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璐:郑板桥与范县

 束薪叟 2014-11-09
   郑 板 桥 与 范 县

——写在大型历史剧《清吏郑板桥》即将上演之际


贾 璐



         范县自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设县迄今,其间任县令者可以数百计,但是,从没有哪一位县令能象郑板桥那样在范县影响极深且远,甚至直到二百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有关郑板桥的传说仍在范县民众中间流传。郑板桥这个名字在范县几乎达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他与范县、与范县百姓建立了几近鱼水的和谐关系。他在离开范县数年之后,仍魂牵梦绕般的在《赠范县旧胥》中写道:“范县民情有古风,一团和蔼又包容;老夫去后相思切,但望人安于岁丰。”并说:“罢官后,当移家与范,约为兄弟婚姻。”可见与范县百姓感情之深。

      郑板桥名變,字克柔,版桥为其号(早年曾用过“理庵”为号),有时在书画中自署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橄榄轩人,板桥老道人等。他是江苏省兴化县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十月二十五日。郑板桥出生时,其道家已经衰落,再加三岁上其母汪夫人即逝去,先后被其乳母费氏、继母郝氏以及姑母所抚育,因而,她的幼年生活是极其不幸的。所以,郑板桥一生对孤儿都极为同情和爱护。如他作于范县的《孤儿行》、《后孤儿行》、《姑恶》等诗,把孤儿、幼女的悲惨生活写的逼真、形象,读之令人凄然泪下,这是与他的亲身经历分不开的。他还在《范县署中寄舍弟墨》中特别嘱咐:“无父无母孤儿,村中人最能欺负,宜访求而慰问之”。

      郑板桥之父郑立本,号立庵,是一位私塾先生。《板桥自叙》云:“父立庵先生,以文章品行为士先,教授生徒数百倍,皆成就。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后来,郑板桥又就读于真州(今江苏仪征)之毛家桥。长大之后,他又随邑人陆震学作词。无论是作文还是做人,陆震对郑板桥的影响都很大。郑板桥对这位恩师也极为崇敬,很多年之后仍对其怀念不已。关于郑板桥的读书情况,《清史列传·郑變传》说他“少颖悟,读书饶别解”。他自己也说自己:“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尾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板桥自叙》)

      和一般读书人一样,郑板桥也把谋求功名作为读书的最主要的动力和目的,即所谓“立功天地,字养生民”(《潍县署中与舍弟第无书》)是也。但是,郑板桥纵然胸藏万卷、韬略满腹,在文禁极严、以八股文取士的清代,他直到乾隆元年(1736年)四十四岁上,才得以第二甲第八十八名的资格考中进士。他在《板桥自序》中说:“板桥康熙秀才,雍正壬子举人,乾隆丙辰进士。”又经过六年的折腾,他才得以借乾隆皇帝的叔父慎郡王允禧之力,于乾隆7年(1742年)春,出人范县令。此时,他已是年逾半百、华发上头的老人了。

       关于郑板桥在范县的情况,史籍中鲜有记载,清人的一些笔记、小说虽有述及,然终为只鳞片羽,难窥全豹。更有一些文人出于猎奇的动机,或夸大其辞,故作耸人之语,给郑板桥编织一些离奇的故事;或张冠李戴,把其他一些人的风流韵事安到郑板桥头上。所幸的是,郑柏桥毕竟是一个文人,而且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文人,他在范县的五年内,写下了数量相当可观的诗、词、书信等。这就成了我们研究郑板桥在范县的思想、活动的极为宝贵的资料。

