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融  本色  行思

 立恒语文 2014-11-17

 

圆融·本色·行思

 

-------读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

 

 刘恩樵

 

本色语文,是黄厚江老师积三十年语文教学经验和二十年潜心研究形成的语文教学思想。                                         ----摘自本书封底

本色语文是一个概念的建构。建构一个概念意味着理念的凝聚、见解的整合、理论的成熟。                                       -----摘自本书序言

语文就是语文。把语文当语文来教学,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摘自《语文教学的基本定位》

我只是一个浪漫的现实主义者,只是一个带着枷锁的舞者。我行走在现实与理想之间。                   -----摘自《成长叙事:行走在现实与理想之间》

这些短章片语都摘自黄厚江老师新著《语文的原点》。它在宏观上勾勒出了黄厚江老师“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以及他为之思考与探索的经历。《语文的原点》是一本揭示语文教学规律与展示鲜明个性特色的语文教学专著,它理论与案例结合、策略与方法同在,既贴近一线,又前瞻引领。笔者拟从圆融、本色、行思三个层面来阐述我读了黄厚江老师新著后的一些感想。

一、圆融:圆润融通,自成一说。

圆融是一种开放与包容的姿态,是继承与创新的胸怀,是批判与建构的思维。通读黄厚江老师的《语文的原点》,我们不难看出,黄老师三十年语文教学的实践与二十年潜心研究的思索,其语文教学视野是宽阔的,对纷繁复杂的语文教学现象总是以一种开放与包容、继承与创新、批判与建构的圆融精神,来审视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与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的各种思潮。本书的开篇首先指出了语文“被萎缩”“被拔高”“被虚化”的现状,同时,指出语文教学上存在的“两级思维的怪圈”,在《当年謦欬犹在耳》一文中,作者由敏锐而客观地指出了当下语文教学令人担忧的问题:1、考试成绩提高了,学生读书少了;2、学生忙了,学习成本提高了,语文素养降低了;3、课改搞了,课堂好看了,语文教学更空了;4、内容丰富了,教学空间大了,学科的本体弱化了。这些都是作者对六十年来,主要是近三十年,特别是新课改十年语文教学现状的真切把脉。

有了在大视野下对语文教学历史与现状客观把脉,黄老师以圆融的情怀,以“六个树立”表达了自己对语文课程、教材、知识、训练、过程、选修的理解与观点,并在课堂、阅读与写作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课堂教学中“和谐共生教学法”“树式共生课堂结构”“二元融合的主体呈现”等策略与方法,以及“在阅读教学中学会阅读”“教学生能写平常的好文章”等平易而符合读写规律的主张。这些主张,标志着黄厚江老师“本色语文”的建构是基于“理念的凝聚、见解的整合、理论的成熟”的。 

二、本色:本真原色,守正出新。

“本色语文”是黄厚江语文教学主张与实践的结晶与精髓。他的“本色语文”,紧扣语文的特质,涂抹语文的原色,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做语文教学该做的事情。这种态度,是可贵的冷静的科学的态度,是守正出新,是正本清源。

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语文”在语文教学价值取向上突出“六个追求”,即追求以语言为教与学的核心,追求落实语文自身的课程要求,追求让学生喜欢语文,追求语文学习的情趣,追求按照语文教与学的规律教学以及学习,追求语文教学用语文的方法。“把语文当语文来教学,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这是黄厚江老师“本色语文”的生动表述,具体体现在“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语言素养为根本目的”。

在这样的“本色语文”观统领下,黄厚江老师提出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即(1)以文本理解为基础;(2)以问题探讨为引导;(3)以语言活动为主体。具体体现在“学习资源以文本为主”、“教学目标以学会阅读为主”、“教学活动以学生的阅读为主”、“教学手段以语文的方为主“等方面。这种在“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中本真之举,既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又坚守语文学习的常识。

在“教学生能写平常的好文章”的写作目标下,黄厚江老师对“建立作文教学的个性化序列”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作文教学的序列化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黄厚江老师以“本色语文”的思维框架,提出了“以能力要素为主线”“以写作过程为主线”“以文体分类为主线”“以写作方法为主线”“以核心话题为主线”等训练系统。更为可贵的是,黄厚江老师又是一个“不惟系统论”者,他提出“四放弃四建立”,做到作文训练中“无序中求有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黄厚江老师的套餐式作文训练形式,主张“少做”与“做通”,这是非常切合作文训练本真的一种方法,对于避免当下作文训练中的浅尝辄止的挖坑式训练有着一定的匡正意义的。

三、行思:力行深思,田野舞者。

黄厚江老师在他的《成长叙事: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夕阳西下,一条窄窄的田埂小路上走着一个孩子,他正向着远在几十里外的家走去,一小步也许只跨出不足一尺,可他从容地向前走着……

——这个孩子就是我。

这个场景,有着深刻的隐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片田野就是语文教学的田野,这条“小路”就是语文教学研究之路;“几十里外的家”就是语文教学的家园;黄厚江老师就是在这片田野里,在这条路上,一走就是三十年。

读了《语文的原点》,我们自然会赞叹黄厚江老师兼收并蓄的圆融情怀,更会欣赏他的“本色语文”的科学提炼,但是,我们不能忽视黄厚江老师三十年孜孜以求“从容地向前走”的姿态。黄厚江老师的工作单位从乡村中学到省重点学校再到全国著名中学,关注语文的重点从考试分数到课堂艺术再到语文的使命,语文研究的目的从为生存到为发展再到为热爱。通过这些,我们明显地感觉到黄厚江老师的成长轨迹,这一个一个充满魅力的跃进,其动力都来自于“力行”与“深思”。“力行”让他渐行渐远,“深思”让他稳健与智慧。力行与深思,也让黄厚江老师成为一名出色的“田野舞者”,也成就了“黄厚江的语文品质”(成尚荣语)。黄厚江老师是个行者,更是一个舞者,“本色语文”是他在前行的路上必然遇到的庆典。根茂实遂 膏沃光晔。正是因为黄厚江老师三十年的行走不辍,思考不止,才会有“本色语文”的横空出世。换句话说,“本色语文”未必是我们学习的唯一,而黄厚江老师对语文教学三十年不变的情怀与追求,持之以恒的力行与深思,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学习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