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老年报 >>> 正文

 大才的图书馆 2014-11-17
      据报载: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副会长、年逾九旬的著名漫画家方成,在回答关于他的养生之道时,写了这样一首打油诗:“生活一向很平常,骑车作画写文章。养生只有一个字:忙。”由此看来,“忙”的确是众多“大师”级人物的养生诀窍。他们一辈子“忙”个不停,从不考虑享“清福”,才使他们神清脑健、寿达期颐。比如,“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109岁尚健在,而且眼不花耳不聋,坚持读书看报、写作思考。杨绛也寿高103岁,而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一个字“忙”。
      放眼古今中外,很多长寿老人都是“老有所事”忙出来的。而忙为什么能有助于健康长寿?因为忙,既可以排除老人的孤独感、寂寞感与忧愁感,给人带来充实与欢乐,又可以活跃人的细胞,保持心智,振奋精神,调节情绪,等于给人增加营养,可以防病治病。科学也证明,适度的忙,确实对健康长寿更有好处。加拿大心理学家新近发现,忙碌而有目标的生活有助于延年益寿,简单来讲,就是找点儿事做。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以为辛辛苦苦忙了大半辈子,腰累弯了,眼累花了,身子累瘦了,好不容易熬到退休,该过过清闲、舒适、安逸的生活了。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进而产生孤独、无聊、抑郁、失落、自卑等心理症状,导致身体健康状况迅速下降,使衰老来得更快。其实,这是对身心的一种自我摧残。
      那么,老年人退休后如何做到适度紧张和忙碌呢?我认为,首先要善于用脑。人的衰老是从大脑开始的,因此,要通过读书看报、学习新知识和写作、书画等来动脑筋,使脑机能经常得到锻炼。只有大脑功能健全,人才能健康长寿。孔子晚年仍治《易经》,以至“韦编三绝”,一生活了73岁,这在当时实属高寿。
其次,要有兴趣爱好和生活目标。有兴趣爱好,生活就充实快乐,而且日子就过得快。有生活目标,就有希望、有动力,催促自己去完成去实现。要经常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运动,平时多干些家务也是“忙碌”之法,还能增进夫妻感情,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记得台湾有一首《不老歌》很流行,其中唱道:“天天忙,永不老。”这对老年人很有启发作用。
      再次,要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做到有张有弛,有劳有逸,从而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既有节奏又忙而有序,不做“拼命三郎”。所以说,适当的紧张和忙碌有助于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生命丰盈,还能实现晚年的人生目标。我国传统养生学认为:“劳其行者长年,安其乐者短命。”人老心不老是一种智慧,老来学会“忙”、善于“忙”是一种清醒,也是一种生活情趣,一种精神寄托。让我们优雅地老去,而且老得可爱,老得有价值!
(老 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