下用力抻拉;呼气,同时放松两个肩膀、头转回向正前。

这个姿势,王师兄做的不太到位,胳膊没有抻拔,象把手放在头后面睡觉一样,呵呵,大概是拍照太累的缘故吧。

 

  (图17

 

    第八式、三盘落地的口诀;

 

上腭抵尖舌,张眸又咬牙,

开裆骑马式,双手按兼拿,

两掌翻阳起,千斤仿佛加,

口呼鼻吸气,蹲足莫稍斜。

 

这口诀的意思,是连接第七式而练上盘、中盘、下盘的方法,所以名叫三盘落地。把它分析成几个动作,条述如下:

一、先就九鬼拔马刀的姿势,身子笔直地立着不动,两手分别从后脑和背心,各顺左右的方向,各自向左右平伸,使左右两手,与肩相平,成为一字形,掌心向下。

二、次在两手平伸之后,随即把左脚顺着左侧的正方向,分开胯裆,两脚的距离,大约以二尺五寸为标准,但高长的人可以跨大些,矮小的人,可以跨小些,总以不大不小,两腿不觉蹩扭为原则。

三、两腿下弯,变做“骑马裆”,骑马裆的标准,以大腿缓缓下弯,其弯的程度与膝膑骨成水平线为度。同时腰背脊柱,不能弯腰驼背,须求笔直,与大腿的骑马裆成九十度的角。     

四、在两腿下弯,变化骑马裆的同时,上面的两掌也一同动作,配合两腿下弯的速度,不可参前落后,都用阴掌 ( 掌心向下 ) ,缓缓往下按,好象按压一种东西似的,绵绵不断往下沉压按去。两掌下按的程度,以掌与膝膑骨相平为标准,即当停止下按的势子。以待变化第五项动作。

五、将下按的双掌,一齐翻转,变成阳掌 ( 掌心向上 ) ,仿佛两掌心里拿着很重的东西一样。

六、变好阳掌,双手如象拿东西的姿势之后,随即两腿上升,慢慢还原成站立的姿势,而两掌也一齐随着上升,这时觉着掌中很沉重。上升的标准,以双腿立起竖直,双掌上拿与胸部相平为度。这时左脚仍沿外开的动作,向内收回,与右脚看齐,两脚相距一尺二三寸平直站立,两掌保持上拿的姿势,不予变动(18----19)

 

(图18

 
 
 

(图19

 

 

要点:

 动作:在前式基础上,双臂平伸展开,,不要耸肩,但在肘部保持一点角度,掌心向下,双腿间距要大一些,身体正直。

 站法:双腿开立,要比肩宽,双脚平行。

 呼吸:逆腹式呼吸,吸气满后,身体下蹲,同时呼气,身体下蹲的同时双掌向身体中间靠拢,两中指相触或相隔些距离,然后在两腿中间下按,直至双掌按于地面或与地面接近,此时上身会前倾,要尽量保持正直,脊柱要直,然后慢慢起身,随着吸气,双掌翻掌,掌心向上,两臂向两边平伸,回复开始姿势。

重复下蹲起身的动作,就是三盘落地的练法。

这式师兄们说练法已经糅合了崔氏绵拳中的虎蹲练法,可我觉得那个虎蹲就是个蹲起,用脊柱领落,太神秘了其实不好。

  

 

第九式、青龙探爪的口诀:

 

青龙探爪,左从右出,

左掌纠行,蜷傍胁部,

右爪乘风,云门左露,

气周肩背,扭腰转腹,

调息微嘘,龙降虎伏。

 

这口诀的作用,是专练肺脏、肝脏、胆脏和带脉的方法,所谓降龙伏虎的动功。兹分析操作次第如下:

一、先就第九式两掌上拿的姿势,把左手阳掌翻转,变成阴掌的“龙探爪” ( 五个手指半伸半屈,把五指分散开,各约三四分的距离,掌心里空而又圆,可以容纳一枚鸡蛋,气脉集中在掌心,这叫做龙探爪 ) 。顺势向左侧面的胁肋部位收缩回去。在收缩的时候,运动左肘尖领先,向后倒退,肩、臂、腕、掌随着它运动,一齐向左后方缩去,不能紧张。

二、在左掌变化运动的同时,右掌也一样翻转,变成阴掌的“龙探爪”,借着左掌向左后方缩去的势子,顶着势子伸右掌,如乘风浪一般地动,似波浪相连,相应地朝左侧面“探爪”抓去。注意要把左边的“期门穴”、 “云门穴”张开,右边的“期门穴”、 “云门穴”闭著。

