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痰奇穴+神奇之藥話竹瀝

 zeek88 2014-11-14
化痰奇穴

痰多不要怕,此處有真法痰多不要怕,此處有真法 藥物:甘草 穴位:右側豐隆穴 方法:先用手按揉或用小保健錘敲擊右側豐隆穴5分鐘,然後把從藥店買回的甘草錘扁、錘爛,外敷在此穴上,用醫用紗布和醫用膠布固定。每次貼12個小時,取下休息12個小時再貼。

百病皆因痰作祟,祛痰就找豐隆穴 痰本來是人體疾病的產物,它的產生和增多又會引發人更多的疾病,所以,祛痰,從古至今都是讓醫家和病人頭疼的事情,需要仔細挖掘出病根才行。

我在臨床上經常使用的祛痰方法是按揉或用小保健錘敲擊右側豐隆穴,然後把甘草搗爛,外敷在此穴上。

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絡穴,位於小腿前外側,自古便是各派醫家祛痰的大寶穴。

甘草生長在沙土裡,味甜,色黃,從《易經》的角度來解釋,恰好就是補脾益氣、祛痰止咳的上上之選。

痰 是人體水液代謝出現故障的產物,它的產生主要與肺、脾、腎三髒關係密切,而其中又與脾關係最密切,所以中醫有脾為生痰之源”“脾不留濕不生痰之說。而 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絡穴,別走于足太陰脾經,可以同時治療脾胃二經上的疾患,所以,按摩這個穴位就能健脾和胃,使濕痰自化。

古人說,痰多宜向豐隆尋”“豐隆、肺俞,痰嗽稱奇。是的,豐隆歷來就被醫家奉為祛痰至寶,我們怎可因穴小而不為呢,所以,但凡與痰有關的病症都應該通過豐隆穴來治療。

多吃芝麻少吃肉 痰多的朋友,平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古話說:魚生火,肉生痰。肉吃多了,尤其是豬肉吃多了,是很容易生痰的,所以痰多的朋友應減少自己的食肉量,多吃些清淡的食品才行。

日常飲食之中,芝麻消痰的效果比較好。您可以把芝麻炒熟了,磨成粉,每天吃點兒。當然,如果能買到純正的芝麻油,那就更好了。把芝麻油當做日常飲食中的食用油,要不了多長時間就能痰消病滅。

體內多痰,也會失眠 幾年前,我治療過一例頑固的失眠,當時,我仔細查看了病人的症狀,發現她的病因主要是體內有痰濕淤結。於是,我採用甘草敷右豐隆穴的外治方法,並囑她回家後自己也照此法調治。

體內有痰引起的失眠除了可以用上面的外敷方法以外,還可以用溫病名方——溫膽湯來治療。

由痰導致的失眠,通常患者臉上或身上的皮膚會明顯泛黃,所以,如果您失眠並伴有皮膚泛黃的症狀,最好試試由溫膽湯製成的中成藥溫膽片。

中醫上將痰分成三類:氣鬱之痰、脾虛之痰和血痰。氣郁之痰是大家平時理解的脂肪瘤,主要由於憋氣胸悶而成。我們咳嗽出的痰有時不是來自肺部,而是脾虛生痰,如此則應健脾祛濕。血痰是高血脂形成的,由於血脂堆積而生成的痰。這三種痰可以互轉,事先確定病因,以免張冠李戴。
有兩個穴位經自我按摩對化痰有顯著效果。

足陽明胃經之豐隆穴。

豐 隆穴對現代人最有作用,它可以去除高血脂,所以體內痰濕很重的人一定要揉這個穴位。有人嗓子啞了,自述好像是有東西糊在裡邊,吐也吐不出來,這就可能是有 痰結,結在喉嚨這塊了,就給它點按豐隆穴一分鐘,馬上他就覺得這塊開了,這東西什麼都沒有了,不知道痰化到哪裡去了。所以它既可以化有形之痰,也可以化無 形之痰,覺得這兒有東西但吐也吐不出來,咽也咽不下去,像梅核氣一樣,它也能散掉。如果有人覺得就是有痰吐不出來,揉了豐隆穴以後很容易就可以把痰吐出 去,這個豐隆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化痰穴。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 寸,大約是你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在附近壓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顯的地方,就是豐隆穴,每天按壓3分鐘左右。

