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说“食文化”

 乾坤尺蠖楼主 2014-11-18

杂说“食文化”

李兴濂

中国的所谓“食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是极为突出的。从古代文献中人们可以读到许多关于“食”的名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民为邦本,食为民天”、“食、色,性也”、“《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 等等。古人还有一种把一切技艺都归结为食的技艺的惯语,如把政治比喻为烹调:“治大国如烹小鲜” 。孔子是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美食家,他老人家收的学费是食物——一束干肉(束脩)。孟子也谈“脍炙与羊枣孰美” 的问题。老将廉颇,为了表示自己宝刀不老,雄风犹在,便在赵国使者面前一顿吃了一斗米,十斤肉,才有辛弃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诗句。“鸿门宴”上樊哙也靠自己特别能喝酒吃肉而为项羽赏识,使刘邦得以免遭一难。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怕别人故伎重演,便请手下握有兵权的几位大将来吃饭。酒过三巡,赵匡胤端起酒杯借酒劲对几员大将说,哥几个都是朕信得过的人,就怕你们手下的人贪图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这几员大将连忙趴在地上磕头,纷纷交出了兵权。这叫“酒杯释兵权”,一顿饭一杯酒就解除了权臣的兵权。当然,食和吃也能吃出情意。韩信在挨饿时,漂母给他食以度命,后来他功成名就,仍不忘报答。青年毛泽东在北京时吃穿十分困难,当时章士钊给他二十块大洋,解放后毛主席念念不忘常常提起。六十年代,一位下放干部家中没米下锅,村里一村民送他一篮红薯,后来这位干部重新启用,把这一村民户口办到城里。

中国人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吃了没有?”要做的第一件事也是吃或为吃做准备,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今天虽然生活好起来了,也强调抓“米袋子”、“菜篮子”,无不表现“民以食为天”的观念。中国的语言也与吃有关:把思索叫“咀嚼”,把体验叫“体味”,把嫉妒叫“吃醋”,把幸福叫“陶醉”,把司空见惯叫“家常便饭”,把轻而易举叫“小菜一碟”,把学风浮躁叫“浅尝辄止”,把理解深透叫“吃透精神”,把广泛流传叫“脍炙人口”,还有吃苦,吃香,吃亏,吃不消,吃不准,吃不开,吃老本,吃小灶,吃官司,吃回扣,吃哑巴亏,吃里扒外,吃枪子儿,吃不了兜着走,不吃那一套,生吞活剥,囫囵吞枣,秀色可餐,食古不化……不知还有什么不是吃!

既然什么都是吃,或被看作食,说成吃,于是吃的理由、借口、题目很多。店铺开张、会议开幕闭幕、庆功庆典、参观访问、视察考察、调研座谈、官员升迁、同学聚会都少不了吃上一顿。至于寻常百姓家吃请更是不能少,红白喜事、逢年过节、老人祝寿、小孩满月、学子升学、乔迁新居、喜涨工资都堂而皇之吃请,人来了要“接风”,人走了要“饯行”,有事要“撮一撮”,没事也要“聚一聚”。可以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爱吃请的民族。或许有人说世界名民族都要吃饭,都要请客。但吃法请法却大不相同。外国人各点各的菜,各人点各人吃,各付各的帐,别人爱吃什么想吃什么,我管不着。我自己爱吃想吃的也用不着请别人吃或让别人吃,自己的意志不强加于人,不干涉别人的自由。而国人则不然,众人聚餐,要顾全大局,点菜时要尽量选择大家爱吃的菜,不能顾自己的口味。吃饭是全体共食,所有的筷子伸向同一盘菜,所有的勺子伸向同一碗汤。人人有份,大家一起吃,你让我,我让你,多有人情味。

既然吃的名堂繁多,那么“食”的品种也繁多。马可波罗曾惊呼:“中国人的食谱几乎构成一个庞大的动物园!”雄鹿、赤鹿、小鹿、家兔、野兔、松鸡、雉鸡、鹧鸪、鹌鹑……”《武林旧事》记载的一次盛宴列举菜肴200多道,其中有以猪、羊、鹅、鸭、鱼、虾、鸽和蜗牛等物经慈、烤、炸、煮等诸多工艺作成的41道荤菜,42道果品与蜜饯,20道蔬菜,9道粥品,29道各类干鱼,17种饮料,19种糕点,59种点心,这些丰富多彩的食品,足让人眼花缭乱。如今有些大款土豪,一顿饭几万甚至十几万的黄金宴,让人咋舌!

本来生活好了,吃点好的,正常且无须指责,前些日子央视搞“舌尖上的中国” 栏目,很受欢迎。吃惯了粗茶淡饭的中国人,迎来了好日子,是该换换口味了!但奢侈浪费,就不对了。《左传·文公十八年》季孙行文曾派人给鲁文公讲了一个故事:“云氏有不才之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寒,不恤穷匮。天下之人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说饕餮是黄帝时代夏官缙云氏的儿子,他是个贪吃好货,崇尚奢侈,搜刮聚敛,没有止境,不肯同情孤寡贫穷的家伙。《吕氏春秋·先识》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周人把饕餮铸在盛食器鼎上,用以告诫他人,不要贪吃过甚。古人把贪吃与否是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的。夏、殷两代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粮食很少,“小人无兼年之会,遇天机,妻子非其有也;国无兼年食,遇天机,百姓非其有也。”夏禹被人称颂为“卑宫室,菲饮食”节俭模范。但物质毕竟是诱人的,“口欲豢刍也”,夏殷两代都因贪饮嗜食而亡。夏朝末代桀就是一个放纵自己口腹之欲的人,他整天与宠妃喜饮“无有休时,为酒池可以运舟,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鞍其头而饮之酒池,醉而溺死者,妹喜笑之,以为乐。”正因为如此挥霍放纵,所以商汤灭了夏朝。商纣王在饮食奢侈上更甚,《史记》说他“好酒淫乐……于是使师作新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大最乐戏于河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夏桀、殷纣的贪吃好饮导致夏殷的灭亡,人们对他们奢侈挥霍罪行切齿愤恨,于是把贪吃的象征—饕餮,铸在鼎上,传给子孙,世世代代永以为戒,不要重蹈前人覆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