三、在左拿后缩,右掌左探的同时,腰部和腹部随着肩、臂的势子,相应地向左扭转,同时要把腰部和腹部放得很以才能把束在腰间的“带脉”锻炼得柔韧如丝,松紧合度。

四、在一二三项操作中,呼吸的运用,用“撮口音”发出“嘘”字的音调,右掌向左面伸,而又探爪向前一抓的同时,即当撮唇发音。微微探爪,如象波浪一个接着一个地向左探爪,同时微微发出“嘘”音相应着。有些象唱戏曲运用花腔似的。

五、头颈也跟着向左侧方转天与掌、肘、肩、臂、腰、腹相应。

六、以上五项动作都操作完毕,再照这种次第,反缩右掌,探深左掌,向右侧方抓去,照左边远动的要领一样,与右边交替转番练二三次。

(20----23)

 

要点:

 动作:两手成龙爪状,左手放左腰部,手心朝上,右手放右肩膀旁边,右臂屈肘,随着呼吸而动。

 站法:两腿自然开立,两脚平行。

 呼吸:逆腹式呼吸,吸气满后,呼气,发“嘘”声,但不要发出声音,随之右手从右肩头出发向身体左侧探出,尽量使右臂靠近身体,随之身体左转,上身及腰要转动,而胯部和腿部是不要动的,转到极致后身体再按原路返回即可,返回时候吸气,此是左探爪,右探爪同样动作和要领,一左一右为一遍。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第十式、卧虎扑食的口诀;

 

两足分蹲身似倾,左弓右箭腿相更,

昂头胸作探前势,翘尾朝天掉换行,

呼吸调匀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

还将腰背偃低下,顺式收身复立平。

 

这口诀的作用,是俯身低下,用矮架子来锻炼经络的,在武功的运动方面,又可以变化成各式“地支”的架子,少林派《击技谱》所载的“地趟招”,十八变化,是有名的拳技杀手,都从此演绎而出。兹将本式的操作次序,分条列后,

一、先就青龙探爪的架子,顺着右掌左探,左掌内缩的姿势,随即抬起右腿,向右前方跨进一步,把有腿弯曲,左腿伸直,变成右弓左箭的“弓箭裆”。同时把胸、腰、臀顺势前倾。

二、顺着两腿变化弓箭裆,身子前倾矮下的同时,把右掌顺势借劲,从“左探爪”的姿势,向右前方变成阴掌,斜行削擘,以正对右腿膝膑骨的前面为度。

三、左掌也随顺着右掌的运动,直接从左边胁肋下面.变成阴掌,朝着左前方以四十五度的角度,斜行下扑,象老虎扑食的样子。适与右掌平整看齐。

四、两腿两手运动,合了一二三项的要求,随即双掌下扑,把双掌的掌心贴着地面,以支持前半身,再把右腿弯缩一些,左腿伸直一些,以支持后半身,同时把头昂起,两眼注视前方,又把腰部放松,脊柱凹平,千万不可强硬,或者凸起。

五、随即把双掌掌心凹起,另用五个指头尖,分散成象伞网似的,点柱在地上,支持体重。同时两只脚的后踵也离地升起,只用足大趾尖点住地,配合双手指尖,支持体重。

六、再就第五项姿势,单独把双手的肘关节缓缓由上向下、一屈一伸,一沉一起,同时把胸部向前缓缓前进四五寸,再退回四五寸。如此来回运动三五次。

七、在双手肘关节屈、伸、进、退的同时,把伸直的左腿,用膝关节向上翘起,只翘起下半段的小腿。这个姿势,叫做“虎尾腿”。翘起的程度,以脚心朝天,小腿与大腿成九十度的角为标准。

八、左腿上翘,配合两手、右脚如法运动二三次之后,随即放下还原,顺势收缩弯曲,变成左弓步,同时掉换右腿,再把右腿翘起,照前述动作,继续运动二三次。如果在换左弓步翘右虎尾腿的时候,手足指尖支力疲乏,可以放平掌心和足心,松口气再升起来。

九、这时内里的呼吸,使用“鼻吸口呼”的方法,在双手肘关节一屈一伸、胸部一进的时候,当同时呼气,而在一沉一起胸部一退的时候,当同时吸气(24----26)

 

要点:

 动作:身体伏地,用手的五指支撑地面,双臂距离不要过小,要分开大些,其中一脚脚尖前探在腹下,支撑身体,身体要保持舒适自然,然后另一条腿抬起,尽量与腰背处于平直,抬起的腿部小腿翘起,与大腿成直角,脚面要尽量绷直,保持这个姿势的前提下,随呼吸上下前后,形成一个封闭的椭圆环运动。

 站法:无。

 呼吸:呼气,身体向前扑出前探,吸气则身体收回。

 

(图24

 

(图25
 
(图26
 

第十一式、打躬击鼓的口诀:

 

