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翁维良治疗心律失常经验

 学中医书馆 2014-11-07

心律失常为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之一,表现复杂多样,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各种过早搏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等。本病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眩晕、昏厥、虚劳、水肿等范畴。

翁维良教授从事心血管疾病研究50 余载,经验丰富,尤对心律失常的诊治具有独到之处。笔者跟师随诊,将导师治疗心律失常经验总结如下,中医人转载此文,以飨读者。

1 养阴益气复脉

心律失常病位在心,与肾密切相关,心肾阴虚是常见的原因之一,真气内虚,气血不足,无力鼓动血脉而出现脉结代、心动悸。气阴两伤需用纯甘壮水之剂填补真阴。《伤寒论》的炙甘草汤即为治疗阴阳气血不足而致心动悸、脉结代证、重在补气阴的代表方剂。翁老强调对于气阴不足者以益气滋阴,通过滋补心肾之阴,恢复心主血脉的正常生理功能。益气药常用太子参、党参、黄芪; 养阴药常用沙参、麦冬、玉竹、生地、百合。翁老认为心肾气阴不足影响心主血脉之功,出现血脉瘀阻,所以活血化瘀药物亦为必用之品,翁老常用丹参、赤芍、红花、当归、桃仁、鸡血藤等。

验案: 李某,女, 40 岁,初诊时间: 2008 年9 月18 日。患者2 a 前体检时发现频发室早,未予治疗。2 a 来情绪紧张后心悸、胸闷,口咽干燥,夜眠不安,舌红嫩、苔薄白,脉结代。既往慢性咽炎、口腔溃疡史5 a。Holter 显示24 h 心率873552 次,室早10603 次。中医诊断: 心悸,心肾气阴两虚、阴虚火旺证。西医诊断: 心律失常,频发室早。治以益气养阴为主。处方: 生黄芪15 g,北沙参12 g,太子参12 g,百合15 g,玉竹12 g,苦参12 g,麦冬10 g,五味子10 g,丹参12 g,赤芍15 g,白术12 g,女贞子12 g,土茯苓15 g,薏苡仁15 g,酸枣仁15 g,夜交藤15 g,珍珠母( 先煎) 30 g。二诊: 2009 年1 月15 日。上方间断服用,现心悸好转,仍时有胸闷,舌红,脉结代。上方去土茯苓,加枸杞子15 g,玄参12 g,黄精12 g,莲子心10 g,加强滋肾清心之功,并以延胡索粉3 g,每日3 次冲服。

三诊: 2009 年4 月23 日。上方每日1 剂服用,现无口干咽燥,舌淡红、苔薄白,原方去麦冬。继续服用,每日1 剂。

四诊: 2009 年5 月14 日。患者偶感情绪紧张后胸闷,余无不适,口腔溃疡已痊愈,未再复发,时有大便不成形,舌淡红,脉细。复查Holter 显示心搏773552 次,室早5930 次。原方去珍珠母,每日1 剂,延胡索粉继服。
体会: 本方以大队甘寒养阴药沙参、百合、玉竹、麦冬、玄参、黄精、女贞子、枸杞子填补心肾虚损,太子参、生黄芪为益气而设,并配合丹参、赤芍、珍珠母活血、镇心。延胡索为活血、理气、止痛之良药,制成散剂应用,更有利于其有效成分的发挥,但用量不宜过大,一般3 g /次,每日2 - 3 次。以上配伍,标本同治,是为取效的根本原因。
2 阴阳双补,豁痰活血复脉
部分患者,除表现气阴两虚外,亦常有胸阳不足。胸为清阳之府,胸阳一有不振,则浊阴上干,作闷作痛,脉结代,《金匮要略》认为胸痹的病因为阳微阴弦,阳微即为心胸阳气不足,即功能之不足,阴弦是在阳虚基础上产生的有形物质的壅塞,包括血瘀、寒凝、气滞及痰浊等病理因素。治疗痰浊壅塞,有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以通阳散结、豁痰下气; 治疗寒滞血脉有薏苡附子散,以散寒止痛; 治疗瘀血阻滞胸中,有血府逐瘀汤,以养血活血行气。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阴阳两虚为病本,瘀血、痰浊、气滞为标实,治疗当标本兼顾。翁老滋阴养心常以生脉散、百合、北沙参、玉竹; 温阳常以炮附子、桂枝,通阳豁痰常以陈皮、法夏,活血行气常以丹参、红花、赤芍、姜黄。

验案: 杨某,男, 19 岁,学生。初诊时间: 2008 年12 月11日。患者5 a 前患心肌炎,当时心动过速,经治疗后好转。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胸闷,心电图示房室传导阻滞。现心慌、气短、胸闷,每因劳累而作,发作时脉搏30 -40 次/min,舌淡,苔白腻,脉沉缓。Holter 显示,24 h 心率99813 次,平均心率69. 8 次/min( 44 - 126 次) ,最大R - R 间期2. 0 s,室性期前收缩83 次,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中医诊断: 怔忡,阴阳两虚、瘀血痰浊阻滞; 西医诊断: 心肌炎;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治以阴阳并补,活血豁痰。处方

