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洛阳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1500多年建都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城古都;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积淀,让洛阳这座城市拥有很多你可能不知道的“第一”。 造出了中国牛逼千年的二十四节气 保存于《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 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历法著作,这部著作便是在洛阳完成的。早在四千年前,洛阳先民便已根据北斗星斗柄所指方向来确定月份。另外二十四节气也为洛阳先民所总结提出,“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歌谣传唱千百年,至今不衰,仍与河洛地区的气候以及农业生产相契合。 弄出了远超北大清华的最高学府 汉武帝在长安设立太学,设立五经博士讲授儒家经典。王莽时“礼乐分崩,典文残落”。西汉的太学遗址如今已无处可寻。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开阳门外建太学,校舍240栋,1850间,太学生最多30000人,教室“长十丈,广三丈”,可容300人听课。洛阳太学从西汉至北朝,历经数百年,规模之大,影响之远,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太学遗址位于偃师县佃庄乡太学村。 生出了中国最早的小说家 西汉洛阳人虞初在武帝时任方士侍郎,曾根据《周书》创造出《周说》,类似于后来的罗贯中依据《三国志》写《三国演义》,所以说虞初开了中国人写小说的先河,张衡《西京赋》称“小说九百,本自虞初”。可惜这位老兄的作品没有流传下来,今人无缘一读。 建成了世界最早的图书馆,馆长也很牛 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图书馆为东周的收藏室,其中最有名的图书馆馆长便是老子。或许正是利用职务之便,老子可以阅览古今,成为一代思想大师。孔子曾经来到洛阳,问礼与老子。洛阳东关通巷北口有老子故宅,为清代建筑,廛河区东关大街有孔子入周问礼碑,刻“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大字。 女人何必难为女人,班昭写了一本跟女人过不去的书 东汉班昭完成父兄遗愿,续写《汉书》,流芳千古。可这位14岁出嫁、20岁守寡的才女还炮制了一部《女诫》,共计1600字,讲的都是女人如何老老实实的做奴隶。上到皇帝下至士大夫一致推崇此书,忙不迭向民间推荐,洛阳城妇女纷纷传抄、背诵,推而广之,全国女性掀起了一股学《女诫》的热潮。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女子教育著作。 你们的祖先很可能源于洛阳 以洛阳及伊洛平原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渊薮,姓氏文化是河洛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河洛地区覆盖河南全境。在按人口排名的120个大姓中,全部源于河南的52个,部分源于河南的45个,共计97个。与河洛文化圈内有渊源关系的姓氏,占了120个大姓的80%以上,这意味着源于洛阳的姓氏最多。 马均最早发明了龙骨水车,相当于瓦特发明蒸汽机 曹魏嘉平六年(254),马钧在洛阳发明农业灌溉工具“龙骨水车”,因形似龙骨而得名,又叫“翻车”、“踏车”、“水车”。 唐宋以来农田灌溉、排水及运河供水中,龙骨水车是使用最普遍的提水机械。南宋陆游《春晚即景》:“龙骨车鸣水入塘,雨来犹可望丰穰。”相传黄帝发明指南车,后失传,由马钧复原其技术。 条条大道通罗马,其中一条叫丝绸之路 洛阳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汉明帝派遣班超从洛阳出发,出使西域。公元97年,班超派手下大将甘英出使大秦,也就是当时的罗马帝国。甘英率领师团从龟兹(今新疆库车)出发,经条支(今伊拉克境内)、安息(即波斯帕提亚王国,今伊朗境内)诸国,到达了安息西界的西海(今波斯湾)沿岸。甘英之行,是中国人首次出访欧洲。 关二爷在此,谁敢不服? 洛阳关林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前为祠庙,后为墓冢,是我国唯一“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群。万历三十三年敕封关羽“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关圣帝君”,关羽始封“圣”。顺治五年敕封关羽“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康熙五年敕封洛阳关帝陵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始称“关林”,成为与山东曲阜“孔林”并肩而立的两大圣域。关林当之无愧是武臣级别最高的陵庙。 唐朝一半粮食在洛阳含嘉仓 含嘉仓位于洛阳老城北城内,据史料记载,始建于605年(隋大业元年),为皇家粮仓,历经隋、唐、北宋3个王朝,沿用500余年后废弃。唐玄宗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全国主要大型粮仓的储粮总数为12656620石,含嘉仓就有5833400石,占近二分之一,含嘉仓因此成为“天下第一粮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