两掌持后脑,躬腰至膝前,头垂探胯下,口紧咬牙关,

舌尖微抵腭,两肘对平弯,掩耳鸣天鼓,八音奏管弦。

 

这口诀的操作,是连接着卧虎扑食的架子,而锻炼腰腿的。兹分条叙述操作的次序如下;

一、就卧虎扑食的架子,把右足虎尾腿练过之后,随即把虎尾腿放下,还原成右箭步,同时再把手指尖、足趾尖,完全放平。掌心、足心接触地面。

二、随即缩右腿与左腿相平看齐变成蹲着的姿势,同时把腰竖起,又把两掌离地,反掌把后脑的“玉枕关”贴着,贴的姿式,掌心把两耳孔塞闭着,两掌的中指尖微微相接,指头都站着“玉枕关”两肘弯曲,向头相对,肘与肩要成平行。

三、贴好“玉枕关”之后,随即慢慢立起腰腿,全身放松而须要笔直。立直之后,开始用中指、食指、无名指、轻轻敲击后脑的“玉枕关”。左右两手交互着动,频频敲击,这种动作名叫“鸣天鼓”而敲击的音调节奏,照规定应该用“渔阳三挝”。分二四边音与中音的击鼓法。再用“幽冥钟”一百零八杵的撞钟法。在音符的理论,叫做“黄钟”、“大吕”合奏,始为“鸣天鼓”。初学的人,不必这般细致讲究,只运用指头轻敲,发出鼓声就可以了。

四、鸣天鼓做完之后,继续就原姿势双掌抱着后脑,慢慢俯身弯腰,腰胯放松,将头向两膝的空裆中间弯垂下去,向胯下弯垂,以不能再垂再弯为度,但不可硬作强求,能弯垂多少算多少,同时双腿要挺直,不能弯曲的。与打躬的样子相似。

五、弯腰与垂头之后,随即慢慢直立起来,还原全身笔直的架子。再度鸣天鼓一次。

六、在弯腰与垂头的动作中,牙关微微咬紧,同时呼吸大半闭着,只可很微细地用“鼻呼鼻吸’功夫深了,可以完全把气闭着。直立起来之后,则照普通呼吸(27----29)

要点:

 动作:两掌掌心分别按在双耳上,身体正直,头朝正前,然后两手中间3指敲击后脑勺,尽量多敲击,停止后,上身慢慢前倾弯腰,要感觉到随着弯腰的动作使脊柱的关节从下望上,一节一节地打开,直至颈部的脊椎,弯到最大幅度时候,背如弯弓,要略微屏住气,然后起身回复原状。

     站法:两腿自然开立,两脚平行,与肩同宽。

     呼吸:呼气的时候弯下,吸气时候起身。

 

(图27 

 
(图28
 
(图29
 

 

 

第十二式、掉尾摇头的口诀,

 

膝直膀伸,推手及地, 瞪目摇头,凝神一志,

直起顿足,伸肱直臂, 左右七次,功课完毕,

祛病廷年,无上三昧。

 

这口诀是易筋经的最后一个,也是结束练功的一种方法。看来简单,实则这方法能使全身二十部常经奇经的气脉,通通调和,使全身气血因各别锻炼之后,统一松散开来,会全身在练功之后,觉得轻松舒适。兹分述操作次序如下:

一、就打躬击鼓的架子,把两掌从后脑向正前方推去,使两只胳膊伸直与肩相平行。

二、把两掌十指交叉,轻轻扣着,掌心向地,再向胸前收拢,约距胸两拳远近,随即慢慢下推及地,不能推掌到地的人,能推多少算多少,同时腰部放松,随着双掌下推之势,一齐下弯。但,双腿须要笔直。

三、双掌推到地上,将头部四面微微摇转。

四、随即缓缓伸腰,两掌同时上提。不可参前落后,恢复原来直立的姿势。

五、双掌松开,向左右各挥动七次,两足各顿地七次。

六、这个架子的呼吸,完全用普通的自由呼吸。

七、虽然不用特别的呼吸,但要把意识集中两个地方。在直立的时候,集中在鼻尖上。在推掌及地的时候,则集中在掌心里。因为这样意识集中,呼吸放松了,是接着去练“静功”的准备阶段,也是“由动入静”的联系办法(30----32)

要点:

 动作:双手交叉,胳膊下撑,随着弯腰,向左右如拧麻花般扭动脊背,活动脊柱。

 站法:两腿自然开立,两脚平行,与肩同宽。

 呼吸:呼气的时候弯下,吸气时候起身。

 