如下: 太子参12 g,麦冬12 g,百合15 g,莲子心10 g,苦参10 g,陈皮10 g,法半夏10 g,白术12 g,茯苓15 g,红花12 g,姜黄10 g,生黄芪12 g,桂枝12 g,炮附子( 先煎) 10 g,桔梗12 g。上药为汤剂,每日1 剂。红参30 g,五味子40 g,玉竹50 g,良姜30 g,延胡索100 g,赤芍80 g,三七粉30 g,郁金100 g,黄连80 g,上药研为细粉,每次3 g,每日3 次口服。

二诊: 2009 年2 月19 日。胸闷、气短好转,舌尖红,苔薄白。Holter 检查无明显变化。苔腻已除,上方去陈皮、法半夏、白术、茯苓等燥湿化痰健脾药,加黄精以增养阴之力。中药散剂调整如下: 白人参50 g,郁金100 g,延胡索100 g,五味子30 g,三七30 g,良姜30 g,荜菝25 g,上药研细末,每次3 g,每日3 次口服。三诊: 2009 年5 月14 日。患者诉仅上楼梯时偶感胸闷,余无不适。舌偏红,苔薄白腻。原方加陈皮10 g,法半夏10 g,白术12 g,茯苓15 g 以燥湿化痰健脾,因舌偏红,去桂枝、附子,以防热药太过而伤阴。口服散剂不变。

四诊: 2009 年8 月7 日。患者偶感上楼时胸闷,能从事轻体力活动,坚持正常学习。复查Holter 显示: 24 h 心率108 172次,平均75. 3 次/min( 51 - 118 次) ,最大R - R 间期1. 3 s,室性期前收缩7 次,Ⅰ型传导阻滞。上药继续服用。中医人www.tcmer.com

体会: 心阴阳气血不足、心脉失养,有形实邪阻滞从而出现心悸等症状,治疗当正邪兼顾。本例即以生脉、百合心滋阴; 桂枝、附子温阳; 姜黄、红花活血; 陈皮、法半夏、白术、茯苓健脾豁痰。散剂入药,服法简便,节省药材,患者依从性好,是翁老喜用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本例患者所服散剂益气温阳活血,补汤剂之不足,从而取得了较好效果。中医人www.tcmer.com

3 温阳活血复脉
 
因外感寒邪或内有阳气不足,则胸阳式微,寒气聚于清阳之府,血脉运行不利,瘀血凝滞,心脉失养,出现心悸动、脉结代。翁老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常有阳气不足,除心阳不足外,肾阳亦不足,当心肾阳气并补。同时阴阳互根,阳气不足不能一味温补,必用养阴药以使精化为气。治疗一般常用益气温阳、养血复脉之剂。常用方有补中益气汤,以益气升阳,可合用四逆汤或通脉四逆汤以养血温阳复脉,也可加用仙茅、淫羊藿、补骨脂等加强温阳药之作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翁老喜在散剂入药时用芳香温通药,而达到散阴寒、开心窍的目的。

验案: 陈某,女, 58 岁,初诊时间: 2009 年4 月23 日。患者阵发性眩晕半年,当地医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曾以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建议患者使用心脏起搏器,患者拒绝。目前患者仍有发作性眩晕,心慌,胸闷,神色紧张,面色晦暗,舌质黯,苔薄黄,脉迟。Holter 显示24 h 心率87392 次,最慢心率28 次/min,平均心率61 次/min,R - R 间期> 2. 0 s19 次。中医诊断: 眩晕,阳虚血瘀证; 西医诊断: 病窦综合征。治以温阳行气活血,兼养阴。处方: 炮附子( 先煎) 12 g,良姜10 g,玉竹10 g,麦冬12 g,苦参12 g,补骨脂12 g,葛根15 g,香附12 g,红花12 g,川芎12 g,细辛3 g,桂枝10 g,清半夏10 g。上药为汤剂,每日1 剂。肉桂20 g,郁金100 g,黄连60 g,赤芍80 g,枣仁30 g,五味子40 g,延胡索100 g,荜菝25 g,檀香20 g。上药研为细粉,每次3 g,每日3 次。

二诊: 2009 年7 月9 日。患者时有头晕、心慌,胸闷较前好转,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迟。时值夏季,原方加藿香12 g以清解暑热。散剂继续服用。三诊: 2009 年8 月7 日。患者自觉眩晕、心慌、胸闷明显好转,面色晦暗减轻,Holter 显示24 h 心率99 180 s,最慢心率为52 次/min,平均心率69 次/min,R - R 间期> 2. 0 s 3 次。效不更方,原方案继续。

体会: 阳为阴之基,阴为阳之偶。阴阳互生,本方重用附子、桂枝、良姜、细辛、葛根、补骨脂温通阳气,配合玉竹、麦冬养阴,并以香附、川芎、红花疏肝、行气、活血。该患者所服散剂是我院“宽胸丸”的化裁变通,原方荜菝900 ,良姜、延胡索、檀香各450 g,细心450 g,冰片30 g,共奏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芳香开窍之功,治疗阳虚寒凝气滞的胸痹心痛、心动过缓证。本患者以此方为基本方,取其温通散寒之意,并配以养心、清心之枣仁、五味子、郁金、黄连等而取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