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己百治疗感冒的经验

 学中医书馆 2014-11-06

伤寒学家于己百教授悬壶、执教六十载,学验俱丰,临床擅治内科、妇科常见病、疑难杂症,疗效确实可靠,对感冒的治疗亦很有特色。于老将感冒分成风寒型、风热型、半表半里型、表寒里热型及兼证型五个证型,主证用主方,兼证、伴证用对药、组药,易学易记,屡试屡效。

1 风寒型
  
发热恶寒、疼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涕、口不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无汗、脉浮紧者,为风寒表实证;汗出、恶风、脉浮缓者,为风寒表虚证。

1.1 风寒表实证
  
治宜辛温解表,方用麻黄汤。兼项背强痛者,用葛根汤;肢体重痛、胸脘痞闷、咳嗽咯痰而挟湿者,用荆防败毒散。
  
麻黄汤:麻黄9 g、桂枝6 g、杏仁9 g、炙甘草3 g。服后复被微汗出。
  
葛根汤:葛根12 g、麻黄9 g、桂枝6 g、芍药6 g、炙甘草6 g、生姜9 g、大枣12枚。服法同上。
  
荆防败毒散:荆芥9 g、防风9 g、柴胡9 g、川芎6 g、枳壳6 g、羌活6 g、独活6 g、茯苓9 g、桔梗9 g、炙甘草9 g、薄荷6 g、前胡9 g。水煎分2次服,服法同上。

1.2 风寒表虚证
  
治宜调和营卫、解肌发表,方用桂枝汤。兼项背强痛者,用桂枝葛根汤;兼咳喘者,用桂枝厚朴杏子汤。
  
桂枝汤:桂枝9 g、芍药9 g、炙甘草6 g、生姜9 g、大枣12枚。服药后,饮热粥以助药力,被复令微汗出,不可大汗。
  
桂枝加葛根汤:即上方加葛根12 g。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即桂枝汤加厚朴6 g、杏仁9 g。
  
于老认为有汗、无汗是桂枝汤、麻黄汤的鉴别要点,是临床处方的一条准则。
  
病例1 范某,女,60岁。1997年2月23日就诊。患者近半年来时常感冒,气候稍有变化、或衣着失于调护,即微恶风寒,头痛身痛,鼻塞流涕,汗出,动则尤甚,服用各种中西药物,终不见效。目下恶风、汗出、头痛头晕,舌淡,苔薄白,脉浮缓。证属年高气弱,卫外不固,风邪伤表,肺气失宣。治宜补肺调卫、解肌发表,方用桂枝汤加味。处方:桂枝10 g、芍药10 g、炙甘草6 g、生姜10 g、大枣6枚,黄芪20 g、白术10 g、防风6 g、菊花12 g、蔓荆子12 g。水煎2次分服。
  
上方连服4剂,表证解,自汗止,感冒痊愈。又以上方为主,合补中益气汤,配成10 g重蜜丸,每次服1丸,1日3次,连服1月。随防3个月未再发生外感。

2 风热型
  
发热不恶寒、或初起微恶寒、头痛、肢体酸痛、鼻塞声重、口干咽燥或咽痛、小便黄赤,舌苔微黄、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热甚者可用银翘散,热不甚而咳重者可用桑菊饮。
  
银翘散:银花15 g、连翘15 g、桔梗10 g、甘草6 g、牛蒡子10 g、薄荷6 g、竹叶6 g、荆芥穗6 g、淡豆豉12 g。病重者可日服2~3剂。
  
于老将本方广泛用于外感风热表证及咽痛诸病。常见加减:麻疹初期合并肺炎者,可与麻杏石甘汤合用;急性肾炎初期有表证者,可与越婢加术汤或五苓散等方合用;泌尿系感染有表证者,可与导赤散合用。在临床使用时,如兼见胸脘痞闷、苔腻、脉濡的挟湿证,可加藿香10 g、郁金10 g以芳香化浊;津伤而口渴者,加天花粉12 g、葛根12 g以生津止渴;咽喉肿痛而热已化火者,加玄参12 g、板蓝根12 g、山豆根10 g等以解毒消肿。
桑菊饮:桑叶10 g、菊花12 g、杏仁10 g、连翘15 g、薄荷6 g、桔梗10 g、甘草6 g、芦根18 g。
  
