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你的感觉像三月,千遍也不厌倦 | 一页手册·协和八

 协和八 2020-09-18

书接上文,一份holter报告是怎么产生的呢?

记录器记录完毕后会把心电数据传到计算机中,经过回放和分析,才得到最终的报告。共分三步:

1 分析

计算机首先对QRS波进行检出,并依据内部的模块设定识别不同类型QRS波,之后根据QRS波间期进行心律失常事件分析,后面还包括ST段分析,心率变异性(HRV)分析,起搏和ICD心电图分析,QT间期和T波电交替的检测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不断修正模块、调整参数、识别伪差,协和医院采取的就是这种人工干预的半自动分析。

2 回顾和编辑

包括各种统计结果(记录总时间,心搏总数,最大、最小心率、停搏事件和发生时间、室上性和室性事件统计)、心率趋势图、直方图、表格和某些特殊心电事件的心电图记录。

3 书写报告

书写报告的先后顺序为:心律类别;各种阻滞和停搏;早搏和逸搏(由高位向下排列);ST-T改变,其他补充(如异常缓慢的心率<40bpm,ST改变的形态,超过2s停搏,快速心律失常持续时间)。

DDDDeng!

华丽丽的holter报告诞生了!

这其实是一个很耗费精力且枯燥的工作,向心电图室的老师致敬!

🌸🌸🌸🌸🌸

了解了报告产出的过程,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holter报告的简单解读。但在正式开始前,首先要强调一点

任何辅助检查如果脱离临床都是毫无意义的

OK

现在我们开始读报告

Part A. 心律

常规心电图中窦性心动过缓(<60bpm)的定义显然不能用于AECG。正常人睡眠中的心率为40-60bpm。窦性停搏>2s多为异常。

而涉及到植入起搏器指征的几个重要的数字包括:

清醒状态心率<40bpm,窦性停搏≥3s,房颤长间歇≥5s,二度二型及其以上的房室阻滞。

(这里要特别注意,对于一个阵发性房颤的holter,一定要去看图,来鉴别长间歇是出现在房颤中还是在窦性心律中,植入指征是不一样的)

还是那句话,要结合临床。

如果缓慢型心律失常与患者的症状相关性越强,植入起搏器的证据等级越高。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无论房颤、房扑、室上速(AVRT,AVNRT,JT),室速等,一般都是病理性的,在核实心电图无误后,都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Part B. 早搏

早搏可以说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了。2/3健康成人可记录到房性早搏,1/3健康成人可记录到室性早搏。

房早<100次/24h或室早<1000次/24h通常没有病理意义,报告中会写“偶见”。如果早搏已经引起临床症状,就需要提高警惕,进一步检查超声心动图,明确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

房性早搏一般无症状,有症状的房早在排除药物、饮食(酒精、咖啡因)、应激、低氧的情况下可以治疗,治疗包括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射频消融。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单源和多源房速。

室性早搏的治疗指征为室早次数超过10000次/24h,伴有相关的症状或心功能异常。治疗同样包括药物(β受体阻滞剂,CCB,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射频消融。

另外一个比较特殊的早搏是交界性早搏,发生率远低于房早,研究也很少。只提一点,如果交接性早搏影响希氏束传导从而导致房室阻滞或束支阻滞,这个时候是需要处理的。

(上图)交界性早搏有以下特点:

1.P波在QRS波前后不远处(一般在R波前0.12s到R波后0.20s之间,类似经典的AVNRT);

2.其后出现完全代偿间期;

3.QRS波形态与正常QRS波稍有不同。

我又啰嗦了,一定要结合患者临床。

很多心肺疾病的症状都很类似,不能因为有早搏就把所有症状都归结于此,考虑到症状背后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Part C. 其他

对于心率变异性、QT间期离散度等,虽然有研究发现这些指标在老年人和心肌梗死患者中明显降低,但对于预测的价值有待于研究,目前尚无国际公认的正常值。

协和医院的holter分析仪器常规都是会分析这些数据的,但并非全部打印出来,如果你非常希望看到这些指标可以联系心电图室。


参考文献

  1. Epstein AE, DiMarco JP, Ellenbogen KA, et al. ACC/AHA/HRS2008 Guidelines for Deviced-based Therapy of Cardiac Rhythm Abnormalities: a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Writing Committee to Revise the ACC/AHA/NASPE 2002 GuidelineUpdate for Implantation of Cardiac Pacemakers and Antiarrhythmia Devices):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for Thoracic Surgery and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J Am Coll Cardiol.2008;51(21):e1-62.

  2. Pedersen CT, Kay GN, Kalman J et al.EHRA/HRS/APHRS expert consensus on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Europace. 2014;16(9):1257-83

  3. 郭继鸿,张萍. 动态心电图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 陈新. 黄宛临床心电图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常龙

审阅: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 程中伟 副教授

编辑:六月雪叶

..一页,帮你搞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