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智度论 白话译(86)

 办公用品专卖店 2014-11-19
   大智度论 白话译(86)
             卷第十九 释初品中 
三三昧 四禅 四无量心 四无色定   

    问道人

摘自中国佛教印经网

大智度论 白话译(86)卷第二十释初品中三三昧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 - 云中老歌 - 云中老歌的博客
 

大智度论卷第二十

释初品中 三三昧 四禅 四无量心 四无色定


【经】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八背舍,八胜处,九次第定,十一切处。  

【论】问曰:何以故次三十七品后,说八种法?

【论】问:为什么在三十七品后,说八种法?)

答曰:三十七品是趣涅槃道,行是道已,得到涅槃城。涅槃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已说道,次应说到处门。四禅等是助开门法。  

(答:三十七品是趣涅槃道,行此道后,得到涅槃城。涅槃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已说了道,下面应说到地方的门。四禅等是助开门法。)

复次,三十七品是上妙法,欲界心散乱,行者依何地、何方便得?当依色界、无色界诸禅定。于四无量心、八背舍、

(又,三十七品是上妙法,欲界心散乱,修行的人依何地、何方便得?当依色界、无色界众禅定。在四无量心、八背舍(“八背舍”又名八解脱,即八种训练去除贪著的禅定。

    一、修不净观,以去除外境的物质观念(色想);

    二、接著去除内心的物质观念;

    三、进一步舍去不净观之心;

    四、入空无边处定,完全去除物质观念;

    五、舍空无边处心,入识无边处定;

    六、舍识无边处定,入无所有处定;

    七、舍无所有处心,入非想非非想处定;

完全舍弃主观感觉(受、想等活动),入灭尽定。请参照八解脱条)

八胜处、

(八胜处(“八胜处”八种能引发胜知胜见以便舍弃贪爱的禅定,因它是引发胜知胜见的依处,所以叫做胜处,即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胜处、内有色想观外色多胜处、内无色想观外色少胜处、内无色想观外色多胜处、青胜处、黄胜处、赤胜处、白胜处))

九次第定、

(九次第定(九次第定”(名数)四禅,四无色,及灭受想定(亦云灭尽定),九种之禅定,不杂他心,次第自一定入于一定之法也:一、初禅次第定。二、二禅次第定。三、三禅次第定。四、四禅次第定(以上名色界四禅天之根本定)。五、空处次第定。六、识处次第定。七、无所有处次第定。八、非想非非想处次第定(以上名无色界四处之根本定)。九、灭受想次第定。止息一切心识之定,以是为禅定之至极.)

十一切处中,试心知得柔软自在随意不?

(十一切处(新曰十遍处。观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空识之十法,使其一一周遍于一切处)中,试心知能柔软自在随意不?)

譬如御者试马,曲折随意,然后入阵;十一切处亦如是,观取少许青色,视一切物皆能使青;一切黄、一切赤、一切白皆如是。复于八胜处缘中自在。

初、二背舍,观身不净;第三背舍,观身还使净。四无量心:慈观众生皆乐,悲观众生皆苦,喜观众生皆喜;舍是三心,但观众生无有憎爱。  

(譬如赶车的人试马,曲折随意,然后入战阵;十一切处也是这样,观取少许青色,视一切物都能使成青色;一切黄、一切赤、一切白都是这样。有在八胜处缘中自在。初、二背舍,观身不净;第三背舍,观身还使净。四无量心:慈观众生都乐,悲观众生都苦,喜观众生都喜;舍此三心,但观众生没有憎爱。)

复次,有二种观:一者、得解观,二者、实观。实观者,是三十七品。以实观难得故,次第说得解观。得解观中心柔软,易得实观,用实观得入三涅槃门。  

(又,有两种观:一、得解观,二、实观。实观是三十七品。因实观难得,接着说得解观。得解观中心柔软,易得实观,用实观得入三涅槃门。)

问曰:何等空涅槃门?  

(问:什么是空涅槃门?)

