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报

 xxjjsdt 2014-11-10

  35岁的吴先生因反复多关节肿痛8年,急性尿少、无尿3天入院。8年前,患者饮酒后出现右侧第一跖趾关节肿痛,不能行走,数天后自行缓解。随后每年关节疼痛发作1~2次,多在饮酒后发生,疼痛逐渐累及双踝、双腕、掌指等关节,疼痛发作时均有发热、关节红肿等症状,服用吲哚美辛数日后可缓解。近1年来关节疼痛加重,手足及耳后出现皮下结节,破溃后有白色糊状物溢出,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痛风,予多种止痛剂治疗,但一直未行血尿酸检查。入院检查:面部浮肿,尿蛋白++,尿素氮(BUN)65 mmol/L,血清肌酐(SCr)889 μmol/L,尿酸 760 μmol/L,诊断为痛风肾功能衰竭。

  最近的研究证实,尿酸与肾脏疾病关系密切,除尿酸结晶沉积导致肾小动脉和慢性间质炎症使肾损害加重外,尿酸可直接使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发生微血管病变,导致慢性肾脏疾病。长期高尿酸患者的肾脏病理检查几乎均有损害。大约1/3的痛风患者在病程中有肾脏病的临床症状。

  痛风性肾病呈慢性渐进性发展,在早期可以没有任何临床表现,即使到了肾功能衰竭的中期,氮质血症期症状也不典型,只是表现为腰部酸痛、疲劳乏力、夜尿增多、蛋白质或血尿,有些也会出现水肿、高血压等,而这些肾病发出的信号经常不易被察觉。晚期肌酐清除率下降,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升高,最后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致死。此种情况占痛风死亡原因的20%~30%。极少数痛风患者在痛风急性发作时血尿酸明显升高,可在短期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

  血尿酸是肾脏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痛风性肾病的防治最关键的一点是控制高尿酸血症,将血尿酸浓度降下来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方可预防肾损害,减少肾病发生率和延缓肾病发展。医生出诊时要提醒痛风患者,在饮食上必须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多饮水,碱化尿液。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氨基糖甙类药物等。在使用利尿剂时应避免影响尿酸排泄的噻嗪类、襻利尿剂。降压药可以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氯沙坦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