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竹

 nadia1988 2014-11-08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熬膏、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熬膏涂。阴虚有热宜生用,热不甚者宜制用。

用药禁忌

痰湿气滞者禁服,脾虚便溏者慎服。

应用配伍

1.肺阴虚证。该品药性甘润,能养肺阴,微寒之品,并略能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的干咳少痰、咳血、声音嘶哑等症,常与沙参、麦冬、桑叶等品同用,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治阴虚火炎,咳血,咽干,失音,可与麦冬、地黄、贝母等品同用。

又因该品滋阴而不碍邪,与疏散风热之薄荷、淡豆豉等品同用,治阴虚之体感受风温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等症,可使发汗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留邪,如加减葳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2.胃阴虚证。该品又能养胃阴,清胃热,主治燥伤胃阴,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常与麦冬、沙参等品同用;治胃热津伤之消渴,可与石膏、知母、麦冬、天花粉等品同用,可共收清胃生津之效。

此外,该品还能养心阴,亦略能清心热,还可用于热伤心阴之烦热多汗、惊悸等证,宜与麦冬、酸枣仁等清热养阴安神之品配伍。[2]

药方选录

①治发热口干,小便涩:萎蕤五两。煮汁饮之。(《外台》)

②治秋燥伤胃阴:玉竹15克,麦冬15克,沙参10克,生甘草5克。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温病条辨》玉竹麦门冬汤)

③治阳明温病,下后汗出,当复其阴:沙参15克,麦门冬25克,冰糖5克,细生地25克,玉竹7.5克(炒香)。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温病条辨》益胃汤

④治阴虚体感冒风温,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生萎蕤10`15k2,生葱白二至三枚,桔梗5~7.5k2,东白禳2.5~5克,淡豆豉15`20克,苏薄荷5~7.5克,炙草2.5克,红枣两枚。煎服。(《通俗伤寒论》加减萎蕤汤)

⑤治卒小便淋涩痛:芭蕉根200克(切),萎蕤50克(锉)。上药,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三分,去滓,入滑石末15克,搅令匀。食前分为三服,服之。(《圣惠方》)

⑥治男妇虚症,肢体酸软,自汗,盗汗:葳参25克,丹参12.5克。不用引,水煎服。(《滇南本草》)

⑦治赤眼涩痛:萎蕤、赤芍药、当归、黄连等分。煎汤熏洗。(《卫生家宝方》)

⑧治眼见黑花,赤痛昏暗:萎蕤(焙)200克。为粗末,每服5克,水一盏,入薄荷二叶,生姜一片,蜜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服。(《圣济总录》甘露汤)

⑨治虚咳:玉竹25~50克。与猪肉同煮服。(《湖南药物志》)

⑩玉竹30克,芭蕉120克,水煎取汁,冲入滑石粉10克,分作三次于饭前服,可治小便不畅,小便疼痛。

⑾玉竹、党参、丹参各15克,川芎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治心悸,口干,气短,胸痛或心绞痛。

⑿玉竹、北沙参各15克,麦冬、北五味子各10克,川贝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可治久咳,痰少,咽干,乏力等症。

⒀玉竹、北沙参、石斛、麦冬各15克,乌梅五枚,水煎取汁,加冰糖适量代茶饮用,可治热病伤阴,或夏天出汗多引起的口干思饮,大便干燥。

⒁玉竹20~50克,猪瘦肉250克,同煮汤服食,可治久咳痰少,气虚乏力等症。

⒂玉竹、首乌、黄精、桑椹子各10克,水煎服,可治贫血萎黄,气阴两伤,病后体弱等症。[3]

⒃冠心病:玉竹12克。水煎,代茶饮。适用于心血管疾患,尤其是冠心病。

⒄心律失常:玉竹30克,红参5克,炙甘草20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老年心动过缓,期前收缩者。

⒅中风半身不遂:玉竹60克,熟地10克,当归10克,天花粉10克,丹参15克,地龙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属气阴两虚者多获良效。单用王竹30~60克,最大用到90克,水煎,常服。对中风病的预防和治疗均有良好的作用。

慢性支气管炎:玉竹10克,川贝母10克,知母、批把叶各9克。水煎服,每日l剂。对表现为干咳无疾者有良效。

药理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