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那一抹风月情怀

 若飞若扬1963 2014-11-07

一直以来都想离开父母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旅行,铭刻下一个城市的文化和历史,却始终未能如愿。而这次去南京也不过是匆忙中的决定,却在到了南京后,心中再无一丝杂念,有的也不过是对这个城市最深的念想。

 

南京,一直都是文化之城,以前的我并不明白这些意思,可是到了南京后我才明白,原来南京,真的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南京,一直是包容而温和、坚强而刚毅的,它比南方更柔和,比北方更大气,一直以来用超脱的眼光看着这里的人文风光,看着南京百年的变迁。也许,在南京,才能感受到那种真正的秀丽吧。

 

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随着人群的攘动,仿佛可以听到千年前那一抹忧伤而沉重的叹息。夜晚的夫子庙,灯火通明的秦淮河,歌舞升平,画舫纵横,灵巧的儿女长袖善舞,幽幽的歌喉里诉说着无人理解的情怀。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成为亘古绝唱的秦淮八艳,也终是随着时光而逐渐变迁,已换了旧时的颜色,现在立于人们眼前的也不过是早已商业化了的河畔,风光早已不复往昔,现在的人们可还记得那战火焚烧的岁月?“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当战火的硝烟撕裂了繁花似锦的王朝,当外敌的入侵割裂了满载千年文化的汪洋,当那些烟红酒绿都已不复从前,当那些城墙建筑已经千疮百孔,秦淮河也只能默默的流着屈辱的泪水,在这片土地上传载千百年的时光。传承那说不出的愤懑与悲伤。当河边一片欢声笑语时,人们是否能想起那绝美的哀歌?
 
南京,也是悲伤着呢,纵然白天欢笑着,夜晚也会流下印着千百年屈辱的血泪。
 
再想南京,所有人都不会忘记那段最沉重的历史——南京大屠杀。而身为中国人,总是要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自己的南京之行做一个祭奠。于是,我们来到了纪念馆。
 
刚进纪念馆,我就被深深的震撼到了。那曲曲折折的回廊,骤然变暗的灯光,都在向我们述说着那些触目惊心的过往。而真正看到那一副副惨绝人寰的画卷时,我才明白,那些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重量当真是凄美到了极致。看着画卷上那一副副绝望到了麻木的面庞,我只觉得寒气涌来,死死忍住心中的悲愤,看着画卷上满地的尸体,唯有惨不忍睹可以形容。当时的旧中国当真应了那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强大的民族就没有抵御外人侵略的勇气。南京30万的生命,就在几个月内消弭无踪,是该怨日本人的残忍还是该怨中国的弱小,弱小到连自己的子民都无法保护周全。在纪念馆里,我没有拍一张照片,因为我觉得这些历史留存在心中旧时最好的祭奠,正如一句话,“历史可以被宽恕,但不可以被忘却”。旧时的仇恨不能继续,但是对于这段最是残酷的历史,我们作为中国人,是要印刻在灵魂里的决不能忘却的痕迹,可以让我们在每每想起来就会更加发愤图强,为了不让历史重演。
 
南京,是觉醒的雄狮,可以亮出它最锋利的爪牙,守护着那里的人杰地灵。
 
对于南京,我有太多太多的感触。不管是繁华的城镇、磅礴的宫殿、文人的叹息还是粉黛的金陵,最终都归于酣畅淋漓的华美,同时带着超越红尘的落寞与孤寂。南京无疑是美丽的,却也是哀伤的,本该是最靓丽的金陵,却承载着不属于它的千年的仇怨。金陵十二钗的佳话,秦淮儿女的故事,南京大屠杀时的愤恨……南京,不过低眉浅笑间就已经是一段传奇,也许在未来还能绽放出新的光芒、谱写新的传奇。但不管怎样,南京高大而骄傲的身影会永驻我们心中,成为我们不断守望的存在。
 
不过四天的时光,我已对南京有了不舍之情,那沉甸甸的感觉一直压在我的心头,挥散不去,我想,我会再来南京的,不仅仅是为了祭奠那不曾好好感受的文化,更是为了我心中美好的金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