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内脱髓鞘假瘤一例

 水共山华 2014-11-18

  

 

图 1 MRI 示 a. 术前 MRI 增强矢状位;b. 术后 MRI 增强矢状位
患者女,40 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进行性加重 1 周入院。无近期发热史及用药史。查体:体温 36.9℃,神清语利,双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项软,左侧肢体肌力Ⅲ级,左膝腱反射亢进,左侧 Babinski 征 (+),右侧膝腱反射、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右 Babinski 征 (-),Kemig(-)。头部 CT 示右侧顶叶大片状低密度影,右侧脑室受压变形。头部 MRI 及增强扫描示右侧顶叶呈长 T1 长 T2 信号,FLAIR 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肿块边缘在矢状面、冠状面上有垂直于侧脑室分布的条索状强化 (图 1a)。术前诊断为胶质瘤。行开颅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呈淡黄色,泡沫状,无血运,与周围组织界限尚清。术后病理:脱髓鞘假瘤。免疫组化:CD68(+),NF(+),MBP(+),Vim(+),GFAP(-)。给予类固醇激素治疗。术后随访 6 个月,患者恢复良好,左肢体肌力 4+ 级,左膝腱反射正常,左 Babinski 征 (-)。MRI 复查见图 1b。
讨论
脑内脱髓鞘假瘤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多发于中青年,无性别差异,无特异的神经放射诊断及临床表现,其诊断依靠病理检查。本病的病理学特点:病变区域内有不同程度的脱髓鞘变性,轴索保存,有星形细胞增生,可见大量的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在血管周围呈套袖状浸润。
患者表现为独特的单一病灶,呈急性起病,发病时病情多较重,随病程的延长,病情可逐渐趋于平稳。本病快速冰冻病理容易混淆巨噬细胞与肥胖型星形细胞,多误诊为星形细胞瘤。髓鞘染色及 CD68 等免疫组化检查可确诊。该病 CT 呈低或等密度,MRI 为混杂的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瘤周水肿不明显。
影像学主要与星形细胞瘤鉴别,低级别星形细胞瘤通常无增强或轻微增强,而本病通常有明显增强,尤其在急性和亚急性期;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增强明显时,常呈完整环形或花边样改变,厚薄不均,而本病若表现为环形强化时,多为非闭合性环形增强,除了缺口侧,其余环状部分厚薄相对均匀,且本病水肿程度及占位效应亦相对较轻。
本病与多发性硬化等脱髓鞘性病变不难鉴别,多发性硬化常为多发,多位于侧脑室周围,呈对称性分布,增强后急性期可呈结节样或环形强化;而本病常为单发,多个部位均可发病,增强后开环样强化的特点也是二者鉴别之一。本病对激素治疗敏感,较少复发,多数预后良好。由于本病临床少见,易误诊为胶质瘤,少数误诊为脑转移瘤或脑脓肿。综上,本病可激素试验性治疗并随访 MRI,必要时行立体定向脑组织活检。切忌盲目行放化疗或开颅手术。

编辑: qianqi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