        郑板桥到范县上任之初,是满怀喜悦之情的——经过几十年孜孜不倦的努力,自己“达则兼善天下”的宏伟愿望就要实现了,从此就可宏图大展了,他能不由衷的欢欣吗?如他作于范县任上的《止足》、《有年》等诗,就是这种心情的真实流露。客观地说,郑板桥做官的目的不是为了残民自肥、聚敛财富,二是立志做一个”心存君国“的好官,以伸自己上报朝廷,下安黎庶的鸿鹄之志。他在未来范县之前,就在《将之范县拜辞紫琼崖主人》诗中说道:“莫以梨园留赋客,须教《七月》课豳民”。表示要象周朝的祖先公刘治理豳地那样,把范县治理成一个升平兴旺的“乐土”。再则,郑板桥饱读经史,淹通古今,深知为官作宦之不易。他告诫自己“兢兢奉若穹苍意,莫待雷霆始认真”(《君臣》)。
在范县任上,郑板桥主张政简刑轻、鸣琴而治、不事扰民的为官之道。他也确实身体力行,这样做了。清代郑方坤著《本朝名家诗钞小传·板桥诗钞小传》说他:“既得官,慈惠简易,与民休息,人亦习而安之。”他经常青衣芒鞋,深入民间访疾问贫。在他的诗中曾经这样写道:“喝道排衙懒不禁,芒鞋问俗入林深。”(《喝道》);“几回大府来相问,陇上闲眠看耦耕。”(《范县呈姚太守》);“春雨长堤行麦陇,秋风古庙问瓜田。村农留醉归来晚,灯火千家望不眠。”(《自咏》)这些诗句,正式这种情景与情趣的真实写照。

       郑板桥在范县任上,也确实有过恬淡自适的生活,这在他的诗文中多有流露。
“范县风俗淳厚,四民各安其业,不喜干涉闲事,因此讼案稀少,衙署多暇,闲来惟有饮酒看花。”(《范县署中寄郝表弟》)

        “拈来旧稿花前改,种得新蔬雨后肥。小院乌童调骏马,画楼纤手叠朝衣。”(《有年》)

       “讼庭花落,扫积成堆。时时作画,乱石秋苔;时时作字,古与媚偕;时时作诗,写乐鸣哀。闺中少妇,好乐无猜;花下青童,慧黠适怀。图书在屋,芳草盈阶。昼食一肉,夜饮数杯。”(《止足》)

       这确实反映了郑板桥这一时期闲淡高雅而又富有情趣的知县生活。但是,我们也不能不从中看到,郑板桥上任之初,就始终被一种消极退避的情绪所困扰,而且,随着时日的推移,这种困扰愈益沉重。请看如下诗文:

      “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满江红·思家》)

      “官舍冷无烟,江南薄有田,买青山不用青钱。茅屋属间犹好在,秋水外,夕阳边。”(《唐多令·思归》)
“门径薛萝荒不剪,绿林板桥断,空流水,总不作,抽身计……不但古贤吾不逮,看眼前何限贤劳辈,空自费,官仓米。“(《贺新郎·食瓜》)

     “青春在眼童心热,白发盈肩壮志灰。惟有莼鲈堪漫吃,下官亦为啖鱼回。”(《怀李三鱓》)
“若不速去,祸患丛生……速装我砚,速携我稿;卖画扬州,与李同老。”(《署中示舍弟墨》)

      他甚至在《范县署中示舍弟墨》第二、第三书中,谈到如何在老家置房产田地,作为自己的退身避世之所。郑板桥之所以经常流露出消极退避的情绪,大概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这是封建社会所赋予正直的文人士大夫的通病,也是他们自视为“清高”的一种表现,屈原、陶潜、严光等无不如此。一方面,他们居官后更加清楚地看到政治风云的变幻无常,和人与人之间相互倾轧吞蚀的残酷现实,不免会产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恐惧;另一方面,他们步入官场后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社会的黑暗和民众的疾苦,认识到“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报负并非那么容易实现。“达”了之后既然不能“兼善天下”,那么,“穷则独善其身”,剩下的就只有归老林泉,做远避尘世的逸民了。更何况郑板桥生活的康、雍、乾三朝,派系斗争更为激烈,对汉族官吏的防范也更为严酷。所以,郑板桥萌生“抽身计”的念头就不足为怪了。