(图30

 
(图31
 
(图32



少北易筋经

在张荣时少北拳体系中保健运身功法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张荣时老师一贯主张:武术乃健身动武之术,健身是所有体育运动的共性所在。少北拳保健内容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所有实践功法的锻炼中强调阴阳练法,即刚练前后注意柔练,正确处理刚而发力和柔而散力,外功练法和内功练法的辩证关系;二是有独特的武术医学理论与实践体系,如诊断、治疗、方剂等;三是有系统的保健运身实践套路。
少北拳保健运身套路主要有易筋经、 洗髓经、八段锦、腑脏经。通称“少北保健运身四经”。
    一、经理分析
    易筋经是少北保健与气功疗法的体练套路之一,它对增强体质与康复肌腱功能是十分有益的。易筋经的“易”即改变,“筋”就是指人体的肌腱,“经”在这里指固定套路。通过对易筋经天长日久的锻练,确能舒筋活络,通畅气路,散淤镇痛,达到健身强体的目的。
怎么易的筋呢?本经的理论指出:“易于筋之伸缩,易于筋之转旋,达于极,则筋可易”。这就充分说明了,套路中的所有动作都必须使肌腱处于伸长与压缩或者顺逆的扭转之中,易的根本方法就在于此。要达到易的目的,其关键在于演练要达于极限,也就是说要使肌腱的伸长压缩及转动等达到自身的最大限度,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易筋的目的。
    易筋经是少北气根功的组成部分之一,要求是最终要达到“体练、气练、意练”三结合,这就是一经三练一体的练法,也是易筋经的最高境界。
    二、经谱解析
    本经谱由文字谱和图谱组成,这里重点介绍体练套路。(演练者:廉景明)
    (一)预备式
    1、起式
    面南而立,两足并拢,两手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吸气(设少北易筋经的行径路线为东西方向)。图1
    2、叠手排浊
    左足向左前方迈出半步,右足随后并靠到左足内侧,同时双手变瓦拢掌(五指并拢,伸直的掌形),两手指背从两腰间向后向外掸出,再上提与肩齐,两手指端叠起(通常左下右上),两手虎口与相叠手指形成半圆朝向胸前,自上往下挤按,同时缓缓呼气,意念排出腹中浊气。如图2、图3、图4  
少北易筋经----韩振博整理、廉景明演练

    (二)捧展座莲台
    3、提足展臂
    右脚向右侧慢跨一步,重心渐落在两足中间,两足跟缓缓提起,两臂缓慢侧平举,手心朝下向外用力伸展,至与肩平时手心朝上(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旋转)缓缓上举至头顶。如图5
    4、叉步交臂
    右脚向左后划圆迈出,落在左腿后侧,缓缓下蹲,同时两上举手用力交叉落在胸前,右手向左,左手向右,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如图6
    5、下蹲捧臂
    步形不变,身体下蹲到底,两手在胸前由交叉变双手手心朝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抱于胸前,如捧球状。如图7
    6、右送臂洗指
    左手捧状不变,右手内翻腕(逆时针方向),变两劳宫相对后用力向右侧伸展,到达极限,再顺时针旋腕呈阴平掌(五指并拢,伸直,掌心朝上)状,小指起依次向掌心内勾,五指指端聚拢一齐(称洗指),勾后逆时针旋腕,指尖向下。如图8、图9、图10
少北易筋经----韩振博整理、廉景明演练
    (三)左倒拽九牛尾
    7、左弓步送臂
    重心上提,右脚向右侧迈出一步,成右靠行马步;身体左转,重心移向左腿成左弓步(面东),左手自胸前向下向左侧阴平掌用力伸展。如图11、图12
    8、左夹臂内拧
    两足不动,由左弓步变马步,左小臂竖直向胸前右转内拧至极限,大臂用力向左胸前内夹。如图13
    9、左弓步送臂
    两足不动,重心左移,再次变成左弓步,左臂再次自胸前向下向左侧阴平掌用力伸展到极限。如图14
    10、右转落臂洗指
    身形不变,左手形由阴平掌洗指变勾手后上举,右转体180°(面西),左脚并到右脚内侧,两腿微曲,同时上举之手随转体落与肩平并与右手臂一齐。如图15
少北易筋经----韩振博整理、廉景明演练
    11、下蹲缩腿
    手臂姿势不变,身体松劲突然下蹲,下蹲后速站起(同图15)。如图16
    12、左平身伸展
    身体再次松劲自然下蹲,左脚向后伸出,身体左转成左仆步(面东),随身体左转左手变阳平掌(五指并拢伸直,手心向下)向左下方捋出,上身向左下俯。右腿向后伸与地面平行,同时左臂向前伸展,手形为阳平掌。右手勾手不变,指尖朝上。如图17、图18
    13、左转腰拧踝
    身体缓慢直立并左转,左足尖向东不变,右足扣在左足尖之前,呈“丁”字状,上身以腰为轴左转90°,同时左手直臂向上自头顶向左侧平伸成阴平掌,面北而立;左脚与右脚自然并拢,左手洗指变勾手指尖朝下,右手勾手后挺。如图19、图20
少北易筋经----韩振博整理、廉景明演练
    (四)左凤凰单展翅
    14、左曲压臂
    身体站立形不变,左小臂以左肘为折点曲回至左肩侧,尽量压缩,右臂下垂,手形勾手不变,向后挺。如图21
    15、左展翅送臂
    身形不变,左手臂尽力向左侧伸展(保持勾手形不变),右手同上。如图22
    (五)右倒拽九牛尾
    16、右马步送臂
    左脚向左跨出一步,呈左弓步或马步状(面北),同时右手变掌自身后向右上方抬起略高于肩,呈阳平掌,左手勾手自然松劲端于左侧。如图23
    17、右夹臂内拧
    步形不变,右小臂竖直向胸前内拧至极限(图23、24为连惯动作)。如图24、图25
少北易筋经----韩振博整理、廉景明演练