答曰:观诸法我、我所空,诸法从因缘和合生,无有作者,无有受者,是名空门。

(答:观一切法我、我所空,一切法从因缘和合生,无有作者,没有受者,这叫空门。)

复次,空门,如忍智品中说。知是无我、我所已,众生云何于诸法中心著?行者思惟作是念:诸法从因缘生,无有实法,但有相,而诸众生取是相,著我、我所。我今当观是相有实可得不?

(又,空门,如忍智品中说得。知此无我、我所后,众生为何在一切法中心著?修行的人思惟这样想:一切法从因缘生,没有实法,只有相,而一切众生取此相,著我、我所。我今当观此相有实可得不?”)

审谛观之,都不可得;若男相、女相、一、异相等,是相实皆不可得。何以故?诸法无我、我所故空,空故无男、无女、一、异等法,我、我所中名字,是一、是异;以是故,男、女、一、异法实不可得。  

(审谛观它,都不可得;如男相、女相、一、异相等,这些相实际上都不可得。为什么?一切法无我、我所所以空,因为空没有男、没有女、一、异等法,我、我所中名字,是一、是异;因为这个原因,男、女、一、异法实不可得。)

复次,四大及造色,围虚空故名为身;是中内外入因缘和合生识种。身得是种和合,作种种事,言语、坐起、去来。于空六种和合中,强名为男,强名为女。若六种是男,应有六男,不可以一作六,六作一。

(又,四大及造色,围虚空而称为身;此中内外入因缘和合生识种。身得此种和合,作种种事,言语、坐起、去来。在空六(地水火风空识)种和合中,强称为男,强称为女。如果六种(地水火风空识)是男,应有六种男(地男水男火男风男空男识男),不可把一作六,六作一。)

亦于地种中无男女相,乃至识种亦无男女相。若各各中无,和合中亦无,如六狗各各不能生师子,和合亦不能生,无性故。

(在地种中也没有男女相,乃至识种也没有男女相。如果各各大种中没有,这六大种和合中也没有,如六只狗各各不能生师子,和合也不能生,因为没有狮子的性。)  

问曰:何以无男女?虽神无有别,即身分别有男女之异。是身不得离身分,身分亦不得离身;如见身分足,知有有分法,名为身;足等身分异身,身即是男女相。  

(问:为什么没有男女?虽神没有区别,即组成身的部分有男女之异。此身不得离身的部分,身的部分也不得离身;如见身的部分,知有有分法,称为身;足等身的部分不同身,身即是男女相。)

答曰:神已先破,身相亦坏,今当重说。若有是有分名身,为各各分中具足有?为身分分在诸分中?若诸分中具足有身者,头中应有脚。何以故?头中具足有身故。若身分分在诸分中,是身与分无有异,有分者随诸分故。  

(答:神已先破,身相也坏,今当重说。如果有此有分叫身,为各各分中具足有?为身分分在众分中?如果众分中具足有身的话,头中应有脚。为什么?因为头中具足有身。如果身分分在众分中,此身与分没有不同,因为有分者随众分。)

问曰:若足等身分,与有分异,是有咎;今足等身分,与有分身法不异,故无咎!  

(问:如果足等身分,与有分不同,是有失误;现在足等身分,与有分身法没有不同,所以没有失误!)

答曰:若足等身分与有分不异,头即是足。何以故?二事是身不异故。又身分多,有分一,不应多作一,一作多。  

(答:如果足等身分与有分相同,头即是足。为什么?因为二事是身没有区别。又身分多,有分一,不应多作一,一作多。)

复次,因无故果无,非果无故因无。身分与有分不异,应果无故因无。何以故?因果一故。若一、若异中,求身不可得;身无故,何处有男女?若有男女,为即是身?为异身?身则不可得。若在余法,余法非色故,无男女之别。但二世因缘和合,以颠倒心故,谓为男女。如偈说:

又,因没有所以果没有,不是果没有而因没有。身分与有分相同,应该果没有而因没有。为什么?因为因果是一。如果一、或异中,求身不可得;因为没有身,那里有男女?如果有男女,为即是身?为异于身?身就不可得。如果在其他的法里,因为其他的法不是色,没有男女之别。只是二世因缘和合,因颠倒心,说为男女。如偈说:)

俯仰屈伸立去来,视瞻言语中无实,

风依识故有所作,是识灭相念念无。   

彼此男女生我心,无智慧故妄见有,

骨锁相连皮肉覆,机关动作如木人。   

内虽无实外似人,譬如洋金投水中,

亦如野火焚竹林,因缘合故有声出。

如是等诸相,如先所说。此中应广说,是名无相门。无作者,既知无相都无作,是名无作门。  

(象这样等众相,如前面所说的。此中应广说,这叫无相门。无作是指既知无相都无作,这是无作门。)

问曰:是三种,以智慧观空,观无相、无作;是智慧,何以故名三昧?  

(问:此三种,用智慧观空,观无相、无作;是智慧,为什么叫三昧?)

答曰:是三种智慧,若不住定中,则是狂慧,多堕邪疑,无所能作。若住定中,则能破诸烦恼,得诸法实相。

(答:这三种智慧,如果不住定中,就是狂慧,多堕邪疑,无所能作。如果住定中,则能破各种烦恼,得一切法实相。)

复次,是道异一切世间,与世间相违。诸圣人在定中得实相说,非是狂心语。  

(又,此道异于一切世间,与世间相违。众圣人在定中得实相后说的,不是狂心语。)

复次,诸禅定中无此三法,不名为三昧。何以故?还退失堕生死故。如佛说: 

(又,众禅定中没有此三法,不称为三昧。为什么?因为还会退失堕生死中。如佛说:)  

能持净戒名比丘,能观空名行定人,

一心常勤精进者,是名真实行道人!

于诸乐中第一者,断诸渴爱灭狂法,

舍五众身及道法,是为常乐得涅槃。

以是故,三解脱门,佛说名为三昧。  

(所以,三解脱门,佛说为三昧。)

问曰:今何以故名解脱门?  

(问:现在为什么叫解脱门?)

答曰:行是法得解脱,到无余涅槃,以是故名解脱门。无余涅槃是真解脱,于身心苦得脱;有余涅槃为作门。此三法虽非涅槃,涅槃因故,名为涅槃。

(答:行这些法得解脱,到无余涅槃,所以叫解脱门。无余涅槃是真解脱,于身心苦中得脱离;有余涅槃是作门。此三法虽不是涅槃,因为是涅槃的因,称为涅槃。)

世间有因中说果,果中说因。是空、无相、无作,是定性,是定相应心心数法,随行身业、口业,此中起心不相应诸行和合,皆名为三昧。譬如王来,必有大臣营从。三昧如王,智慧如大臣,余法如营从。余法名虽不说,必应有。

(世间有因中说果,果中说因。此空、无相、无作,是定性,是定相应心心数法,随行身业、口业,此中起心不相应众行和合,都称为三昧。譬如王来,必有大臣营从。三昧如王,智慧如大臣,其余的法如营从。其余法的名虽不说,必应有。)

何以故?定力不独生,不能独有所作故。是诸法共生、共住、共灭、共成事,互相利益。是空三昧二行:一者、观五受众,

(为什么?因为定力不独生,不能独有所作。这些法共生、共住、共灭、共成事,互相利益。此空三昧两种行:一、观五受众(“五受”(名数)受心识领纳所对之境之作用。差别有五种:一、忧受,为意识之领纳,对于遣情之境,分别为忧恼的。二、喜受,为意识之领纳,对于顺境之境,分别为喜悦的。三、苦受,为眼等五识之领纳,对于违情之境,无分别而感苦痛的,四、乐受,为眼等五识之领纳,对于顺情之境,无分别而戚快乐的。五、舍受,为通于六识之领纳,对于不违不顺之境,无苦无乐的。见唯识论五。))

一相、异相无故空;二者、观我、我所法,不可得故无我。

(一相、异相都没有所以空;二、观我、我所法,不可得所以无我。)