手太陽小腸經之支正穴。

腕 橫紋上五寸,這裡(是)支正穴。這個位置在側面——小腸經都在側面——這個穴位叫支正,是旁支的支,是正統的正,這個五臟當中誰為正?都把心 髒作為君主之官,它作為正。支正主是小腸經通到心臟的穴位,所以它叫支正。另外一方面,心臟和小腸是相表裡的,(它倆是可以相互通的),所以這個小腸經與 心臟之間的一個絡穴。絡穴是聯絡的意思,它是一個絡穴。

支正穴有一個特殊的功效,它可以治療人體的贅生物。長了一個瘊子,有了扁平疣,這是什麼原因?為什麼會產生這些贅生物?

這些贅生物在中醫裡邊講就叫痰結,就是濕氣結在一起結成這些東西了,叫痰濕所結。另外一方面有氣鬱之症,就是生了一些氣,體內的痰濕凝結成這些贅生物。還有脂肪瘤也是這些東西,都是人體的痰結。

通 過按摩支正穴,可以化解這些贅生物。為什麼會有這個效果呢?因為支正穴呢可以從心臟那裡吸取一些血液和能量,然後衝擊小腸經,人體的消化功能不好,痰濕就 會消化不出去,如果小腸的功能增強了,痰濕能夠被及時的化解掉,就不會產生這些贅生物,所以按摩支正穴它就可以化解體內痰濕的贅生物。

脾為生痰之源 肺為貯痰之器 腎為生痰之本

 

說 到,不是學中醫的人往往會想到從口中吐出的。實際上,中醫學中的範圍非常廣泛,包括有形之痰無形之痰。有形之痰指咳吐而出的 痰液。此外,有些疾病如頭目眩暈、噁心嘔吐、心悸氣短、神昏或癲狂等也可能由痰引起。這種看不見的痰,就是無形之痰。

 

图片图片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痰的產生主要與肺、脾兩髒有關。肺主呼吸,調節氣的出入和升降。當邪氣侵襲肺時,容易導致肺內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運 化,即消化和運送營養物質至各臟器。如果濕邪侵犯人體,或思慮過度、勞倦及飲食不節,都能傷脾而使其失去運化功能,造成水濕內停凝結成痰。對於有形之 痰大家可以自己分辨的主要有寒痰、熱痰、濕痰及燥痰等。

  寒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歡喝熱的,舌苔薄白。這種情況多由感受寒邪引起。患者可以多用些陳皮、桔梗等化痰的藥物泡水,同時治療風寒感冒。

  熱痰:痰黃黏稠,由熱邪侵肺或先受風寒發高熱數天后,轉化而來,病人怕熱喜歡喝涼的,舌紅苔黃。此時就要清熱化痰了。飲食要清淡,不要吃些容易上火的煎炒食物,可以喝一些鮮竹瀝水或者梨汁。

  濕痰:痰為白色稀水樣,病人有身體沉重、容易累或大便稀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膩。這是由於濕邪侵入人體(如居潮濕環境),使肺、脾功能失調,或者飲食過於油膩,缺乏運動等導致脾的運化功能失調。這時要多吃些健脾的薏米、山藥等食物。同時加強鍛煉,控制體重。

  燥痰:痰黏稠不易咳出,病人感覺口鼻咽燥,舌苔薄黃。這時要多喝水,可適當用沙參、麥冬等養陰的藥物代茶飲,同時保持呼吸道濕潤,室內可用加濕器。

图片

 

