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萧翼赚兰亭

 红瓦屋图书馆 2014-11-05
萧翼赚兰亭
   □李北山
  唐太宗热爱艺术,经常与虞世南、欧阳询、褚亮等人讨论书法,万机之暇,留心翰墨。他尤其喜爱王羲之书法,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写了一段传论,一一点评了秦汉至六朝时期书法史上的诸多大家,最后说,纵观古今,堪称尽善尽美者,也就王羲之一人。皇帝遍览古今大家真迹,无人能敌,看得多,又懂得多,说出话来就是权威。《王羲之传论》因此成为史上最有战斗力的艺术评论,一举奠定了王羲之在中国艺术史上的“书圣”地位,唯我独尊,没有之一。世上所传王羲之书法几乎被皇帝搜罗净尽,但王羲之最为著名的作品却遍寻不得,那就是《兰亭序》。
  《兰亭序》是王羲之酒酣之后的神来之作,据说第二天酒醒,他自己看到《兰亭序》,都震惊不已,重写几十乃至上百遍,却都写不出那天的神韵。他因此十分珍爱,成为他的传家之宝。传之于子孙,传到第七代孙王法极,这王法极却出家做了和尚,就是中国艺术史上著名的智永禅师。智永禅师将《兰亭序》传给了弟子辩才。
  李世民命人四处打听《兰亭序》的下落,最后线索都指向了越州永钦寺的住持辩才。皇帝三次宣辩才入宫中道场,优待有加,旁敲侧击地询问《兰亭序》的下落,辩才却一口咬定自己没有,直说不知所终。唐太宗只好放他回越州。强夺不行,只能智取,宰相房玄龄就给皇帝推荐了萧翼。这萧翼出自兰陵萧氏,是梁武帝萧衍的玄孙、梁元帝萧绎的曾孙。当时是唐太宗的监察御史,向以才华横溢、足智多谋著称。
  萧翼借了皇帝几幅二王书帖,又带上家传的《职贡图》,打扮成一个山东人就出发了。萧翼为什么打扮成山东人?大概原因有三:一则他祖上是山东人,有此便利;二则王羲之祖上也是山东人,这容易博得辩才的好感;三则,山东乃孔孟之乡,仁义礼智信,口碑好,牌子硬,易获信任。
  辩才回到永钦寺,每日向佛,心如止水,偶以琴棋书画自娱。一天,日暮时分,寺里来了一位香客,和辩才“偶遇”。寒暄一番,很是谈得来。辩才就请他进房用茶,二人下棋抚琴,谈天说地,评文述史,探讨书法,甚是投机,相知恨晚,通宵尽欢,自此成了好友。一次,萧生拿来一幅自己的藏画请辩才欣赏,竟是梁元帝萧绎的《职贡图》,辩才激赏不已。萧生说:“弟子祖上传下来不少二王的书法,弟子从小就喜欢赏玩,现在还随身带着几幅呢。”辨才看了说:“果然是真迹,但不是最好的。贫僧倒是有一真迹,很是非同寻常。”萧生问:“是什么?”辩才答:“兰亭。”萧生听了大笑说:“数经离乱,这《兰亭序》怎么可能还有真迹在?一定是伪作。”辩才一听急眼了,立马从屋梁的一个洞内取出一帖,赫然竟是《兰亭序》。
  自从给萧生看了《兰亭序》后,辩才就不再将它藏在梁上,还借来萧生手中的二王书帖,每日临学不辍。萧生也经常往来。一天,辩才禅师外出,萧生前来,跟寺院的小沙弥说昨日将手绢忘在禅师房中。小沙弥一看是禅师的好友,就给他开了门。萧生入内,径直取走了案几上的《兰亭序》和皇帝的二王书帖。
  唐太宗得《兰亭序》后,命赵模、韩道政、诸葛贞、欧阳询、褚遂良、冯承素、扬普彻和薛视等人各摹、拓数本以赐皇太子及诸王近臣。后来,《兰亭序》的原迹给唐太宗陪葬了。
  大画家阎立本把这个故事画了出来,就是著名的《萧翼赚兰亭图》卷。根据台北故宫博物院宋人摹本,此画绘有五人,辩才居中盘坐在椅子上,他的对面就是萧翼,还有一个僧人侍坐一旁,左下有二人在煎茶。画中辩才长眉圆颊,嘴巴微启,面露微笑,手持拂尘,盘坐在禅榻木椅上,似正侃侃而谈,十分投入。而儒生装扮的萧翼,一双凤眼,眉毛上扬,面带机心,似乎满腹心事,双手笼在袖子里,躬身坐在长凳上,屏气凝神地倾听。《萧翼赚兰亭图》在宋及以后多被反复临仿。史载元钱选、赵子俊以及明仇英等皆绘过《萧翼赚兰亭图》。
  一段关于艺术、关于热爱、关于智谋的故事,萧翼赚兰亭,这件中国艺术史上的千古奇案,因唐人何延之写《兰亭记》和阎立本绘《萧翼赚兰亭图》卷,而传之于后世,并以历代的摹写、描绘而生发出生生不息的魅力。

  (本文作者为艺术学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