       其次,郑板桥的做人之道与做官之规发生了冲突与错位。郑板桥居官之前曾长期卖画于经济发达,思想活跃的扬州,侧身于市民之中,养成了傲睨狂放、落拓不羁的性格,“坐是得狂名”(《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二百三十三《郑變小传》)。郑板桥之所以被列入“扬州八怪”,除了他的诗、书、画艺术不守绳墨、独树一帜,被正统文人视为“怪”之外,还因为他的生活也常有“逾规”之处,这在他的一生中,是俯拾皆是的。而作为一县之长官,却要求他端庄整肃、举止有体。显然,郑板桥与此是格格不入的。他在《范县答五方上人》中说道:“變宰此士,两更寒暑,疏放久惯,性情难改。因此屡招物议,曰酒狂,曰落拓,曰好骂人……”

        郑板桥还因此受过参劾。郑方坤著《本朝名家诗钞小传·板桥诗钞小传》也说他:“……嵚崎历落,于州县一席,实不相宜。世方以武健严酷为能,而板桥以一书生,欲清静无为,坐臻上理,闻者实应且憎,不则怒骂谴诃及矣。”

       郑板桥也每为之所苦恼。他在《范县署中寄郝表弟》中曾专门倾诉了饮酒不得尽兴、言语不得高声的苦恼。并说:“我今直视靴帽如桎梏,奈何,奈何!”因此,他十分怀念居官前在扬州那种虽贫困、但却很自由自在的卖画生涯。“日卖百钱,以代耕嫁;实救困贫,托名风雅。免谒当徒,乞求官舍;座有清风,门无车马。”(《署中示舍弟墨》)

       再次,郑板桥出仕以来官职未进一阶,也是他产生消极情绪的一个因素。毋庸讳言,郑板桥虽无发财之想,却有升官之念,不过,有些人盼做大官是为了发更大的财,而有的人盼做大官则是为了更有利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郑板桥当然属于后一种情况。但是,纵使郑板桥恪尽职守、旰衣宵食地为百姓、为朝廷而操劳,到头来仍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县官。他在作于潍县任上的《自咏》中写道:“潍县三年范五年,山东老吏我居先。一阶未进真藏拙,只字无求幸免嫌。”在这看似自嘲、实为牢骚的字里行间,含有几多愤懑,几多辛酸,几多不平!既然自己的一腔忠贞、几多辛劳不被“当途”所赏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何必再为此区区五斗米而做“折腰人”呢?

       要言之,在范县任上,郑板桥由盼做官,而且盼做大官,发展到为官方知做官难,甚至滋生了厌弃官场的思想情绪,当是可信的。

       现在,我们该来谈谈郑板桥在范县作的诗文了,实际上,郑板桥并非以名官显宦的资格高标青史,他是作为一个文化人而名闻中外的。郑板桥在范县虽说公务在身,勤民听政,但仍然是“时时作画……时时作字……时时作诗”(《止足》),是相当勤奋的。

      关于为文之道,郑板桥主张把是否反映民间疾苦作为评判诗文优劣的主要标准。他认为:“叹老嗟卑,是一身一家之事;忧国忧民,是天地万物之事。”(板桥自序)。他既提倡向优秀文化遗产学习,又坚决反对泥古不化、依样画葫芦。他主张“学者出自眼孔、自竖脊骨读书可耳”(《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三书》)。所以,在创作实践上,郑板桥的诗、文、书、画都独到见解,都能自竖旗帜。我们读郑板桥的诗、词或其他作品,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强烈、丰富、真挚的“民胞物与”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深刻地体现在对劳苦大众的关切与同情上面。

      如他把农民的地位提得极高,他在《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中说道:“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天顾重之,而人反不重乎?”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这简直就是“异端邪说”。他还一再告诫堂弟郑墨,对贫苦农民“要体貌他,要怜悯他;有所借贷,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在他的文集里,同情劳苦大众,为劳苦人民鼓与呼,可说是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本质的部分。如作为范县任上的《孤儿行》、《后孤儿行》、《姑恶》、《渔家》及作于潍县任上的《悍吏》、《私刑恶》、《逃荒行》、《还家行》等诗词,都是“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痕多”的视民如伤、感人至深的作品。

