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瘀血不去·新血不生

 johnney908 2014-11-18

    一、去瘀方可生新

 

    作者:侯 

 

    近年来,活血化瘀法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研究成果喜人,为多种疾病的治疗展示一条新的途径。对于血证的治疗,尤其是对有内出血的患者,活血化瘀更不容忽视。通过对一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过程,余感受颇深。

 

    患者黄棠,入院前一个月在打井时,不慎被绳子击在眼部,引起充血肿胀。经服药。(磺胺、地霉素)十余日后肿消,能力如前。因系工伤,照顾休息。在此期间,家人发现其面色苍白,本人亦感头晕、耳鸣、乏力、食欲不振、失眠、盗汗、稍劳即心悸、气短,并有齿龈出血,胸背、下肢有散在出血瘀斑。黄某来沧州市医院检查:血色素4.2克,骨髓穿刺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

 

    入院后采取综合治疗:用中药补肾健脾、益气滋阴养血。先后用人参归脾、左归、右归、金匮肾气等方加减,于方中广加血肉有情之品,诸如阿胶、鹿角胶、紫河车之类;用验方“牛骨髓丸”(牛骨髓、生山药、冬虫草、胎盘粉、蜂蜜),以及炖服胎盘、甲鱼等;同时配合服用西药丙酸睾丸素。住院三个月,虽经多方治疗,病情不能控制,贫血进行性肌重,靠间断输血维持。患者适在中年,病程虽久,精神尚佳,对余很寄期望,然余甚感束手。   

 

    恰值地震发生,患者带药回家。一日,持一方来访。言乃本乡一老中医所书,问能用否?视其方,乃生地、赤芍、红花、牛膝、当归等,皆为活血之品。询其诊病情况,则曰:“彼已年近八旬,根本不晓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乃对症下药耳。言吾系外伤引起,体内必有瘀血,因处此方。”余颇不以为然,但又别无良方可遣,于是对曰:“老中医经验丰富,所讲不无道理,或有独到之处,且试服看”。因其有热、烦燥,于方中又加广角6克,仿犀角地黄汤意,嘱服七剂再复诊。不意服后效果良好,不惟出血停止,瘀斑渐消,血色素亦有增加。乃信有瘀之说。于是,以犀角地黄汤(加丹参、红花、牛膝、鸡血藤)、人参归脾汤(加阿胶、宪角胶)二方交替使用,前者意在去瘀,后者意在生新。患者病况日渐好转。逾两月复查:血色素11克,自觉无不适,已参加劳动。其间未加任何西药,竞达缓解。一年后随访,一切正常,身体健康。
 


    二、瘀血不去,血难归经

 

    作者:孙伟正

 

    血证乃内科常见病证之一。历史医家对本证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治疗论述颇多。其病因、病机不外火热动血、阴虚火旺及气虚失摄三途,治疗不离泻火凉血、滋阴降火和补气摄血三法。

 

    余于临证中发现,有部分患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之血证病人,虽累进泻火凉血、滋阴降火之剂,叠服补气摄血、健脾统血之方,乃至上述几法轮番使用,或微见其效,日后复故,或病情加剧,出血更甚。而观其病员肌肤瘀斑常呈青紫,面色亦多黯黑,毛发枯天无泽,白睛常布有紫色血丝,下眼睑青黯,舌紫有瘀点,脉非细即涩。此乃一派瘀血在内之象。以泻火、滋阴、补气之法治疗血瘀之血证不符病机,难以取效。

 

    或云:“以括血化瘀法洽出血是治中大忌。因治不用塞流,反以疏导,必酿成大祸,而致血流不止,后果不堪设想。”但细查古代医家有关论述,则不以为然。在明代医家谬仲醇所著之《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中,对出血之治法颇有标新立异之意。其曰:“宜行血不宜止血”, “无论清凝鲜黑,总以去瘀为先。清代医家唐容川在《血证论》中也说;  “吐衄便漏,其血无不离经,盖血初离经,清血也、鲜血也。然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王清任更创活血化瘀数方治疗血证.他说:“血受寒则凝结成块,受热则煎熬成块”。因之,其力主对患血证之人,无问火热虚寒,皆以活血化瘀之法治之。前代医家之有关高论,令人茅塞顿开。且不言无血瘀之血证尚可以活血化瘀之法治之,而有瘀血之血证则更应以活血化瘀之法治疗。此乃为“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之意也。   

 