因痰從肺出,所以人們多認為肺生痰。但中醫認為,咳痰,非肺之象,而是水行不利之象。那麼咳嗽即為風不調之象,咳痰即為水不調之象。均非肺之獨病,而是與其他臟腑均密切相關的。

水 代謝,中醫認為由肺、脾、腎三髒所主。水穀入胃後,對人體有生理作用的津液浮游湧溢,輸注於脾,通過脾的運化作用,布散津液到全身。其中一部分津液上輸於 肺,通過肺氣的肅降作用,使三焦水道通調,水液得以下輸至膀胱;同時又通過肺氣的宣發作用,以三焦為通道將津液布散於周身。下輸至膀胱中的水液,再在腎的 氣化作用下,一部分(濁中之清的部分)上注於肺,潤養肺金,一部分(濁中之濁的部分)化為尿液,排出體外。

在 臨床上,脾臟最怕受困,一是氣困(生氣不布),二是濕困。脾臟相當於全身氣機的中央樞紐,負責著水穀的轉輸。如果思慮耗神,元氣受傷,生氣不布,困厄脾 陽,或久居濕地,淋雨涉水,外濕內侵,困厄脾陽,則津液轉輸不利,化成痰濕,上輸於肺;同時,脾亦受痰濕之困,愈加重氣困,兩因相纏,脾越虛,痰越多。故 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之說。如氣困重於濕困,應首選補中益氣湯,健旺脾氣(人參、白術、炙甘草),升補元氣(黃芪、當歸、升麻、柴胡),燥化濕邪 (陳皮)。如濕困重於氣困,應首選二陳湯,燥濕化痰(陳半夏、陳皮),理氣和中(茯苓,甘草,烏梅,生薑)。

湯頭歌訣:

補中益氣芪術陳,升柴參草當歸身,勞倦內傷功獨擅,氣虛下陷亦堪珍。

二陳湯用半夏陳,苓草梅姜一並存,燥濕化痰兼理氣,濕痰陰滯此方珍。

 

图片

 

腎為生痰之本之說,又如何理解呢?因為脾陽根于腎陽,腎陽充足是脾陽健旺的根本。而脾陽健旺是正氣記憶體的根本,正氣記憶體則是邪不可幹的保證。所以,在臨床上,健旺脾陽的同時,常要考慮是否存在腎陽不足之象,而適當配入溫補腎陽之品,如附子、肉桂、細辛、淫羊藿、吳茱萸等。

那麼,如何來辨脾生之痰呢?此痰色白稠厚易出,仿佛有從咽喉滑入口中之感,不需用力咳出,故古人常稱此為濕痰嗽,不稱為咳痰。如《萬病回春》卷四言:濕痰嗽者,有痰,痰出嗽止是也。

名詞釋意:

