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蝶窦异位侵袭性垂体腺瘤一例

 水共山华 2014-11-18

  

图 1  MR 矢状面 T1WI 示病变位于蝶窦内,未突破蝶鞍,呈等、低信号,其内示少许短 T1 高信号;图 2 增强 MRI 矢状面示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鞍内充满脑脊液信号,垂体柄明显强化;图 3 增强 MRI 冠状面示海绵窦受侵犯,颈内动脉虹吸部受包绕;图 4 镜下见弥漫分布的瘤细胞及坏死细胞,瘤细胞问质呈嗜酸性,其间可见血管 (HE×200)
患者   女,39 岁。头痛、左眼睑下垂 2 d,于 2012 年 11 月 17 13 入院。头痛时伴恶心、呕吐、鼻塞、视物模糊;生长激素 (GH)9.9μg/L。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直径约 5 mm,有侧直径约 3 mm,对光反射灵敏,左眼脸下垂,双侧眼球各方向运动自如,无眼震,双侧额纹鼻唇沟等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存在,未见明显感觉障碍,指鼻试验及跟膝胫试验正常,昂伯征阴性,病理征阴性,双侧克布征阳性。
CT 检查:CT 平扫蝶窦密度增高,CT 值约为 35 HU,窦腔扩大,部分蝶窦壁骨质菲薄。CT 诊断:蝶窦黏液囊肿或肿瘤。MR 检查:平扫可见蝶窦内病变 T1WI 呈等、低信号,其内示少许短 T1 信号 (图 1),T2WI 呈等、高混杂信号,蝶窦壁、蝶鞍、斜坡部分骨质破坏。
团注 Gd-DTPA 增强扫描,蝶窦内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界较清楚,病变范围约 3.3 cm×3.1 cm×2.3 cm;轴面可见病变侵及左眶尖部、眼总腱环;矢状面示蝶鞍及斜坡破坏部分亦呈不均匀强化 (图 2),但病变未突破鞍底;冠状面可见海绵窦受侵犯 (图 3),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受包绕,蝶鞍形态存在,鞍内充满脑脊液信号,垂体柄明显均匀强化,未见明显偏移。
MRI 诊断:蝶窦区肿瘤性病变,脊索瘤可能。手术所见:术中见肿瘤组织呈稀软黄白色,伴有较多暗黑色液体 (陈旧性出血),肿瘤组织与周围结构关系密切,蝶窦壁、蝶底、斜坡骨质呈不同程度的破坏,左眶尖部亦有侵袭,手术无法全部切除肿瘤。病理诊断(图 4):(蝶窦) 侵袭性垂体瘤,生长激素型。
讨论
异位垂体腺瘤是发生在蝶鞍内以外的垂体瘤,临床上极为少见,好发部位为蝶窦、鞍上、鼻腔等处。本例患者为蝶窦异位侵袭性垂体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神经压迫症状,生长激素水平增高。影像特征主要有:(1) 肿瘤主体部分位于蝶窦内,未突破蝶鞍,形态不规则;(2)CT 平扫肿瘤呈稍低密度软组织影,局部骨质破坏;(3)T1WI 及 T2WI 均呈混杂信号,出血、坏死囊变为其信号特征;(4) 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肿瘤侵犯海绵窦。
发生在蝶窦的异位侵袭性垂体瘤主要需与蝶窦癌、颅底脊索瘤、侵袭性脑膜瘤等鉴别。蝶窦癌发病率极低 (占全身恶性肿瘤的 0.1%以下),且增强后肿瘤中度或明显均匀强化。颅底脊索瘤 CT 平扫主要表现为斜坡区不均匀混杂密度肿块影,均可见不同程度骨质破坏,并可有钙化;MRI T1WI 呈不均匀低、等、高混杂信号,T2WI 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呈轻 - 中度强化,强化多不均匀,以 "蜂窝样"、"颗粒样" 强化为主。
侵袭性脑膜瘤 T1WI 及 T2WI 呈等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并且可见脑膜尾征,肿瘤临近骨质以增生、硬化居多,边界常较清晰,CT 可予以鉴别。蝶窦异位侵袭性垂体瘤发病率低,影像诊断较困难,确诊依靠术中观察及病理检查。

编辑: qianqi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