无相三昧四行:观涅槃种种苦尽故名为尽,三毒等诸烦恼火灭故名为灭,一切法中第一故名为妙,离世间故名为出。无作三昧十行:观五受众因缘生故无常,身心恼故苦。

(无相三昧四种行:观涅槃种种苦灭所以称为灭,三毒等烦恼火灭所以称为灭,一切法中第一所以称为妙,离世间所以称为出。无作三昧十种行:观五受众由因缘生所以无常,身心恼所以苦。)

观五受众因四行:烦恼、有漏业和合能生苦果,故名为集;以六因生苦果,故名为因;

观五受众因有四种行:烦恼、有漏业和合能生苦果,所以称为集;以六因六因”六因者,一能作因,二俱有因,三同类因,四相应因,五遍行因,六异熟因。

  一、能作因 一切有为,唯除自体,以一切法为能作因,由彼生时,无障住故。

  二、俱有因 谓心王与心所,更相佐助,如兄弟然。故名俱有因。

  三、同类因 如过去善法与现在善法为因,现在善法与未来善法为因,恶法亦然。故名同类因。

  四、相应因 谓心王与心所互相应也。以心王为因,则起心所。以心所为因,则起心王。彼此相应,名相应因。

  五、遍行因 遍行因者,谓前已生遍行诸法。与后同地染污诸法,为遍行因。

  六、异熟因 今世所行善恶之报,异世而熟,故名异熟因。生苦果,所以称为因;)

四缘生苦果,故名为缘;不多不少等因缘生果,故名为生。

((四缘(名数旧译曰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新译曰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一因缘,谓六根为因,六尘为缘。如眼根对于色尘时,识即随生,其他的根也是一样,这叫因缘。二次第缘,谓心心所法,次第无间,相续而起,名次第缘。三缘缘,谓心心所法,由托缘而生还是自心之所缘虑,名为缘缘。四增上缘,谓六根能照境发识,有增上力用,诸法生时,不生障碍,名增上缘。见大明法数一五。又见于智度论,唯识论,大乘义章等。)生苦果,所以称为缘;不多不少等因缘生果,所以称为生。)

观五不受众四行:是八圣道分,能到涅槃故道;不颠倒故正;一切圣人去处故迹;爱见烦恼不遮故必到。是三解脱门,在九地中:四禅,未到地,禅中间,三无色,无漏性故。

(五不受众四种行:此八圣道分,能到涅槃所以叫道;不颠倒所以叫正;一切圣人去处所以叫迹;爱见烦恼不遮所以必到。此三解脱门,在九地中:四禅,未到地,禅中间,三无色,因无漏性。)

或有说者:三解脱门一向无漏,三三昧或有漏或无漏;以是故,三昧解脱有二名。如是说者:在十一地,六地、三无色、欲界及有顶地。若有漏者,系在十一地;无漏者不系。喜根、乐根、舍根相应。初学在欲界中,成就在色、无色界中。如是等成就不成就,修不修,如阿毗昙中广说。

(或有的人说:三解脱门一向无漏,三三昧或有漏或无漏;所以,三昧解脱有二名。这样说的人:在十一地,六地、三无色、欲界及有顶地。如果有漏的,系属在十一地;无漏的不系属。喜根、乐根、舍根相应。初学在欲界中,成就在色、无色界中。这样等成就不成就,修不修,如阿毗昙中广说。)

复次,有二种空义,观一切法空,所谓众生空、法空。众生空,如上说。法空者,诸法自相空。

又,有两种空义,观一切法空,所谓众生空、法空。众生空,如上面说的。法空是指一切法自相(“”表现于外而又能想象于心的各种事物的相状。)空(“(术语)因缘所生之法,究竟而无实体曰空。又谓理体之空寂。维摩经弟子品说: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同注肇说:小乘观法缘起,内无真主为空义。虽能观空,而于空未能都泯,故不究竟。大乘在有不有,在空不空,理无不极,所以究竟空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