有聲無痰為,有痰無聲為,有痰有聲為咳嗽

濕痰嗽,病證名。痰嗽之一。指痰濕壅肺所致之咳嗽,具有痰出嗽止之證候特色。


導致生痰的臟腑很多例如,脾、肺、腎,都可以,水穀精微在肺中進行疏布要有氣的鼓動,否則就容易形成痰存在肺中。也就是肺為貯痰之器什麼意思。這種氣包括脾氣、肺氣、腎氣。脾氣運化水穀精微更加直接,影響明顯,並且常見。所以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一說。
打通肺經和大腸經   
氣順人通暢——打通肺經和大腸經對身體有什麼好處肺經和大腸經形如一對古代夫妻,同住大腸家屋內。男為肺主外,女為大腸主內。男人在外面幹活斂錢,女人在家主持家務。肺吸收新鮮空氣送回家,大腸得氣後,才能正常運轉,清除糟粕,把家打理乾淨。
肺經循行路線從大腸出發,先到達肩膀頭,順手臂而下到手指端,把錢袋交大腸,使大腸花錢有氣有量,及時清理垃圾,搞好家務。
把邪氣出去,肺臟才能平平安安——打通肺經的具體辦法:
1.揉中府、肺俞,止咳又潤肺
肺經從體內行至肩膀頭出,起於中府和雲門兩穴。若點揉二穴很疼,必有邪客,可用一個大真空罐在此拔罐。一罐兩穴,便可引出入侵之外邪。
罐斑通紅,為熱;罐斑黑紫,為寒;皮膚出泡,為濕。
如果咳嗽初期,馬上刺激點揉中府、肺俞(或者拔個真空罐5分鐘),立馬止咳。我用此方法治療俺老公一熱傷風感冒就咳嗽的毛病,屢試不爽。
2.
常搓手腕,清涕自消
肺喜溫,怕寒涼。而手腕處皮薄,如果這裡長期沾涼受凍,老來必定肺氣傷損(對心也不好)。尤其是中醫寸口把脈處,為要害之口。
當您身體突然感到寒涼時,清涕流下,此時看看自己的手脖子(還有後脖子)是不是在外晾著呢?這時,您可以馬上搓手腕寸口至發熱,就會感覺後脖子發熱,清涕即止,便可避免一次感冒啦!
3.
著急上火引起的咳嗽咋辦——少商穴幫您忙
中醫說,四肢體遠端,刺絡處理,可泄熱去火。肺經手指尖上的少商穴,特別適合放血,可泄肺熱。
一次,我有點著急上火,再加上咳嗽,當時手無寸鐵,就用右手大拇指的指甲,在左手的少商穴上狠勁點下,鑽心的疼啊!我咬牙堅持1分鐘,等痛勁過了,又對著少商(垂直剛才的橫線,十字交叉)點了一次。最後疼得手都麻木了,但是身體感覺好多了,晚飯喝碗粥入睡,次日相安無事。
健康小提示:
1.
肺反應在臉上的部位為雙眉之間。這塊區域要是發紅、發青、有斑、長痘,禍首均為肺內藏邪。如鼓痘、發紅(伴燥咳),提示肺經有熱?發暗、發青,提示肺經受寒。
2.
肺還主聲(但根在腎)。聲音低微,為肺氣虛;聲音嘶啞失音,為風寒束肺。
腸道一通,渾身輕鬆——打通大腸經的具體辦法:
1.
上臂偏粗、下牙齦腫痛的人,大腸經可能有堵
在食指尖上的商陽穴處刺絡放血,可泄大腸內熱,效果極其明顯。我親身體驗過多次,覺得比吃藥瀉火更為安全(減少藥物傷害)。
沿食指向上,就是合穀穴了。中醫說,頭面合穀收。意思是說,合穀能祛除頭面部之疾患(但不是唯一的)。大腸經還穿越下牙齦,若下牙齦腫痛,或嘴角邊愛起痘痘的,皆可考慮為大腸內熱有餘,應敲打或按揉大腸經。
若上臂偏粗,尤其臂、手五裡一帶很痛的,說明此段瘀堵,需逐個揉開或拔罐。
有時手五裡還可替代足三裡用。一次,同學小燕上針灸課,突然胃部疼痛難忍,不能低頭彎腰下揉足三裡,她就按胳膊的手五裡,很疼,但揉了兩分鐘後,胃部疼痛逐漸緩解。
2.
每天搖肩膀,大便潤而滑
大腸經在肩膀後穿過,若大便乾燥,幾日不下,屬於大腸經裡有熱火。這時要常揉此處的肩、臂兩穴,力度要重(肩膀肉厚),可借用周圍的物件去頂著搖動肩膀,對泄火有益處。一般在肩膀線上能找到痛點,一次揉23分鐘,或用真空罐請出邪氣更好。
3.
管好脖子段的大腸經,嗓子不疼不癢
這裡有兩個穴位,扶突和天鼎,都在脖子外側。嗓子疼者可試著慢慢揉幾分鐘,把這兩穴的瘀堵處化開,嗓子疼便可緩解。
老 百姓常說的上火,每個人的表現不一:有人走嗓子,有人走眼睛,有人走氣管,有人走鼻子。其實,這都說明一點,身體內某條經絡長期瘀堵了,所以人一上火,身 體不能正常化解,就會冒出體外,表現在不同的位置上。我曾經特別愛上火,口舌生瘡、大便乾燥、口渴是家常便飯。疏通經絡後,幾乎不再發生了。我老公愛牙 疼,通過這兩年的經絡調理,現在也很少鬧牙疼啦。
4.
鼻子愛鼓包,揉通迎香穴
大腸經沿兩側嘴角向上,到鼻翼處迎香穴與胃經匯合(古人聰明,最後還是把胃腸歸為一家)。這塊地帶如果愛鼓包,多為大腸經裡熱火大(當然胃經也脫不了干係)。那麼,您就要仔細揉通整條大腸經,從根本上去火吧。
身 體上各個部位都有許多不同的經絡經過,當您身體有不適時,就可逐一在經絡上試驗。方法是:先仔細找痛點,然後對圖看痛點是在哪條經絡上,從而發現是哪條經 絡瘀堵作怪;然後,您再在該經絡線上進一步查找痛點,一併揉開,疼重則加罐。那麼,在以後相當長的時間內,身體就會平平安安了。
健康小提示:
1.
大腸虛寒,多表現為腸鳴、腹痛、泄瀉、肩部麻木等。
2.
大腸實熱,經絡所過之處,多見紅、腫、熱、痛、出血、乾燥、牙齦腫痛、鼻出血、大便秘結、腸液乾枯等。心火旺,肝鬱氣滯,肺陰虛,濕熱蘊脾,脾肺痰濕,心 氣虛,心血虛,腎陰虛,肺氣虛,脾氣虛,怎麼調理?疏肝養血 逍遙丸不錯 ,去了肝火 血養足了 心火會慢慢消散 心血也足了 柏子養心丸;
 
