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成为有趣的人

 联合参谋学院 2014-11-05

我们身边都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会唱歌,懂摄影,文笔上佳,英语流利,在同学中谈笑风生 ,在师长前尽显聪颖,拿起话筒就能登台主持,穿上球衣即可纵横篮场,他们似乎天生就有着不竭的兴趣和精力,他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并坚持这样做下去。我们心悦诚服地称他们男神/女神,我们认定这才是有趣的生活、有趣的人。

我们都想变成这样的人。

所以我们不放过人人上流传的各种成功技巧、人生阅历,我们听乔布斯讲“追随己心”,听李开复谈“做最好的自己”,我们敏锐地意识到,生命短暂,谁都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做到尽善尽美,所以我们得尽快找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找到自己喜欢做且值得做的那件事。

可那件事究竟是什么,多数人好像一直也说不清。我们似乎对许多领域都有那么一点兴趣,但拿出任何一件都谈不上绝对的热爱。我们害怕今天觉得有意思的事,做一两年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我们害怕今天选错了方向,十年后就会望着那条未选择的路捶胸懊悔。于是我们选择一边观望一边收集更多的信息;但笔记本里收集的信息越来越多,我们的焦虑却丝毫不见减少。

问题出在哪儿?

在经管待了四年,我有幸结识过许多别人眼里的大神。除去外表、家世、个性和天资等不可复制的因素,我觉得这些人最大的特点是【行动多于等待】。他们或是出于兴趣,或是自己逼着自己去尝试不同的事物,然后在每个崭新的领域试错(trial & error);他们也有强烈的自尊心,但却不怕在新领域犯错或丢脸,因为这种探险者的精神能让他们收获比常人更多的异质化经历(hetro-experience),而这些经历让他们更快地发现自己对哪些事情更感兴趣一些。

有人会说,他们天生精力旺盛,比一般人能熬夜,而我连学习这一块都完成不好,又怎么能抽出时间去尝试其他的事呢?

在我看来,精力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把你花在焦虑和犹疑上的大多数时间,用到了行动中来。他们也会焦虑和彷徨,但他们知道坐着发愁答案也不会显现,只有在全心投入的行动中,乐趣才能浮现出来。

而你呢?虽然以学习的名义推掉了许多本可以尝试的事,但省下来的时间也多半用在了发呆、焦虑、逛淘宝、刷人人……

古典在《拆掉思维的墙》这本书中对这一点做了如下的诠释——

兴趣(interesting)来源于拉丁文词根“inter:在……之间”,后面加上了代表最高级的“est”和代表当下的“ing”;

换句话说,兴趣就是以最高级(est)的形式投入到当下(ing)的事情之中(inter)。

到这里,我们先前的两个问题已经得到解答。

怎样成为有趣的人?——尽力地尝试,尽力地犯错。

如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尽力地尝试,尽力地犯错。

尽力是有效尝试(effective trial)的必要条件。有些人在社工学术职业方面涉足颇广,但却用错了“二八原理”——他们在每次尝试都只投入20%的心力,然后收获一个差强人意的结果,最后告诉自己这个领域其实没那么有趣,再最后发现自己对所有领域都不感兴趣。

在发现兴趣这个问题上,二八原理应该这样解读——花20%的时间思考/忧虑,花80%的时间行动;在20%的事上全身心投入,收获80%的成果。

我得承认,这个答案本身既不有趣又不激动人心,你得花些时间去理解它并采取一些自我洗脑的手段,才能把它落实成人生准则。但事实会证明这个答案是对的,不信我们10年后再看。

前段时间流传一个段子,说“多读书也改变不了人丑的事实”。这话没错,但反过来说,如果只是人丑的话,别人顶多也就说你人丑而已;如果人丑还不读书,别人会说你又丑又没文化。

Final Tip:远离那些以各种方式阻挠你多做尝试的人,他们只是想把你拉到和他们一样无所作为的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