    18、右弓步送臂
    两足不动,重心右移,呈右弓步可靠行马步,右臂自胸前向下向右侧伸展到极限呈阴平掌。如图26
    19、左转落臂洗指
    身形不变,右手手形由阴平掌洗指变勾手后上举,身体向左转体180°(面西),右脚并到左脚内侧,右手随转体落与肩平并与左手指一齐。如图27
    20、下蹲缩腿
    手臂姿势不变,身体松劲突然下蹲,迅速站起。如图28、图29
少北易筋经----韩振博整理、廉景明演练
    21、右平身伸展
    身体再次自然松劲下蹲,右脚向后伸出身体右转成右仆步(面东),随身体右转,右手变阳平掌向右下方捋出,上身向右下俯;左腿向后伸与地面平行,同时右臂向前伸展,手形为阳平掌。左手勾手不变,指尖朝上。如图30、图31
    22、右转腰拧踝
    身体缓慢直立并右转,右足尖向东不变,左足扣在右足尖之前,呈“丁”字状,上身以腰为轴右转90°,同时右手直臂向上自头顶向右侧平伸成阴平掌,面北而立;右脚与左脚自然并拢,右手洗指变勾手指尖朝下,左手勾手后挺。如图32、图33
    (六)右凤凰单展翅
    23、右曲压臂
    身体站立形不变,右小臂以右肘为折点曲回至右肩侧,尽量压缩,左臂下垂,手形勾手不变,向后挺。如图34
    24、右展翅送臂
    身形不变,右手尽量向右侧伸展(保持勾手形不变),左手同上。如图35
少北易筋经----韩振博整理、廉景明演练
   (七)双龙云头摆
    25、转腰摆臂
    身体右转90°(面西),右腿微曲下蹲,左腿随蹲,左脚靠在右脚内侧,双臂一齐向右横摆,五指自然伸直分开。腰部右转及双臂横摆时关节逐节涌动。如图36
    26、左捋右托
    左脚向后退一步,身体稍向左转。左肘自然向左拉,手掌心朝下稍向左下方捋按(一般为阳平掌),右臂由曲变直,右手阴平掌向右前上方托起。如图37
    27、右大臂旋抬
    步形不变,上身左转并向左侧俯倾,双手手形不变,右臂尽力逆时针旋转并上抬,同时左手自然放在右肩侧。如图38
    28、右捋左托
    两足不动,身体左转(面东),右手阳平掌自然下垂自右向左前方摆出,左手阴平掌向左前方托出,右肘自然向右拉,掌心朝下稍向右下方捋按,左手阴平掌稍向左前上方托起。如图39
    29、左大臂旋抬
    步形不变,重心移至右腿,呈右弓步,上半身右侧俯倾,左大臂尽力顺时针旋转,并尽量上抬,同时右手自然放在左耳根侧。如图40
少北易筋经----韩振博整理、廉景明演练
   (八)擎天手提壶
    30、右摆扭腰
    身体右转,腿微蹲,双手五指分开相随右摆,右手在上稍慢,左手在下稍快,摆至右前方时,上下手劳宫(掌心)相对。右转扭腰时用力。如图41
    31、抱臂转腰
    左脚向后撤出一步,左转体180°,右脚跟进靠于左脚内侧,双手劳宫相对(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左转扭腰部时用力。如图42
    32、合拨挺胸
    朝向不变,身体渐直立,双腿微曲,右手劳宫朝前,左手劳宫穴朝内,共同上举至眼前时劳宫穴相对(称“合”),左手顺时针翻腕,手心向上,举臂到极限,同时右手下按变勾手自然后挺(称“拨”)。挺胸缩背。如图43
    33、擎天拉肋
    身形不变,渐下蹲(腿微曲),同时左、右手相向运动,至面前时,两劳宫穴相对,右手上举逆时针翻腕呈托天状,左手变勾手下垂稍后挺。右手上举以尽力拉伸右肋部。如图44
    34、提壶三呼吸
    身体下蹲,左臂勾手伸直上提到面前(高至头顶),同时右手自然下垂,自身前沿小腿侧向前划圆后紧抱双膝,含胸拨背,身体下蹲时吐气,然后保持姿势不变,深呼吸三次,意念蓄势待发。用力拔背含胸,紧缩全身。如图45
少北易筋经----韩振博整理、廉景明演练
    (九)摆尾戏钻天
    35、右摆尾
    身形姿势不变,右手自双膝沿右小腿外侧向右外后摆,手腕外旋(顺时针)一周后变勾手,左手腕顺时针内旋变剑指横在头顶。如图46
    36、钻天拉肋
    身体自小腿、大腿、上肢,通过膝、腰、颈逐步向上涌动,直到身体挺直,左手剑指横举极限,右手勾手后挺。意念关节连动及左手举臂拉肋。如图47
    (十)左右大开弓
    37、右转内勾