腎陰虛 導致腎不能納火,肝火就旺,要肝腎同養 補腎陰的藥六味地黃丸
 
至於肺部和脾的調理 經驗不足啊
 
建議:1 心情舒暢 (很關鍵 直接影響 心 肝 脾)
        2
飲食 清淡點  早 中午 別吃太多(晚上: 少吃 ,多喝些綠豆、 黑豆湯 青菜葉,少主食 )
        3
按摩經絡 自身導引為主 適當運動
  
補充:喝茶不錯哦 泡點枸杞,菊花茶啦 各式各樣的茶 對症下藥 起到很好調理作用
 
中醫不單講治病,更主要講身體的氣血經絡運化平和;咋眼一看,你病比較多,實際是人體各臟腑相互聯繫所導致的;有病不可怕,慢慢來,要有耐心, 健康在向你招手哦!

神奇之藥話竹瀝

淡竹和青杆竹的新鮮莖,經火烤所瀝出的淡黃色澄清汁液即為竹瀝,乃一尋常之物。其性寒味甘,臨床上一般作為清熱化痰之用,此人人皆知。但是治療敗血症和嚴重性感染者少為人知,而且一般人很少想到用鮮竹瀝一藥。

  20065月,一于姓婦女經人介紹找到我,說請我出個診到西安醫學院附屬醫院看一個重症病人,她說是外陰癌。我說這病恐怕看不了,她說,別人都說你中醫看得好,西醫現在沒辦法,攆著出院,你就給看一看吧。盛情難卻,只得硬著頭皮跟她去了。