病例2 王某,女,48岁,1997年5月13日初诊。患者诉说发热(体温38.2 ℃)、头痛、肢体酸疼、口干口渴、咽喉肿痛,伴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3天,自服“感冒通”、“氟哌酸”治疗,疗效欠佳,故来就诊。于老诊之,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辨为外感风热、热邪化火、火毒结聚,并湿热蕴结、下注膀胱。治宜辛凉解表利咽、清热利水通淋,方用银翘散合导赤散加减。处方:银花15 g、连翘15 g、桔梗10 g、甘草10 g、牛蒡子12 g、薄荷6 g、竹叶10 g、荆芥穗12 g、木通10 g、生地黄15 g、蒲公英20 g、赤小豆15 g、瞿麦20 g、扁蓄20 g、滑石15 g,水煎2次分服。
  
服上方4剂,体温降至正常,头痛、身痛缓解,咽痛、尿频、尿急、尿痛亦有明显减轻。效不更方,上方加炒麦芽15 g,再进3剂诸证全消,病告痊愈。

3 半表半里型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食欲不振、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舌苔白或微黄、脉弦细。治宜和解表里,方用小柴胡汤。兼头痛、肢体酸疼、汗出,即半表半里兼风寒表虚证,宜和解表里、调卫解肌,用柴胡桂枝汤;兼口干舌燥、大便秘结,即半表半里兼内热实证,宜外和内清、表里双解,用大柴胡汤。
  
小柴胡汤:柴胡18 g、黄芩9 g、生姜9 g、半夏9 g、党参9 g、炙甘草9 g、大枣12枚。
  
于老认为本方应用范围很广,不论外感、内伤、上下、内外,凡具有少阳证的疾患,均可灵活加减:如内实者,加芒硝10 g、大黄6 g通腑攻里;外热不解者,加葛根12 g、升麻10 g散邪清热;阴虚者,加麦冬12 g、秦艽10 g、鳖甲15 g滋阴养阴;气虚者,加黄芪20 g、白术10 g补气益气;血病者,加当归12 g、白芍10 g补血和血;气滞者,加枳壳10 g、香附10 g行气散滞;痰证者,合二陈汤除湿化痰;水湿者,合五苓散渗湿利水。
  
柴胡桂枝汤:柴胡18 g、黄芩9 g、生姜9 g、半夏9 g、党参9 g、炙甘草6 g、大枣6枚、桂枝9 g、白芍9 g。
  
此方的主证,既有小柴胡汤证,又有桂枝汤证。在《伤寒论》中,小柴胡汤证为少阳证,桂枝汤证为太阳证,故此证称为太少合病。因两证共存,故在治疗上两法合用。在我国西北地区,尤其是甘肃省的感冒病人,十有八九属本证型,于老多用此方治疗,往往2、3剂见效,4、5剂痊愈康复,疗效确实可靠。常见加减:头痛甚者,加菊花12 g、蔓荆子12 g、川芎10 g疏风散邪、活血止痛;肢体痛甚者,加桑枝12 g、延胡索12 g、白芷12 g通经、活血、止痛;项强者,加葛根12 g升阳、散邪、解肌;咽痛者,去桂枝,加牛蒡子12 g、玄参12 g、板蓝根12 g疏风散邪、解毒利咽;咳嗽者,加茯苓12 g、杏仁12 g化痰、宣肺、止咳;半表半里兼风热证者,上方去半夏,桑枝30 g易桂枝,加天花粉12 g养阴清热。
  
大柴胡汤:柴胡18 g、黄芩9 g、生姜12 g、半夏9 g、大枣12枚、白芍9 g、枳实12 g、大黄6 g。
  
病例3 王某,女,23岁,1998年1月16日就诊。患者诉说寒热往来、头痛头晕、恶心、纳差、口苦鼻干1周,平素即常有头痛,经期尤甚。于老诊之,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证属外感风寒,邪入少阳,经气不利,肝胃失和。治宜和解少阳、疏肝和胃,方用小柴胡汤加味。处方:柴胡18 g、黄芩10 g、生姜10 g、半夏10 g、党参12 g、炙甘草10 g、大枣6枚、菊花12 g、蔓荆子12 g、川芎10 g、陈皮10 g、砂仁6 g。水煎2次分服。
  