       再如,郑板桥对所谓“强盗”的态度也是迥异于他人的。他虽然不赞成强盗们打家劫舍的行为,但并不敌视他们,而是采取同情、规劝的态度。他在《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中说:“盗贼亦穷民耳,开门延入,商量分惠,有甚么便拿甚么去;若一无所有,便王献之青毡,亦可写去质百钱救急也。”

      他在《后孤儿行》中,详细的描述了孤儿被心黑手毒、谋财害婿的丈夫翁一步步逼为“强盗”的过程。甚至把强盗写的比丈夫翁和为民父母的县太爷还富有恻隐之心。所以,郑板桥居官之后,“治盗主捕而不主杀,问供亦不尚严刑”(《范县署中寄舍弟墨》)。

     在郑板桥的诗文中,咏史怀古之作为数亦不少。郑板桥生活的时代,正当清朝统治者对反清思想想施行残酷镇压的高潮,文字狱迭兴。特别是乾隆年间,兴文字狱几乎提到封建国家政策的高度,而且,构织文字狱的手段也无所不用其极,吹毛求疵,深文周纳、 刻意附会都曾是构织文字狱的主要手段。虽然如此,郑挢仍在作品中抨击了统治者的罪恶和残暴,只不过是更为隐晦、更为巧妙罢了。如他在作品中高度评价和推崇岳飞、文天祥、郑所南等。即是惜以发泄对统治者的不满。又如他避开官刑恶而说私刑恶,避开暴君而说焊吏,好像是在为最高统治者开脱,实则,他的批判锋芒是直指最高统治者和封建制度的。

      清人张维屏曾说:“ 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郑板桥的”三绝三真“中,最值得肯定的应该是一个“真”字。唯有真,才善,才美,才可爱。对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才肯细心体察,创造出来的作品才会有真意,才肯细心体察,无粉饰,少做作,无卖弄。即使在居官之后,郑扳桥也仍不伪饰自己,而把一个“赤裸裸”的我拱盘托出,不藏不掖。在这一点上,他颇有点像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比如,他直言不讳地说自己嗜酒如命,好吃狗肉,好骂人,等等。这无疑现他的直率,他的放荡不羁、藐视封建礼教的独特性格。
由于郑板桥长期生活于下层人民群众中间,在前代诗人中,他又最推崇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因此,形成了自己现实生义的文风。郑板桥的一些叙事诗写的朴实,自然,真切,几乎可以当作史诗来读。他作于范县任上的叙事诗《范县诗》、《二生诗》、《登范县城东楼》、《破屋》、《渔家》 等诗, 分別对范县的历史、 地理、人物、凤俗、物产等,作了了详尽的咏述。这对我们研究范县的历史,是极有助益的。

       乾隆十一年(1746年,郑扳挢依依惜别地离开范县,转任潍县令。在潍县的七年里,他仍然以疗拯民瘼为已任,努力为百姓办好事。乾隆十七年(1752年),潍县遇上了空前的荒年,人相食,道殣相望。郑板桥极力请求为饥民开仓放赈,为此得罪了上司和地方豪绅,遂愤而“扯破状元袍,脱却乌纱帽”,辞官而去。郑板桥“去官日,百姓痛哭遮留,家家画像以祀”(《清代学者像传》)。

       郑板桥罢官之后,又到扬州操起了写诗卖画的旧生涯。这时期是他诗画创作的旺盛期和成熟期。他与汪士祯、 黄稹、高翔、金农、李蝉、李方膺、罗骋诸书画名家聚集于“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的杨州, 徜徉山水、切磋技艺, 形成了著名的扬州画派" 后人称之为“扬州八怪” 而“扬州八怪”中, “突的应推郑极桥”( 傅抱石语)。他的友人曾送他一幅对联曰“三绝诗书画; 官归去来。”(见梁章钜《 楹联丛话》卷十二《杂缀》)对他的诗、书、画艺术作了极高的评价。乾隆三十年(1765年)十二月十二,七十三岁旳郑板桥在兴化县老家默默地离开了人世,葬于兴华县械东之管阮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