  到 了醫院,在重症監護室看到病人,系一老年婦女,約七十多歲,高個白胖,處於半昏迷狀態,其女兒為我介紹了病況,兩次外陰手術,現經過植皮外觀巳癒合,但腹 腔內感染,少腹脹大,靠近腹股溝處有一小口,經查看,潰口不紅腫,但稍一動就從裡往外流膿,最近每天都要排出一小碗膿液,西醫給予大量進口抗生素乃控制不 住,曰:癌細胞巳擴散,無法救治,動員家屬叫病人出院。我仔細做了檢查,外陰部刀口縫合都很好,僅是腹腔內嚴重感染,發燒流膿不止,脈象略為小滑,舌質幹 紅,苔白厚,呼吸緩慢,痰多,旁邊的呼吸機緊忙活,神志半清醒,雖說問話不能答,但從眼神能看出來,明白我所說的話。吃飯喝水能喂進去。總體給我的感覺是 只要控制住感染,人就有希望。此時我已心裡有底了,根據我的結驗,我覺得採取補氣清熱化痰排膿就可以,膿也是痰嘛。首先我就想到了鮮竹瀝,用其清熱化痰一 舉兩得。

  隨即處方;

生黃芪120g  當歸15g  高麗參30g  桔梗15g  生薏米100g

鮮竹瀝20mL一支規格的,每次10(一日四次)

共 三付藥,水煎服。第二天,其女兒打電話告之,現已不燒了,傷口膿明顯少了,人也有點精神了,簡單的問話能答。我說有門了,只要不拉稀,除其它中藥外照服, 加大鮮竹瀝的量,二個小時一次,每次100毫升,一天五次。結果,一周後,肚子裡的膿排乾淨了,半月後,傷口癒合,一個月後出院了。

  記 得,當時醫院的大夫問小於,你婆婆吃的什麼中藥竟然能把潰爛之癌控制住,小於說:除了人參黃芪外,王大夫就讓我們天天喂鮮竹瀝口服液,西醫非常納悶,鮮竹 瀝不是治咳嗽吐痰的麼?真是不可思議。該病人出院後,又生存了三年,去年因外陰癌轉移而去世。如果當時不是鮮竹瀝控制住感染就不可能有其後的三年生存,這 是不爭的事實。

  也許有人要問,你怎麼能想到用鮮竹瀝口服液治重度感染呢? 實話告訴大家,這並不是我的發明,也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厚積薄發,平時腦子裡就裝了大量的名醫醫案,臨床上只要碰上同樣的病人或類似的病人就可以套用,照 貓畫虎。這個病人的治療方案就是十年前學習四川巳故名老中醫江爾遜的經驗。

  江 老在《豁痰丸搶救痰熱傷津危證的體會》一文中反復談到用鮮竹瀝治療重症感染的神奇作用,尤其是治療一位塗姓青年婦女,因急性闌尾炎穿孔導致全腹膜炎,高燒 40C,陰道流膿性分泌物一案,經用豁痰丸加大量鮮竹瀝治癒,對我印象極為深刻。以致以後我在臨床中反復單獨大量地驗證其清熱化痰解毒的作用,基本上不用 參加其它清熱解毒藥,照樣收到佳效。從上述案中也可以看到未加銀花連翹野菊花之類的效果。

  我 經常給我的學生講,學中醫不需要讀太多的理論書,也不需要迷信辯證施治那一套,只要做到三個一百就行了。即熟記一百種藥(爛熟),一百個名方,一百個經典 醫案。兵不在多在於精。一百種藥即可獨當大任,也可隨證加減;一百個方子,同理即可單獨用,也可多方聯合,組成上千上萬;一百個醫案就是具體模式,光有抽 象的理論沒有形象具體的案例是很難認證看病的。我臨床多年得竅於腦子裡裝了大量病案,不會辯證時或遇到疑難病時就想類似病案,照貓畫虎一打一個准。

  跑題了,言歸正傳。在平時治療小兒痰多氣管或肺部感染不能喝中藥的,就開一種鮮竹瀝口服液令其多喝,大人亦然,每每收藥到病除之效。各位同道不妨一試神奇妙藥鮮竹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