服上方3剂,寒热消退,头痛缓解,已有食欲,病告痊愈。
  
病例4 刘某,女,56岁,1998年12月14日初诊。患者头痛、肢体酸疼、项强、寒热往来、口干口苦、咳嗽1周,自服“感冒通”、“化痰止咳冲剂”治疗,未见转机。刻诊: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恶心、纳差、喷嚏、流涕、咳嗽咯痰、口苦、头痛、身痛、项强、微有汗出,舌红苔薄白、脉浮弦。于老诊为感冒,证属太少合病的半表半里证。治宜和解表里、调卫解肌、化痰止咳,方用柴胡桂枝汤加味。处方:柴胡18 g、黄芩10 g、生姜10 g、半夏10 g、党参12 g、炙甘草10 g、大枣6枚、桂枝10 g、白芍10 g、葛根12 g、菊花12 g、蔓荆子12 g、延胡索12 g、白芷12 g、茯苓12 g、杏仁12 g。水煎2次分服。
  
服上方4剂,上述症状均已明显减轻,惟咯痰仍然较多,原方减菊花、蔓荆子,加紫菀12 g、款冬花12 g,再进3剂,诸证悉除,病告痊愈。

4 表寒里热(肺热)型
  
发热恶寒、头痛、肢体酸痛、口渴咽干、汗出或无汗、咳嗽气喘、烦躁不安、小便短赤,舌苔黄、脉浮数。治宜解表宣肺、清热止咳,方用麻杏石甘汤。若发热恶寒、肢体疼痛、无汗、咳嗽、烦躁不安、脉浮紧者,即表寒里热烦躁证,用大青龙汤;若素有痰饮,又因新感而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咳喘不得卧、痰多且稀、舌苔润滑、脉浮紧者,即外寒内饮证,用小青龙汤;兼烦躁不宁、口渴不饮者,即外寒内饮有热烦躁证,用小青龙加石膏汤。
  
麻杏石甘汤:麻黄9 g、杏仁9 g、生石膏30 g、炙甘草6 g。
  
于老认为本方为外有表证、肺有邪热的肺炎常用治疗方剂。
  
大青龙汤:麻黄12 g、杏仁9 g、生石膏30 g、炙甘草6 g、桂枝6 g、生姜9 g、大枣10枚。
  
于老认为此方为发汗重剂,治外感表实、内有邪热的重证,临床上尤以壮人感冒发热、身痛用之最佳。
  
小青龙汤:麻黄9 g、桂枝9 g、干姜9 g、白芍9 g、细辛6 g、半夏9 g、五味子6 g、炙甘草9 g。
  
于老认为本方治外寒客表、水饮内停所致之咳嗽痰多而稀、脉浮紧者,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因新感而发作的常用方。
  
小青龙加石膏汤:上方加生石膏30 g。
  
病例5 刘某,男,26岁,1997年4月7日就诊。患者感冒发热(体温39.4 ℃)2日,服用“感冒通”、“强力银翘散”治疗不效,故来于老处诊治。刻诊:发热恶寒、寒热俱重,头痛身痛、项强,无汗,心烦躁扰,大便较干,舌红苔薄黄,脉浮紧稍数。证属壮人感寒,风寒外束,里热又盛。治宜发汗解表、清热除烦,方用大青龙汤。处方:麻黄10 g、杏仁10 g、生石膏30 g、炙甘草10 g、桂枝10 g、生姜10 g、大枣6枚、菊花12 g、蔓荆子12 g、葛根12 g、白芷12 g、连翘20 g、枳实10 g。水煎2次分服。
  
4月15日因胃脘痛就诊,问及上次感冒治疗情况,患者诉说服药1剂寒热即退,又服1剂余证皆消,共服2剂感冒告愈。

5 兼证型

5.1 感冒挟湿(胃肠型感冒)
  
发热恶寒、关节酸痛、头痛如裹、身重困倦、胸脘满闷、腹痛、呕吐泄泻、无汗、口不渴,苔白腻、脉濡滑。治宜解表化湿、理气和中,方用藿香正气散:藿香9 g、苏叶6 g、白芷6 g、大腹皮6 g、白术9 g、茯苓9 g、半夏6 g、陈皮6 g、厚朴6 g、桔梗6 g、炙甘草6 g、生姜3片、大枣3枚。

5.2 感冒挟暑
  
发热恶寒、头重头痛、面赤口渴、不出汗、或有吐泻,舌红苔白、脉数。治宜辛凉解表、清暑化湿,方用新加香薷饮:银花15 g、连翘15 g、香薷9 g、鲜扁豆花15 g、厚朴9 g。得汗,止服;不汗,再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