    右转体90°,右腿抬起,小腿自外向前向里勾,抬腿时左手自上向下,右手自下向上横抱在怀中。如图48
    38、左开弓式
    右脚落地呈马步状,身形不动,左手指自胸前指向左侧,右肘尽力右拉,右手指似拉弓弦,左手反推弓背。如图49
少北易筋经----韩振博整理、廉景明演练
    39、左转扭肋
    左足尖后转180°,以腰为轴上身也后转180°,重心放在左腿上,右腿留在原地,但抬起悬于左腿后,左臂折回于胸前,右手自胸前向右伸直后向里划圆置于胸前,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双抱在怀中。形成左肋左腿的转曲;重心移于左腿,右腿向后尽量上提,上身向左拧转,目视右脚。如图50、图51
    40、右开弓式
    左转体,右腿自右向左前方落地呈马步状,同时右手自胸前尽力指向右侧。左肘尽力左拉,左手指似拉弓弦,右手推弓背。如图52
    (十一)左力士推山掌
    41、举臂左拉肋
    右转体180°,右腿向左后撤出一大步(面东),重心放在右腿上,上身向后仰,用力拉伸左肋。双手上举至头顶两侧,掌心向前,五指分开呈指离虎圆掌状。如图53
    42、左推山掌
    重心前移,变左弓步,双手从两耳根向前推出,手形为阳立掌(五指并拢,指尖朝上,与小臂成90°角)。用力伸拉两肩及背侧。如图54
    (十二)左拂面俯搬岩
    43、举臂提肋
   重心再次后移至右腿,身体后倾,双手自胸前向上提起到头顶。用力提拉两肋。如图55
少北易筋经----韩振博整理、廉景明演练
    44、俯身压肋
    重心前移,变左弓步,上身下俯,同时双手向两边分,到左小腿外侧后,两手掌向左小腿前合并似捧状。俯身时尽力压缩两肋和腹部肌肉。如图56
   45、右仰身洗面
    重心后移至右腿,上身如风吹杨柳后摆,左腿微微上提悬空状,双手手心朝上挥至面前似水泼面。用力伸拉左胯部及两肋。如图57
    46、左推山掌
    重心前移,变左弓步,双手自面前摆至自耳根后向前下方推。如图58
    (十三)左摆柳似风缠
    47、双展臂
    重心后移至右腿上,上身后仰,两大臂向外展开,两小臂向外摊展,大拇指朝外,手心朝前,敞胸露怀状。图59同图55
    48、左推山掌
    重心前移,落在左腿上,变左弓步,双小臂上举至两肩侧后前推,用力伸拉两肩及背侧。如图60,同图58
少北易筋经----韩振博整理、廉景明演练
    (十四)右力士推山掌
    49、举臂右拉肋
    左转体180°,左腿向左后撤出一步(面东),重心放在左腿上,上身稍向后仰,双手上举至头顶两侧,掌心朝前,五指分开呈指离虎圆掌状,用力伸拉右肋。如图61
    50、右推山掌
重心前移,变右弓步,双手从两耳根向前推出,手形为阳立掌,用力伸拉两肩及侧背。如图62
    (十五)右拂面俯搬岩
    51、举臂提肋
    重心后移至左腿,身体后仰,双手自胸前向上提起到头顶,用力举臂提拉两肋。如图63
    52、左俯身压肋
    重心前移,变右弓步,上身下俯,同时双手自上向两边分,到右小腿外侧后,两手掌向右小腿合并似捧状,右前俯时尽力俯身压缩两肋和腹部肌肉。如图64
    53、左仰身洗面
    重心后移至左腿,上身如风吹扬柳后摆,右腿微微上提悬空,双手手心朝上挥至面前似水泼面,用力伸拉右胯部及两肋。如图65
少北易筋经----韩振博整理、廉景明演练
    54、右推山掌
    重心前移,变右弓步,双手自面前后摆至耳根后向前下方推。如图66
    (十六)右摆柳似风缠
    55、双展臂
    重心后移至左腿上,上身后仰,两大臂向外展开,两小臂向外摊展,大拇指朝外,手心朝前,敞胸露怀状。如图67
    56、右推山掌
    重心前移,落在右腿,变右弓步,双小臂上举至两肩侧后前推,用力伸拉两肩及背侧。如图68
    (十七)收式
    57、转体摆臂
    左脚向右脚前上步,右转体90°,随转体两手由腹前向两侧掸出,两手向前上方分开摆出,掌心向上。如图69
    58、叠掌排浊
    左脚靠向右脚内侧,同时两上举之臂下收至与肩齐,两掌叠起同起式排浊。意念排清腹中浊气。如图70
少北易筋经----韩振博整理、廉景明演练 