    余曾治一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患者。该患者因反复肌衄、鼻衄、龈衄两年余,最近病情加剧而入院。查其呼吸、血压、脉搏皆正常。皮肤有多处瘀点、瘀斑,两上肢亦有数处直径大干10毫米的出血斑,部分瘀点瘀斑融合成片。右眼白睛有黄豆大小出血斑一处,口腔右颊粘膜有花生米大小瘀斑一处,牙龈多处渗血。但再查病员之瘀斑青紫,两下眼睑青黯,舌质淡微紫,脉细。查其血小板2.2万/mm。,出血时间5分30秒,凝血时间正常,24小时血块退缩不佳,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呈阳性。骨髓穿捌检查符合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之变化。该病员曾在外院服清热泻火、滋阴凉血和补益心脾方药数剂不效,如再进犀角地黄、六味、归脾之类,亦是徒劳无益。按四诊所得,该患瘀血之征明显。遂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

 

    处方:鸡血藤15克  丹皮15克  茜草15克  当归15克  大枣10枚  茅根15克  旱莲草20克  三七粉5克(冲服)  仙鹤草20克  焦山栀15克。患者连服上剂一周,病情好转,出血减轻,皮肤瘀斑开始吸收。原方去仙鹤草、茅根、焦山栀,再加活血化瘀之丹参、赤芍各15克,继服二十剂。复查共血小板已升至16万/mm。,出血时问30秒,24小时血块退缩时间正常,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阴性。病人痊愈出院,随访五年余,未见复发。自此以后,余又以活血化瘀之法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30余例,颇多收效。

 

    以活血化隳法治疗出血证,乃为祖国医学的一种反治法。内有瘀血,血脉阻滞,流行不畅,可致血溢于外。此乃“瘀血不去,血难归经”之故。因之,理应遵循“血实宜决之”之法治疗。余用此法,常效如桴鼓。但有一言相告,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出血证,必具有瘀血特征。而诸多瘀血见证,不必悉具,但见二、三证便是。

 

    三、活血化瘀治月经淋漓不尽

 

    作者:韩忠林

 

    1967年1月,门诊遇一妇人,三十九岁,因月经淋漓不断月余而求治于我。病人面色苍白,消瘦,精神萎靡不振,脉沉弦。追随病史已有半年之久,月经无规律,持续时间长,血量多,影响劳动,甚感痛苦。因其经血月余未断,伤血耗气必致气血亏虚;遂提笔仿人参归脾汤意,开汤药两付水煎服。

 

    第三天病人复诊,述其月经未见减少,反增头晕,少腹闷痛等症。此时我心中揣磨,久病失血致虚补之应效;今未效必是药量不达,故按原方意参芪加倍,益增棕炭、地榆炭令服两付。三诊,患者病情依然。此时我想,用药不效必是辨证有误,《内经》指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只有正确地辨证,才能得出正确的治疗原则,避免“虚虚实实”之弊。

 

    余重温其病史,分析病机后恍然大悟。此患者月经淋漓不断已久,虚证当现,但虚中夹瘀不可不知;对舌、脉、经血色质不可不辨。遂细观其舌象,见舌边果有紫色瘀斑,又追问其经血色暗并夹少量血条血块,粘稠不断。此虚中夹瘀无疑。遂改活血化瘀法,方用当归20克  川芎15克  红花7.5克  灵脂15克  蒲黄15克  木香7.5克  香附15克  甘草10克,水煎冲服三七粉2.5克。连服三付。患者服药后第二天即下大量粘稠血块血条,次日血少痛减。三付服尽,经血明显减少,头晕及少腹闷痛均减轻。守原方又服两付,患者经血干净,诸症悉除。半年后该患者凶胃痛又来门诊治疗,方晓其月经按月而至,旧病未再复发。

 

    此案为极寻常之经漏症,但对我教益非浅。漏症缠绵不愈,因瘀者并非少见。临症往往见血即止、见虚则补,多不取效。通过近二十年来的临床实践,我体会到:治经血病的“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应以“澄源”为主,即所谓“祛瘀生新”。  《素问-针解篇》也指出:  “菀陈则除之者,去恶血也”,瘀血不去何能生新。余临症遇此类病,每以化瘀法治疗效果颇验,可见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杏林箫客注:活血止血法较为特殊,用于月经崩漏,其要点有二:1、月经色黯有块  2、活血要以灵脂、蒲黄、三七为主,此类药,既能化瘀,又能止血,有双向调节作用。若以红花、桃仁等活血药为主,则可能出血较多以致心悸、头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