    三、经诀解析
    少北易筋经经诀指的是易筋经体练、气练、意练的要领。现解析如下:
    (一)易筋诀
    据易筋经经理可知,“易”指的是用力“伸、缩、转、旋”。“筋”指的是身体主要肌腱(肌肉群、韧带、软组织等)。“易筋”就是指在体练过程中用力“伸、缩、转、旋”身体主要肌腱。少北易筋经在每一元(一组完整的组合动作,如“捧展座莲台”)都有一个重点练习的部位,也称“筋位”,易筋实质上正是以易这些重点“筋位”为主,其它生理部位(如骨胳、关节、内脏、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为辅。少北易筋经的主要“筋位”如下:
    1、捧展座莲台
    (1)伸臂易肱:即两臂用力侧伸、上举、交叉,拉长两大臂根外侧的肱二、三头肌,三角肌,大、小圆肌等肌肉群。
    (2)叉蹲易膝:叉步下蹲(也有称歇步)主要扭转膝盖以下,小腿上部的腘肌、腓肠肌、比目鱼肌、髌韧带等。
    (3)旋臂洗指:即用力旋转右臂、右腕和洗指,以对大臂下、外侧的肱三头肌、肘肌,小臂的尺侧腕伸肌,指浅、深屈肌腱、指展肌等肌肉群的有效锻练。
    2、倒拽九牛尾
    (1)拧臂缩肱:通过用力内拧小臂,压缩大臂达到锻练肱二、三头肌,三角肌,小臂的旋后肌、桡侧腕长伸肌等的目的。
    (2)下蹲压踝:通过足跟提起,全身自重下蹲的重力作用在足踝,以达压迫足踝周边肌肉群和软组织如腓骨长、短肌,跟腱,拇长伸肌等的作用。
    (3)俯身平衡:即通过上身下俯,左右臂前后伸展,左右腿后蹬以达锻炼全身水平状态下的肌腱伸长。
    3、凤凰单展翅
    曲伸洗指:即通过右臂尽力侧直伸,小臂尽力折回曲缩到大臂内侧和洗指,以达到伸长和压缩两大、小臂肌肉群(同前述伸臂易肱和拧臂洗指)。
    4、双龙云头摆。
    左、右大臂内旋上抬,以锻练大臂根部的冈上、下肌,肩押肌,三角肌,肱二、三头肌,大臂下部的肱桡肌为主。
    5、擎天手提壶
    锻练部位主要有胛间内、外肌骨,背阔肌,大圆肌,腹横肌等。
    6、摆尾戏钻天
    (1)旋腕洗指:通过右手腕尽力外旋和洗指达到锻练腕部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及手指肌肉(同前)。
    (2)摆体蠕身:通过蠕动的方式直立,以达自下而上逐节伸缩全身以踝、膝、腰、颈等部位为主的肌肉群。
    7、左右大开弓
    (1)右腿空旋:右腿在空中两次内旋以锻炼小腿胫骨后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及腓骨长肌等。
    (2)拉弓伸臂:即左、右大臂侧伸拉抬以锻炼颈骼肋肌,大小圆肌,冈上、下肌,肩胛肌及肱三头肌外侧头等。
    8、力士推山掌
    (1)端臂拉肋:即端起双臂用力拉伸左、右肋,目的是锻炼腹内、外斜肌,前锯肌,肋间、下神经外侧皮支等。
    (2)推臂蹬足:即双手用力前平推、双足蹬地以锻练背部浅层的背阔肌,大菱形肌,深层的胸半棘肌及大腿部的股中间肌和股外侧肌等。
    9、拂面俯搬岩。
    (1)俯身搬岩:即通过举臂拉伸腹内、外斜肌,前锯肌。通过俯身拉伸背阔肌。
    (2)仰身洗面:即通过仰身拉伸颈部环甲肌,胸锁乳突肌,胸骨甲状肌。腹部肋间、下神经外侧皮支,腹部外侧肌腱膜等。
    10、摆柳似风缠。
    (1)展臂扩胸:通过两臂外展扩胸以达拉伸前锯肌,腹外斜肌,腹直肌,压缩背肌中斜方肌,三角肌,肩胛冈,冈下肌,大、小圆肌等肌肉群。
    (2)推臂蹬足:同“力士推山掌”。
    (二)吐纳诀
    少北易筋经“吐纳诀”指的是在体练的基础上练习呼吸,落实“以意领气”的“气之大法”,以求落实“气之大术”的内修内壮、外展外延。可以将易筋经的吐纳练法当成一种气功套路来锻炼。是少北易筋经的第二层功夫。
    1、初级功:为自然呼吸法,即体练时不用刻意注意呼吸,顺其自然,只要呼吸流畅即可,一般不必专门练习。
    2、一步功:为“式”呼吸法,即按照“经式”呼吸。按上述经谱分析,一般为一式呼接下式吸或一式吸接下式呼,举例如下(以吸气起式)。
    (1)捧展座莲台:举臂纳气,下蹲吐气,展臂采气,旋腕洗指撒气。
    (2)倒拽九牛尾:送臂采气,夹臂挤气,送臂采气,下蹲吐气,俯身纳气,立身放气。
    (3)凤凰单展翅:曲臂拉气,展翅送气。
    (4)双龙云头摆:摆臂收气,捋手送气,抬臂采气,左转下摆臂送气,捋手抬臂吸气,右转摆吐气。
    (5)擎天手提壶:左转摆纳气,合拨擎天吐气,提壶三呼吸。
    (6)摆尾戏钻天:摆尾采气。
    (7)左右大开弓:开弓吐气(也称气助开弓式)。
    (8)力士推山掌:端臂提气,推山吐气。
    (9)拂面俯搬岩:搬岩捧气,推山吐气。
    (10)摆柳似风缠:扩胸纳气,推山吐气。
    3、二步功:为“元”呼吸。即一般按照一个单元进行一次呼吸,或两个单元一次呼吸。其中“凤凰单展翅”可为二次呼吸,擎天手提壶为三次呼吸。
    4、三步功:即以意领气。通过意念导引达到内修内壮,外展外延。如“捧展座莲台”,意念举臂采集天地灵气捧于怀中并沉入丹田,送右臂时浊气从劳宫排出并迅速洗指采气含握在劳宫(全功略)。
    (三)意念诀
    少北易筋经的意念是在体练、气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置情境导引,以便更加有效地达到强筋壮体,内修内壮,外展外延的健身目的。意念达到一定境界后可以延展易筋经的通常功效,出现超常功能,是吐纳功第三步功的延伸。如习练者意念自己乘春风飘至山间、潭岸,听高山流水,拨蒙蒙雾气,润天地精华……遂缓缓起舞。歌诀如下:
    1、捧展座莲台
    山间紫气漫升腾,绕转顶旋渐交融。
    汇聚谷底东飘去,五朵浪花汇劳宫。
    2、倒拽九牛尾
    春风杨柳飘雾中,挥酒回转绕主峰。
    润雨潇潇泼天下,飞流直下入海宫。
    拨草寻蛇浮游起,拨云驱雾见星空。
    3、凤凰单展翅
    飞鸟轻轻落枝鸣,欲引高歌先曲颈。
    一展歌喉长声啼,响彻长空寄深情。
    4、双龙云头摆
    溪间谭水双鱼竞,左右上下前后行。
    起舞翻腾欢悦颂,戏水巡游似双龙。
    5、擎天手提壶
    渔樵晓起似醉翁,抬头望眼见晨光。
    提杆静钓映泊水,提壶抱腿睡梦中。
    6、摆尾戏钻天
    醉翁醒起意朦胧,蠕动肢身为太平。
    立身不忘提壶酒,把盏问天数英雄。
    7、左右大开弓
    立马射雕推弦弓,抖擞精神用力撑。
    九塞溪水流天外,山间云海养仙翁。
    8、力士推山掌
    太行压顶欲突崩,排山倒海气势汹。
    仙翁尽鼓丹田气,太行王屋现原形。
    9、拂面俯搬岩
    手捧玉液洗面容,泼撒琼浆筑彩虹。
    俯身搬岩千钧重,镇守江南美洞庭。
    10、摆柳似风缠
    开怀广纳气恢弘,渔樵静守归一清。
    天地云水育万物,修行最数易筋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